第一百二十七章 試探與謀劃

字數:7682   加入書籤

A+A-


                      李皓當日便趕回了汴京城,準備聯係顧廷燁,要和他商量如何應對後續可能出現的亂局。
    不過顧廷燁駐守在皇城,不能隨時出宮,所以隻能李皓自己去到了皇宮裏麵找他。
    當然皇宮裏麵情況複雜,具體事情肯定不能在宮裏麵談,這次李皓找顧廷燁也隻是約個時間,讓顧廷燁盡快出宮來找自己。
    但令李皓沒想到的,是李皓進了宮後,還沒有見到顧廷燁,就被聞訊而來的榮顯找到了。
    然後還非要拉著李皓說話,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李皓隻好跟著榮顯走了,正好也可以聽聽榮顯是打的什麽算盤。
    等跟著榮顯回到了禁衛軍衙門坐下之後,榮顯先是問道「今日你突然來到宮裏,可是為了什麽事啊。」
    聽了這話,李皓知道榮顯是覺得自己為了冊立太子的消息才進宮的。
    畢竟這消息剛傳開,自己就進了宮,很難讓人不聯想。
    不過李皓也不介意別人知道,這種事情是個人都有好奇心,何況這事還和所有人息息相關。
    當然,這話李皓也不會直說,於是便回答道「也沒什麽,隻不過好長時間沒進宮了,今日得空來看看,顧廷燁他們這段時間做的怎麽樣。
    如今碰到了榮指使,我正好問問,他們在宮中諸事可有穩妥,若是有哪些方麵做的不好,榮指使可盡管說出來,我來教訓他們。」
    榮顯聽了這話,沒有回答,而是讓廳裏的人都撤了出去。
    之後才開口說道「宮裏已經傳出要立兗王為太子的消息,想必你肯定也已經聽說了,這個時候進宮隻是為了詢問一些小事,可不怎麽讓人信服。」
    李皓聽後回道「消息我是知道的,但這次來確實隻是找顧廷燁問話而已,榮指使想多了。」
    不過既然榮顯都把話題引到這裏了,李皓也不介意試探一下,於是說道「不過既然榮指使提到了,那我也想問一下你的看法,畢竟你常駐宮中,又是榮妃的哥哥,消息自然比我們靈通,對這事可有什麽看法。」
    榮顯聽後說道「我與李大人雖見麵次數不多,但也總算有些交情,我也信得過你的為人。
    所以我便與你說些實話,就在這裏出得我口,入得你耳。」
    李皓回道「好,榮指使請說。」
    榮顯說道「你與歐陽府尹相熟,當初我妹妹的事,想來你也應該知道些內情,從心裏我就是不喜歡邕王一家的,驕橫跋扈,藐視王法。」
    聽到這裏的話,李皓差點都以為榮顯這是要和自己攤牌了,真擔心自己拒絕之後,外麵衝進來幾十個刀斧手要讓自己暴斃而亡呢。
    不過還好榮顯接下來的話,轉了個意思「但太子之位是官家所立,作為臣子也不好說些什麽。
    隻能是為官家再效力一番,等日後新君登基,這個禁衛軍的指揮使我自然是幹不了了。
    …
    到時若是幸運,或許還能回鄉去安度晚年。
    除了我之外,你也得考慮下未來的路,你如今在汴京城裏甚至在宮中都有兵權,又不曾投靠邕王麾下,到時他若登基,隻怕是容不下你的。」
    李皓聽後便回道「所以榮指使是想給我指條明路嗎!不妨說來聽聽。」
    榮顯倒是毫不猶豫,直接說道「我能給你指什麽路,隻是想著提醒一下,邕王畢竟是未來儲君,總歸是不好得罪的,你可以適當的向他釋放下善意,對你未來的路是有好處的。」
    李皓疑惑的說道「榮指使這是在幫邕王遊說我嗎?」
    榮顯答道「我這是為了你的前程考慮,想與你說些真心話罷了。」
    李皓聽後回道「這倒
    是不必了,別說他還不是太子,就算是太子了,官家還在呢,就算他日後登基了,又能怎樣。
    我是文官出身,在朝中也不是沒有根基的,大不了不幹這個差事,外放到地方也就是了。」
    榮顯聽後回道「那倒也是,本朝優待文官,最多也就是前程而已。」
    說到這裏,李皓便打算借故告辭了,不過在臨走之前,李皓特意問道「邕王害死了飛燕姑娘,大人是真的不曾記恨嗎?」
    似乎是李皓的話有些出乎意料,所以榮顯愣了一下,才說道「我記恨又能如何,官家旨意要讓他承嗣大統,我也沒有辦法。」
    在聽了這個回答以後,李皓便起身離開了。
    等李皓在找到顧廷燁時,簡單詢問了下他們在宮中的境況,而後便約定和顧廷燁出宮見麵的時間、地點。
    隨後便離開了皇宮,等待顧廷燁出來見麵。
    另外李皓還要想辦法,讓衛氏和李建在這段時間離開京城,以免到時被榮妃拉進宮中做人質。
    同時除了衛氏,自己營裏麵的將官家卷,尤其是那些勳貴世家的人物,也要想辦法讓她們暫離汴京,免得到時被卷進去,讓人束手束腳的。
    隻是能讓人合理的離開,又不讓人懷疑的理由可不好找。
    索性這個還有時間,能讓李皓慢慢來想。
    到了第二日晚上,顧廷燁應約來了李府拜訪,和李皓商談。
    見了後,顧廷燁先問道「昨日聽你說,你被榮顯給拉去說話了,具體說了什麽。」
    李皓於是把昨日說的話,講給顧廷燁聽,再聽完之後,顧廷燁說道「榮顯這是要試探你吧,看你會不會因為邕王被冊立太子的事,而倒向邕王。」
    李皓回答道「我也是這麽想得,畢竟咱們這伍千人馬也不算少了,而且你們還是在皇宮之中的,就更顯得重要了。
    他總得幫著試下我們的立場吧,不過不管我怎麽說,對於我們的防備都少不了的。」
    顧廷燁附和道「這話倒是沒錯,除非咱們直接倒向兗王,否則不管怎麽樣,他都得防著咱們一手。
    …
    你說我們要是假意倒向兗王怎麽樣。」
    聽了這話李皓沒好氣的說道「你別瞎出主意,你說倒向也得他信啊。
    到時他要你拿個投名狀,讓你去殺邕王,你準備怎麽辦。」
    顧廷燁說道「這倒也是,所以你覺得他們之後會有什麽舉動?」
    李皓回道「都已經到這一步了,其實榮顯和兗王都沒退路的,自然是要行險一搏。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很簡單,保護官家安危,擊敗他們的叛亂就行。」
    聽了李皓的話,顧廷燁沒好氣說道「你說的輕巧,單是宮內禁衛軍就有五千人,咱們才五百人。
    更別提上四軍中,可能還會有邕王的人了,怎麽挫敗。」
    李皓回道「人不在多而在於精,咱們的人是不多,可西郊大營裏麵人多啊。
    隻要有官家的旨意,咱們就能從西郊大營點兵平叛,而且我也不信他們真能完全掌控的了上四軍。」
    聽了這話,顧廷燁還是反駁道「你說的容易,官家的旨意怎麽來,真要宮裏出了事,榮顯必然帶著禁衛軍封鎖皇城,怎麽把旨意傳出來。
    而且就算傳出來了,你能保證西郊大營的人就能聽你的話。」
    李皓解釋道「我早就得到了消息,因為官家不甚鋪張,皇城裏麵有不少宮牆常年被侵襲,有狗洞存在,一些身量嬌小的人是可以爬過去的。
    所以隻要你們在第一時間把官家保護起來,想要得到旨意傳出來還是不難的
    。
    至於讓西郊大營的人聽話,如今英國公又不在汴京,西郊大營裏麵不少人都與你們顧家相關,隻要拿著官家旨意,名正言順,要讓他們聽命還是不難。
    何況我們又不用把西郊大營都給叫上,隻要能把其中一部分人調動起來就好,其他人隻要不偏不倚就行。」
    聽到這裏,顧廷燁不由說道「你還真是處心積慮,這是打算了不少時間吧。」
    李皓此時笑著回答道「這可牽扯到了不少人的身家性命,我自然是要打算周全才行。
    不過你們還是有危險的,因為這事一開始,他們必然是直接衝著官家去的,而你們必須要堅持到我帶兵前來才行。」
    顧廷燁思考了會,說道「這應該不難,為了不鬧出什麽大的動靜,想來他們也不會提前準備攻城的器械,隻要帶著官家退到宮殿之中,我們想要守段時間應該還是不難的。
    最大的問題,反倒是汴京的城門和皇城的宮門,這兩道門你要怎麽進。」
    李皓說道「汴京的城門我倒不擔心,我們在城裏又不是沒人。
    唯一難得是皇城的門,這個我想看看你這邊有沒有辦法。」
    顧廷燁馬上回道「這事我能有什麽辦法?雖說我是在皇宮裏麵,但要是貿然接觸禁衛軍,怕是會引起榮顯的警惕。」
    李皓想了想說道「你說的也對,一切還是以穩妥為主,實在不行到時就也強攻城門,反正隻要我們到了位置,他們就得調兵來守,也能給你們消減壓力。」
    …
    隨後李皓又和顧廷燁大致約定了以煙花為號的第二套聯絡方式,方便在緊急時雙方能有所溝通。
    等談完之後,顧廷燁打算離開時,李皓又想起皇宮第二次叛亂時的事。
    便叮囑道「對了,雖說禁衛軍沒有攻城器械,但宮內的潛火隊可是有雲梯的,記得在關鍵時刻要把那些雲梯給毀了,別給自己惹麻煩。」
    顧廷燁應了一聲便離開了,之後李皓又開始思考自己做的這些,還有沒有什麽漏洞,需要彌補的。
    渾然沒注意到,衛氏此時走了進來。
    直到衛氏走到李皓身前,突然開口時,這突然從耳邊冒出的聲音,可是把李皓嚇得不清,一屁股就做到了地上。
    看到李皓這樣,衛氏問道「你和顧廷燁神神秘秘的說什麽呢,還要把人都給趕了出去。
    談完之後又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
    這邊李皓剛緩過來,重新坐下後答道「顧廷燁現在不是在皇宮駐守嘛,有些事情要和我商量,宮裏麵的事能讓其他人知道嗎。
    我剛就在想著這個事情呢,結果你突然就到我旁邊了,我能不嚇著嘛。」
    聽了李皓的解釋,衛氏到也沒覺得有問題,在她心裏麵皇宮是多神秘的地方。
    尤其是當今官家趙禎在民間的良好形象,就更顯得皇宮的神聖。
    於是跳過這個問題,衛氏又舊事重提,給李皓說起了明蘭的事,弄得李皓頭都大了。
    對此李皓是真的不打算在這個時候花心思,於是就勉強應付,隻希望衛氏早點嘮叨完後,能早點離開。
    不過衛氏也不單是說明蘭,中間還穿插說起張溫的事「張溫和品蘭已經大致定下日子了,估計再過段時間,品蘭就要從宥陽啟程來京完婚了。
    你說你的下屬都已經把婚事辦好,而你呢,如今連個人選都沒有。」
    聽到這,李皓是真有些無奈說道「說是下屬,可他們的年紀都比我大的,他們成婚隻能說是正當時候而已。」
    話隻說到這,但李皓心裏想著,這是人選問題嗎,你隻是想讓我去選明蘭吧。
    不過突然間李皓靈光一閃,問道「這次品蘭是直接來京,會寧侯府沒有派人去接嗎。」
    衛氏回答道「應該沒有吧,納征的時候,宋大娘子就已經親自去了,說起來也算是給足了盛家顏麵。
    這次盛家帶著姑娘來汴京完婚,會寧侯府沒必要派人去迎,否則豈不是顯得太上趕著了。」
    李皓反駁道「母親,你這話說的可不對,就是因為兩家門第有差,會寧侯府才應該派人去宥陽的。
    這樣一來顯示對這樁婚事的看重,這樣品蘭到了汴京才不會被人看輕,二來也更能體現會寧侯府的氣量。」
    衛氏聽後倒也覺得有理,但還是說道「這事和你有什麽關係,有心思管這事,還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的事。」
    對於這個,李皓也不辯駁什麽,但心底決定了要和張溫說說,讓他去鼓動下宋大娘子。
    到時讓宋大娘子南下,再看能不能想想辦法把看能不能把衛氏這些女卷都給吸引進去,組建一個汴京勳貴旅遊團把這些人全都打發到南方去遊玩。
    這樣一來有了正當理由,不會讓人懷疑,二來這一來一去的就是好幾個月的時間,等到這些人回來之後,汴京城裏麵也已經塵埃落定了。
    而且人一多,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可以隨行多帶些護衛,免得有人想趁機搗亂的。
    所以在好言把衛氏哄走之後,李皓便思考起這個事了。
    要鼓動宋大娘子倒也不難,但要讓其他人也能一起走,那總得給他們個理由吧。
    這正經的理由李皓實在想不出來,便決定試試旁門左道,反正目的達到就成。
    影視諸天從知否開始
    從知識學到力量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nbp;&nbp;,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nbp;ap,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