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趕出京城

字數:7784   加入書籤

A+A-




                      至於要怎麽來對付康王氏,其實李皓心裏已經有了打算。
    從物理層麵來解決問題,暫時還是不可行的。
    就像張桂芬說的那樣,王家如今終究還是有幾分實力的,王老太太又偏偏最疼這個大女兒。
    要真是物理解決問題,估計王老太太肯定拎不清,李皓暫時也不想去和他們硬碰硬。
    所以李皓決定換個思路,人暫時是不能幹掉的,那就幹脆眼不見為淨了直接把她給打發的遠遠的。
    不讓她在眼前礙事,順便還能給她點苦頭吃,隻要不下死手,諒王家也沒什麽話好說的。
    所以當李皓回到房間,張桂芬問起時「你剛剛說你來處理,你具體是有什麽想法?可別是硬來。」
    李皓則開始解釋道「你放心吧,我當然不會硬來了,保證光明正大的給他們個教訓,讓人挑不出毛病。」
    聽到李皓的話,張桂芬頓時知道李皓肯定已經有大致的計劃了,便說道「你就別賣關子了,有什麽注意就趕緊說。」
    於是李皓便把自己的打算給說了出來,其實也很簡單。
    康海豐不是一直在跑官哪,就想混個油水足、權力重的衙門。
    那李皓就打算滿足康海豐的願望,
    反正當初康海豐不就是想進鹽鐵司嘛。
    這回李皓不僅幫他進,還順帶把他把兒子也給一起提攜了。
    等這兩人進了鹽鐵司之後,李皓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給他們兩人委以重任。
    如今海鹽、解鹽、井鹽三大鹽種,李皓隻是把兩淮的海鹽給查了,這次就打算把井鹽給查一查。
    正好還能借著機會把康家兒子,直接給派到川峽四路去,讓他們好好的就近清查。
    這父子倆都走了,這一去就是幾年的時間,康王氏肯定也得跟著過去的。
    就讓他們在川陝四路好好的待幾年,這樣也能讓李皓眼不見心不煩。
    等張桂芬聽完了李皓的打算後,不由說道「你這辦法倒是挺好的,可康家父子能有這麽聽話嘛。」
    李皓笑道「所以得給他們父子一個不得不同意的理由,讓他們知道不去的後果會更慘。
    而且我也沒打算直接出麵,先讓我那位盛叔父出場吧,由他出麵把康家父子給拉進鹽鐵司。
    等進了鹽鐵司,之後我再想怎麽做可就簡單多了。」
    看到李皓這幅胸有成竹的樣子,張桂芬也就沒有多說,但還是多留了幾個心眼,準備幫著李皓查漏補缺。
    不過這事要辦也得等李皓上衙之後,現在李皓的趕緊去趟寧遠侯府。
    畢竟他家現在正在辦喪事,自己原先不在汴京沒辦法,可現在既然回來了,那肯定是要先去祭拜下的。
    不過李皓登門祭拜的時候,發現顧廷燁也真是忙的很。
    主要是整個侯府現在都沒有主事的當家大娘子,而顧偃開又正在病著。
    顧廷煒夫婦又頂不上大用,所以整個府裏的大小事情,就全部輪到了顧廷燁頭上,弄的他是忙的焦頭爛額,都沒顧得上和李皓多說幾句話。
    本來李皓還想和他說說,要怎麽處置康王氏的事情。
    但看他這個樣子,暫時也空不出時間來關心,於是李皓便決定先自己來做,到時直接告訴他結果就行。
    而除了盯著這事之外,李皓還需要同時盯著皇宮那邊的消息。
    想看看在趙宗漢入宮之後,皇宮裏麵會不會有什麽變動。
    當然盯著皇宮動靜的,遠遠不止李皓一人,朝中百官、韓琦、歐陽修還有趙宗全他們,也都是在時刻注視著皇宮。
    隻是出乎意料的,這
    兩天宮中一直風平浪靜,似乎趙禎是真的打算召趙宗漢入宮相伴的,而不是有意替換趙宗全。
    這也讓眾人多少放心了一些,其中尤其是讓趙宗全安心了些。
    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李皓的休假時間很快結束了,於是李皓便回了三司上衙。
    當然這剛回來,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去拜訪下陳升之這位頂頭上司。
    而陳升之對於李皓的返回,也表達了極大的熱情,隻是在這幅關切之下,他卻時不時的就會提及到趙宗漢,很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可對於趙宗漢的情況,李皓卻實在是沒什麽好說的,畢竟他的年紀擺在那裏。
    縱使是比同齡人要成熟一些,可也僅限於此了,這樣的一個小孩能有多少心思是值得說的呢。
    於是對於陳升之的問題,李皓是一概實話實說,絕不去添油加醋。
    事實上,這些話在李皓看來也確實沒有什麽用。
    可似乎陳生之好像是總結出了什麽的,隻是當李皓問起的時候,陳升之並沒有說。
    但至少兩個人聊的還是很開心的,至少在明麵上是這樣。
    談完之後,李皓便回了鹽鐵司,首要第一件事便是把盛紘喊來,詳細了解了在自己不在的這段時間,衙門裏麵發生的各項事宜。
    在確定鹽鐵司一切正常,確實沒有出任何問題,李皓便可以放心了。
    在談完了公事之後,李皓便和盛紘說起了明蘭的事「叔父,我這次回來才聽說顧家大郎死了。
    我前天剛去的寧遠侯府,不過顧廷燁一直在忙,所以不便沒有多問。
    隻是聽說明蘭和顧廷燁的婚事也商議延期了,這對於盛家沒什麽影響吧。」
    盛紘回道「沒什麽影響的,寧遠侯已經派了人過來,說明了情況。
    兩家的婚事不受影響,隻是要重新在擬定一個婚期了。」
    李皓聽後說道「沒受影響便好,本來兩家這門戶差別就大。
    如今顧廷燁這長兄又去世了,那這爵位未來不就是顧廷燁來承襲。
    為此我才擔心,這會不會遇到有什麽嫉妒盛家的人,給這一趟婚事添堵。」
    話說到這裏,盛紘自然也明白了,李皓這是從衛氏那裏把事情始末給聽來了,這是在點自己呢。
    於是回答道「前段時間,汴京城確實是有些不好聽的流言蜚語。
    不過現在也都過去了,對兩家的婚事也沒有什麽影響,所以我也就沒有深究。」
    聽了盛紘這輕描澹寫的話,李皓說道「是嘛,能不受影響自然是最好的了。
    不過這為人處事,防微杜漸總還是要的,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所以關於這些留言,叔父現在可知道是從哪裏傳出來的。」
    看著李皓這一副深究到底的樣子,盛紘便知道李皓看樣子是非得幫衛氏出這口氣了。
    實際上,對於康王氏這個姨姐,盛紘也巴不得讓她能受些教訓。
    隻要康家的麵子可以不看,而王家卻是自身鼎盛之時,把自家嫡女嫁給了自己,並給予了不少幫扶,這份恩情盛紘卻還是要記得的。
    於是解釋道「這事其實應該隻是一些無知之人的信口胡言,倒也不必當真。」
    李皓聽後笑了幾聲,才說道「叔父還真是心胸寬廣,自家女兒都被別人如此詆毀了,還能一笑置之,真令小侄佩服。」
    見盛紘這樣子,也不像是會主動配合了,所以李皓便不打算再繞彎子。
    直接說道「盛大人的那位連襟康大人,當初不是一直想進鹽鐵司為官嘛,不知道他現在可否有了去處。
    」
    看李皓都開始稱呼大人,而不是如開始一樣稱呼叔父,盛紘當即明白自己這是有些惹惱李皓了,心裏不由暗暗叫苦。
    於是對於接下來的回答,盛紘就更為謹慎了「這倒還沒有,不過他後麵又去請了王家幫忙,應該快有進展了。」
    聽到這個,李皓說道「何必要去麻煩王家,如今鹽鐵司正好要再度開始清查鹽稅,正缺人呢。
    康大人為官多年,想來也會是個可造之材,盛大人不妨舉賢一番,再由我來稟告官家,將康大人納入鹽鐵司。
    這樣一來可以如了康大人的心願,二來也能彰顯下盛大人的能力,不知盛大人意下如何。」
    聽了李皓的安排,傻子都知道這肯定是李皓在有意給康海豐埋坑。
    盛紘自然是不想幫著李皓去坑康海豐都的,於是便想開口推卻。
    但李皓卻不想聽盛紘廢話,直接說道「怎麽,盛大人是覺得我剛剛說的有所不妥,那不如盛大人來說說看,你是有什麽不同意見。」
    說完話,李皓便目光冷冽的看著盛紘,看他是不是真會蹦出個其他意見出來。
    而盛紘也不是個傻子,既然現在也看到了李皓的態度堅決。
    那在開罪李皓和康海豐之間選擇的時候,盛紘果斷選擇賣了康海豐。
    畢竟這兩人一比,明顯還是李皓實力更強,以後指不定還能再帶著自己升官,而康海豐就隻是個拖後腿的料。
    既然已經準備了答應,那盛紘便自然的接話說道「這本就是如了康大人的願,康大人自然不會有什麽問題,這事我去辦便是。」
    聽到這裏,李皓才滿意的露出了笑容,接著說道「叔父這話,說的有理。
    不過這要提攜,也不能緊著康大人一人吧,康大人的兒子康理晉不是也入仕為官了,這次也一起給舉薦進鹽鐵司吧。」
    看到李皓又開始叫叔父了,盛紘明白這才是如了李皓的意。
    於是盛紘便也沒有在多問,而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畢竟這底線已經降了一波,這在降一降心裏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於是這事便在盛紘的安排下順利展開,反正在得知有希望進鹽鐵司的時候,康家父子都挺感激盛紘的。
    當然這份感激的主要原因,也是來源於王家的不給力,雖說王家是出麵幫他們跑官了,但能給他們謀劃的官職,也確實都不是什麽太好的差事。
    這下有了更好的選擇,自然也就看不上王家的謀劃了。
    而李皓這邊為了不讓康家父子失望,也是出了大力的。
    李皓親自擬定了一份徹查西南鹽稅的奏章,言辭懇切的請求開始做清查井鹽的前期工作。
    當然也隻是前期工作,畢竟李皓隻是想要找個合適機會把康家給趕到西南去,也沒指望他們真能有多少建樹。
    現如今李皓的主要目標還是在兩淮,但對此趙禎自然是不清楚的,隻是聽李皓說了,再想到清查鹽稅的好處,便同意了此事。
    於是李皓便借機把康家父子給弄進了鹽鐵司,並專門安排去負責川陝四路的鹽稅清查。
    當然此時的康氏父子還不知道這事,隻是沉浸在進了鹽鐵司這個要害部門的高興之中。
    而為了能讓他們多高興些時間,李皓便開始私底下先準備清查井鹽的計劃安排,並且為此事專門請了一道旨意下來,以免這兩人臨陣脫逃了。
    事實上也幸虧是李皓準備充分,否則康海豐還真想找理由逃掉這門差事,留在汴京城裏麵享福。
    反倒是康晉,也就是康海豐的兒子顯得更有出息一些,在得知消息之後,第一反應是真想去做一番事業的。
    隻是就不知道他是真有這個本事,還是年輕人的盲目樂觀了。
    反正要是他們真能做出成績,李皓也不至於昧了他們功勞,一切就看他們自己得了。
    不過康家父子倆是認命了,但康王氏卻有些不認命,但她也知道自己來找李皓,那就是自取其辱,於是便又去找了王老太太。
    在康王氏眼裏,隻要王家出麵,李皓就一定會退讓的,她對於自己這個娘家總是有些莫名的信心。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李皓是不想和王家硬碰硬,但此時的王家也隻是靠的王老太爺的餘蔭,實際上王家比李皓更承受不得什麽風浪。
    所以在王老太太帶著王世平來了一趟李皓這,與李皓進行了一次長談之後。
    在李皓明確,這隻是對於康王氏前番胡說八道的反擊,絕不會影響到兩家關係。
    同時李皓也答應不會強壓著,隻要他們安生在那待過一任之後。
    之後不管是他們自身有功績而被調任,還是王家出力幫他們調出來,李皓都不會插手去管。
    在這些達成共識之後,康王氏他們的命運就算是定下來了。
    至於王老太太是怎麽跟康王氏說的,李皓不知道,反正康家是如期踏上了前往川峽四路的路程。
    等他們走後,李皓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衛氏,也算是幫她出了一口惡氣。
    不過處理好了這事,李皓也不能閑著,因為趙禎又給李皓安排了個其他差事,那就是給趙宗漢做皇子位伴讀。
    當然這裏伴讀的意思不是陪著讀書,而是要與另一位皇子位說書一樣,給皇子講經讀史,規戒皇子,進行道德教育。
    而李皓的這位親密同事,也是李皓的老熟人,新科進士,諫院侍禦史齊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