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河內司馬氏

字數:6734   加入書籤

A+A-


    聽到楊奉這推卸的語氣,徐晃的心,徹底地涼了。
    雖然,在‘白波軍’中,徐晃因為個人能力出眾,得到了楊奉的親睞。但是,他並不是楊奉的親信。很多事情,楊奉還是不會相信他的。
    原因無他,出身。
    徐晃和楊奉的出身不同。徐晃出生於河東郡楊縣,曾經做過河東郡的郡吏。是楊奉率領一部分‘白波軍’向李傕投降了,被封為車騎將軍之後,徐晃才劃歸楊奉麾下的。
    而楊奉呢,自始至終,都是‘白波軍’的人。‘白波軍’勢大時,楊奉和董卓等人作戰;‘白波軍’勢小時,楊奉便投降。
    由此來看,這楊奉,是個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
    誰厲害,我就跟誰混。
    他的這句‘以後再說’,暗中之意就是...徐晃,你自生自滅吧,我不管你了。
    是而,便見徐晃垂頭喪氣的走出了營帳。
    看著徐晃這高大威猛的背影,楊奉的心中,也有一絲不舍之情。但很快,便被理智壓了下去。
    古人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這話,對也不對。
    若麾下有‘千軍’,‘一將’確實很重要。但是,若麾下沒有‘千軍’呢?
    那一將,真的很重要嗎?
    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是有限的。
    此時的楊奉,就感覺自己在‘千軍’和‘一將’之間做選擇。
    最後,選擇了前者。
    吾雖失去‘一將’,但有‘千軍’。縱橫天下,何懼之?
    營帳內,不遠處,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徐晃。待其歸帳之後,才匆匆離開。並朝著李儒所在的小莊園而去。
    ......
    那匹突然發瘋的戰馬,自然是李儒的手筆;慫恿李利去‘白波軍’中‘找場子’,也是他的手段。
    這,隻是兩道‘開胃小菜’罷了。
    最後,導致楊奉對徐晃的不管不顧,才是真正的‘大菜’。
    略施小計便能達到如此效果,李儒對人心的洞察力,已達登峰造極之境。
    長安城外,那座小莊院裏。
    當李儒聽到屬下親信之人的稟告後,那張陰沉的臉上,露出了一絲難得的笑容。
    萬事俱備,隻欠最後一哆嗦了。
    於是乎,李儒安排了下去。
    大約半天之後,長安城的市井之內,出現了幾條關於‘白波軍’的流言。
    “‘白波軍’中的小將徐晃,傷了李傕的公子李式,弗了騎都尉李利的麵子。好厲害的人物啊!”
    “徐晃平日裏,從不聽‘白波軍’主將楊奉的命令。”
    “李傕在府中大怒,說要給‘白波軍’上上規矩。”
    “徐晃見勢不好,打算跑路了。”
    ......
    與此同時,一封來自河東郡楊縣的家信,‘好巧不巧’的送到了徐晃的手中。
    “公明兄,家中老母病危,速歸!親弟公文敬上。”
    從軍三四年,家書抵萬金。
    熟悉的稱謂,特有的信紙,瞬間便把徐晃的心,揪了起來。
    徐晃離家的時候,他母親的身體就不是太好。本來,徐晃想憑借自己的能力,闖蕩出一番事業,以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可是現在,事業未成,母親‘病危’的家信卻先傳來了。
    人世間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再加上昨日,楊奉對他的不待見,徐晃的心中,生出了告辭回家的想法。
    想了就去做,徐晃起身,拿著家信,朝著楊奉的營帳走去。
    剛到,卻被楊奉的親兵攔了下來。
    “徐將軍,主公正在和諸位將軍商量要事。請你在此,稍等片刻!我進去匯報一下。”
    徐晃聽後,並未多想,在營帳之外,規規矩矩的站著。
    ......
    營帳之內,楊奉和‘白波軍’的高層們李樂、韓暹、胡才等人,正在商討著關於長安城內的這幾條流言。
    楊奉掃視了眾人一眼,道:“長安城內的流言,我想諸位應該也都聽到了吧。這對我們‘白波軍’的未來發展,極為不利。
    在外人看來,現在的我們,都是一樣的。身上都是‘白波軍’的影子。
    不知諸位對此,可有良策?”
    能活到現在的‘白波軍’將軍,哪個不是人精?
    楊奉那‘大家都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的言外之意,誰聽不出來?
    片刻之後,和楊奉關係頗好的李樂說道:“楊兄,我以為,無風不起浪。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將徐晃控製住。萬一真如流言傳的那樣,我們也好有個交代啊。”
    李樂剛說完,韓暹和胡才便微微的點了點頭。說道:“我們也同意李樂兄的觀點。這麽大的事情,肯定不能草草了之。最後,若大司馬大人需要人的時候,我們拿不出來...”
    楊奉:“既然如此,那就按照大家所言辦吧。先將徐晃控製起來,以備後患。”
    就在此時,楊奉的親兵來報。
    “主公,徐晃在帳外求見。”
    楊奉道:“你讓兄弟們先準備一下。一會兒,聽我號令。若徐晃不從,你們立即進來,將其拿下。”
    親兵:“遵命!”
    片刻之後,親兵準備就緒。
    楊奉道:“讓徐晃進來吧。”
    徐晃聽到喊聲,大步而入。見‘白波軍’眾將領皆在此處,便一一行禮道:“末將徐晃,參見楊將軍,李將軍、韓將軍、胡將軍...”
    楊奉:“你來見我,有何事?”
    徐晃:“家中來信,老母病重。故而,我想回家看看,以盡孝道。”
    楊奉聽後,眉頭扭成一團。
    這時間,未免也太巧了吧!早不來,晚不來。長安城的流言剛出,徐晃就要離開了...
    楊奉:“家信何在?拿給我來看看。”
    徐晃雙手遞上家信。
    楊奉看罷,道:“這筆跡,你能確定?”
    徐晃:“準備無誤,正是小弟的筆跡。”
    楊奉:“真的這麽巧嗎?”
    徐晃一陣無語。
    這...什麽意思?
    怎麽巧了?
    一旁的李樂出言解釋道:“徐晃啊,長安城那邊,有消息傳出。你得罪了李氏一族,要‘跑路’。就在這時,你告訴我們要離開。你這讓我們,該怎麽辦啊?”
    徐晃大體聽明白了。回道:“長安城的消息,末將不知。末將真的是因為家信,才要回去的。若大人們不信,可派人和我一起啊。”
    胡才:“你的武藝,我們還是略有耳聞的。派的人少了,沒啥用處;派的人多了,又很浪費。不如...為了你的清白,這些日子,你就先待在軍營裏吧。”
    “你能力卓越,前途無限。可我們這些人,不行啊!你也要為兄弟們想一想不是?”
    徐晃:“胡將軍的意思是,要軟禁我?”
    胡才:“不是不是。隻是這些日子裏,為了大家之間不產生誤會,讓你待在軍中。”
    泥人也有三分火!
    徐晃聽後,徹底怒了。
    對著楊奉問道:“楊將軍,這也是你的意思嗎?”
    楊奉點了點頭,道:“公明啊!你是知道的,我也是為了你好。先這樣辦吧。待長安城的風頭過去了,我和你一起回去探親。”
    徐晃不甘但又十分無奈的回道:“末將...遵命!”
    當徐晃被人架出了楊奉的營帳,那雙緊盯著徐晃的眼睛,匆匆離開,朝著李儒所在的小莊園跑去。
    ......
    出了京兆的黃禦等人,向東過了弘農郡,沒有往南走,反而朝著北方而去。
    三日之後,眾人便到達了河內郡。這裏,才是黃禦這一行,最後的終點。
    因為這裏有一個家族——河內司馬氏。
    作為一名‘穿越者’,對司馬懿的重視,那絕對是首當其衝的。
    三國時代的終結者,不懼他,懼誰?
    要麽,為自己所用;要麽,早點擊殺。
    這也是黃禦此番前來,隻帶著周泰和魏延的原因。
    前者,土匪出身,忠心可嘉。幹這樣的‘髒事’,即順手,還有保證。後者,據說‘腦後生反骨’。幹了這樣的‘髒事’,若聽話,就先留著,若不聽話,正好將此事拿出來,斬了他。
    再加上那天晚上,和李儒見完麵之後,周泰對黃禦說的那一番話。更加地堅定了黃禦的信念。
    有些人,必須要收服,或者是,必須要弄死!
    乘風急行,不到一日的時間,黃禦等人便到達了河內郡溫縣。
    休息了一日之後,黃禦下令道:“掩麵。”
    眾將士紛紛拿出麵罩,將自己的麵目遮擋了起來。
    黃禦再道:“出發!”
    “遵命!”眾將士齊聲喊道。
    一個時辰後,黃禦等人趕到了司馬家的府邸門前。二話不說,直接破開大門,將司馬家府邸中的家丁,盡數製服在地。
    就在此時,一名中年男子帶著幾名少年,大步走了出來。
    中年男子朗聲道:“在下司馬防,現任京兆尹。不知何處得罪了貴人,惹的貴人如此惱怒?在下先賠罪了,請進屋說話!”
    黃禦:“不必,待我們取了你們的項上人頭即可。”
    司馬防:“將軍且慢!在下為官一方,從無做過違背本心之事。我們之間,是否有什麽誤會?再說了,就算我做的不對,禍不及家人。你們這樣屠我司馬家百十餘口,內心可安?”
    黃禦:“嘿嘿,不屠了你們。我的內心,才不安呢。”
    司馬防心中暗想:“哪裏來的‘土匪’?油鹽不進啊!”
    就在此時,從司馬防的身後,閃出一名十五六歲的少年。朗聲道:“江夏黃禦!你還是太小瞧我司馬家在河內郡的能力了。”
    “雖然這一路上,你們已經很小心了。但是,還是暴露了一些。”
    “今日之事,無論你怎麽圓,以後,都不會善了。我司馬家全族殆盡事小,你黃禦的名聲損壞,事大。”
    “要怎麽選擇,你自己想想吧。”
    黃禦:“哈哈哈。司馬八達,仲達最佳。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你是怎麽認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