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主公高明啊!

字數:6433   加入書籤

A+A-


    現在的廬江郡太守劉勳,字子台,青州琅邪郡人士。漢靈帝在位時,他曾任沛郡建平縣縣令。
    幾年前,袁術被曹操擊敗,逃到了揚州。
    劉勳為了投奔袁術,棄官南下,行走千裏。
    這種行為,袁術十分支持。多次在公共場合讚美劉勳,並對他十分重視。
    興平二年,袁術派遣孫策攻破廬江郡之後,劉勳便被其任命為廬江郡太守。
    ‘反複無常’四個字,對袁術來說,那就是家常便飯。
    他答應孫策的事,幾乎沒有做到的時候。
    剛開始,袁術告訴孫策,你打下九江郡,我就向朝廷推薦你為九江郡太守。
    結果,孫策真的打下來了!
    結果,袁術真的食言了!
    將九江郡太守的位置,送給了袁術的親信,丹陽郡人——陳紀。
    孫策對此,十分失望!
    這一次,他依然如此。
    再次食言了!
    將孫策曆經兩年,辛辛苦苦打下的廬江郡,拱手送給了劉勳。
    又一次欺騙!
    讓孫策對袁術,更為失望了。
    ......
    孫策,年少有為。
    毫不誇張的說,誰擁有了他,便擁有了半個天下。
    可是,袁術卻為了兩郡之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傷害孫策的心,著實太傻了!
    江東小霸王,豈是任人宰割的‘魚肉’?
    他隻能為刀。
    宰割別人!
    從廬江郡歸來之後,孫策就一直在謀劃如何脫離袁術的掌控。
    這時,被袁術私自扣留的太傅馬日磾,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孫策卻頗有‘潛龍’之姿態,便勸說孫策東征,收取江東。
    此想法,正合孫策的心中之意。
    江東之地,乃孫氏的起家之地。若孫策能回去,那就是‘龍入大海,鳥入天空’,大事可期矣。
    翌日,孫策想好說辭,對著袁術說道:“我孫氏對江東之人多有恩義,我願意帶兵回去,幫助主公你征伐橫江縣。待吾攻克了橫江縣之後,便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到三萬餘人。那時候,我便率領他們北上徐州,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
    袁術能感覺到孫策對自己的不滿。
    多次毀信於他,心中怎能沒有怨恨?
    袁術認為,朝廷冊封的揚州刺史劉繇占據著大部分的吳郡,王朗和山賊嚴白虎占據著會稽郡。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小勢力,占據著新都、鄱陽等地。雖然孫策很勇猛,但回去之後,未必能有什麽作為。
    是而,袁術便答應了孫策的請求。並且,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衝校尉,代理殄寇將軍。
    實際上,卻隻給他配備了一千多名士卒以及相應的軍需品,戰馬僅有幾十匹。
    孫策對此,毫不在意。在袁術麵前,放下了一番‘豪言壯語’之後,便快速地出發了。
    機不可失!
    都能離開了,何須在乎這些‘俗物’?
    東征之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奔孫策。等到了曆陽縣的時候,孫策的人馬已經發展到五、六千人了。
    孫策立即率人渡江,轉戰各地。一路之上,是所向睥睨,勢若破竹,無人敢與他交鋒。
    孫策治軍頗為嚴整,百姓們都願意依附於他。同時,孫策這個人,相貌英俊,言談幽默,性格豁達開朗,樂於接受意見,又善於用人。手下的兵士,對他沒有不盡心盡力的,都願意效死於他。
    興平二年,孫策從曆陽縣渡江,打敗了劉繇。
    劉繇率眾東逃。
    於是,孫策以此為借口,令麾下大將朱治從錢塘縣出發,進攻吳郡。
    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縣率軍抵抗朱治,大敗之。
    許貢逃走,依附於山賊嚴白虎。
    就在孫策準備進一步‘采摘果實’,揮兵南下攻打會稽郡之時,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江夏郡,出兵攻打廬江郡了。
    主將為黃祖的二子——黃禦!
    接到此消息後,孫策下令:大軍停止前進。
    急令手下之人將他的謀士周瑜,張昭,張紘等人叫來,商量對策,以應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
    ......
    劉勳此人,胸無城府,略有武力。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袁術手下之人,大都如此。
    在劉勳當了廬江郡太守之後,他便一麵安撫世家,募集兵馬,一麵建立情報機構,四處打探消息。畢竟,大戰之中,情報為先。誰掌握了最新的情報,誰便獲得了先機。
    這邊,‘破虜營’的人馬剛出夏口縣,那邊,舒縣的劉勳便得到了消息。
    他立即讓人將自己的首席謀士劉曄叫了過來,商討對策。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縣人士。他乃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年少知名,汝南許劭見過他,曾稱其為‘佐世之才’。
    聽到劉勳的命令,劉曄快步而來。
    剛一進屋,劉勳便把關於此事的‘情報’,盡數的展示在劉曄的麵前,供其閱讀。
    劉曄看罷,思索片刻後,鄭重其事的說道:“主公,吾以為,對方遠道而來,糧食必將為其短板。隻要我們兵合一處,派主力固守廬江郡重縣——六安縣。隻需靜待半月時日,對方必將因缺糧而退兵。此乃逸以待勞之計,是為上策。”
    劉勳聽後,麵容頗為不悅。道:“臨湖縣距六安縣不遠,且為我廬江郡的西方屏障。為何不能屯兵於臨湖縣?”
    劉曄解釋道:“臨湖縣,雖為我廬江郡的西方屏障。但是,對方完全可以從北麵的龍舒縣穿越過來,直抵六安縣城下。到時候,我們該如何抵擋?”
    劉勳不以為意的回道:“分兵就是了!對方才一萬多人,而我們,足足有三萬之多。分出一半來,擊敗他們也綽綽有餘。”
    劉曄勸道:“主公,若兵力分散,不利於此戰的勝利啊。”
    劉勳撇了撇嘴,道:“這樣的局麵,我還要以防守的姿態對敵。若傳出去,多沒麵子啊。再說了,黃祖完全看不起我,派他的小兒子黃禦來和我對戰。對待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子,我豈能退縮?”
    劉曄勸道:“主公,麵子哪有大業重要啊?
    我們不能...因小失大。”
    劉勳不耐煩地回道:“我意已決,莫要再勸了!下去安排吧。”
    劉曄無奈,隻能默默地道出一聲:“遵命!”
    直到此時,劉曄才明白了自己的作用——不是為主公出謀劃策的,是主公想好了對策之後,讓他去執行的。
    遇主不明啊!
    但出於心中的道義,劉曄還是將劉勳的命令,老老實實的執行了下去。
    你可以不聽我的,但是,你為主公,我為臣子。
    分內之事,必須做好!
    至於劉勳為什麽要死保臨湖縣,劉曄還是知道一二的。
    這些年,荊州頗為安定。安定之地,注定繁華。從而造就了江夏郡的商業,極其發達。
    作為廬江郡和江夏郡的樞紐之地,臨湖縣來了大量的揚州商人。
    這些商人,為了便於行事,給劉勳提供了巨大的利益。因此,在此艱難的時刻,劉勳依然沒有忘記他們的‘死活’。
    有錢,不僅能使鬼推磨,關鍵的時候,還能保命!
    ......
    五日之後,‘破虜營’的大軍,整整齊齊的開到了臨湖縣城下。
    看著城牆上嚴陣以待的廬江軍士兵,黃禦的心中,是說不出的開心。
    這個劉勳,莫非是‘自己人’?
    要不然,如何解釋他放棄了大好的局麵,選擇最差的一種方式禦敵?
    雖然此時的黃禦身邊,有李儒和司馬懿。但這一戰,黃禦並沒有讓他們出謀劃策。
    好不容易碰到一個‘豬’對手,刷戰績的事情,當然要自己來了。
    黃禦下令,大軍先休息一日,然後,全軍攻城。
    第二日上午,豔陽高照。
    ‘破虜營’以及江夏軍的將士,排好隊列,朝著臨湖縣城壓去。
    快接近城牆之時,鼓聲突變。
    大軍一分為四,分別朝著四麵城牆跑去。
    待準備就緒,主將黃禦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兵多一方攻城,一般都會采用這種全麵進攻,讓對方無暇顧及的策略。
    我兵多,我有優勢啊!
    從任何一麵城牆攻進去,我都會勝利。
    負責東城牆進攻的隊伍是文聘部,他們的隊形,進退有度。既能有效的打擊對方,又能最大化的減少己方的損失。
    看到他們,黃禦讚道:“一代名將,名不虛傳!”
    負責西城牆進攻的隊伍是黃忠部。他們和黃忠一樣,性烈如火。一上來,便在後方‘神箭手’的壓製之下,對城上的廬江軍,發起了最猛烈地進攻。
    黃忠身披鎧甲,身先士卒。手中的大刀,舞得是密不透風。偶爾取下後背的弓,張弓搭箭,箭無虛發。
    李儒見後,讚道:“主公,此人之勇,不下並州呂奉先。”
    黃禦聽後,笑而不語。
    負責北城牆進攻的隊伍是徐晃部。雖然他的這些人馬皆為新兵,但攻擊之猛勢,絲毫不弱於其他兩方。
    司馬懿見後,讚道:“主公,公明之力,也頗為不凡啊!”
    黃禦聽後,依然是笑而不語。
    負責南城牆進攻的隊伍是蘇飛的江夏軍。在四麵城牆外,雖然此處的人馬是最多的,但他的攻勢,卻是最弱的。
    中規中矩,毫無特點可言!
    大約三個時辰之後,黃禦看著麵前這慘烈的戰況,下令道:“鳴金收兵!”
    眾將不解:“眼看這就要拿下臨湖縣了。怎麽臨門一腳的時候,傳令收兵了呢?是發生什麽變故了嗎?”
    但軍令如山,隻好照做。
    李儒和司馬懿見後,默默地稱讚了一聲:“主公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