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開八門(求票,求追讀)

字數:7488   加入書籤

A+A-




    公安城作為劉備在荊州的原治所,加上公安對荊州一地的重要性,

    故而劉備在當年,曾花費了諸多人力物力,對公安城進行擴建過。

    劉備沒有耗費國力去修繕他的住所,但對於公安城的建設,他一直不遺餘力。

    在經過數年的整修之後,公安城的麵積不僅比原來擴大近一倍有餘,城內的布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中本來位於公安城北的軍營,就被劉備給移到了城東,

    由此可見,劉備一直對孫權就是心有防備的。

    公安城中的大軍在巔峰時,足有數萬之眾。

    因此公安城中的軍營占地甚廣,特別是其中的校場,更是顯得空曠無比。

    人矜綽約之貌,馬走流離之血,始爭鋒於校場,遽寫鞚於金埒。

    校場,作為這時代大軍操練、集合的場所,因為其的功能性,所以它的特點除了占地甚廣之外,

    還有著四通八達的特點,

    因為這樣可以方便各營的士卒快速集合,

    就拿公安城內的校場來說,它足有八門連接各方營帳。

    而在這時,公安城原三千守軍的百餘大小將校,已經被關平召集到校場之中。

    但當他們全部進入校場之後,就發現校場連接外界的八門竟一瞬間全被關閉,

    而且從校場的內門之中,正跑出來數百裝備精良的軍卒。

    這數百精卒在入校場之後,就將這些剛剛到場的百餘大小將校給團團包圍了起來,

    這一幕,令這百餘將校一瞬間都緊張了起來。

    他們因為來的急,很多人別說帶武器了,就是身上穿的也不是甲胄,而是尋常禦寒的布襖,

    而在他們一到來之後,不僅連接外麵的通道被特意斷絕,

    就連這突然出現的數百全副武裝的精卒,也將他們全都包圍了起來,一副虎視眈眈的模樣,

    最重要的是,這些將他們包圍起來的數百精兵,乃是剛剛入城的關平的部下,

    這就說明,這些人完全隻聽關平一人的號令。

    在關平意味不明的情況下,校場內百餘大小將校之中,已經有些人開始意識到了危險,

    這百餘大小將校的人群,也漸漸出現了騷動。

    百餘大小將校中的有些人,可能已經猜出了關平的用意,

    但鑒於身上無武器在身,加上有著劉備、關羽仁厚的名聲在那裏安慰著,

    這百餘將校還沒出現大的動亂。

    畢竟這百餘大小將校也不都是傻子,現在關平的真正意圖還未確定,

    若是他們先做出什麽不理智的行為,那麽一切就真的無法挽回了。

    在場中百餘將校開始躁動的時候,關平正站在校場中的一處高台上,左手按劍觀察著下方的局勢。

    這時他發現下方場中有些將校的目光,開始由下往下不解的觀察著他,

    麵對這些不安的目光,

    關平下意識的不敢與他們對視,

    這些百餘將校是受他所召,才毫無防備來到校場中的,

    雖然心中已經做好殺他們的準備,但關平心中畢竟覺得有愧。

    關平不願與下方那些不解的目光對視,他扭頭看向後方的糜暘,抱拳道,

    “主簿,吾已經按你吩咐,準備好一切了。”

    關平沒說準備好什麽了,但糜暘心知肚明。

    看著關平的這一切布置,糜暘臉上淡然,但其實內心有種吐槽的衝動,

    身為好兄弟的心有靈犀去哪啦!

    其實論職分,身為校尉的關平的職分是比糜暘的這個主簿高一些的。

    但自從進入公安後,關平為了明確上下級關係,也為了幫糜暘樹立威信,

    因為在外人麵前,他一直是以官職尊稱糜暘,並且對他一直是執屬下禮,

    由此也可見關平心胸之寬大,為了大局,完全可以置個人榮辱於不顧。

    關平與糜暘所在的高台,本為的是軍中主將檢閱軍中士卒所用,因此足有數丈高。

    在這麽高的高度差下,校場中的百餘將校並沒聽到關平向糜暘說了什麽,

    但他們都看到了關平對糜暘行的下級之禮,

    也就是在一刻他們才知道了,

    原來在士仁死後,公安的新主人不是關平,而是那個平平無奇的年輕人。

    如今關平的所有布置,皆是為了糜暘接下來能順利捕殺這百餘將校,

    但關平不知道的是,糜暘讓他將百餘召集來校場中的目的,

    並不是這個。

    糜暘對關平點了點頭,他對關平拍了拍肩膀,他想了想,那句你不懂我還是沒說出來。

    而後他越過關平來到高台之前,看著下方那些明顯已經出現躁動情緒的諸將校,

    他提起中氣大聲命令道,

    “校場之門,關閉何為?”

    “速開八門!”

    因為高台是用來軍中主將檢閱之用,檢閱之餘當然就要訓話,

    因此校場的構造經過一些名工巧匠的改造,有著一些回聲的效果。

    加上糜暘中氣十足的語氣,他的命令很快就傳到了緊閉校場八門的士卒耳中,

    這些士卒都是關平的部下,他們在關平的引導下,已經知道糜暘這時才是他們的主將。

    因此他們在聽到糜暘的命令之後,立馬就從命將關閉的校場八門一一打開。

    營門高大,因為它被推動打開的聲音也不小,

    當這些營門被緩緩打開的嘎吱聲傳來時,

    落入了校場中心有不安的百餘將校心中,

    門扉開啟的嘎吱聲,在往日裏是那麽刺耳,

    可今日,在他們聽來,卻是如天籟之音一般,

    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他們生的聲音。

    在糜暘的聲音傳開時,高台之下的百餘公安將校,就已經將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那時他們看他的目光充滿了審視,而在看到封閉校場的八門已經打開後,

    他們現在看糜暘的目光,則是充滿了感激。

    在後世社會摸滾打爬數年的糜暘,他察言觀色的本領已經被鍛煉的不差了,

    見校場中這些百餘將校,對自己方才開門的舉動已經有了感激之情,他決定趁熱打鐵。

    他目光定視高台下的百餘將校,臉上浮現坦誠之色,雙手齊張向外而後對著他們言道,

    “今軍中多傳聞呂蒙大軍近在夏口,聞者頗有不安去就之計。”

    “吾南下文武,雖不足以濟事,但君子好成人之美,仁者不違士眾之意,”

    “若有執意去者,吾必不相禁,”

    “諸君可自出八門,緩緩北歸矣。”

    糜暘在說出以上的話後,不僅校場中的諸將校聽後感到驚訝無比,

    就連高台之上的於禁和關平二人,聽後也覺得意外。

    於禁主殺,關平主安,但如今糜暘對這兩個人的建議都不采取,直接選了第三種方法,

    主動放他們離去。

    他們要是都離去了,誰來負責指揮那三千公安守軍。

    關平見狀,就想上前勸諫糜暘,但他卻被於禁所阻,

    “校尉何不試觀主簿之舉,主簿何時讓你失望過?”

    於禁此言,讓關平止住了腳步。

    這時關平想起了方才於禁在議事廳內所言,

    這些將校本就心有不安,若不能穩定軍心,那麽留他們也是無用,還不如殺了立威,

    相比於於禁的誘殺立威之舉,糜暘現在主動放他們離去,

    還反而更讓關平更容易接受點。

    暫且不提高台上的於禁與關平二人是什麽心思,高台之下的諸將校在聽到糜暘的話後,

    一開始他們都是感到驚訝非常,而他們在看到糜暘的作態不似作假後,

    他們對糜暘的寬闊心胸不禁起了敬佩之情,且心中還浮現了愧疚之情。

    沒想到糜暘早就知道他們有脫逃之意,但在知道後,非但不想著懲罰反而想成全他們,

    這大度的行為,令糜暘的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瞬間高大了起來。

    他們身為軍人,卻在聽到呂蒙即將來襲時,心中起了害怕之意,頗有臨陣脫逃之意。

    這種心思若是沒被點明,那他們還可以安慰自己這是人之常情。

    但如今被糜暘點破,他們心中的愧疚之意,就不可抑製的開始滋長起來。

    他們不是普通的士卒,而是皆有一官半職的軍中將校。

    他們受關羽提拔而被委以重任,但如今當關羽需要他們時,

    他們竟然想棄他而去,這怎能不讓他們愧疚。

    除了對關羽愧疚之外,他們還對糜暘感到愧疚,

    糜暘所說他此次帶來的士卒,本來是不夠的。

    這點在場眾人知道皆是事實,

    但哪怕是這樣的情況下,糜暘也願意放他們離去,

    這讓這些大部分農家出身的淳樸將校,感到慚愧不已。

    因為對糜暘感到感激和慚愧,故而校場中這些將校暫時竟無一人離去。

    看到這一幕,糜暘心中大喜,

    果然這時代的人,大多數還是要點臉的。

    在暫時安撫住了校場內的眾人之後,糜暘命糜忠取來一件馬紮,

    而後他就獨自一人下得高台,來到這群將校的身前,

    在來到這群將校身前後,糜暘直接展開馬紮在眾人麵前坐了下來。

    此時的他全無一絲上位者的高貴姿態。

    在糜暘坐下後,他伸手也讓校場中的諸將校盡皆席地而坐。

    但他的這個好意,校場中的這百餘位將校卻無一人敢執行。

    封建社會,上下尊卑的觀念早已刻入每個人的思想之中,

    糜暘不顧尊貴的身份肯與他們近距離接觸,並且對他們無防備之心,就這麽坦然的坐在他們身前,

    就已經讓這些將校感到意外與不適了,

    這時候,他們哪敢在糜暘麵前造次與他同坐。

    看到沒有人敢在他麵前坐下,糜暘亦不再勉強。

    畢竟他來自後世,對於上下尊卑觀念沒那麽看重,但不代表這時代的人也如此,

    盡管沒人聽從糜暘的命令坐在他身前,但毫無疑問,糜暘的舉動已經取得了校場中百餘將校的更大好感,

    相比之前作威作福,橫行霸道的士仁,平易近人的糜暘,沒有誰會不喜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