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真吾製勝之地也 (求追讀,求票)

字數:5479   加入書籤

A+A-




    糜暘指著身上的明光鎧對著關平說道,“大兄與這副明光鎧無緣,非伯父偏心也,隻是伯父對我期待有所不同。”

    “在如此期待下,吾總有一日都得獨自領兵,又何必獨今日不行呢?”

    見糜暘對他的這個提議表示反對,關平又再勸道,

    “那子晟也可帶我同行。

    吾驍勇,如今以寡敵眾,正需要我之驍勇成事。”

    但關平的這個建議,再次為糜暘所婉拒。

    “公安城中,有能力獨當一麵而對大王忠心耿耿者,為你我兄弟二人。”

    “若你我兄弟二人同出城外,戰事順利還好,若戰事不順我二人皆身隕,那荊州大勢就去了。”

    “況且你我兄弟二人皆不在城中,難保城中有宵小之徒趁機作亂,那時又該如何是好?”

    “你別忘了,振威將軍現正在公安城中。”

    “你我兄弟死則死矣,但公安不能丟。”

    聽到糜暘所說的話,關平雖還想再勸,但卻發現自己再找不出什麽勸的理由。

    特別是糜暘所提及的那個人,更讓關平的臉色變得沉重起來。

    見關平沉默,臉有不舍,糜暘笑了出來,他拍了拍關平的肩膀言道,

    “你這是作甚。

    你勿要太過擔心,我會帶文則公外出。

    他是經年老將,經驗與前將軍相比都是不遑多讓,何況與你相比,你且就心安吧。”

    糜暘都這麽說了,關平最後也隻能無奈領命。

    但糜暘考慮到關平重情義的性格,臨走前,他對關平下達了他今日的最後一個命令。

    “關校尉聽令。”

    糜暘此語一出,遵守法紀的關平就立刻半跪在地,對著糜暘一拜。

    “若我此番領兵外出不慎落敗,無論情勢如何危急,都切記不要打開城門,放下吊橋率軍前去接應我!”

    糜暘這個命令一出,關平臉色大變,就是一旁的於禁聽到後也頗有所動容。

    糜暘之所以會出這個命令,怕的就是他落敗後,關平會出城接應他。

    而一旦如此,那時自家亂兵在前衝入城中,而孫桓領兵在後追擊。

    城門大開的公安城,就有可能會被孫桓的大軍給趁機拿下。

    糜暘的這個命令,直接斷絕了這種可能。

    但相應的,這個命令保證了公安城安全的同時,把糜暘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關平聽完糜暘的這個命令後,當即就想再勸糜暘。

    但糜暘卻看出了他的不願,他對著關平沉聲說道,“這是軍令,難不成你要以下犯上?”

    聽到糜暘如此說,又想起糜暘方才的叮囑,縱使心中有再多不願,關平最後也隻能咬咬牙,沉聲應道,“唯!”

    有關平的這聲唯在,糜暘知道公安已無憂矣。

    其實他的這個命令看似是在斷絕他自己的生路,其實不然。

    他畢竟是一軍主將,且公安城外山林茂密,若是他萬一落敗,大不了就往山林中一鑽,至少暫時也無性命之憂。

    但要是若是等不及遁入山林就被孫桓所擒,那這就是運氣問題了。

    真要是運氣不好的時候,哪怕關平領兵出來接應也是沒用的。

    以上的所有布置,都是糜暘持重先慮敗的做法。

    先讓自己無後顧之憂,才能奮力向前。

    在安排好了一切後,糜暘看向於禁,對其言道,“文則公,就陪我共同走上這一遭吧。”

    糜暘語氣輕鬆,絲毫看不出他接下來要麵對一場惡仗的樣子。

    於禁點點頭,隨後就跟在糜暘身後下了高台,來到校場中一起跨上了駿馬。

    在馬上,糜暘抬頭對著高台上的關平拱手一拜以示告別,而後他右手一揮,口中發令道,

    “出征!”

    隨著糜暘的一聲令下,他身後的令旗官馬上揮舞起手中的令旗。

    校場中的軍中將校在看到出征的令旗下達後,就馬上指揮起各自所屬的士卒開始動了起來。

    三千士卒在有序的指揮下,跟在駕馬的糜暘身後,朝著城外緩緩行軍而去。

    沒有高昂的戰鼓送行,沒有冠冕堂皇的誓師鼓舞。

    就單單為了守衛家園這四個字,這三千士卒就默默地跟在糜暘身後前行。

    校場中隻有響亮的腳步聲,在天空中不停飄蕩著。

    隨著校場中腳步聲的漸漸遠去,公安城三千勇士,跟在他們主將糜暘身後踏上了未知的征途。

    此處甲胄猶嫌少,那方鳴鏑已增多。

    壯士應知亡國恨,龍泉作枕待閻羅。

    接下來這三千因為相信糜暘而踏上未知征途的壯士,是凱旋回城還是埋骨城外,就全靠糜暘接下來的表現了。

    ...

    在率軍來到城外之後,糜暘先令三千兵馬在城外一處等候。

    而他則領著十數親衛與於禁駕馬在城外四處梭巡。

    在梭巡良久後,糜暘在一處高地上止住馬蹄。

    看到不遠處的那處地方,糜暘以馬鞭遙指顧謂於禁道,

    “於公且看那處。”

    “蘆葦遍地,草深地廣,可前可卻,真吾製勝之地也。”

    糜暘的一聲於公聽得於禁心花怒放。

    心情愉悅的他在聽到糜暘所說後,立即就將目光看向了那處。

    當看到那處地形後,久經戰陣的於禁馬上就明白了糜暘意欲何為。

    而見糜暘語氣中也有詢問其的意思,於禁答道,

    “若要設伏,那處的確是絕佳地點。”

    但於禁還是著重提醒了糜暘兩點,“若要設伏,擇選地點並不難,但唯有兩點最不易。”

    “一則是如何令主將進入你的伏兵範圍之內。”

    “二則是如何讓敵軍陣型擾亂。”

    “此二點,缺一不可。”

    “主簿可有計較?”

    相比於諸葛亮是糜暘的半師,法正其實才是糜暘真正的老師,而這也是糜竺為糜暘求來的。

    法正雖眼高於頂,但其性格認真,一旦收了糜暘為徒後,便會盡心盡力教育糜暘。

    法正擅長兵法,糜暘猶記得往日在成都之時,法正曾教育過他:

    “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伏兵,或伏於深草,或邀於隘路,出其不意,戰則必勝。”

    法正的教誨糜暘時刻謹記,因此當他知道孫桓率數千大軍前來時,心中便有了設伏的想法。

    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大勝孫桓。

    否則敵眾我寡之下,若是硬拚,縱使最後能勝,這三千士卒也當損失無數。

    受過良好教育的糜暘腦海中理論知識不缺,但對於實戰他並沒有過。

    所以他特地將於禁這個經驗包,帶在他身邊為他查缺補漏。

    而在於禁的提醒之下,糜暘也明白了自己要想設伏成功,則還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不用說,敵方若是不進入你的伏擊圈,那伏擊就等同於虛設。

    而第二個條件,則是為了在將敵軍引入自己的伏擊圈後,能夠大大增加己方的勝率。

    畢竟敵眾我寡,若是敵方陣型不亂,那麽受到伏擊之下,也不一定會戰敗。

    要想滿足這兩個條件,常人一時半會是想不出來的,但糜暘卻不一樣。

    他手中有知己知彼這個大殺器在。

    孫桓的性格弱點被他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糜暘一番思慮之後,心中已經有了一個計策。

    糜暘遙望東方,如今已經將近日暮時分,東邊的天空已經漸漸被黑暗所掩蓋。

    以孫桓的行軍速度,他就快到了吧。

    “那就戰場上見真章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