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

字數:8720   加入書籤

A+A-




    糜暘今日帶出的二將分別是沙摩柯與關平。

    如今的他比不上孫權那般家大業大,麾下良將無數。

    他在公安城中可以依靠的,武力上佳能夠貼身保護其的,也就關平與沙摩柯二將。

    不過這二將的質量,一點也不比孫權從諸位江東良將中選出的徐盛與潘章差。

    當糜暘與孫權皆拍桉而起後,糜暘身後的關平與沙摩柯就紛紛拔出腰間長刀,與孫權身後的徐盛與潘章對峙起來。

    其中沙摩柯因為對自身的武力有著自信,他微微上前一步,將糜暘護在了身後。

    孫權的身材在當世中已經算高大,但與沙摩柯相比,還是矮了足足一個頭。

    而徐盛與潘章二將雖都是武力不弱之輩,但他們的身高都比孫權略低一點。

    當沙摩柯上前一步後,他那雄偉的身軀就如一道石柱般護衛了糜暘身前。

    加上他那彪悍狂野的麵龐俯視著孫權三人,所以他往前這麽一站,瞬間讓孫權三人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迫力。

    看著眼前如山嶽般的沙摩柯,孫權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

    周泰的勇武,他是知道的。

    周泰的勇武比起他身前的徐盛與潘章二將來說,隻高不低。

    但就是這樣一個猛將,卻被眼前這位蠻將一箭重創。

    雖說據韓當所說,周泰那夜是分了心,加上因為年老往日舊傷發作,令其的身體機能遠不如當初強健,這才讓沙摩柯有機可趁。

    但這也足以證明,眼前這位蠻將的勇武不可小覷。

    在這樣的情況下,己方大軍不在,若是自己貿然因為一時氣憤與糜暘交起手來,勢必討不了什麽好,甚至還有可能會吃大虧。

    想到自己的身份與糜暘天差地別,自己的性命更金貴許多,孫權覺得自己沒必要主動冒險。

    孫權有勾踐之奇,所以哪怕這時他再怎麽憤怒,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他也能很快控製著自己冷靜下來。

    孫權望向糜暘的眼睛充滿了痛恨之色。

    這輩子他還是第一次聽到「猾虜」二字。

    想到這兩個字中代表的侮辱之意,要是可以的話,孫權直想將眼前的糜暘扔進大鍋中烹殺。

    但最後孫權還是保持了一絲理智上的清明。

    凝如實質般的殺機在孫權眼中流淌著,就在眾人以為他要下令徐盛、潘章二將襲殺糜暘的時候,他卻出乎眾人意料的,對著徐盛與潘章二人言:

    「回營。」

    孫權的這個舉動令徐盛與潘章二將一怔。

    這不像至尊往日的做法呀。

    但他們看著對麵那個狀若虎豹的蠻將,心中也明白了孫權的顧慮。

    若戰,勝負難料。

    還是趕緊護著至尊返回大營中才是最要緊的事。

    徐盛與潘章護著孫權步步後退,朝著他們的馬匹走去。

    而看著步步後退的孫權三人,糜暘眼中也有殺機浮現。

    若是能趁此機會擊殺甚至擒拿孫權,那麽不止公安之圍可解,就是江東從此也會陷入內亂中,再也不是劉備的威脅。

    當糜暘用詢問的眼神看向關平時,關平輕輕搖了搖頭。

    當年關羽與魯肅單刀赴會時,關平就在關羽身旁,那時徐盛與潘章也在魯肅身後。

    那時關羽曾為關平詳細介紹過魯肅的身後諸將,並言他們都是一時猛將,令他不得大意。

    也許自身現今的武力不弱於彼等。

    但隻要不是相差過大,且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兩方將領要是相互廝殺起來的話,一時半會是不能結束戰鬥的。

    而江東大軍就在百步之外,轉瞬可至。

    雖然己方兵馬也在百步開外,但江東大軍畢竟人多勢眾,貿然與彼等野戰並無優勢。

    出於這種顧慮,關平向糜暘搖頭示意不可。

    而糜暘也明白了關平的意思,所以他暫時息卻了心中的殺機。

    畢竟今日會麵的最大目的已經完成。

    徐盛與潘章二將見糜暘三人終無異動,便趕緊護送孫權上了不遠處的戰馬,朝著百步外的軍營奔去。

    糜暘見狀,也領著關平二人上了身後不遠的小舟,越過護城河,回到了公安城下。

    孫權在駕馬回營之後,心中對糜暘恨極的他,趕忙喚來韓當,想令他領兵出營擒拿糜暘。

    但在見到糜暘已經度過護城河之後,孫權也隻能氣的揮鞭抽馬,放棄了出兵的打算。

    這次糜暘與孫權的會麵,以糜暘痛罵孫權,兩人不歡而散而告終。

    在回到公安城中後,糜暘對著關平言道:

    「吾曾聽聞孫仲謀在江東時愛騎馬射獵,並常以射虎為樂,以至於猛虎時常撲至其馬鞍,其猶不懼。」

    「今日一觀,孫仲謀能親來見我,足言傳聞不虛。彼亦是有膽氣之輩。」

    糜暘這麽說,關平也表示認可。

    雖說孫權的武略與其父兄相比差強人意,但在個人膽氣這塊,他還是有點父兄風範的。

    這時關平想起了方才糜暘怒罵孫權的那番風采,他嘴角流露笑意,對糜暘言道:

    「子成方才桉前叱罵孫權,真是大快人心。」

    其實在魯肅擔任大都督時,江東言劉備借荊州不還一事,還未曾發生。

    魯肅之前在世時,討要的也隻是南郡,從道義上來說,不算過分。

    可是在魯肅死後呂蒙執掌江東大軍後,所謂的借荊州一事,就漸漸開始流傳起來。

    一開始關羽為了維護孫劉聯盟,隻將這當做笑話聽。

    豈不料在不管之下,這流言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許多不明事理的人的觀點。

    發展到今時,這個流言更是被孫權當做起兵偷襲荊州的借口。

    真是可笑至極。

    往日裏關平就一直對這流言深惡痛絕,卻苦於無機會反駁,今日糜暘所舉正好完成了他的願望。

    而等糜暘今日之語流傳出去後,加上孫權今日被糜暘拆穿真麵目後惱羞成怒的的反應,勢必就會讓那些流言漸漸不攻自破,也會讓荊州民心更向著劉備一方。

    說實話,糜暘今日罵的也很是舒心。

    但他今日能罵的孫權毫無辯駁能力,並不是他口才有多好,隻是他站在了真理一方。

    公道自在人心。

    哪怕孫權與呂蒙可以通過流言,擾亂一部人的看法。

    但清者自清,史書昭昭,荊州的真正歸屬權,在千百年之後,自有公論,何況今日。

    這時糜暘對著關平言道,「今孫權突然來公安,且今日呂蒙並未現身,或許呂蒙已不受孫權信任。」

    糜暘沒說呂蒙已經病重這件事。

    畢竟他知道這事太過令人匪夷所思,孫權知道就好。

    麵對糜暘的這個判斷,關平頷首表示同意。

    糜暘不至於說因為呂蒙病重而不能視事,就對城外的江東大軍放鬆戒心。

    更不會因為孫權現今執掌大軍,而變得無所畏懼。

    隻不過一個大敵倒下了,還是令其心中頗為輕鬆的。

    關平同意後對糜暘言道,「怪不得之前呂蒙一直按兵不動,不曾退兵,原來等的便是孫權到來。」

    「吾料想孫權此來公安,定是因為呂蒙大敗而心中惱怒,親來公安執掌大軍以圖複仇。」

    「若如此的話,則城外江東大軍,一時難退呀。」

    關平話語中對孫權來公安的目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個最符合常理的推測。

    因為關平並不知道呂蒙病重的消息,所以他不知道先前呂蒙不退兵的真正原因。

    他在根據目前所有信息的推測下,隻能得出符合邏輯的以上推論。

    雖然糜暘知道關平推論有不符合事實之處,但是他對關平所推導出的結果,也是認同的。

    糜暘與關平都不知道孫權來公安的真正原因,畢竟這段時間以來,公安被四麵圍城,內外消息不通。

    任這兩個人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一向不顯山不漏水的糜芳,為了兒子竟然會想出使出反間計,來擾亂江東內部。

    況且退一萬步講,哪怕糜暘與關平知曉了孫權來公安的真正目的。

    但今日孫權身為一個勢力的君主,卻被糜暘那麽痛罵。

    想來孫權這時已經將糜暘當做眼中釘,肉中刺,欲要除之而後快了。

    很有可能會轉守為攻。

    猾虜這個蔑稱,乃是曆史上陸遜用來辱罵劉備的。

    劉備在被陸遜這麽罵後,他那種涵養好的人都忍不住要和陸遜死磕,何況心胸並不寬大的孫權。

    在糜暘與關平都意識到這點後,關平這時有些擔憂得說道,「子成,城中糧食已經不足了。」

    在聽完這句話後,糜暘的臉上也浮現了凝重之色。

    荊州今年有疫情,又因為關羽之前相持日久的襄樊大戰,本就處在缺糧的境地中。

    在以往荊州各郡縣一有多餘糧草,多運往前線補給關羽大軍,公安城中並沒多少餘糧。

    當然公安作為防備江東的重鎮,原本是有數月存糧,當做戰略儲備一直不妄動的。

    哪怕那時關羽再缺糧,也從未打過動這些存糧的心思。

    但當初公安城中隻有守軍三千,如今公安城內外卻有近萬大軍。

    再加上糜暘俘虜了不少江東士卒,現在公安城中的軍戶人數是以往的三倍。

    軍糧消耗的速度,也是以往的至少三倍以上。

    本來按照原本關羽定下的兩月守城期限,哪怕公安城中存糧不多,也是足夠支撐萬人吃喝兩月的,但可惜後續時事的變化太快了。

    在內部消耗增大,而友軍卻無法運糧補給的情況下,公安已經快到了缺糧的境地了。

    要是江東大軍就一直在外圍城,死守不退,不出月餘,公安城中的糧食就會耗盡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事。

    一旦城中糧草耗盡,公安城頃刻將麵臨大難。

    麵對著關平臉上擔憂的神色,糜暘對關平言道,「你令城中糧官,再減少給江東俘虜的口糧。」

    「隻要令他們不致餓死即可。」

    先前糜暘在將那些江東俘虜押入城中後,為了防止他們生亂,便沒有給他們太多的口糧。

    如今再減少之下,想來也能節省不少口糧。

    若到時候再不足,隻能向那些大戶動刀了。

    其實在當世中,要是在曹魏治下遇到這事,那些俘虜要麽為肉脯,要麽就會被盡數斬殺。

    但糜暘是不會那麽做的。

    也許糜暘這麽做,不能讓公安城中堅持太久,但也足以令公安城中的存糧,再多堅持一段時間。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足以糜暘做很多事了。

    況且,益州的援兵應該也快到了。

    在得到糜暘的吩咐之後,關平默默點了點頭。

    如今也隻能先暫且如此行事了。

    ...

    回到大營中的孫權,腦海中不停回蕩起糜暘所罵的「猾虜」二字,這讓一直被奉為江東至尊的孫權感覺到莫大的恥辱。

    他誓殺糜暘而後快。

    孫權嚴令徐盛與潘章二將,不能將今日的所有見聞透露出去半分,否則軍法處置。

    而後孫權回到己身大帳,抽出腰間長劍,一劍削掉了他書桉的半角。

    當年赤壁之戰時,孫權削桉明心誌,堅定了抗曹的決心。

    今日他故技重施,為的就是堅定烹鹿的心誌。

    憤怒的孫權本來想立刻點齊兵馬大舉攻城,以泄心頭之憤,但他這時想起了張昭的忠告。

    擔憂江東大局的孫權,又開始舉棋不定起來。

    就在這時,他的侍從穀利來報,說是魏王使者司馬懿求見。

    聽到司馬懿求見,孫權臉上閃過了疑惑之色,但礙於對方是魏王使者,孫權還是選擇了接見。

    司馬懿在帳外並沒有等候多久,就被穀利帶入了孫權的大帳之中。

    而在司馬懿進入孫權的大帳中後,他看到了孫權麵容肅穆的坐在自己的坐席上,從他麵目上似乎看不出什麽異常。

    但生性機警的司馬懿卻觀察到了,孫權身前的書桉上有半角缺失,而那缺失的半角書桉此刻正在地上躺著。

    見到這一幕,司馬懿對於今日自己的獻計,多了幾分自信。

    今日孫權與糜暘相見一事,整個江東大營中都知道,司馬懿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孫權在回來後,就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過他與糜暘會麵的具體內容。

    但從他削桉這舉動來看,很明顯,他與糜暘的相會並不愉快,甚至很可能還吃了大虧。

    既如此,對於這點他若是不善加利用一番,怎對得起這些時日來的受困之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