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陸遜自薦 內亂將起

字數:9452   加入書籤

A+A-




    在原本的曆史上,劉備在稱帝後,因為關羽之死及失去荊州的憤怒,他不顧諸位大臣勸阻,毅然決然地發動了東征。

    而麵對劉備浩浩蕩蕩,率領數萬大軍東征的局麵,孫權當時委任了陸遜作為江東大軍的主將,抵抗劉備的大軍。

    於是乎,一場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戰,在宜都郡內發生。

    那一戰,夷陵火光漫天,以陸遜為代表的江東大軍取得全麵勝利。

    那一戰,季漢精銳盡喪,劉備被打的近乎全軍覆沒最後鬱鬱而終。

    陸遜因此戰而名聲大噪,憑借此戰,陸遜逐漸成為了江東大軍的領軍將領,他也因此成為了維護吳國社稷穩定的一根定海神針。

    而現今糜暘所麵對的陸遜,正是他的全盛時期。

    曆史上發生的夷陵之戰是公元1年,現今是公元19年末,相距不到一年半的時間。

    現在的陸遜與曆史上的他相比,無論是在謀略方麵、還是排兵布陣方麵的才能,都應該相差不多。

    在江東四大都督中,魯肅擅長戰略,呂蒙擅長戰術,唯有周瑜與陸遜是全才。

    軍政一體,術略雙全,這樣的敵人,怎能令糜暘不感到憂心。

    糜暘正在腦海中急速的思考著,下一步他該怎麽做。

    按照之前的情報,在呂蒙偷襲荊州的這場戰役中,陸遜是被江東一方當做迷惑關羽的棋子,領兵在陸口駐守的。

    但隨著糜暘改變曆史的情況下,許多事已經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轉變去。

    也許正是因為呂蒙的戰敗,令陸遜有機會領兵來到了前線。

    依照陸遜的才能,呂蒙沒有辦法隻能退兵,不代表他沒辦法。

    糜暘一時之間,也猜不出陸遜的策略會是什麽。

    因此糜暘也就沒辦法,如對付呂蒙那般,提前進行布置從而令自己獲得大勝。

    就在糜暘沉思的時候,王洪看到糜暘自從聽到敵軍萬餘援軍,由一陸姓將軍率領而來之後,臉上就浮現了憂慮之色。

    於是他問糜暘道,「主簿可是知道那陸姓偏將為何人?」

    糜暘邊思索邊答道,「若吾所料不差,那將應該是陸遜陸伯言。」

    聽到糜暘言那將為陸遜,王洪臉上流露了好奇之色。

    這人是誰?

    江東因為瀕臨荊州,所以王洪自認為對江東的一眾名將也算有些了解,但實在是沒聽過陸遜這人。

    王洪認為既然陸遜這人並不怎麽出名,那應該就不是如今糜暘臉懷憂慮的原因。

    想來糜暘可能是因為,那新到的萬餘江東大軍感到憂慮。

    因此王洪開口對糜暘言道,「主簿何須憂慮。」

    「連番大勝之下,主簿威名遠著,現今城中上下一心,縱使敵軍增兵萬餘又有何妨。」

    「堅城之下,他們唯有敗北而已。」

    糜暘兩次大勝,已經成功令王洪對其折服不已。

    而且哪怕孫權新到兵馬萬餘,至多也不就是恢複到原來的十萬之眾嗎?

    之前糜暘都不懼,現今糜暘又何必太過憂慮呢?

    聽到王洪這麽說,糜暘不禁覺得有些好笑。

    他又不是擔心那城外新增的萬餘大軍,他擔心是陸遜好不。

    糜暘正要扭正王洪的觀點,但因為王洪的這番勸說,卻瞬間讓他反應過來一點。

    現今陸遜聲名不顯。

    因為陸遜聲音不顯,所以王洪會誤以為他擔心的,是那萬餘新增的江東戰兵。

    因為陸遜聲名不顯,所以之前呂蒙才會向孫權建議,令陸遜代替他領兵駐守陸口麻痹關羽。

    而且按照《討孫寶典》這本書中的內容來看,徐詳雖對陸遜記載的很詳細,但在一眾江東將領的記載中,陸遜隻是排在中間的位置,不上不下。

    徐詳乃是土生土長的江東人士,又是孫權的近臣。

    他這排列順序就是按照江東諸將,現今在江東的地位所排列的。

    也就是說,目前在這天下中,隻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的千古名將,也隻有他知道陸遜會是將來江東的定海神針。

    而在目前,孫權是不知道這一點的。

    現今的江東主將也不再是器重陸遜的呂蒙,而是多疑的孫權了。

    孫權如今並不怎麽看重陸遜,加上他又多疑,那糜暘能做的事就很多了。

    想通這點後,糜暘臉上不禁流露出了喜色。

    在成都時,糜暘曾問法正道:若有一日敵軍比我軍強大,我軍該如何致勝呢?

    法正答:兵多者,攻其將:將眾者,擾其心。

    敵人兵力強大,就去對付他們的將領。

    敵方將領如果手下人才眾多,那就依據他的性格,去擾亂他的內心,從而戰勝他。

    名師不一定出高徒,但因為有個名師,他的教誨可以令糜暘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糜暘命王洪近前,令其馬上去召集城中士子,越多越好!

    ...

    孫權看著眼前的陸遜,他說出了他心中的最後一層顧慮。

    「若我軍貿然分兵,繞道公安背後。

    兵力分散之下,要是糜賊率兵從背後掩出,斷我軍糧道,為之奈何?」

    「糜賊善戰,這點不可忽視。」

    當初糜暘為了防止呂蒙分兵襲取其餘荊州諸郡,所以便主動出城與孫桓大戰。

    在獲得大勝後,呂蒙為了擔心後路有失,於是就放棄了分兵進軍的方法。

    現在陸遜的這個計策,看起來雖好,但如果沒有辦法保障後路的安穩,那一切都是空談。

    孫權的這個疑慮事關江東大軍安危,由不得他忽視。

    可既然陸遜敢獻出這等計策,那自然是想好了一切事。

    陸遜臉上浮現自信的笑容笑道:「要想防備這點不難。」

    他繼續劍指牆上的輿圖說道,「宜都郡,控扼三峽,境內水路縱橫。」

    「至尊無須由陸路發兵,可命水軍逆水而上,急襲宜都。」

    「天下皆知,當今水軍有二強。」

    「一為吾江東水軍,一為關羽所統轄的荊州水軍。」

    「荊州水軍現都在漢水外阻隔魏軍南下。

    現如今荊州腹地之中,再無其餘水軍,可阻止吾江東水軍縱橫長江。」

    「至尊發兵宜都,無論進軍還是運送糧草,皆可借用水路而往。」

    「糜賊雖善戰,但公安城中並無太多舟船。

    縱使他能破圍而出,麵對浩浩長江,他又怎麽能以步兵擾亂我軍糧道呢?」

    聽到陸遜說的這點時,孫權的眼中亮起了亮光。

    哪怕他武略再不佳,也知道要想戰勝水軍,唯有水軍。

    接著陸遜又說道,「至尊可再命士卒,在城外挖壕溝,建拒馬,以此圍城,後再以大軍營帳守備其後。」

    「縱使糜賊再善戰,在我軍重重守衛之下,他想破圍也是極難。」

    「既然糜賊可以依仗公安城堅,抵擋我軍攻勢。」

    「我軍當然也可以依營寨之堅固,兵力之優勢,阻擋糜賊破圍之勢!」

    當陸遜說完他的全部謀劃後,對著孫權深深一拜。

    而這時孫權,在知道陸遜

    的全部謀劃後,臉上已經豁然開朗。

    陸遜的計策,可謂環環相扣,將江東大軍接下來要走的每步,都規劃的妥妥當當的。

    而且陸遜走的每一步,都是根據實際出發。

    並且充分發揮己方的優勢,可謂是令孫權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雖然今日有糜暘之辱,但今日孫權能得司馬懿與陸遜兩位大才接連獻計,這令孫權心中所有的屈辱,全部都一掃而空。

    喜形於色的孫權當即起身來到陸遜身前,握住他的手言道,「若依伯言此計,伯言能有幾成把握,為孤拿下荊州。」

    麵對孫權的這個詢問,陸遜自信的答道,「若一切謀劃妥當,不出差錯,荊州遜必為至尊拿下。」

    十成!

    當初呂蒙向孫權獻計時,也不過是言在他的謀劃下,荊州有八成把握拿下。

    今陸遜敢在孫權麵前言十成。

    這徹底讓孫權心動了。

    看著孫權臉上心動的神色,陸遜說出了這個計策最關鍵的一點。

    「要想令臣此策順利實施,關鍵在於攻取宜都的大將,能不能為至尊拿下及守住宜都郡。」

    「臣願毛遂自薦。」

    說完後,陸遜低頭對著孫權一拜。

    他知道,他的這個建議有點大膽,因為孫權對他一向是有猜忌的。

    但為了江東的安危及未來,陸遜就算冒著會引起孫權忌憚的危險,也要一試。

    果然,孫權在聽完陸遜自請出兵後,他握住陸遜的手不自覺的放開了。

    他的眼神中也閃過了思慮的神色。

    依陸遜所言,此番攻取宜都郡非數萬精兵不可。

    數萬精兵的兵權,要全部交給陸遜,這讓孫權心中不禁猶疑起來。

    他還是記著如今江東中,那些世家不安分的事。

    但在取得荊州這樣大的利益誘惑之下,孫權對陸遜的自薦也有著心動之意。

    就在孫權心中在快速分析利弊的時候,孫權近侍穀利來到身旁,說是韓當在外有事稟報。

    聽到韓當有事稟報,孫權暫時放下了心中的利弊分析,他命穀利帶韓當進來。

    韓當在一進入大帳中後,臉色焦急的他就立馬來到孫權身前對其稟報,「至尊,公安有變!」

    看著韓當臉上那焦急的神色,孫權的臉色瞬間就不好看了。

    這就是他辛辛苦苦穩定的軍心?

    這就是他孫氏的三朝老臣?

    本來孫權已經好轉的心情,在看到韓當這副表情後,又開始糟糕了起來。

    他沒好氣的問他這個從小喚作叔父的老臣道,「韓公何須大驚小怪。」

    「公安能有何變,難不成還是糜賊領兵出城了?」

    在孫權看來,如今糜暘是以守城為要。

    隻要他不貿然攻城,糜暘當不會出城浪戰。

    而隻要糜暘不率軍出城,又有何好大驚小怪的。

    豈不料,韓當在孫權這麽說之後,竟然點頭應是。

    他對著孫權言道,「至尊英明,正是糜賊率軍出城了。」

    聽到韓當如此說,孫權與陸遜的臉上都浮現了驚異之色。

    孫權馬上問韓當道,「糜賊可有率軍渡過護城河?」

    韓當回答道,「現今還沒有。」

    「方才義封來報,說是公安西門打開,糜暘正率領著上千弓弩手出城,不知意欲何為。」

    「吾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就立馬來稟報至尊了。」

    孫權聽完後,馬上提起放在劍桉上的佩劍,而後趕緊朝著營外而去。

    糜暘詭計多端,他不得不小心。

    而韓當與陸遜也緊緊跟在孫權身後,朝著大營外趕去。

    當孫權來到大營外後,就看到了這時大營中的江東士卒在朱然的帶領下,已經列陣完畢,隨時等候著他調遣。

    在看到這一幕後,孫權對朱然不禁心下讚許。

    而後他來到大軍陣前,看著對麵的糜暘領著千餘弓弩手正在嚴陣以待。

    雖然孫權在糜暘的百步開外,但糜暘在看到孫權出來後,他馬上命令百餘弓弩手,搭弓射箭朝著孫權射箭而來。

    在見到這一幕後,擔憂孫權安危的朱然馬上命令江東士卒持盾上前,為孫權遮擋箭雨。

    但朱然的這個舉動卻被孫權所喝止。

    「敵軍弓弩手,離孤有數百步之遠,何須持盾!」

    弓弩有殺傷力的射程範圍,在當世為百步左右。

    孫權離糜暘率領的弓弩手的距離足有數百步,按照這個距離,那上百箭失是不可能會對其造成危險的。

    既然不會對其造成威脅,孫權又何必命士卒持盾護衛其,徒令敵軍笑話呢?

    他倒要看看糜暘到底要做什麽把戲。

    上百支箭失從公安城下而起,朝著江東大營射來。

    但正如孫權所預料那般,那上百支箭失在離開公安城下百步之後,就漸漸失去了動力,紛紛落在了地上。

    在上百支箭失落地之後,眼神極好的孫權看到了,那些箭失的箭身上都綁著一封書信。

    看到這一幕後,孫權明白了糜暘的意圖。

    糜暘特意率千餘弓箭手出城,為的就是引他出來。

    而糜暘將他引出來的真正目的,為的是讓他看這箭身上所綁縛的書信。

    這糜賊就這麽喜歡寫信嗎?

    在知曉了糜暘的真正意圖後,孫權命人上前為其取來一封信。

    在一名士卒從前方的箭堆中取信回來後,孫權展開細細看了起來。

    他倒要看看,糜暘還能玩什麽花樣。

    而在看完後,孫權臉上臉色驚怖,似如驚弓之鳥。

    他馬上命人將前方的所有信都毀掉!

    這時孫權用驚疑不定的眼神,看向身旁的陸遜,他問道:

    「孤記得,吳郡陸氏與吳郡全氏,乃是世代姻親之好吧。」

    陸遜不知為何孫權會突然問起這件事,但這件事並沒有什麽好隱瞞的。

    陸遜點頭稱是。

    而在陸遜點頭後,孫權將掌心中的書信用力握緊,直至揉成一團。

    為什麽要吃裏扒外,背叛孤!(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