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封之剛猛 洪之自信

字數:8377   加入書籤

A+A-




    因為沒有魏軍的阻攔,糜暘不出數日,就到達了南鄭城下。

    一路上的順利,讓法邈、魏延等人都重重的鬆了一口氣。

    原本他們都以為魏軍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派人來阻截他們的。

    結果證明他們隻是白白擔心一場。

    可是相比於法邈與魏延等人的慶幸,糜暘的心情卻一點都輕鬆不起來。

    其實讓糜暘選擇的話,他寧願魏軍派軍來阻截他。

    因為魏軍現在分散著兵力在漢中諸縣中,一時間就算曹真再恨他,也沒辦法一次性拿出太多兵力。

    況且興勢城還牢牢在漢軍的控製中,在這種情況下,曹真更不可能為了阻截他,將全部的魏軍都派來。

    興勢城外不遠處,可就是斜穀與駱穀呢,而這兩處地方則是魏軍最重要的兩處糧草基地。

    隻要魏軍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圍追堵截他,那麽糜暘就可以憑借對漢中地勢的熟悉,將曹真派來的每部魏軍逐個擊破。

    這樣不僅會進一步打擊魏軍的士氣,還會在根本上對魏軍的實力進行削弱。

    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曹真卻好似不知道他率軍前往南鄭的事情一般。

    從斥候探回的情報可知,魏軍這幾日的行動並未有所異常——攻城的繼續攻城,圍城的繼續圍城。

    糜暘不認為曹真不知道他率軍從陽平關出發的事,既然曹真知道他卻還采取這種方略,那就說明曹真看穿了他的意圖,並且采取了按兵不動的方式。

    這種結果是糜暘最不能接受的。

    他當下麵臨的戰局,與曆史上諸葛亮北伐時麵臨的相似。

    曆史上諸葛亮北伐時,其實多次取得對魏軍的作戰勝利,可為何漢軍遲遲不能拿下長安?

    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軍的有生力量並未被漢軍大量殺傷。

    一場戰役死個萬把人對季漢來說,那是傷筋動骨的事,但對魏軍來說並不算什麽。

    曆史上的石亭之戰,魏軍傷亡不可謂不慘重,但沒過幾年,魏軍就跟沒事人一樣,又能組織起大規模的軍事活動,這還隻是曹魏一個戰區的情況而已。

    對於曹魏來說,隻要中軍與外軍這兩支最重要的軍事力量不遭受重創,那麽諸君州郡兵之類的萬餘傷亡,他們是承擔的起的。

    而曆史上的諸葛亮之所以不能有效的殺傷曹魏的有效軍事力量,不是在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行,實在是魏軍的戰略太有針對性了。

    諸葛亮智計無雙,漢軍精銳難當是吧,那我就不跟你打。

    攻不是對手,但論起守,對有著強大國力支撐的曹魏,那絕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而憑借著曹魏強大的國力,隻要守一段時間,就算諸葛亮軍事能力再逆天,他最後也隻能無奈退去。

    國力的差距,不是靠單單靠一人就能夠輕易扭轉的。

    當下漢中內的魏軍就采取著類似的作戰方式。

    曹真知道糜暘想尋找戰機取得作戰勝利,然後不斷削弱著魏軍的實力,所以他就不按照糜暘的想法來。

    隻要他不給糜暘逐個擊破的機會,糜暘也不可能帶著有限的兵力,主動去尋找魏軍大部決戰。

    最後漢軍與魏軍,隻能總體上繼續形成互相拉鋸的形勢。

    而在這個過程中,漢中的城池會不斷陷落,漢軍的士氣會不斷降低,最可怕的在於,漢軍的糧草會在虛度光陰中被耗費的所剩無幾。

    一旦那一日到來,或許都不用魏軍如何猛攻,漢軍就會大潰敗。

    這才是糜暘最擔憂的事。

    可哪怕糜暘看出了魏軍的意圖,難受的在於他與曆史上的諸葛亮一般,並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

    不得不說,魏軍的這一招很高明。

    法邈在輕鬆之餘看到了糜暘的臉色有著凝重,身為向日葵的他當即問糜暘道:

    “大將軍緣何擔憂?”

    哪怕現在糜暘隻是行大將軍,但糜暘的心腹都已經開始尊稱糜暘為大將軍。

    麵對法邈的詢問,糜暘並沒有做出正麵回應。

    他隻是下令道:“傳令下去,全軍不得入城,在城外紮營。”

    聽到糜暘的這個命令,法邈有些疑惑。

    當下魏軍尚未進攻南鄭,而大營的建造又不是一時能好的,糜暘為何要阻止大軍入城並著急在城外紮營呢?

    糜暘看出了法邈的疑惑,不止法邈,魏延與呂乂等人也皆有著不解。

    迎著眾人不解的目光,糜暘言道:“不出半月,南鄭定然為數萬賊軍圍困。”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當先做出表率。

    他沒有入城看望關嫣與小糜澄,而是直接就在城外臨時搭建起的簡易帳篷內開始辦公起來。

    見糜暘都這麽做了,法邈等人雖然還不解糜暘為何會作出那個推斷,但他們還是忠實地執行起糜暘的命令。

    法邈等人不知道魏軍下一步會做什麽,但糜暘可是清楚的很。

    魏軍是想甕中捕鹿呢。

    隨著糜暘率軍回到南鄭城,在離南城數百裏之外的劍閣中,也來了一支隊伍。

    這支隊伍為首的,正是被劉備剛剛釋放出來的劉封。

    前段時間劉備以讓劉封將功贖罪為由,將劉封解除幽閉,並且拜他為討寇將軍。

    盡管劉備釋放劉封的舉動在朝野上下引起了一些非議,但由於劉備的威望,加上他與劉封之間的特殊關係,倒也沒有哪位大臣敢不開眼的直接上書反對此事。

    當然劉備也經一塹長一智,沒有再讓劉封擔任副軍將軍這個容易引人聯想的軍職。

    討寇將軍在一眾雜號將軍中,算是較低層次的了。

    劉封倒也沒介意劉備沒有給他的軍職過低,能重新複出為劉備爭戰已經讓劉封心滿意足。

    於是在整理好行囊之後,劉封就帶著上百部曲,攜帶著劉備的詔書朝著劍閣進發。

    在劉備的安排之中,他正是將劉封安排為劍閣的守將。

    劍閣扼守著漢中與益州的通道,特別是在當下這個危難的時期,劍閣更是可以稱為是益州的命門所在。

    由於劍閣的重要性,所以劍閣守將必須是個有勇有謀之人,並且還要有著對劉備堅定不移的忠心。

    縱觀目前成都中的將領,劉封從哪方麵來說,都是很適合擔任劍閣守將的。

    而劉封當然也明白劉備安排他為劍閣守將的苦心,所以在剛剛到達劍閣的第一日,明示身份後的劉封便開始巡視起劍閣的城防。

    劍閣作為益州數百年來的咽喉關隘,城防經過曆代益州牧的整修,是頗為完善的。

    可單單有著險要的城防是不夠的,要想守好這座險關,相應的兵力也必不可少。

    劉封在巡查完劍閣的城防之後,便當即讓關內的原來守將呈上軍中的籍冊。

    在看完劍閣軍士的籍冊之後,劉封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目前在劍閣內,守軍有五千。

    但重要的是,這五千中有一部分是老弱之人,老弱之人能打仗嗎?

    對於原本的劍閣守將來說,反正隻是守城,老弱之人當然能用。

    但對性格剛烈的劉封來說,老弱之人根本就不配接受他的指揮。

    這時劉封想起了糜暘。

    劉封以前是認識糜暘的,畢竟糜暘年少時就經常跟在劉備身邊聆聽教誨。

    可由於劉封跟元從係的關係很差,再加上糜暘一向親善劉禪,所以劉封與糜暘之間的關係算不上好。

    後來建安二十五年時,劉封被劉備帶回成都幽禁,那一年正好是糜暘在天下間初次揚名的時候。

    所以劉封在被幽禁前,是聽過糜暘的事跡與威名的。

    在初聽聞糜暘公安大勝的事跡後,哪怕與糜暘關係不好,但劉封也不得佩服糜暘在公安一戰的耀眼表現。

    也正是那一戰,那劉封在被幽禁前,刷新了劉封對糜暘的認識。

    而在前段時間劉封知道糜暘被劉備拜為行大將軍,將成為他的最高指揮官的時候,他還聽聞了糜暘這幾年來的更多事跡。

    不聽還好,越聽劉封越覺得不可思議。

    但不可思議歸不可思議,性格剛烈的劉封,也不會因為關係不好,而抗拒接受糜暘的表現。

    哪怕當年劉封對關羽雖然有著意見,但對他的能力還是佩服的。

    在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之時,劉封對戰功赫赫的糜暘成為他的指揮官,心中並沒有什麽不願。

    劉封這時之所以會想起糜暘,原因在於他知道若是劍閣歸於糜暘管轄,以他的能力與作風,絕對不會讓劍閣成為如今這樣子。

    從表麵上看,劍閣中的兵士僅僅是有著存在老弱這個問題,但劉封從軍多年,他從手中的籍冊還看出來,劍閣中可能存在著嚴重的吃空餉情況。

    這是一種從軍多年來養成的直覺與經驗。

    但劉封並沒有當場發作出來。

    相反的他臉上表現出一副如常的模樣,答應了原劍閣守將的今夜宴請。

    當夜晚降臨時,劉封如約參加了宴請。

    因為劉封的身份不一般,所以劍閣原守將宴會盡量辦的繪聲繪色——美酒佳肴,歌姬舞姬應有盡有。

    畢竟不管劉封是不是在奪嫡之爭中落敗,但他名義上都還是劉備的長子,而且從劉備這番的複用劉封可知,劉備對劉封是有著感情的。

    這一點足夠尋常的官員對劉封獻殷勤了。

    另外為了諂媚劉封,劍閣原守將還準備了不少金銀在宴會上送與劉封。

    對於劍閣原守將的殷勤之舉,劉封眼中的冷色越來越盛。

    他知道劍閣原守將如此做,一方麵是想巴結他的身份,另一方麵又何曾不是想以金銀擺平一些麻煩呢?

    或許當之前朝廷有使者前來巡查時,劍閣原守將便是如此做的。

    可劍閣原守將並不知道,劉封在心中已然動了殺機。

    最後當宴會進行到一半之時,劉封發現他的一位親信悄然回歸,當親信在耳邊對他言語自己調查到的情況之後,劉封心中的怒火再也壓製不住。

    憤怒的他直接抽出腰間長劍,一劍將身前的食案劈成兩半,隨著劉封的這個舉動,他所帶來的上百部曲也立即從堂外跑進來,將堂內的人給團團包圍了起來。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大大超乎了在場眾人的意料。

    既然今日是為宴請劉封,他們當然不會對劉封有著防備。

    而在看到親信部下控製住全場後,劉封當即讓方才那名親信,將他調查到的情況,或者劍閣原守將吃空餉的罪行給當眾宣讀了出來。

    當世吃空餉的行為很粗糙,莫說當世,就說千年後的明清時期,吃空餉的行為也頗為直接。

    吃空餉的關鍵不在於吃空餉的人手段有多高明,關鍵隻在於官官相護而已。

    可若是當有人真正想調查的時候,那麽吃空餉的行為是根本瞞不住的。

    看到自己的罪行被人當眾宣讀出來,又看到堂內局勢已經在劉封的控製之下,劍閣原守將立即嚇得跪地向劉封求饒。

    但劉封可不管劍閣原守將的痛哭流涕。

    他知道吃空餉的行為,對軍隊造成的壞影響有多大,他也知道一旦劍閣的內部糜爛了,那麽在成都的劉備會遭受著怎樣的風險。

    劍閣原守將隻是在吃空餉嗎?

    他是在害他的父皇呀!

    一臉冷色的劉封沒有半分遲疑,他先當眾將劍閣原守將送他的金銀珠寶狠狠擲於地上:

    “國家都快要滅亡了,我要這些還有什麽用!”

    說完這句話後,劉封直接一劍將劍閣原守將砍殺。

    隨後覺得還不解氣的劉封,下令將劍閣原守將的屍首懸掛於劍閣的城門之上以為警戒。

    當下完這道軍令之後,劉封看向已經被他嚇得魂不附體的其他將領,他口中厲聲言道:

    “今日之後,再有宵小意圖作亂我軍,我見一個殺一個。”

    劉封的話語配上他那狠厲的臉色,立即就讓堂內的其他人對他忙不迭的參拜起來。

    這一刻堂內的人眾人才漸漸回憶起來,數年前漢軍中對副軍將軍的評價:

    “剛猛如虎,常人難製!”

    但不管劉封的行為有多剛猛,他的這番行為的確為他接下來梳理劍閣內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而就在劉封梳理劍閣內部的時候,魏驃騎將軍曹洪帶著數萬大軍來到了劍閣之外。

    看著眼前的那座關卡,曹洪又自然而然的冒出了一個想法:

    陽平關不好拿,劍閣總可以試一試吧!

    洪之自信,總是來的這麽猝不及防。

    昨日第二章。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