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當頭棒喝 不按章法

字數:8626   加入書籤

A+A-




    糜暘在闡述他觀點的時候,在他的示意之下,法邈起身帶領著許多文吏,向在座的諸大臣分發糜暘之前打探到的情報。或許一開始往關中安插司聞曹的細作不容易,但情報工作向來講究萬事開頭難。

    當以華安為首的一批精銳細作在長安及關中其他的城池紮根後,越來越多的司聞曹細作開始深入關中,為糜暘構造起一個完善的情報網。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而在擊敗曹真後,糜暘便一直想著籌謀出一個完善的北伐策略。

    為了這個目的,近來一段時間關中的司聞曹密探,相繼送回來不少有用的情報。

    目前劉備及諸位漢臣手中收到的這封情報,是法邈這段日子以來將那些關中傳回的軍情匯總後整理出來的。

    在劉備打開手中的情報觀看以後,他很快便被其中詳細的內容給吸引。

    更讓劉備感到稀奇的是,由於關中傳回的情報多而雜,故而法邈在整理那些情報時按照糜暘的示意,在每一條的情報後麵都備注上一些批注。

    那些批注主要以重要程度與可信程度從高到低排列。

    這樣一來任何一人拿到這封匯總後的情報,都會有一目了然的感覺。

    這樣的感覺,是劉備及諸位漢臣,之前從未感受到過的。

    斥候,或者說密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在華夏的大軍中出現。

    可當世的情報工作,隻有說有,卻很粗糙。

    粗糙到什麽地步呢?

    對於一件事,往往可能出現多位密探重複報告,甚至每位密探報告的內容還很可能各有不同。

    這往往就會給當世的將領,極強的誤導性。

    甚至由於當世情報太過繁瑣及失真,故而當世的許多主將,很少有親自看情報的習慣。

    例如當年曹操之郭嘉,劉備之龐統,最早幹的都是為這二位明主整理情報的工作。

    孫子兵法中專門用一篇來提醒將領要重視情報工作,不是說叫他們簡單的派出密探,這件事哪怕是個傻子將領都知道。孫子想提醒將領的其實是,要懂得完善獲取情報的機製。

    而對於這一點來說,來自於後世的,當世又出身商賈之家的糜暘,可謂是做得比當世絕大部分將領都好。

    哪怕劉備身為一國帝王,手中能調動的資源遠遠在糜暘之上,但他獲得到的情報,卻不一定有糜暘準確。

    例如劉備之前曾派人探查過目前關中諸魏將的經曆,而目前關中有兩位曹魏重臣是重點調查對象。

    一人便是剛剛成為涼州刺史的衛臻,另一人便是坐鎮長安數年的雍州刺史夏侯楙。

    在之前劉備的調查中,探子大多說的都是夏侯楙這人雖出身高貴,卻從未有過領軍經驗,顯然不是一個足以忌憚的對象。

    但在糜暘調查到的情報中,卻對夏侯楙有著更加全麵的評價。

    夏侯楙雖從未展現過兵略之能,但他卻有著非凡的治生才能,曹真的征伐河西之戰及南征梁州之戰,皆是夏侯楙在長安為曹真提供軍需。

    有著非凡的治生才能,代表著夏侯楙在關中有著很高的政治聲望,而頗高的政治聲望,是會對漢軍攻打長安造成很大困擾的。

    因為情勢危急之時,夏侯楙可運用他的政治聲望,調動長安的百姓共同守城。

    這是任何攻城方,最怕遇見的一件事,特別長安還是當世的超級大城。

    糜暘詳盡的情報內容及恰當的評析,讓劉備及諸位漢臣心中對當下的關中敵情,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而隨著目光的流轉,劉備及諸位漢臣在看完所有情報中的內容後,他們越發對方才糜暘的觀點有了強烈的認同感。

    方才糜暘認為漢軍北伐接下來要麵對的,是最為艱難的攻城戰,這一點在座眾人聽進去了,但還是有不少人心中有些不以為然。

    包括劉備。

    畢竟當下關中魏軍兵力空虛,而漢軍剛剛經曆過梁州大戰,接下來北伐另一方麵的嚴峻性。

    關中其他堅城就不說了,就拿控扼渭水要道的陳倉城來說。

    陳倉位於渭水上遊,若從渭水順遊而下,不過幾日便可抵達長安城下。

    對於這樣一座拱衛長安的要城,早在西漢時期,曆代漢代帝王就耗費許多人力物力修繕它的城防。

    就連曹真在南征之前,也特地加強了一次陳倉的城防。

    在多次的加強之下,陳倉城現在是擁有內外兩座城牆的堅城,單單講述陳倉城的城防數據並沒意義,直接打個比方就好。

    關中之陳倉,猶如荊州之江陵,公安。

    這兩座堅城的城防有多麽堅固,在座諸位漢臣及劉備是有著直觀體會的。

    正因為有這體會,故而這一刻劉備及諸位漢臣的臉上,很明顯流露著失望之色。

    而糜暘好似怕諸位漢臣及劉備不夠失望,他直接語出驚人的做出一句推斷:

    “以陳倉之城堅,我軍短時間內絕難攻克。”

    攻城戰的難度,與城池的堅厚程度成正比關係。

    當然縱使城防再完善的城池,也會有被攻下的那一日,但那一日的到來,無疑需要的時間不短。

    這段時間,漢軍等得起嗎?或者說大漢的國力,耗得起嗎?

    當糜暘的這句推斷出來後,原本寂靜的大堂內頃刻間響起一陣陣躁動聲,就連劉備的眉頭也深深皺了起來。

    陳倉控扼渭水要道,短時間內無法拿下陳倉,代表著漢軍短時間無法兵臨長安城下。

    至於率軍繞過陳倉?

    關中地圖可就在那高高懸掛著呢。

    陳倉不僅控扼渭水,還坐落在關中四道的出口,這代表著漢軍無論從哪一道出兵,糧道都會暴露在陳倉守軍的攻擊範圍之下。

    關中魏軍步軍雖損失慘重,但騎軍的建製還是完善的。

    在平原地帶貿然將糧道暴露在騎軍麵前,這種後果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當然由於羌氐騎軍的加入,漢軍目前也有著一支不俗的騎軍力量。

    但先不說一眾編製混雜的羌氐騎軍,整合需要多久的時間,就說曹魏騎軍隻需要襲擾糧道即可。

    從漢中到長安的糧道是綿長的,不可能每一處都派重兵防守。

    而之所以眾人在聽到糜暘的推斷後,會顯得躁動不安,乃是因為糜暘的這個推斷,等於間接推翻了原先劉備定下的戰略。

    早在劉備來梁州之前,他就親口說出“北伐關中,收複長安”的口號。

    從這個口號可知,劉備是想漢軍一進入關中後,便以最快的速度收複長安。

    但從糜暘的推斷來看,劉備定下的這個戰略,以當下的情勢而言是做不到的。

    糜暘在軍中的聲望自不必說,他做的推斷是很容易讓人信服的。

    更別說糜暘還將詳盡的情報放在眾人的手中,看著那些情報,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糜暘的推斷有沒有道理。

    可正是知道糜暘說的是對的,眾人的反應才那麽大。

    因為這與他們心裏一開始的預期,落差太大了。

    本來想著能在不久後就能收複長安,但現在......

    而眾人之中,無疑劉備心中的落差最大。

    糜暘在說完他的推斷後,也一直在注視著劉備的臉色。

    糜暘很清楚劉備有多麽想盡快收複長安,但為劉備好,為大漢計,他必須要婉轉的先讓劉備打消這副想法。

    就不說從當下的情勢來說,劉備的那個目標本就不切實際,就說當下漢軍中蔓延的驕兵思想,也必須得到遏製。

    梁州大勝在極大激勵起漢軍士氣的同時,也讓漢軍上下漸漸彌漫著一股驕兵之風。

    這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驕兵之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不少漢臣的判斷,甚至連劉備也受到了這種影響。

    不然眾人心中的落差感又從何而來呢?

    驕兵之風彌漫,求勝之心又太過急切,再遇上定下的戰略戰術不切實際,有著明顯的錯誤,這會給漢軍帶來致命的隱患。

    原來的三國曆史上,有場著名的大戰,便是這樣造成的。

    那場大戰叫做夷陵之戰.....

    糜暘是不可能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的,哪怕有一分可能都不行。

    而糜暘一直注視著劉備的臉色,也是在探查劉備是否聽明白了他含蓄的勸諫。

    劉備親征關中,能夠將漢軍的士氣激發到最大,但同時也讓糜暘的身份發生了轉變。

    在北伐之戰中,他不再是決策者,而是一個謀劃者。

    這就代表著哪怕他有再好的謀略,若是劉備不同意那也是枉然。

    而劉備是否會聽從他的勸諫呢?這一點糜暘心中也沒底。

    劉備是個性格很鮮明的統帥,他最鮮明的性格便是容易上頭。

    定軍山之戰與夷陵之戰,都是他在上頭的情況下打出來的。

    而劉備一旦上頭起來,連諸葛亮都拉不住。

    糜暘在觀察劉備臉色的時候,他的目光也被劉備所察覺到。

    隨後劉備直接用責怪的眼神回了過去。

    好你個糜子晟,翅膀硬了是吧!

    自己才剛剛那麽獎賞過你,結果你就這麽在眾人麵前給自己“當頭一喝”!

    不過責備歸責備,劉備倒也能理解糜暘的做法。

    糜暘終究是采取了委婉的勸諫方法。

    而在糜暘的提醒下,劉備也對自己之前的想法有了一些懷疑。

    細細思量後,他也覺得自己可能是太過心急了。

    但劉備也不是那麽容易放棄的人,他在用眼神責怪了糜暘好幾遍後,用清冷的語氣開口問道:

    “我軍若不直取長安,那我軍該如何北伐呢?”

    說完後劉備便直勾勾的看著糜暘。

    要是你光知道否決,卻沒有相應的優秀策略,朕一會就下詔削你的食邑。

    就削你個幾十戶,以示懲戒。

    嗯,目前糜暘的食邑是五千戶.....

    而糜暘在聽到劉備的詢問後,他暗自深深的鬆了口氣。

    他不怕劉備問他策略,就怕劉備一直上頭下去,不管不顧。

    而劉備的詢問,也讓堂內眾人都將目光聚集到糜暘的臉上。

    許多人的目光中,代表著強烈的求知欲一一大將軍,快教教我怎麽打魏狗。

    甚至在場的史官,都下意識地拿出毛筆,想著記載下這曆史性的一刻。

    在眾人的目光聚集之下,糜暘伸手指向了關中地圖上的某處。

    在燭光的照耀下,糜暘的手指影子好似化作一把利劍般,直插進關中地圖上的褒斜道中:

    “自古以來,關中連接漢中便有四條要道。

    暘以為,褒斜道可用之。”

    當年劉備拿下漢中後,為了來日的北伐,便耗費許多人力物力整修漢中連接關中的四條要道。

    這四條要道分別是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金牛道。

    漢軍要想進入漢中,通常情況下隻能從這四條要道中選擇一條行進。

    而糜暘之所以會說褒斜道可用之,乃是褒斜道是這四條要道中道路最為通暢的。

    褒斜道又名斜穀道。

    無論是當初曹操兩次南征漢中,還是曹真這次的南征,魏軍主力都是通過褒斜道進入漢中。

    魏軍那麽多人都能行軍那麽順利,對於漢軍來說自然也可以。

    可是在糜暘說完這句話後,堂內眾人的目光又變得疑惑起來。

    褒斜道是很好,但褒斜道在關中的出口距離長安很近。

    方才糜暘的推斷,分明是不建議優先攻取長安的,當下又怎麽會建議漢軍從褒斜道進軍呢?

    迎著眾人疑惑的目光,糜暘嘴角露出笑容:

    “諸君試想一下,褒斜道出口與長安距離甚近,若是我軍從這道進軍,賊軍會作何反應呢?”

    還會作何反應?

    那肯定是調集一切能調集的力量,守備長安呀。

    眾臣中的孟光很快說出這一判斷。孟光的這個判斷,得到了堂內諸臣的認同。

    可糜暘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堂內諸臣齊齊驚訝。

    “要是賊軍將關中大部分力量都調去長安附近,那關中的涼州不就愈發空虛了嗎?

    空虛不取,更待何時?”

    這一刻,糜暘說出了他心中的真正想法。

    明取長安,暗奪涼州!

    而在得知糜暘的這個想法後,劉備輕笑出聲。

    這小子,就沒一次打仗是按套路來的!士氣高昂,兵精糧足。

    不少人心中都覺得接下來的北伐不說望風而降吧,但也應該不會遇到什麽大的阻礙。

    可他們手中的情報,卻讓他們意識到(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