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

字數:6807   加入書籤

A+A-




    在司馬懿的厲聲喝問下,被嚇得魂不附體的信使,滿嘴結巴地將他所知道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原來在之前漢軍圍城之時,棘陽的軍心就已經動蕩。可這種動蕩並未持續多久,在牛金率援軍趕到南就聚後,就漸漸平複了下來。

    守城最怕孤立無援,若是外有援軍,自然軍心會得到平複。

    而後來隨著司馬懿繼續率援軍到來,棘陽城內的軍心不僅得到平複,甚至還上漲了一波。

    那時候城內的每位軍士都以為,憑借著城外的援軍,就算不能擊退漢軍,至少也可以保住棘陽無憂。

    本來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一切都朝著良好的事態發展。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司馬懿在率軍抵達南就聚的當日,就又風急火燎地撤走了。

    司馬懿不僅將自己帶來的兵馬撤走,甚至還讓牛金所部與他一同折返。

    司馬懿這麽做是擔心宛城的安危,但這件事因為發生的太過倉促,棘陽守軍並不知道呀。

    在他們看來事情的真相就是,原本代表著希望的援軍,在象征性的出現一下後,便又如打敗仗一般的倉皇撤走。

    這一幕落在棘陽守軍眼裏,他們會怎麽想呢?無非是覺得援軍拋棄他們了。

    當這種想法漸漸在棘陽守軍的心中浮現後,一種比之前更動蕩的騷亂出現在棘陽城內。

    人沒有希望,已經是很可怕的事。

    更可怕的是,希望出現後卻又陡然消失。

    這一得一失之間,哪怕有著後世最頂尖的心理學家在,都不一定能穩定住軍心,何況神經本就脆弱的棘陽守軍們?

    當然棘陽城內不是沒有鎮定的人,例如眼前這位從棘陽城逃回的信使。

    但數千守軍中,如信使這般的人,始終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而就在一種劇烈的恐慌漸漸彌漫在棘陽城內後,棘陽城外突然又出現了數萬漢軍。

    棘陽城的守軍都是司馬懿之前留下的精兵,他們自然看的出城外突然出現的數萬漢軍,是精銳程度不下於他們的正兵。

    當數萬漢軍出現在棘陽城外後,他們無疑成為了一粒粒火星,直接引爆了本就積壓許久的棘陽城。

    這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棘陽城內發生了內亂。

    當年襄樊會戰魏軍大敗後,為了快速補充兵員,司馬懿招募了不少荊州的健士。

    這一舉措是時局所迫,但相比於從北方南下的魏軍,荊州本地招募的魏軍對大魏的歸屬心本就不強,而他們也不會受到“士亡法”的約束。

    在這種內因下,棘陽城內的荊州本地士卒,直接在城內與其他的魏軍發生火拚。

    而城外的漢軍主將李嚴在看到棘陽城發生內訌後,便馬上率軍攻打棘陽城。

    內憂外患之下,棘陽城又怎麽可能不丟失呢?

    當聽完信使說完棘陽城丟失的全部過程後,司馬懿臉上浮現的隻有目瞪口呆的神色。

    直到這一刻,他才明白了張飛一開始真正的目標就是棘陽城。

    張飛知道通過涅陽攻打宛城,會麵臨著後勤不穩的危險,而且宛城城堅池厚,若沒有穩定的糧道,幾乎是不可能攻下的。

    於是他想出了一個真假難辨的誘敵之計。

    先是通過大張旗鼓的方式,告知自己他的目標就是棘陽城。

    然而他並沒有馬上率軍強攻棘陽城,因為他知道自己一定會率大量援軍來馳援棘陽城。

    所以他一開始隻派出上萬漢軍作為疑軍虛張聲勢,將自己從宛城中誘出。

    但張飛又故意留下破綻,讓自己推斷出棘陽城外的漢軍是疑軍,將自己對宛城的擔心一下子提升到最高。

    同時張飛又將自己作為新的一支疑軍,從涅陽率軍奇襲宛城,從而讓自己不顧一切回援宛城。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自己未能看出棘陽城外的漢軍是疑軍,一旦自己得知張飛率大軍出現在宛城外,自己也是一定會率軍回援的。

    而張飛特意率軍阻攔自己率軍回宛城的通道,讓自己不敢率軍士擅動一步,也是他計劃的一部分。

    當以上這些計策都完成後,張飛方才圖窮匕見,派出新野大將李嚴率軍猛攻棘陽城。

    張飛以上施展的計策,可謂是環環相扣,真假參半,讓人隻能跟著他的步驟走。

    因為張飛牢牢抓住了以上計策的關鍵成功點——宛城的安危,大於一切!

    在完全明了張飛的通盤謀劃後,司馬懿的身軀不禁踉蹌起來,而他的口中連連發出苦笑。

    怪不得當年巴西一戰,張飛能將成名多年的名將張郃,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要是糜暘在此想出以上的連環計,司馬懿並不會震驚。

    司馬懿也絕對不會如此疏忽。但眼下與他對戰的,是張飛呀!

    是那個一向外表粗狂,喜歡先登斬將的張飛!一個萬人敵,心眼這麽多,這合適嗎?

    都說糜暘當年師承劉備,這一點應該是誤傳。糜暘應該是師承張飛才是!

    帳內諸將皆震驚於棘陽的消息,而他們在看到司馬懿深受打擊的樣子後,心態更加不好了。

    反應最快的牛金,上前一步攙扶住司馬懿的身體,然後他口中焦急地問道:

    “棘陽已失,我軍該何去何從?”牛金的話問出了在場諸將的心聲。

    棘陽陷落於敵手,當下對他們最大的威脅就是,棘陽城外的數萬漢軍,可以毫無阻礙地繼續北上。

    而一旦那數萬漢軍如此做了,眼下他們不就是被漢軍包餃子了嗎?

    前有張飛的大軍攔路,後麵又即將麵臨著數萬漢軍的包抄,這簡直是上天無門,入地無路呀!

    一瞬間帳內諸將都將目光望向司馬懿。

    他們的目光中有著擔憂有著畏懼,還有著茫然。

    要不他們也學曹洪、曹真那般,從官道一旁的山林中逃離?

    近年來由於糜暘的打擊,竄逃山林這一保命絕招,都快成為一眾魏將的天賦技能了。

    不過司馬懿終究是司馬懿。

    盡管他因為大意及經驗不足,讓張飛的計策得逞,但他的智慧還是讓他想出了一條生路。

    司馬懿馬上斬釘截鐵地對著帳內的諸將言道:“這時候,我軍絕不能退!

    一旦我軍退卻,等兩部賊軍合軍之時,宛城還能保得住嗎?

    而要是太子得知宛城丟失,縱使我們能從山林中逃出生天,太子會放過我們嗎?”

    司馬懿的連續兩個反問,立即穩定住了軍心。因為那兩個反問的答案很明顯隻有一種。

    當逃避不是生路之後剩下的亦唯有死戰了。

    見諸將被他的話,重新激勵起軍心,司馬懿接著說出了他的應對策略。

    “日前我曾派出使者聯係豫州刺史賈公,豫州與宛城相距甚近,賈公在得到消息後一定會率軍馳援我等。

    盡管當下我軍有麵臨著被敵軍包圍的風險,但隻要我軍能夠守住要道,那麽張飛的糧道就不會順暢。

    隻要賈公率軍到來後,派州騎不斷襲擊騷擾張飛那一部漢軍的糧草,那麽不用多久張飛一定會率軍撤退。”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還能反應迅速的找出一條生路,的確是一件難得的事。

    而諸將在聽完司馬懿的話,內心中的不安也漸漸穩定下來。

    他們不知道這個策略有沒有用,但好歹是個辦法不是。

    在說完自己的策略後,司馬懿連續下達了許多道軍令,讓諸將下去按令行事。

    等諸將離開後,司馬懿不禁將目光遙望東方一一賈公,你可得一定要盡快率軍趕來呀!

    樹欲靜而風不止,況且司馬懿遇上的還是張飛這樣一個閑不住的人。

    在司馬懿得到棘陽失陷消息的第三日,張飛也得到了這個消息。

    其實張飛也有些驚訝,棘陽能這麽快被漢軍攻下。棘陽內亂的發生,是張飛之前不曾預料的。

    隻能說冥冥中,一飲一啄,皆有定數。他原本還打算多忽悠司馬懿一段時間的。但棘陽能按他的設想拿下畢竟是大喜事。

    心中歡喜的張飛,也知道他沒必要再遮掩了。在得知消息的當日,張飛命人吹響戰鼓。

    當雄渾的戰鼓聲響起的不久之後,張飛便當先一騎,帶著上萬漢軍浩浩蕩蕩地壓向魏軍大營。

    張飛想趁著還有些餘糧的時候,看看能不能一鼓作氣攻下魏軍大營。

    而當魏軍大營的司馬懿得知張飛率軍攻打大營的消息後,他驚得直接披上甲胄,來到大營的轅門處觀察著漢軍的進攻態勢。

    為了保住性命,這段時日以來,萬餘魏軍修築起營壘來可謂是廢寢忘食。

    在萬餘魏軍不懈的努力下,魏軍大營的防禦設施基本上已經完善。

    例如魏軍大營前方的地麵上,布滿了拒馬鹿角。

    而在司馬懿的視線中,他見到當先一騎的張飛已經接近最前排拒馬的位置。

    就在司馬懿以為張飛會停下的時候,張飛所做的一個舉動卻讓司馬懿瞪大了眼睛。

    隻見張飛駕著烏騅馬騰空而起,在烏騅馬的馬蹄即將落地之時,張飛適時抽出手中長槍,將身前地麵上的拒馬一掃而空。

    堅硬的拒馬,在張飛的清掃下,就宛如孩童玩具一般脆弱。

    而借助著個人高超的武藝,張飛竟已經單槍匹馬突入拒馬陣中。

    看到這一幕的司馬懿大驚,他連忙令魏軍大營內的弓箭手朝著張飛放箭。

    片刻後一陣箭雨朝著張飛激射而去。

    而張飛在見到箭雨朝他襲來後,一點都不慌忙,他用長槍護住周身的同時,靈活地駕駛著胯下的烏騅馬於拒馬陣內外不斷進出。

    多番進出之下,不斷有拒馬在張飛的橫掃下崩裂。張飛這番勇猛的表現,引得一眾魏軍瞠目結舌。

    隻是隨著箭雨愈發急促,張飛最終也駕駛著駿馬躍出了拒馬陣。

    在駕馬回到己方大軍的陣前後,張飛令身後的漢軍齊齊高喊道:

    “車騎竟雲何!

    你們不是覺得我拿你們沒辦法嗎?你們不是覺得我拿不下棘陽嗎?到底是不是這樣啊!

    肆意,飛揚,羞辱,這三種情緒借助著這一句話糅雜在一起,猶如驚雷一般在上萬魏軍心中炸響,讓他們驚怖不已。

    張飛何人?

    智勇兼備,大漢車騎將軍是也!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