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

字數:9021   加入書籤

A+A-




    可哪怕腦海中的想法再如何強烈,曹真也不得不接受,略陽丟失後,他當下要麵對的棘手的局麵。

    那就是他的大軍,該不該退?

    他的大軍一旦退卻,代表著什麽曹真很清楚。

    所以就算心中傾向於退兵,但在今日他還是特地召開一場議會,讓眾將一起商討是否退兵的問題。

    既是為集思廣益,也是為分擔責任。

    曹真看著下方吵成一團的諸將,他在沉默之餘,頭也感覺到非常的痛。

    諸將之所以會爭吵,主要是由於意見不統一。

    有的人讚成退兵,有的人不讚成。

    不讚成退兵的人,並非不清楚略陽丟失後,他們將麵臨著怎麽樣的境地。

    但他們心中卻懼怕承擔,丟失整個涼州的罪責。

    見帳內的爭吵氣氛有愈演愈烈的氣氛,曹真氣的忍不住直接一巴掌拍在了身前的桌案上。

    曹真身形碩大,他的巴掌也是肥厚無比。

    當肥厚的巴掌與木案重重接觸之後,發出了一聲巨響。

    這聲醞釀著曹真怒意的巨響,頃刻間讓嘈雜的大帳安靜了下來。

    等諸將畏懼曹真的威嚴停止爭吵後,曹真冷眼掃視全場說道:

    “敵軍尚未退卻,難道我軍就要被不攻自破嗎?”

    曹真的這句話,讓在場的諸位魏將皆羞愧的低下了頭。

    在彈壓住帳內的諸將後,曹真將目光看向一旁方才默默無語的劉曄,對著他問道:

    “子揚以為,我軍是否該退?”

    梁州大敗後,劉曄跟隨在曹真的身邊,一路逃回了長安。

    而梁州大敗的結果,並未影響曹真對劉曄的信任。

    相反的是,曹真對劉曄的才能越發信服起來。

    因為早就在兵圍南鄭的時候,劉曄就曾建議過曹真,要盡早拿下漢城,免得出現什麽意外。

    但那時曹真卻因為糜暘羞辱曹操的做法,讓他沒有接受劉曄的這個建議。

    若當時他能采納劉曄的建議的話,就算糜暘能招引來大水,魏軍也不至於一點提防都沒,以至於有最後的全軍覆沒之局。

    盡管事後曹真沒有就此事為劉曄公開請功,但也讓曹真愈發信任劉曄起來。

    見曹真當眾詢問起自己這個棘手的問題,劉曄眉頭不被察覺地皺了一皺。

    聰慧的劉曄又怎麽會不知道,當下公開對此事表態,會為他招惹不少麻煩呢?

    所以方才他才一直閉口不談。

    可現在曹真當眾詢問,卻由不得劉曄不發表看法了。

    “我軍當退!”

    劉曄在對曹真一拜後,先是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曹真見劉曄的看法,與自己內心中的想法不謀而合,他的臉色變好了許多。

    隻是不支持退兵的魏將,在聽到劉曄的話後,忍不住對他怒目相視。

    不支持退兵的魏將,大多是曹氏宗親,他們本來就對劉曄這個漢室宗親沒什麽好感。

    麵對一些魏將的怒目而視,劉曄當做沒看到一般,他接下來說出了自己的理由。

    “適才部分諸將所言,我軍可分兵北上,助任成王收複略陽。

    如此一來,街亭局勢可得到穩定,我軍就不用退兵。

    可事情若真如此簡單,糜暘又豈會有陰奪略陽之意呢?

    我軍可以分兵,但我軍多是步軍,即使我軍今日發兵,非五日以上無法到達略陽。

    而據逃回的騎軍所言,略陽丟失已經是數日前的事。

    任成王軍營中的存糧,可以堅持到我軍收複略陽嗎?”

    聽到劉曄這麽說後,那些對他怒目而視的魏將,再不敢直視劉曄。

    誠然軍營中為了保險起見,都會存放一部分軍糧。

    可那一部分軍糧數量不會太多。

    曹彰經過一敗後,兵力尚有兩萬以上,更別說他的軍中還有著數千騎軍。

    騎軍向來是吃糧大戶。

    這導致曹彰大軍中一日的糧食消耗定然不低,而以正常存放在軍營中的糧草數量,是根本沒辦法支撐曹彰大軍堅持多長時間的。

    哪怕是短短十日,也不可能。

    在說完這番推斷後,劉曄又緊接著說道:

    “退一步講,我軍就算可以在任城王大軍崩潰前收複略陽,可任城王大軍在略陽的糧草基地已經落入賊軍的手中。

    若賊軍見略陽不可守,可直接一把火燒掉我軍在略陽的糧草基地,到那時任城王大軍,還是難以逃脫敗亡的下場。”

    若說劉曄的上一個推斷,還讓有些魏將心中抱有希望之外,他的這個論斷,就直接掐斷了那些魏將心中的最後一絲念想。

    糧草,是大軍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梁州一戰後,關中數年的存糧,早就盡皆覆沒於大水中。

    當下曹真與曹彰兩支大軍的糧草供應,大多是由中原河北等地轉運來的。

    中原河北一向是富庶之地不錯,可千裏轉運軍糧,也讓魏軍的軍糧供應,一直沒辦法很順暢充足。

    這就讓曹真沒辦法分出己方大軍的軍糧,前去補給曹彰的大軍。

    可若沒有足夠的軍糧補給,即使曹真派出的兵馬可以打開略陽與街亭的通道,但曹彰的大軍別說繼續防守街亭了,恐怕安然退回長安也是一種妄想。

    因為一旦曹彰率大軍撤退,糜暘是一定會率軍在後追擊的。

    外有追軍,內則軍糧匱乏,這樣的仗結果是一開始就注定的了。

    劉曄的眼光的確很精準。

    可他說出的話,對帳內的一眾魏將來說,卻是冷冰冰的,令他們心生悲痛。

    一股濃厚的無力感,深深的縈繞在諸位魏將的心頭。

    這種知道友軍有難,己方卻無法施救的無力感,是很讓人難受的。

    就是曹真聽完劉曄的話後,也不由得發出陣陣歎息。

    他怎麽從曹彰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初在梁州時的影子?

    等劉曄說完後,這一刻大帳內,沒有一名魏將對退兵之議再有異議。

    街亭若實在守不住,曹彰若實在無法援救,那麽他們為了確保後路的安全,是一定要退兵的。

    劉曄見他的話引起了帳內諸位魏將的情緒低迷,為了提振一下軍心,劉曄起身對曹真一拜道:“我軍當下退兵,隻是一時的。待將來時機成熟,我軍尚有收複涼州的機會。”

    聽到劉曄這麽說,不止曹真,帳內的其他魏將也被劉曄的話吸引了注意力。

    在諸將的注視下,劉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

    “賊軍北伐,主要目的不在於侵吞涼州,他們的主要目的在於全盤占據關中。

    侵吞涼州,隻是他們為占據關中做的準備。

    我軍失去涼州,從表麵上看是一種巨大的損失,實則不然。

    涼州自百年前以來,異族就時常作亂,以致涼州生計荒廢,百姓流喪。

    賊軍拿下涼州後,至少數年內,不會讓賊軍的國力有大的躍升,相反賊軍為保證涼州的安穩,還需要耗費國力來安撫涼州。

    再而我朝地括南北,對於賊軍來說夢寐以求的牧場,我軍在河北就有數處。

    失去涼州,不會讓我軍失去騎軍之利。

    而縱使賊軍能占據河西走廊,得到優良牧場,可要想組建一支精銳的騎軍,除去要有優良的牧場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國力為支撐。

    益州距離涼州千裏之遙,又重山相隔,賊軍無法一直將益州的國力供輸至涼州。

    既如此,我軍又何憂之有呢?

    以當下的戰局而言,涼州對我軍來說,隻是一塊雞肋而已。”

    劉曄的話讓帳內諸將的臉色好了不少。

    曹真看向劉曄的眼神中,充滿了欣賞。

    曹真示意劉曄繼續說下去。

    得到曹真的鼓勵後,劉曄繼續說道:

    “當下對我軍,對我朝來說,最重要的是不能失去關中。

    隻要關中一直在我朝的版圖之中,待我朝休養生息數年之後,我朝在關中的國力就會恢複大半。

    到那時候,我朝依然可借助強大的國力,徐徐謀圖收複涼州。

    而關中之要在於長安,賊軍的主要目的也在於長安。

    既然當下涼州失去已成事實,那麽我軍當務之急是應該徐徐後撤,回到扶風郡布防,拱衛長安城!

    大將軍當知,長安對我朝來說意味著什麽,對偽朝來說又意味著什麽。

    涼州可失,但長安是絕對不能被賊軍奪走的!”

    劉曄的話就猶如清涼的一盆水般,澆灌在曹真隱隱作痛的頭上,讓他的思緒一下子清楚起來。

    對,當下不應該將注意力放在街亭一地的得失上。

    而要將注意力主要放在,如何守住長安,如何守住關中這一件事上。

    當思路的主要方向被確定後,曹真的心情頓時大好。

    曹真看向劉曄問道:“子揚以為,賊軍若想繼續奪取長安,下一步會先攻打何處呢?”

    對於曹真的這個詢問,劉曄不假思索的答道:“定然是陳倉!”

    劉曄很是篤定,而他的篤定也是有理由的。

    “我軍無須擔憂賊軍攻破街亭後,會從安定郡一路南下,跨越千裏攻打長安。

    一則賊軍的主力大多在上邽,賊軍無須舍近求遠。

    二則賊軍的主要糧道在天水郡內,賊軍不可能置糧道安危不顧,更不可能會讓自身的糧道那麽綿長!”

    當聽完劉曄的推斷後,曹真的臉上浮現了笑容,隻是他心中還有著一層顧慮。

    “以糜暘那多變的用兵風格,他是否會建議劉備分兵包圍陳倉,然後另派大軍直接繞過陳倉一路東下呢?”

    正常來說,曹真是不該有這層擔憂的。

    古往今來,幾乎沒有名將會運用這樣的戰術。

    因為這樣的戰術太過冒險,隨時有讓己方大軍的糧道斷絕的風險。

    不然若是那麽容易可以選擇繞開城池的話,世上又怎麽還會有兵家必爭之地這一說呢?

    可曹真之所以會有這層顧慮,又是很正常的。

    縱觀糜暘數年來的用兵風格,你不能說他會輕兵冒進,但他的確太善於出奇兵了。

    在沒有準確的情報前,任何人都沒辦法預料他下一步會怎麽走。

    所以哪怕這種可能性很低,曹真卻不得不福至心靈地問了這麽一句。

    而當曹真問出這句話後,帳內許多魏將的臉上也浮現了擔憂。

    及至今日,無人再敢輕視糜暘。

    隻是劉曄聽到曹真的擔憂後,他的臉上卻浮現笑意。

    這一點他自然也考慮到了,可在他看來,這一點不可能。

    原因很簡單。

    劉曄轉身對著帳內的諸位魏將言道:

    “此事有可能,但無須太過憂慮。

    諸位莫要忘記一點,天下隻有一位糜暘。”

    聽到劉曄的這番話後,很多魏將一開始都不明白劉曄話中的意思。

    但很快的,有著多年征戰經驗的他們就反應過來了。

    從常理上來說,漢軍直接繞開陳倉攻打長安的舉動由於太過冒險,可能性是很低的。

    但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有一種情況下,是有可能的。

    這種情況就是糜暘親自率軍駐防陳倉城外。

    戰爭是由人構成的,這就導致了隻要那人足夠優秀,那麽可能性再小的事,也有可能成功。

    而以糜暘的兵略,諸位魏將都相信,隻要他率軍親自防備漢軍的後路,那麽漢軍的後路是有所保障的。

    這是數年來,糜暘用一場場驚豔的戰績,讓世人對他產生的信任。

    可正如劉曄所說,天下中的糜暘隻有一個。

    糜暘要是去防守漢軍後路了,那麽誰來負責對付魏軍的主力呢?

    很多人下意識地想到了劉備。

    一想到這點,許多魏將的臉上流露出笑容。

    不是說他們對劉備有所輕視,劉備是一位有經驗的宿將,這是不可否認的事。

    可魏軍中,難道會缺少宿將嗎?

    經過這段時間的對峙,他們發現劉備並不像糜暘那般難對付。

    至少隻要己方不出差錯,劉備是無法擊敗他們的。

    諸位魏將並不懼與劉備這樣的主將對陣,更別說到時候他們還有著地利。

    也許劉備不一定會親自率軍攻打長安,會選擇讓糜暘掛帥。

    但那樣一來,漢軍就不可能率軍繞過陳倉。

    而縱使糜暘再如何善戰,要連續啃下兩座堅城,對他來說也是不容易的。

    陳倉的城防堅固程度,讓一眾魏將覺得很安心。

    況且占據地利的他們,在守城戰中有著天然的優勢。

    這樣想想,局勢的確也不是那麽差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