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血債血償 天下仰視

字數:8987   加入書籤

A+A-




    看見大量漢軍朝著他們圍來,方才還在哭泣的一眾魏將,立馬就止住了哭聲。

    他們用驚疑不定的眼神,看了一眼那“窮凶極惡”的漢軍,然後將目光都注視在糜暘的臉上。

    他們並未從糜暘的臉上看出仁慈二字。

    這個判斷,讓一眾魏將心中都不由得驚駭了起來。

    死在糜暘手中的魏軍頂梁柱及曹魏宗親不止曹真一個,當年曹仁也是在西城外為糜暘所逼殺。

    可重點是當年曹仁死後,跟隨在曹仁身邊的一眾魏將,並未受到生命上的傷害。

    甚至他們最後還被糜暘放歸回北方。

    據回來的滿寵等人所說,在他們被俘虜的時間裏,除去沒有人身自由外,其他方麵也未曾受過苛待。

    正是因為有這種先例在,所以方才一眾魏將雖對曹真的死亡感到悲傷,但也沒過太過擔心自己的安全。

    可沒想到的是,從當下的情勢來看,在曹真死之後糜暘依然沒有放過他們的意思。

    這可就讓一眾魏將著急了。

    有的膽小的魏將,還未等包圍過來的漢軍來到身前,就撲通一聲跪在了糜暘的身前。

    “大將軍,吾等願降!”

    同樣是大將軍的稱呼,但這時這些魏將這聲稱謂的主人公已然發生了變化。

    若細細聽的話,還能聽出這聲大將軍帶著更多的敬畏之意。

    周圍同袍的跪地請降,讓郭淮、王雙等人憤恨的同時,也讓圍繞在糜暘身後的一眾漢將大笑了起來。

    眾所周知,被俘與投降是兩碼事。

    被俘還能說是留著有用之身以待來日,主動請降可就是實打實的背叛曹魏了。

    而本來一些打著被俘想法的魏將,哪怕有著眾多漢將的大笑,但他們的臉色也變得猶疑了起來。

    被恥笑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能不能保住一條命。

    可惜糜暘接下來的話語,卻讓他們變得更加心驚膽戰起來。

    “汝等願降,不代表孤願受!”

    糜暘此話一出,跪地請降的那些魏將臉上,頃刻間浮現了如喪考妣的神色。

    隻是對於糜暘的這句話,他們卻沒辦法出言反駁。

    一則是當下情勢在糜暘,二則是糜暘說的話符合當世情理。

    一方願降,另一方也得受降,這樣整個投降流程才能生效,也才能有當世信義理念的約束。

    若是單方麵請降,是不能對敵軍主將形成道德上的約束的。

    聽到糜暘的話後,郭淮再也忍受不住這種屈辱。

    他出身太原王氏,乃是名門子弟,士可殺不可辱的觀念早已深入他的腦海中。

    “糜子晟,你要殺便殺,何須如此作弄我等。”

    說完這句話後,郭淮起身去拖拽跪地的一眾魏將,想讓他們站起身來。

    隻是脊梁骨已經被糜暘打斷的他們,這下又怎麽能硬的起來呢?

    眼下他們的生死全在糜暘一念之間,或者他們的臣服能夠讓糜暘心軟,博得一線生機呢?

    畢竟聽說糜暘自幼教養於劉備身邊,劉備可是天下大大的仁義之君呀!

    對於郭淮的無能狂怒,糜暘沒有搭理的意思。

    他一招手,早就準備好的丁封,就立即從懷中掏出一份名單交到糜暘的手中。

    當名單交到糜暘手中的時候,剩餘的那數百魏軍,也被包圍上去的漢軍徹底清繳幹淨。

    這一刻,再沒有人可以阻擋糜暘決定那些魏將的生死了。

    糜暘徐徐展開手中的名單,然後他看著名單上的內容,念出了一個個名字:

    “偏將軍李衝。”

    “討寇中郎將戴淩。”

    “鎮西將軍曹宛。”

    每當念及一個人的名字,就有漢軍如狼似虎的上前,借助著俘虜的指認,將那些名字的主人給拖拽了出來。

    而當糜暘念完名單中所有人的名字後,一共有二十多位魏將,被漢軍拖拽到了一旁。

    在這二十多位魏將中,軍職最高的是鎮西將軍曹宛,軍職最低的是中郎將戴淩。

    可以說這二十多位魏將,幾乎是原先數萬魏軍中的中堅將率。

    但糜暘之所以讓人將他們單獨拖拽出來,卻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不然的話,郭淮與王雙怎麽還安然無恙的站在那裏。

    而那二十多位魏將,也不清楚自己為何會被單獨拎出來。

    可他們也不敢問呀。

    將自己的生命完全寄托在糜暘仁慈之上的他們,隻能任由著漢軍將他們硬生生的拖拽到渭水邊。

    而他們在被拖拽到渭水邊後,在糜暘的一聲令下之下,他們被強壓著背對糜暘跪了下來。

    跪伏在地的他們,麵朝的方向正是東方。

    東方有著長安與洛陽,更有著整片中原!

    直到這一刻,有些反應快的魏將才反應過來,他們眼下好像已經處於引頸待戮的狀態中。

    一想到這一點,他們的身體就瘋狂的掙紮起來,想著掙脫開身後漢軍的束縛。

    但在眾多漢軍的看守下,縱使他們掙紮再如何激烈,最終也是徒勞的。

    在看到那些魏將,宛如蛆蟲一般的掙紮後,糜暘的眼神愈加冷厲。

    而在發現糜暘竟然有想一次性處決二十多位魏將後,就連王雙也看不下去了。

    王雙憤怒地上前指著糜暘罵道:“他們全都是放下武器,願歸降於你的人。

    縱算你不願受降,但一定非要置他們於死地嗎?

    伱就不怕今日渭水上的血水流到天下,天下間的人會罵你殘暴嗎?”

    王雙言語中的憤怒,與剛才郭淮相比,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在被王雙指著鼻子怒問後,糜暘的臉上卻沒有浮現怒意。

    相反他好像是聽到什麽大笑話一般,於馬上仰天大笑起來。

    隻是他的笑聲中沒有中將眾生視為螻蟻的暢快,而是充滿著諷刺。

    “他們今日放下武器,就一定可以活著嗎?

    那當年他們拿起武器,在中原屠殺的那些百姓呢?”

    說著說著,糜暘將手中的名單直接扔到王雙的腳下。

    糜暘繼續逼問道:“你知道他們為何會在這份名單上嗎?

    這份名單是孤派人四處探查得來的,孤的探子探查的正是當年徐州大屠殺的慘事!

    他們能在這份名單中,全因為他們當年在徐州大屠殺中,手上沾滿了來自無辜百姓的鮮血!”

    “他們今日是放下武器了,他們是願意投降了,可這能償還他們當年在徐州犯下的累累血債嗎?”

    “過拔取慮.睢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複行跡。”

    “僅僅是初平四年的一次屠殺,孤的數十萬鄉民,無論男女老幼皆死於刀下。

    如此駭人血債,以為是今日放下屠刀就能化解的嗎?

    天若不收,孤便來收。

    孤跟隨先師學的是《公羊春秋》,“襄公複九世之仇,春秋大之”,這正是孤的追求!

    孤若今日放過他們,來日克定中原之日,孤又有何麵目麵對家鄉父老!”

    每說一句,糜暘的語氣就嚴厲一分。

    直到最後,糜暘的語氣中已經充滿了森寒的殺意。

    這強烈的殺意,嚇得王雙與郭淮的身體不住後退。

    與身體上後退的舉動相同的是,這一刻他們二人嘴巴上都再說不出糜暘的半點不是。

    單單“春秋大義”,與“為鄉梓複仇”這兩個占據了道德製高點的口號,就足以堵住了王雙與郭淮的嘴巴。

    甚至將來也能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看著王雙與郭淮的齊齊後退,糜暘心中的怒意卻絲毫沒有減弱。

    “孤今日就在要在數萬人麵前,在這浩浩渭水之旁,將他們明正典刑!

    孤不怕天下人知道今日的事,孤要的就是天下人知道今日的事!

    孤今日要用他們的鮮血來告訴那些曾參與大屠殺的人,不要心存僥幸,也不要希望孤來日會對他們網開一麵。

    血債唯有血償,對於孤來說,原諒他們不是孤該做的事。

    孤要做的就是將他們送去見有資格原諒他們的人!

    孤也要用他們的鮮血來告訴天下的百姓,或許逆魏與江東不會在意他們的生死,會將他們視作可隨意踐踏的螻蟻。

    但孤不會,大漢也不會!

    各為其主,戰場爭鋒是一回事,可今後要是再有誰敢隨意施加屠刀到無辜百姓的頭上,孤用孤的聲譽做出保證:

    無論天涯海角,無論敵方何人,孤必殺之!

    孤也定可殺之!

    此誓言皇天後土共鑒,千年史書可載,如有相違,人神可共誅之!”

    糜暘的話語慷慨激昂又不失鏗鏘有力。

    這是他在數萬人麵前做出的誓言,這番誓言來日也勢必會流傳天下。

    或許糜暘的誓言看起來有些宏大,但這一刻聽到這番誓言的任何人,都不會覺得糜暘做不到他的誓言。

    建安二十四年以來,有多少敵軍死在糜暘的手中?

    又有多少名將折戟於糜暘的馬下?

    數之不盡,又數之振奮!

    憑借這一項項光輝的戰績,試問當下的天下人誰會覺得糜暘自不量力?

    完成以上的誓言是很難,但隻要是糜暘,那就不是沒有可能。

    而隻要有可能,那麽今日糜暘做出的誓言,就等於是給天下百姓的一道護身符,也是給那些殘暴將領上的一道枷鎖。

    這便是糜暘要借今日這場大勝要做的事!

    這件事在糜暘看來,重要性絲毫不比拿下長安差,也是糜暘身為季漢中人,身為後世穿越者在當下一定要做的事。

    渭水岸上,北風呼嘯。

    或是借助北風的傳遞,或是通過交口相傳,糜暘說的話漸漸被在場的所有人所聽到。

    郭淮與王雙,聽到後整個人已經心神大亂。

    就算是不想投降的他們,在聽到糜暘的話後,也不由得被糜暘發出的豪言引得心神震蕩。

    如斯豪言,豈是一般的英雄可以發出的呢?

    如此豪言,也隻有糜暘這般的英雄可以發出!

    時刻牢記自己身為魏人的他們,在這一刻心中竟也不由得升起了對糜暘的敬畏之情。

    而那跪地的二十多位魏將,在聽完糜暘的話後,知道自己斷難有活路的他們,立刻悔不當初的痛哭起來。

    若數十年前糜暘就已經橫空出世,若數十年前的徐州牧是糜暘,他們又怎麽敢呀!

    至於一眾漢軍與漢將在聽完糜暘所說的話後,他們的眼神中則是充滿著亢奮與感動。

    亢奮在於他們慶幸自己能夠跟隨糜暘這樣的大英雄征戰沙場,實在是今生有幸。

    感動則是在於,他們很感謝糜暘為他們發聲。

    糜暘口中的天下百姓,指的是哪一部分人?

    或許是有世家豪族,但更多指的是與他們一般身份的農民。

    唯有手無寸鐵的農民,唯有沒有任何家世人脈為倚靠的農民,才最需要糜暘今日誓言的保護。

    知道這一點的數萬漢軍,及出身貧寒的一眾漢將,又豈會不對糜暘心生濃烈至極的感謝呢?

    多少年了,數百年?還是上千年?

    終於又有人肯堅定的站在他們身後,守護他們了。

    在心中濃鬱的感謝之情下,不知道是有誰先喊了一句“萬歲”。

    可這並不重要,因為當這聲“萬歲”聲出現後,越來越多的漢軍發自內心的也接著喊了起來。

    一聲,百聲,千聲,及至最後的數萬聲。

    猛烈的聲浪陡然從平地升起,炸響在在場每個人的耳中。

    聲浪之強,讓每個人的耳朵都有著震裂的感覺。

    可這點痛感,卻不能稍微延遲住每位漢軍的熱情。

    相反的話,他們口中的“萬歲”聲,喊得越來越熱烈,越來越激昂。

    數萬漢軍好似在擔心,他們的萬歲聲會被浩浩渭水,會被綿延群山所阻隔一般。

    他們想他們今日喊出的萬歲聲能夠傳到四麵八方,能夠傳進天下人的耳中。

    糜暘擔的起他們這聲萬歲,但同時他們又何曾不是在為自己高喊這聲萬歲呢?

    隨著數萬漢軍齊齊不斷加高音量的高喊,數萬聲萬歲聲將渭水震蕩的波濤洶湧,也將他們背後的綿延群山震蕩的百鳥齊飛。

    在這一片片聲貫天地的萬歲聲中,在糜暘的一聲令下,二十顆充滿罪惡的頭顱,滾落進東奔的渭水中。

    在這一片片聲貫天地的萬歲聲中,糜暘高舉象征當下大漢最高軍權的斧鉞,發出一聲痛快的呐喊:

    “全軍整軍,兵發長安!”

    糜暘手中的斧鉞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彩四射。

    這四射的光彩象征著,當下大漢的軍威之盛,足以讓天下人仰視!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