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
字數:4766 加入書籤
“李嚴?”
當糜用清冷的語氣,口中琢磨著這個名字的時候,宴席內的眾人就知道,糜的心情變得不好了。
意識到這一點後,原本還用目光看向糜的眾人,紛紛將自己的頭低了下來,不敢再直視糜。
宴席內的氣氛,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正如眾人所料的那般,糜這時的心情很差。
糜雖與陳到接觸的不多,但他卻知道陳到的性格。
持重,一心為公。
這樣的人,若不是李嚴有些事做的太過分的話,陳到又怎會當眾向自己舉告他呢?
一想到此,糜的臉色便嚴肅了起來。
隻是接下來他並沒有繼續詢問陳到,而是將目光看向了鄧芝。
“鄧刺史,鎮東將軍所言之事,確切否?”
糜的語氣頗為冷淡,與方才和眾人歡飲時親和的模樣完全不一樣。
這讓鄧芝心中不由得一緊。
可糜都點名他了,他總不可能不回應糜。
於是在思考再三後,鄧芝咬咬牙起身來到糜身前一拜道:
“近來在荊州,是流傳著一些關於前將軍行為不端的事。”
鄧芝的回答,讓糜冷哼一聲。
“什麽事?”
“一五一十說來!”
在糜進一步的詢問之下,鄧芝終於開口說出了,近年來李嚴在荊州做的所有事。
李嚴擔任義陽太守以來,於軍事上他整頓行伍,操練兵卒,並且曾數次擊退魏軍的小股襲擾。
於政事上,李嚴感於義陽郡內時常有水患發生,遂親自率人整修河道,大大改善了義陽郡的水患之憂。
從這兩方麵來說,李嚴這個義陽太守,當的可謂是十分稱職。
在能力方麵,李嚴可圈可點,但在人品方麵,李嚴卻是有許多令人詬病的地方。
例如李嚴性情孤傲,他認為荊州諸將中,論能力他當屬第一。
原本張飛離開荊州後,李嚴以為他會順理成章代替張飛,成為荊州牧。
可後來的發展,卻讓他大失所望,這讓他時常在旁人麵前有所怨言。
若僅僅是如此倒也罷了。
有才的人往往自視甚高,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
但李嚴在數月前做的一件事,卻讓李嚴在荊州的風評降到了冰點。
李嚴有一位部下名為王題,是義陽世家的一位子弟。
王題因想為大漢效力,而投筆從戎。
可李嚴見王題家世不凡,便私下裏向他索要錢財,一次兩次的索要,王題還能忍受。
次數一多,王題不厭其煩,遂與李嚴發生了激烈的摩擦。
摩擦產生後,王題認為李嚴是個睚眥必報的性格,恐懼李嚴後麵報複他,就帶領著家人逃往北魏。
李嚴得知此事後,不僅不反思自己,反而借著王題投魏的由頭,將王氏族人逮捕入獄。
當李嚴如此做之後,義陽郡內的世家豪族感於王題族人冤枉,於是便紛紛上書向李嚴求情。
可或許是要維護自身的麵子,李嚴不僅不順水推舟釋放王題的族人,甚至還狠狠責備了一番那些為王題族人求情的人。
李嚴的這個舉動無疑是火上澆油。
不久後,感到驚恐的義陽各世家,大多開始往南遷徙,還有不少如王題一般投向了北魏。
這個事件發生後,義陽郡內流傳出一句民謠:
“義陽有王,正方不方!”
而糜不知道的是,在他要來荊州的消息被李嚴得知後,李嚴為在糜麵前留個好印象,竟想著擅離職守前往江陵迎接糜。
幸虧李嚴的這個想法,受到了陳到與鄧芝的強烈反對,他才悻悻作罷。
當糜聽完李嚴近來在義陽做的一切事後,他的內心已然掛滿了怒氣。
糜將手中酒杯狠狠擲於地上,然後大怒道:
“自孤長大以來,向來隻聞有人投漢,未聞有人投魏。
這是先帝一生清譽,才換來的成果。
但孤沒想到,這番成果,這番驕傲,卻被李嚴所玷汙!”
說完以上的話後,糜猶自覺得不能消散心中的怒氣,他又憤憤地說道:
“義陽有王?
這明明是百姓想要提醒孤,義陽有枉!”
說著說著,糜將怒氣波及到了鄧芝的身上。
糜直接手指鄧芝說道:“你是荊州刺史,有糾察地方之權。
這事為何不早早向朝廷奏報?
難道連你也畏懼那李嚴的威風不成?”
糜的責怪,讓鄧芝緊張不已,他支支吾吾著跪在糜的身前,向糜請罪起來。
宴席內的眾人,見糜真的發火了,他們也都一個個嚇得來到場中跪下,以示請罪之態。
鄧芝作為州刺史,荊州臣子大多是他的屬吏,鄧芝有監察不嚴之罪,他們自然一個個也逃脫不了。
就在荊州眾臣,都在向糜請罪之時,陳到開口為鄧芝解釋道:
“李嚴貴為前將軍,位分在鄧刺史之上,況李嚴手握重兵,又承擔著防備荊北的重責。
今王題已然逃往北方,若之前貿然上奏朝廷,鄧刺史手中並無人證,想來李嚴定會死不承認。
畢竟王題叛逃,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而要是鄧刺史逼之太甚,又恐荊州有肘腋之患。
況此事發生時,鄧刺史恰好得知大司馬即將來荊州,故為穩妥計,鄧刺史本想著待大司馬到來後,再稟報此事。”
說完這番話後,陳到又小聲的說出了一個理由:
“況李嚴乃東州大臣......”
陳到的這句話聲音很小,小到隻有糜一個人能聽見。
而在聽到陳到的這句話後,糜方才後知後覺。
朝野上下許多人都知道,劉備在世時,曾有意將糜抬為東州係大臣的領袖。
而李嚴又是東州係大臣的中流砥柱,任何想要動李嚴的人,勢必都會優先考慮到糜的存在。
故而鄧芝的顧忌,是很正常的。
誠然季漢的政治環境,不如曹魏那般充滿了勾心鬥角,但要說季漢的大臣都沒有自己的小心思,那也是不可能的。
糜也不可能要求,季漢的每位大臣都如諸葛亮那般,無視個人利益榮辱,品格無限接近於聖人。
而這也是陳到為何會趁著酒意,詢問試探糜的緣故。
若是方才糜沒表現出以公為重的態度,那麽陳到就會以醉酒為借口,將今晚的事合理地揭過去,並私下裏會勸鄧芝另想他法。
陳到不是信不過糜的為人,相反的,陳到是很認同糜有“先帝遺風”的風評的。
可恰恰如此,陳到今晚才更要試探一下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