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無間!

字數:4987   加入書籤

A+A-




    “轉修‘抱元勁’?”
    待曹仁曹信兄弟倆離去後,寧淑華拉著段衝說起剛才的事情。
    段衝皺眉。
    這事說的簡單,可實際上,對寧淑華的影響決然不小。
    寧淑華十多歲就開始修行‘廣寒陰功’,十多年下來,雖然仍在第三層停留,但是以她造詣,隻要持之以恒,說不定哪天就可以突破。等到四十歲、五十歲,堪至第五層也大有希望。
    待到年近甲子,更是有望達到第六層,這在江湖上已經是一流高手層次。到那個時候,到那個年紀,稍有名望,就能被稱為‘江湖名宿’、‘江湖宿老’,受人崇敬。
    更重要的是,六層內功在身,身強體健,壽數也將遠超常人。
    可若是現在轉修‘抱元勁’,雖說轉修簡單,但畢竟也有代價。且不說來回之間的功力損耗,就說轉修‘抱元勁’後,一旦進展不如預期,耽擱的一兩年時間,很可能就成為決定性因素,哪怕日後再轉回‘廣寒陰功’,也很難再衝擊第六層,甚至五層也難。
    而即使‘抱元勁’湊合也能修行,但寧淑華如今33歲,從頭開始,又當真能追趕乃至趕超她在‘廣寒陰功’近二十年的苦修鑽研嗎?
    關乎成就。
    關乎壽數。
    一念之差,興許代價慘重。
    不可不慎!
    “這的確不合常理。”
    “但我那徒兒才僅九歲,就已經醫術有成,甚至還能白撿六七千兩白銀,這不也是不合常理?”
    “再者說,他小小年紀,之前甚至沒聽說過‘抱元勁’跟‘廣寒陰功’,今日突然提起,若無緣由,師兄覺得以他的性子,會是胡言亂語嗎?”
    寧淑華這番話原本是為了維護弟子反駁段衝,但說著說著,反倒將自己給進一步說服了。
    “我想試試。”她看著段衝,眸中有柔軟,也有堅定。
    段衝一怔。
    他跟寧淑華成親十多年,彼此最了解不過,看到寧淑華神情眼神,他這時會過意來:“你——”
    “嗯。”
    “以前沒機會,跟不上師兄步伐也就算了。現在有機會,總要嚐試一二。”
    寧淑華倚在段衝懷裏。
    她以往也是爭強好勝的性子。
    隻是資質有限,往日在同門中並不顯眼,處在中遊算是平庸,因此才跟當初同樣平庸的段衝結為夫婦。
    但二人骨子裏都是不甘平庸的。
    而隨著段衝自創《狂風快劍》,劍法才情展露無遺,短短時間,二人的差距更是急速拉大。
    寧淑華心裏又驕傲又高興,但難免也有失落。
    以往沒辦法,資質有限,倒也罷了。
    可現在,神童徒兒給她指了另一條路,不試一試,她不甘心。
    “好!”
    “那就試試。”
    “你這徒弟一向靠譜,這次應當也不會例外。”
    段衝笑笑,沒再規勸。
    ……
    夜深人靜。
    曹信在梳理今天的事情。
    岐山。
    浮山。
    七山劍派。
    隨著‘雷猛’的出現,曹信對大梁江湖的認識更深一層。
    零星展露,就已經令人心神搖曳。
    對於‘雷猛’此人,或者說,對於他背後的‘浮山劍派’,曹信頗有想法。
    “岐山、浮山全都是傳承百餘年的大派,再往上還有天山的名頭。”
    “武功高明,種類繁多。”
    “若能將這兩派吃透,定能為我的‘武技契合度數據庫’增加至少一二百門武技。”
    曹信在思索下一步計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他有‘洞悉’這樣的能力,自然要物盡其用,而人才培養、高手培養,萬不可能臨時抱佛腳。
    “倘若我能在岐山或是浮山待一陣子,日日洞悉,兩派絕大多數武功都能錄入。”
    “但我年紀尚幼,浮山路遠,岐山內鬥,再加上我還得經營‘原始仙界’,還得出貨掙錢,暫時不宜前往山中學藝。”
    “隻能從師父師伯跟雷猛身上下手。”
    其中,段衝、寧淑華都已經洞悉完畢,去掉二人重合部分,一共錄入岐山武學十五門——
    抱元勁、清風劍法、金雁身法、鬆針劍法、巨鵬身法、飛絮劍法、彩蝶劍法、金龍劍法、劈空掌、鐵指訣。
    廣寒陰功、淑女劍法、玉女劍法、紫煙身法、衝霄劍法。
    “再過段時間,可以在魯大苗、謝長林等人身上再篩選一遍,若有人與岐山武功的契合度極高,日後可以將人送去岐山。”
    契合度越高,代表修行進度越快。
    拿曹賢來舉例——
    她與‘雁行刀’的契合度為41%,短短一年,就達到第三層。與‘四象步’的契合度為37%,現在業已達到第三層,滿打滿算也才一年零三個月而已。
    契合度40%左右,一年可至三層。
    那三年呢?
    五年呢?
    曹信若挑選與岐山武技契合度高於35%,甚至高於40%的少年進入岐山學藝——
    兩三年後,他們就能成長為岐山俊傑。
    三五年後,就是岐山精英。
    十年八年,興許都能坐上長老的位子,成為岐山高層。
    而那時,曹信還不到二十,正是剛剛行走江湖的年紀。若是門徒遍布各大門派,人脈遍布五湖四海,且個個都是實權人物。
    豈不是天南地北任縱橫?!
    隻一想想,就熱血沸騰。
    不過,眼下曹信的‘名門大派數據庫’中,僅有岐山一派,僅有這一派中的十五門武技,數量太少,能恰巧與魯大苗、謝長林等人匹配到40%以上的幾率很小。
    想要提高這個比例,要麽錄入更多岐山武技,要麽招攬更多少年,這都是在擴大基數。
    但二者都有限製——
    “我目前很難接觸到第三位岐山門徒,岐山武技短時間內很難增加。”
    “倒是浮山。”
    “若有機會,將雷猛洞悉,他身上應該有不少浮山武技,浮山雖遠,也能備選。”
    “至於後者——”
    曹信琢磨著。
    招攬更多少年,這自然是極好的,他當然也想。
    可惜‘洞悉’限製多多,九天才能得出武技契合度。一年下來,滿打滿算,隻能洞悉四十人而已。
    一年四十。
    十年四百。
    而且還得洞悉類似段衝、寧淑華、雷猛這樣的各大派精英,從而獲取各派武技契合度數據,豐富數據庫。
    餘下用來發掘人才的機會其實不多。
    “一年完全洞悉四十人。”
    “除去洞悉各派高手擴充【武技契合度】的數據庫,每年能餘下、用在被雇傭、招攬跟培養的少年身上的,保守估計二十人。”
    “二十人裏頭,再保守估計有一半與岐山、浮山二派的一二十門武技的契合度在35%以上,即十人。”
    “一個門派送五個進去,每個都能成才。”
    “每年能攻略兩個門派。”
    “暫時也夠用了。”
    曹信腦海中盤旋著一個個數字,很快就清楚自己接下來幾年的要務到底是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