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分歧
字數:5723 加入書籤
將軍,難道,我方真要接受風軍的條件,副將咧著嘴問道,
都城被敵軍兵臨城下,已經是恥大辱,如果還要迫於敵軍的壓力,處死己方的一名軍團長,還把首級乖乖獻於敵軍,這不止是恥辱了,簡直是喪權辱國,讓人心寒,
事關重大,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還是交由陛下和朝廷去做定奪吧,嶽謙喃喃說道,
皇宮,太和寶殿,
宮外已經亂成一團,宮內的朝堂,也同樣的慌亂,許多大臣現已嚇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
冠玉臉色難看,環視在場的大臣們,沉聲說道:早在一個月之前,我提醒過諸位大人,風軍的目標根本不是十三軍團,而是天京,可當時根本無人相信,現在,風軍兵臨城下,諸位大人可有應對之策,
眾大臣麵麵相覷,麵紅耳赤的垂下頭,誰都沒敢接話,
冠玉的目光在眾人身一一掃過,最後落在張九維的身,質問道:張大人不是向來足智多謀嗎,想來,張大人現在已有退敵之策了吧,
當初在朝堂,張九維可是口口聲聲說風軍絕不會來攻打天京,現在的情況,當真是在打張九維的臉,
在場的大臣們紛紛向張九維看過去,坐在龍椅的長孫伯昊亦是麵色不善地盯著他,
張九維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說道:冠大人以為,下官有說錯什麽嗎,
冠玉笑了,氣笑的,抬手指向南城的方向,震聲喝道:風軍現已兵臨城下,
張九維問道:請問冠大人,十三軍團現在何處,
冠玉眉頭緊鎖,冷聲說道:京城之內,
是啊,十三軍團都跑進了京城,風軍追擊十三軍團而來,並不讓人意外,這也與下官當初的分析並不相左,冠大人,你說呢,
你你這是強詞奪理,
陛下,張九維向長孫伯昊拱手施禮,說道:兩天前,十三軍團抵達京城的時候,微臣已建議,不可放十三軍團入城,當時,正是冠大人堅持己見,非要放十三軍團入城,才導致今日之禍,現,風軍兵臨城下,冠大人反而把罪責統統都推到微臣頭,微臣冤枉,還請陛下明鑒,說著話,老頭子屈膝跪地,向前叩首,frdo
長孫伯昊想了想,覺得張九維說得也沒錯,實際的情況是這麽回事,
冠玉聞言,氣得身子直哆嗦,他手指著張九維,怒聲道:巧舌如簧,口蜜心劍,蠱惑人心,佞臣賊子,
張九維保持著叩首的姿態,隻稍微側了側頭,看向冠玉,說道:冠大人,下官是不是佞臣賊子,可不是由你說了算,陛下還在這裏,冠大人認為陛下沒有識人之明,
你
好了,都不要再吵了,
長孫伯昊猛然一拍桌案,騰的一下站起身形,怒視著下方的眾臣,氣惱道:吵吵吵,沒完沒了的吵,風軍已經打到京城,你們還在吵個不停,到底想要吵到什麽時候,
陛下恕罪,眾大臣紛紛跪地叩首,長孫伯昊深吸口氣,揮手喝道:都起來說話,等眾人全部起身後,他盡量壓下心頭的火氣,問道:諸位愛卿可有破敵之良策,
張九維突然開口道:恒將軍,
聽聞他的話,武將那邊有一名青年出列,插手施禮,說道:張大人,
這位青年將官名叫辛繼恒,正統的辛家弟子,乃辛繼瑤之堂兄,他掌管的是玄機營,也是寧南朝廷的情報機構之一,
張九維問道:恒將軍,城外的風軍兵力有多少,
辛繼恒沉吟片刻,回道:有八萬人左右,
張九維一笑,問道:那麽依照恒將軍來看,這八萬人的風軍,能否打得下京城,
辛繼恒眨眨眼睛,躬身說道:末將不知,他隻負責情報的收集,至於敵我雙方實力的衡量和分析,這不歸他管,他也不願插手,
張九維點點頭,向長孫伯昊拱手說道:陛下,城外風軍隻有八萬,而京城守軍,下下合到一起,在三十萬以,八萬強攻三十萬,無異於以卵擊石,陛下還有什麽好擔憂的呢,
冠玉正要說話,這時候,殿外有禁衛軍進來稟報:啟稟陛下,嶽將軍派來偏將,稟報軍情,
長孫伯昊下意識地挺了挺腰身,說道:速速帶人入殿,
是,陛下,禁衛軍轉身出去,時間不長,一名將官快步走進大殿內,他單膝跪地,插手施禮,說道:南城偏將史明,參見陛下,
風軍可是攻城了,長孫伯昊向前傾了傾身子,目不轉睛地看著史明,
史明回道:風軍並未攻城,
呼,長孫伯昊以及大殿裏的大臣們都不約而同地暗鬆口氣,史明繼續說道:剛剛風軍已提出條件,隻要隻要
隻要什麽,長孫伯昊皺著眉頭問道:有話直說,不必吞吞吐吐,
風軍說,隻要隻要我國肯交出查將軍的首級,風軍會退兵,史明壯著膽子,小聲說道,
他的聲音不大,但聽進在場眾人的耳朵裏,如同一聲炸雷,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是冠玉,他氣得狠狠一跺腳,怒聲道: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風軍也欺人太甚,
有不少的大臣都和冠玉同樣的義憤填膺,十三軍團縱然是草包軍團,查斯坦縱然死不足惜,但能處死他的隻有本國的皇帝,還輪不到風人來指手畫腳,
張九維輕歎口氣,說道:所有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出在查斯坦身,如果不是查斯坦貪生怕死,一路逃回京城,風軍現在又怎能兵臨城下,陛下,微臣以為,即便風軍不要查斯坦的首級,查斯坦也是罪無可恕,斷不可留,現在風軍提出了這樣的條件,我國何不順水推舟,賣給風軍一個人情,隻要風軍先退了,解了京城之危,日後我國自然有機會可以一雪前恥,
長孫伯昊邊聽邊點頭,覺得張九維所言甚是有理,查斯坦著實可惡,由他率領的十三軍團,都已經成為本國央軍的笑話了,這樣的敗類,害群之馬,早該死了,
見長孫伯昊有被張九維說動的跡象,冠玉高聲呼道: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算查斯坦罪該萬死,但現在也萬萬殺不得啊,
哦,冠愛卿何處此言,
十三軍團與風國的結怨,是因為十三軍團炸毀了風軍的物資庫,於國而言,此乃大功,現在陛下若處死查斯坦,隻會讓軍將士認為陛下是受迫於風軍的威脅,才不得不棄卒保車,如此一來,豈不讓將士們寒心,以後,誰還會戰場與風軍拚命,誰還會盡心盡力的為國殺敵,風軍索要查斯坦的首級,乃風軍所用的攻心之計,陛下萬萬不可當,
冠玉現在是真急了,這時候若真殺了查斯坦,己方將士的士氣會立刻崩潰,別說八萬風軍,恐怕八千的風軍都能打得下這偌大的天京城,事關國本,冠玉又哪能不急,
張九維老神在在地說道:攻心之計,冠大人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吧,風軍的目的隻有一個,殺查斯坦泄恨,而查斯坦作戰不利,且屢屢不戰而逃,又不聽朝廷調派,確實有該殺之理由,陛下現在處死查斯坦,即解了京城之危,又懲治了貪生怕死之罪臣,明明是一舉兩得,可到了冠大人這裏,怎麽成錯了呢,似乎,無論陛下做什麽樣的決議,冠大人都認為有錯,下官倒想問問,冠大人究竟是何居心,
他這番話,當真是殺人不見血,也讓在場的群臣無不倒吸口涼氣,新君繼位,帝位不穩,最忌憚的是什麽,權臣,張九維的這番話,無疑是在挑起長孫伯昊對冠玉的忌憚,
果然,長孫伯昊聞言,目光立刻向冠玉看去,臉色陰晴不定,眼神深晦不明,
冠玉恨得暗暗咬牙,厲聲說道:張九維,你休要在此胡言亂語,你與長孫伯淵私交甚密,現長孫伯淵流亡,而你還在與長孫伯淵私通,你該當何罪,
張九維二話未說,普通一聲跪到地,向長孫伯昊叩首,說道:微臣對陛下之忠心,旁人不知,陛下不會不知,現冠大人無憑無證,指責微臣也反賊私通,還請陛下為老臣做主啊,
長孫伯昊深吸口氣,問冠玉道:冠愛卿,你說張愛卿與長孫伯淵私通,可有證據,
這微臣並無證據,不過
既然沒有證據,諸如此類的話,以後不要再說了,張愛卿對朕的忠心,朕要旁人清楚得多,
張九維的底細較複雜,他是屬長孫伯淵一係沒錯,但他又早與長孫伯昊存在私通,更確切的說,張九維之所以會站在長孫伯淵的那一邊,當初是受長孫伯昊的指派,
隻不過知道這件事的人的確少之又少,長孫伯淵垮台之後,張九維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還得到長孫伯昊的信任和重用,原因也在於此,
現在冠玉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張九維通敵,反而讓長孫伯昊對他越發的不滿,認為冠玉彈劾張九維,是在存心鏟除自己的心腹大臣,積累他自己的黨羽,讓朝堂的大臣都以他冠玉馬首是瞻,
看出長孫伯昊對張九維的維護,冠玉也不再把矛頭指向張九維,他跪地叩首,哽咽著說道:陛下,現在查斯坦斷不可殺,事關國本,事關尊嚴,事關全軍將士之士氣,還望陛下明鑒,
在要不要殺查斯坦這件事,很多大臣都是支持冠玉的,冠玉話音未落,內政大臣李楨財政大臣冷佩等人紛紛出列,跪地叩首,齊聲說道:冠大人言之有理,請陛下明鑒,
這麽多的大臣都支持冠玉,還真讓長孫伯昊頗感意外,他下意識地看向張九維,後者先是無奈地向他搖搖頭,又別有深意地點點頭,最後嘴角勾了勾,露出嘲諷的冷笑,似乎在說,怎麽樣,陛下,現在朝堂的大臣,都快成他冠玉的大臣了,如此的一呼百應,陛下不得不防啊,
張九維的意思,長孫伯昊都有看懂,他放於龍書案下的雙手慢慢握成拳頭,臉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悅之色,還含笑柔聲說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認為查將軍不該殺,那麽,朕,依照諸位愛卿的意思辦吧,
陛下聖明,群臣齊呼,隻有冠玉保持著向前叩首的姿態,動也沒動,但汗珠子已順著額頭滴淌下來,
長孫伯昊的這番話,旁人或許沒聽出什麽,但冠玉卻聽出了另外一層的含義,朕的本意並不是這麽決定的,之所以要做出這樣的決定,皆是因為你們這些大臣的逼宮,
252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