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共商大事

字數:4612   加入書籤

A+A-




    1號上午。
    韓景陽跟著韓斌去村長家聊了聊這事兒。
    沒送禮,就提了點水果。
    很順利。
    但在聊完正事兒後,村長咳嗽一聲:“這個景陽啊,聽說你學過一點人居環境學?”
    “嗯?”韓景陽還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點頭:“是學過一點,建生叔,有事兒?”
    村長姓韓,叫韓建生,比韓斌年齡還大一點,在村裏挺有威望。
    韓建生模棱兩可道:“是這樣的,之前村裏不有一座龍王廟來著?四十年前荒廢了,去年過年時候你爺爺還有幾個老頭聊過,意思是重建起來,和山那邊的水庫、農家樂、果園搭配起來弄成個小景點。”
    韓景陽秒懂。
    韓建生是村長,雖然官不大,但和申玉海也是一個係統裏的人,有些話不能直說,被人舉報輕則批評重則去職。
    所以韓建生的真實想法就是重建龍王廟。
    至於重建龍王廟的目的……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反正韓建生隻能往打造景點這個說辭上靠。
    但懂的都懂,其實就是覺得村裏風水不好,想調整調整。
    或者認為村裏的風水可以弄得比現在更好。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村裏的經濟狀況也比早些更寬裕,有心思也有能力瞎折騰。
    當然,也有一些村子確實有實實在在的需求,例如經常遇到洪澇災害這種,你說不頂用吧,那也不一定,說有用吧,那更不一定。
    也是抱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
    反正修個廟也花不了多少錢。
    隻是按照農村的習慣,做這種事情,肯定要找德高望重的人主持。
    韓景陽這樣的小輩,隻有捐錢出力的份兒,給龍王爺抬轎子的資格都沒有。
    韓建生現在找韓景陽負責,這事兒多少有點奇怪。
    村上也不是沒有其他風水先生和陰陽先生,每個村做紅白喜事用的人大多是固定的,不會隨便亂換,鬧不好會出事兒的。
    別小看這生意,很賺錢,隻要口碑不是太差,一年賺個十來萬輕鬆鬆,碰上大工程,賺的更多。
    所以,韓景陽微微皺眉:“叔,這事兒跟村裏人溝通過嗎?”
    “還沒有,不過我開口,都要給點麵子,你點頭,剩下的交給我處理。”
    “這事兒找我,真合適嗎?”
    “合適。”
    “叔,你說實話,到底怎麽想的?”
    韓建生看了韓斌一眼:“雖然不知道你在哪兒學的這手藝,可現在誰不知道你的厲害?泉城都傳遍了。”
    “傳遍了?”
    “對,我們還是最後知道的。”
    這時,韓斌悶哼一聲:“要不是你建生叔跟我說起這事兒,我還蒙在鼓裏呢,說,什麽時候跟誰學的這手藝?”
    “……”
    韓景陽一時間還真不知道怎麽回答老爹的問題。
    之前一直小心隱藏,想著能瞞家人多久就瞞多久,畢竟不太好糊弄自家人。
    對其他人,隨便編造個差不多點的故事就能糊弄過去。
    可對家人卻不行,天天吃喝住在一起,誰還不知道誰啊?
    但總得有個說法。
    所以,猶豫片刻才道:“上大學時候跟學校裏一個老教授學的。”
    然後迅速打上補丁:“別問我老教授是誰,不能說的,老教授隱姓埋名那麽久,隻求安度餘生,我也發了毒誓,不透露老教授的名字,所以這事兒你們自己知道就行,不要跟任何人講。”
    韓斌這才悶哼一聲:“那你改行的事兒總該跟我們說一聲吧,一聲不吭地當了風水先生。”
    “我也不想,都是巧合,被推著改了行。”
    “你有把握嗎?”
    這能怎麽回答?
    當然隻能點頭。
    韓建生接著道:“那你準備準備,挑個好地點,再選個好日子,最好弄個設計圖,剩下人工、物料都交給我。”
    韓景陽依然隻能點頭。
    說起來,第一次做這種事情,真沒經驗。
    選址倒是好說。
    但其他流程和儀軌卻一竅不通。
    其實在普通人眼裏,日期、儀軌、禁忌之類的要素才更重要,例如什麽屬相的不能出麵,不能穿什麽顏色的衣服,幾月幾號幾點點鞭,什麽生辰的人頭一個上香,請神要走的路線,還有最重要的開光儀式等等。
    可韓景陽偏偏對這些內容知之甚少。
    偏偏這事兒還沒辦法向別人請教。
    請教就露怯。
    露怯,這事兒就做不下去了。
    風水?
    開玩笑,這年頭誰真的相信好生活是好風水帶來的?
    甚至不客氣地說,這些人其實就是錢多沒地方花了,花錢湊個熱鬧,跟請戲班子唱戲差不多道理。
    等等,唱戲?
    請神也要唱戲,這也是流程之一。
    之前在哪兒看過好像有這麽一個程序,就是請神的流程中要把神像請到戲台前邊讓神看戲,時間越長,請來的神就越靈驗。
    想到這裏,試探著問:“要唱戲嗎?”
    韓建生愣了一下:“原來你真的懂啊,確實要唱,到時候把村裏人都叫回來,包括那些在外麵的年輕人們,大家能回來的都回來熱鬧熱鬧,不然我怕再過幾年自己村的人都不認識自己村的人了。”
    韓景陽點頭:“是好事兒,咱們這邊宗族觀念本來就沒南方那麽強,要是連同村的凝聚力都沒了,還真難成氣候。”
    “對對對,我就是這麽想的,有些事情不提倡,但該有的凝聚力還是要有,回頭再琢磨著以咱們村的名義弄個助學基金,到時候從小學到大學,隻要上學就有資助,你看可行不?”
    “這個事兒問我?”
    “你可是咱們村第一個名牌大學生,不問你問誰?就算你不懂,也可以問問你的老師同學,他們總有懂的。”
    “行,我打聽打聽,印象中學校裏有很多類似的基金。”
    “到時候這兩件事情一起辦,村裏出大頭,村民們有願意獻愛心的也出點。”
    “村裏打算出多少?”
    “我的計劃是五十萬。”
    “村裏這麽有錢?”
    “瞧你說的,這裏是泉城,哪怕沒有別的進賬,土地、河流、水庫、荒山的出租就能帶來好大一筆收入呢,何況咱們村也有三四個廠子和幾百畝果園,多了不敢說,五十萬還是有點的。”
    韓景陽點頭。
    難怪韓建生在村長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這麽多年,確實有點東西。
    沒有讓村民們挑到毛病。
    還做了不少事實。
    村裏大小事情該管的一點不推脫。
    是個能幹事兒的。
    就說那幾個廠子,雖然不大,也全是韓建生牽頭引進和搞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