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英招背叛盤古大帝

字數:3373   加入書籤

A+A-




    “是的,我1聽它居然讓用的放下對善惡的執著,讓我們是非善惡不分的和魔獸1起生活在這個人間,我當然不願意了。它1說這個話我就知道它肯定是想先忽悠我們同意魔獸待在這個人間,然後再趁我們放鬆警惕以後,對我們趕盡殺絕,這些魔獸歹毒之心,我是理解的。我也絕不是能夠輕易就被灌輸思想的,不會輕易就被洗腦的,我是有獨立判斷能力的。”甘蠅繼續說道。
    “確實如此,沒有是非善惡之心非人也,作為人類就是要講仁性仁心,如果連這個是非善惡之心也沒有了,也丟失了,也不牢牢的固定住,那麽人類活著還有什麽意義呢?所以有所堅持有所執信之念還是必須的,不能偏極於1端,認為達到了無所執就是得道了。人道終究不是天道,天道無情因之自然,人間有仁愛之心所以才有生生不息之人世,大魚鯤鵬讓我們都做無心之人,這個是偏極於空空之道,不能為人類所全部接受!”女媧說道。
    “是的,所以我就說,我們人類絕不可能允許陰魔界的魔獸待在這個人界。善惡都不分了,那人類還是人類嗎?豈不是和你們這些非人類的生物1樣了嗎?說的好聽,什麽冥除陰陽之分界,合同為1,那些陰魔界的魔獸,會和平的待在這個世界嗎?他們將來靠什麽生存?難道你讓他們去耕種畜牧嗎?不還要靠吃人肉喝人血嗎?讓我們麵對要比我們的魔獸不要反抗,不要掙紮,還要洗幹淨了送到他們的嘴裏,這樣的話你也說的出口,你這是調和矛盾嗎?你這分明就是讓羊入虎口,就是幫助魔獸來入侵我們人類,還打著什麽道化的旗子,你真是不知羞恥。”甘蠅說道。
    “這話說的好。正所謂,聖人知心術之患,見蔽塞之禍,故無欲無惡,無始無終,無近無遠,無博無淺,無古無今,兼陳萬物而中縣衡焉。是故眾異不得相蔽以亂其倫也。何謂衡?曰:道。故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非道。人孰欲得恣而守其所不可,以禁其所可?以其不可道之心取人,則必合於不道人,而不知合於道人。以其不可道之心,與不道人論道人,亂之本也,夫何以知?曰:心知道,然後可道;可道,然後能守道以禁非道。以其可道之心取人,則合於道人,而不合於不道之人矣。以其可道之心,與道人論非道,治之要也。何患不知?故治之要在於知道。”伏羲說道。
    “伏羲頭領這段話說的太好了呀!聖人知道人們思想方法上的缺陷毛病,看到了蒙蔽的禍患,所以不拘於也不拘於厭惡,不拘於開始也不拘於結果,不拘於近處也不拘於遠處,不拘於廣博也不拘於膚淺,不拘於古代也不拘於現代來看問題,而把各種事物都擺出來,心中用1個統1的標準來衡量。所以各種事物的不同就不能互相蒙蔽而擾亂了各自的秩序。什麽是標準?回答是:就是大道。所以心中不能不了解大道。心中不了解大道,就不會肯定大道而認可不合大道的東西。有誰會想放縱自己而固守自己不認可的東西,來禁止自己肯定的東西呢?用他那不肯定大道的心去選擇人,就1定與不奉行大道的人趣味相投,而不會與奉行大道的人情投意合。用他那不肯定大道的心,和不奉行大道的人談論奉行大道的人,這就是混亂的根本原因。他們怎麽會了解大道呢?心中了解大道,然後肯定大道;肯定大道,然後固守大道來禁止不合大道的東西。用他那肯定大道的心來選擇人,就會與奉行大道的人情投意合,而不會和不奉行大道的人趣味相投。用他那肯定大道的心,和奉行大道的人談論不合大道的事情,這是治學治家治國的關鍵。又怎麽會擔心不了解大道呢?所以認識世界管理國家部落的關鍵在於了解大道,而不是放棄1切,讓心中什麽都不存在,以為空空如也放棄1切就是真的得道,而是以心知道,以行履道,這個才是真正的人道。”廣成在1旁說道。
    “廣成長老理解的非常不錯。所以接著還有1段話說,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虛1而靜。心未嚐不臧也,然而有所謂虛;心未嚐不滿也,然而有所謂1;心未嚐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人生而有知,知而有誌。誌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謂虛,不以所已臧害所將受謂之虛,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之。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1,不以夫1害此1謂之1。心,臥則夢,偷則自行,使之則謀。故心未嚐不動也,然而有所謂靜,不以夢劇亂知謂之靜。未得道而求道者,謂之虛1而靜。作之,則將須道者之虛則人,將事道者之1則盡,盡將思道者靜則察。知道察,知道行,體道者也。虛1而靜,謂之大清明。萬物莫形而不見,莫見而不論,莫論而失位。坐於室而見4海,處於今而論久遠,疏觀萬物而知其情,參稽治亂而通其度,經緯天地而材官萬物,製割大理,而宇宙是矣。恢恢廣廣,孰知其極!睪睪廣廣,孰知其德!涫涫紛紛,孰知其形!明參日月,大滿8極,夫是之謂大人!夫惡有蔽矣哉!廣成長老你再說說自己對於這段話的理解如何?”伏羲說道。
    “好的伏羲頭領,人怎樣才能了解道呢?回答是:用心。心怎樣認識道?回答是:虛空專1而安靜。心未嚐不儲藏東西,然而有所謂虛空;心未嚐不能同時認識兩種事物,然而有所謂專1;心未嚐不活動,然而有所謂安靜。人生來就有知覺,有知覺就有記憶。記憶,就是儲藏,然而有所謂虛空,不用所儲藏的認識來損害將要接受的知識叫做虛空。心生來就有知覺,有知覺就能區別不同的事物,能區別不同的事物就能同時認識它們。能同時認識不同的事物,就叫做兩用;然而有所謂專1,不讓對那1事物的認識來妨害對這1事物的認識就叫做專1。心,睡覺時就做夢,放鬆時就天馬行空,使用時就會謀劃。所以心未嚐不活動,然而有所謂安靜,不讓做夢和胡思亂想擾亂認識就叫做安靜。實行起來,如果像追求道的人那樣虛空就會得到道,像奉行道的那樣專1就會究盡道,像思考道的人那樣安靜就會明察大道。了解了道而能明察,認識了道而能付諸行動,這是真正體會大道的人。虛空專1和安靜,就叫做最大的澄明。萬物沒有有形而看不見的,沒有看見而不能論說的,沒有論說而不恰當的。坐在室內就能看到天下,生活在當今而能討論遠古,洞察萬物而能了解他們的真相,考察治亂而通曉它的規律,治理天地而能利用萬物,掌握了大道,而宇宙也就了解了。無限寬廣啊,誰知道他思想多廣闊!浩瀚無邊啊,誰知道他道德多高尚!變化紛雜啊,誰知道他的樣子!他的思想與日月同光,充塞4麵8方,這就叫做大人!這樣的人怎麽會被蒙蔽呢!”廣成說道。
    “理解的非常好,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故口可劫而使墨雲,形可劫而使詘伸,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故曰:心容其擇也,無禁必自見,其物也雜駁,其情之至也不2。古語有雲: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頃筐易滿也,卷耳易得也,然而不可以2周行。故曰:心枝則無知,傾則不精,2則疑惑。以讚稽之,萬物可兼知也。身盡其故則美,類不可兩也,故知者擇1而1也。”伏羲說道。
    “那我再繼續說說我對這段話的理解。心,是形體的君主,是精神的主宰,它發號施令而不接受命令,自我禁止,自我使用,自我剝奪,自我取得,自我行動,自我停止。所以嘴巴可以迫使它沉默或說話,形體可以迫使它彎曲或伸展,心不能迫使它改變意誌,認為對的就接受,認為不對的就拒絕。所以說:心可以任意選擇,沒有禁止而必定自己表現出來,它認識的事物駁雜,它的精神專1不2。古人雲中說:采卷耳啊采呀采,卻總是采不滿淺筐。思念我的心上人啊,把筐子放在大路旁。淺筐容易裝滿,卷耳容易采到,然而不能神不守舍地跑到大路旁。所以說:心分散就學不到知識,偏頗了就不精確,1心2用就會疑惑。用道來幫助考察萬物,萬物就可以認識了。全身心地了解事物是美好的,任何1類事物都不是3心2意所能認識的,所以聰明的人選擇1件事而專心去做。”廣成說道。“伏羲和廣成長老的這些話把執著什麽和不能執著什麽給說清楚了,甘蠅你繼續說和那大魚鯤鵬的事情,繼續說完。”女媧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