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易學
字數:10001 加入書籤
第261章 易學
找人辦證。
出入滿洲。
多方打探才找到門路。
誰知道一頭紮進了國府的懷抱。
畢竟誰需要假的證件出入滿洲?
那隻能是國府和紅黨成員!
紅黨成員雖然在滿洲內發展的不錯,可是能有能力辦證的,國府要技高一籌。
但這證件也不是萬能的。
被查出來的次數不少。
不然軍統局也不至於頭疼,在滿洲內的情報工作問題了。
因此將這個日本人抓獲。
從其口中探查到了不少情報。
隻不過這件事情已經是半年之前了。
人也秘密處死,畢竟在滿洲你抓捕日諜,你很難將其送出來。
關押也具備一定風險。
因此沒有價值之後,秘密處決是多數情況下的選擇。
從此人口中了解到了有關禦木孝太的一些情報。
現在全部送來軍統局,交給情報科。
根據這個日本人所提供的信息,禦木孝太年紀四十六歲。
雖然年紀不大但是頭發灰白。
且禦木孝太很喜歡中國文化,對於古典名著和傳統文學了解很多。
尤其喜歡玄學。
對於周易和一些風水方麵的書頗有研究。
甚至於是有些癡迷。
這對一個情報工作人員來說是不應該的,可是禦木孝太就是如此,好似是被這種東西吸引了一樣。
按照這名日諜說的,禦木孝太甚至於收藏了很多羅盤和銅錢。
“這禦木孝太工作難道都是依靠算卦?”看到這裏龍昊忍不住說道。
上口亜希子開口說道:“周易等書我也看過,但對於我而言就是天書一樣,根本就看不出個所以然。”
“這禦木孝太還迷信?”朱越也覺得奇怪。
你做情報工作。
學習的都是現代技術和技能。
多數都是科學依據。
對於封建迷信之流其實是有些嗤之以鼻。
可是禦木孝太這樣的人物,居然如此推崇玄學,倒是讓人意想不到。
照片也沒有提供。
畢竟這個日本人是出逃狀態,怎麽可能身上攜帶禦木孝太的照片。
因此這就是現在所得到的情報。
還有一些其他的,隻是並不重要。
放下手中資料幾人開始商議,如何利用這些資料進行調查。
擒賊先擒王這個策略大家都同意。
抓捕久池井然、宇佐川健,都不如直接鎖定抓捕禦木孝太。
可目前掌握的線索,又該如何利用?
商議過程之中宋書堂說道:“伱們說禦木孝太既然如此喜歡這些東西,那麽到了山城之後,會不會主動和這方麵的學者大家接觸探討呢?”
山城的特殊地理位置。
造成了很多領域的頂級學者,都聚集在這裏。
禦木孝太此前在滿洲喜歡這方麵的東西,不一定能找到大師交流探討。
可是在山城則不同。
有大師。
而且是非常權威的大師。
這對禦木孝太有吸引力嗎?
聽到宋書堂的猜測,上口亜希子最先反駁說道:“雖然這個資料上的內容我認為是真的,但是禦木孝太是非常專業的情報工作人員,他既然在山城是從事情報工作的,不可能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上口亜希子對禦木孝太很看好。
認為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可是宋書堂緊跟著說道:“但是如果從事這樣的交流,可以幫他有身份掩護,從而可以在山城潛伏下來,難道不好嗎?”
掩護身份!
日諜到山城都是需要掩護身份的。
這一點從之前抓捕的六足小組成員中,就能看出來。
雄鷹小組不需要是因為他們從事暗殺工作,之後就會離開。
若是這樣分析不是沒有可能,禦木孝太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來做身份掩護,是很難被拆穿的。
且還能滿足他自己的私欲。
並非不可能選擇。
朱越也說道:“最重要的是禦木孝太並不知道自己的愛好,已經暴露了。”
在滿洲的情報科成員,抓捕到出逃的日本人。
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也沒有公開。
畢竟如果你公開,日本人就會猜測,你們憑什麽抓到這個人。
可能會牽扯證件問題。
所以是秘密的。
而且人被秘密處死,屍體處理掉了。
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滿洲的日本人甚至於還在搜捕這個人,到今天為止都還認為此人,躲在滿洲之內。
也就是說沒有消息暴露。
如此情況之下,已經離開滿洲的禦木孝太,不會想到這些。
甚至於他來滬上。
帶隊接替六足小組在山城的工作,知曉的人也同樣很少。
如果不是久野木崇的話,情報科現在也難做出如此猜測,這樣看來禦木孝太其實不必太過擔心。
最重要的是,這是他們現在得到的為數不多的線索。
不調查的話,又沒有其他的路子。
因此朱越認為可以嚐試。
上口亜希子其實不太看好,畢竟在她的看法之中,禦木孝太不會如此。
但很多時候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上口亜希子是明白他們在調查禦木孝太,才會覺得對方不會如此。
但如果站在禦木孝太的立場上。
這不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潛伏嗎?
“先查。”朱越最後拍板決定。
宋書堂對龍昊說道:“你去調查一下山城之內,現在對玄學方麵,以及周易等書研究最深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誰,我們從這裏開始入手展開調查。”
“好。”龍昊立馬帶人開始去收集這方麵的資料。
學術大家尤其是在某一方麵有成就,打聽起來並不難。
甚至都不需要深入調查,隻是找相關人員谘詢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
所以在晚上的時候龍昊就已經拿到了資料。
朱越自然再次安排開會。
這一次沒有在辦公室內,而是放在了會議室。
落座之後朱越示意龍昊將資料公布一下。
龍昊來到前麵,在上麵寫了三個名字。
鄂璧。
冉和同。
蔡鴻振。
“鄂璧、冉和同、蔡鴻振都是易學方麵的領軍人物,他們三人之間其實很難有高低之分,畢竟易學涉及內容非常龐雜,各自研究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未能分出高下。”龍昊說道。
看來這三人都有可能是禦木孝太的接觸對象。
龍昊繼續說道:“鄂璧此前提出《易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冉和同則公開發表《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蔡鴻振更是表示他始終懷疑《易經》的文化是上一個冰河時期留下來的,不是這一個冰河時期的產物,因為它的科學、哲學的道理太高明了。”
看來這三人都是非常推崇易學。
如此看來龍昊的調查沒有問題,這三人確實誰都不能排除。
朱越開口問道:“這三人的資料呢?”
“鄂璧是當代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擔任過大學的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後來退下來擔任了正協委員參加會議,也有很多著作,現在多是被各學校請去講公開課之類的,沒有工作在身上。”龍昊將鄂璧的資料說出來。
上口亜希子聽完資料說道:“這人看起來是學術很深的人,卻對《易經》如此推崇。”
“《易經》也是學術。”雖然朱越也不懂,但是在上口亜希子麵前,肯定是要維護的。
“冉和同呢?”宋書堂問道。
“冉和同是教育家、國學大師,而且師從武術泰鬥,早年是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後考入軍校,擔任過一段時間的教員,之後多校講課,現在是大學內的教授。”
不等眾人提問,龍昊開始講述最後一位說道:“蔡鴻振現代作家、曆史學家,早年在日本留學後前去西方學習,出版過不少作品,有關《易經》方麵的著作早年出版不少,後來因為相信科學反對迷信等言論,導致他受到了一些不明所以之人的詆毀,沉寂了一段時間,但卻沒有放棄對《易經》的研究,現在在出版社工作是主編。”
聽完三人的資料。
朱越說道:“目前看來三人都是沒有辦法排除的,所以我認為我們可以三人都接觸一下,看看能不能發現禦木孝太的身影。”
因為禦木孝太潛入山城已經很長時間。
甚至於還在雄鷹小組之前。
隻是情報科為了處理雄鷹小組的事情,一直沒有時間調查。
那麽禦木孝太如此情況之下,很有可能已經利用這個身份開始潛伏,因此這三人都要接觸。
龍昊問道:“是直接聯係他們詢問他們這段時間,有沒有接觸過什麽新的人,還是說暗中調查?”
“暗中調查肯定有遺漏。”上口亜希子說道。
你暗中調查很難調查清楚,他們究竟接觸過什麽人。
這個問題隻有他們自己是最清楚的。
所以直接詢問比較好。
畢竟你說禦木孝太已經和他們接觸過,現在就是找禦木孝太的蛛絲馬跡,直接問沒有什麽問題。
抓緊時間才是關鍵。
對於上口亜希子的話,朱越認為有道理。
沒必要暗中調查。
“先從誰開始?”龍昊問道。
“鄂璧雖然沒有工作在身,但也住在學校附近,冉和同學校教授也在學校附近居住,蔡鴻振在的出版社在市區內,明日先見蔡鴻振,後去學校找鄂璧與冉和同,一天之間之內將消息調查清楚。”朱越做出決定。
“我要去嗎?”上口亜希子問道。
她雖然被安排可以參與調查日諜。
但具體如何參與還需要朱越安排,就比如這一次去調查鄂璧三人,她能不能同行要看朱越的意思。
想了片刻朱越說道:“你一起。”
“謝謝組長。”上口亜希子說道。
其實讓她跟著也是想要多一種可能。
看上口亜希子是否能發現一些端倪。
畢竟抓捕日諜,能利用的一定都要利用。
朱越也不是多麽死板的人。
今夜各自回去休息,宋書堂躺在床上也在回憶三人的資料。
如果自己是禦木孝太會更加傾向和誰接觸呢?
三人的研究方向宋書堂在資料上看到了,隻是禦木孝太的研究方向你不知道,而且雖然了解到了研究方向,隻是他一知半解。
甚至於是完全不解。
對於這方麵宋書堂涉獵的非常少。
正如上口亜希子所說一樣,他們從事情報工作,多數都是接受正規的培訓。
那麽被科學影響更大。
例如禦木孝太這樣喜歡這些東西的,確實是少數。
而且學習技能對他們來說更加重要。
研究這些起不到幫助。
你說在情報工作中,自己給自己算卦。
趨利避害?
那不是開玩笑嗎。
在情報工作中依靠直覺都會被罵,更加不要說這些了。
既然如此宋書堂也不去想了,明日調查之後再說。
一早在情報科集合。
朱越、宋書堂、龍昊加上上口亜希子三人,直接去出版社找蔡鴻振。
上口亜希子今日略微喬裝打扮,不顯美豔。
四人來至出版社也擔心打草驚蛇給禦木孝太提醒。
故而讓龍昊前去將蔡鴻振約出來。
蔡鴻振很奇怪誰要見自己。
但還是跟隨一同來到距離出版社不遠的茶樓。
進入包間看到朱越等人。
朱越當即表明身份。
表明身份可以方便蔡鴻振的配合,更加可以讓他選擇說真話,且將各種細節都表明。
得知朱越等人身份。
蔡鴻振很好奇,他們找自己做什麽?
至於客套寒暄今日直接省卻,畢竟專業方麵的東西,你也很難和對方寒暄。
“蔡先生請坐。”
“你們有什麽事情嗎?”
“想要和蔡先生打聽一些事情。”
“問吧。”
既然是軍統局的人,蔡鴻振沒有理由不配合。
“聽說蔡先生對易學有很深的研究?”
“不值一提。”
“蔡先生謙虛,這是大家公認的。”
“不過是一些糟粕殘餘。”
“蔡先生當真這樣想?”宋書堂出言問道。
怎麽可能是糟粕殘餘!
蔡鴻振無非是想到了自己此前的一些遭遇罷了。
可是你讓他真的去承認,他果然是說不出口。
麵對宋書堂的問題,隻能轉而問道:“你們究竟想要問什麽?”
“這段時間有沒有什麽人,和蔡先生你聊過有關易學方麵的內容呢?”
“很多。”
對易學感興趣的人其實不少。
“新人呢?”
“新人?”
“就是此前蔡先生不認識的人,沒有見過麵的人。”
聽到這個問題蔡鴻振開始回憶起來。
“有兩個。”
“兩個?”
“對。”
蔡鴻振很肯定。
對於易學他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
所以和人討論易學交流易學,他都記得很清楚。
因此這個問題對他來說,回答的很肯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