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木牛流馬,南中叛亂
字數:9197 加入書籤
騎兵的訓練成果令諸葛亮十分認可。
這些騎兵可不是簡單地在用稻草人進行模擬對戰,而是進行全方麵的戰術訓練。
他們本身就都是劉備當初在涼州漢中組建騎兵時的精銳騎士,以西北雍涼地區優秀的漢人騎士加上少數羌氐精銳組成。
在與曹操的關中之戰中,他們是有過精彩發揮的。
因此騎兵們都是百戰精銳,上過戰場。隻不過以往張飛馬超作為騎將打仗,根據自己的意圖來交戰,缺乏一定的戰術訓練和組織能力。
所以現在在這裏重新訓練,就是提高他們的戰術執行力,把他們從百戰精銳的老兵,凝聚成一群服從命令的強軍。
在這樣的刻苦訓練下,士兵們的凝聚力都加強得很快。沉晨又以很多門下弟子充任中下級軍官,做政治宣揚課程,告訴士兵們他們為何而戰。
結果就是底層士兵有了信仰,他們明白自己是在為了大漢百姓,為了自己的家鄉能夠和平,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妻兒家人奮力拚搏,因而戰心士氣頗高,訓練極為賣力。
諸葛亮在媯墟鄉軍營待了三天,走遍了全營,然後在沉晨和李嚴的陪同下,往北視察了褒斜道、陳倉道、儻駱道以及子午道,真正了解了漢中四道的艱難險阻。
到六月份,褒中縣縣衙府邸之內,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視察,諸葛亮兩次來往於陳倉道和褒斜道,今日上午,才剛剛從箕穀回來,就召開了運糧問題會議。
諸葛亮坐在主位,下方沉晨、黃忠、李嚴等人紛紛就坐,眾人到齊之後,諸葛亮才認真說道:“這三個月來,沿著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走了數次,吾以為,能運糧者,隻有陳倉和褒斜道。”
“是啊,兄長和我想的一樣。”
沉晨先是讚同,隨即又歎息道:“陳倉道道路寬敞,是開闊大道,元直做漢中太守的時候,就一直在休整道路,盡量保證所有路途近乎平坦。雖然當中有一些難行之處,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好走,甚至還有一部分西沔水可以船運,利用沔水能將部分糧草送至武興。唯一的問題就是,太遠了,要從南鄭運到陽平關,再從陽平關至河池,最後一路北上至陳倉,有一千二百裏,結結實實繞了一個大圈,以至於糧草運行極為緩慢,以牛車、駑馬車運糧,亦不過是日行二十裏,若是大軍出動,以陳倉道運糧,我們根本沒有那麽多駑馬和牛車,光用人力的話,又如何能支撐起整個北伐的糧道呢?”
大軍運糧並不是一次性把糧食運過去,而是源源不斷的運糧。按照《居延漢簡的記載,漢人士兵一個月耗糧三石,不過那是以粟麥為標準,漢中現在是產稻區,因此一個士兵每月耗糧為兩斛,也就是兩石。
如果出兵十萬,一個月耗費的糧食就是二十萬石。然而這隻是基礎,人吃馬嚼,還有運糧的民夫和輔兵同樣也需要吃飯,即便打個對折,也得十萬石,更別說還有食鹽、醃菜等。
也就是說,十萬大軍的總體消耗一個月要耗費三十萬石糧食以上,漢朝一石一百二十漢斤,一漢斤約223克,折今天約27公斤,大軍一月要吃810噸糧食。
《居延漢簡還有記載,一輛牛車能拉25石粟,三十萬石得用一萬多輛牛車來拉。
坦白來說,就算有那麽多牛車,也隻能走陳倉道,一千二百裏,牛車每天走個三四十裏路,也得一個月的時間,再往返拉運,中間會有很長的空檔期,前線大軍都得餓死。
最重要的是這還隻是從漢中出關中這一段,出了關中之後再到長安還有四百多裏路呢,即便是出了陳倉後是一片平原區,不像山地那麽難走,速度會加快許多,但也會極大延長補給線和糧道線,加劇他們的糧草供養難度。
這也是為什麽沉晨覺得糧道問題棘手的緣故。
雖然他改進了鹿車,也就是獨輪車,但再怎麽改進獨輪車的載重還是遠不如牛車,要調動的民夫就更多,至少得七八萬以上的民夫不斷往返運糧,才能夠保證前線十萬大軍的糧食不斷供。
所以這事很難辦。
不過沉晨想起了他曾經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非常厲害,司馬懿曾經十分驚歎,一個牛車居然可以自己行走,載一歲之糧,日特行數十裏,群行二十裏,而人不大勞。
這說明一輛木牛流馬可以載重24石稻米,即便每天隻走二十裏路,多造點木牛流馬,每輛木牛流馬相當於半輛牛車,隻需要四五萬民夫,就能夠保證前線的運糧了。
另外他記得電視劇裏說過,木牛流馬走的是褒斜道。
褒斜道可太近了。
六百裏。
每天走二十裏,兩萬隻木牛流馬,二十五天的時間就能把五十萬石糧食送到前線,這還得了?
因此沉晨才急急忙忙找諸葛亮來搞定這個問題。
不過諸葛亮並沒有立即就給出答桉,沉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馬,他也沒有馬上提出來,而是先問道:“曉卿,你之前自己有做過打算嗎?”
沉晨想了想道:“有,陳倉道適合大規模運糧,所以我曾經想過建造四輪車,四輪車載重更大,但它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不能轉向,靈活遠不如兩輪車。轉向軸我一直沒搞清楚該怎麽做,也許就算搞清楚了,木製轉向杆恐怕也不行,得用鐵器。”
華夏古代少有四輪車,不是有技術門檻造不出來,而是四輪車遠不如兩輪車那麽靈活。後世汽車用的轉向軸是用齒輪做的,沉晨是搞建築設計,不是搞汽車技術,對這一行純屬門外漢,隻能自己摸索。
“轉向四輪車?”
諸葛亮輕搖了一下羽扇,凝思了一會兒說道:“我記得曉卿以前跟我說過齒輪,這東西也許用齒輪可以做出來。”
“我也是這麽想的,其實做齒輪沒那麽麻煩,造個模具灌鐵水就行。問題是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麽把齒輪用到轉向上,唉,早知道當初學理”
最後那句話沉晨聲音小了許多。
諸葛亮詫異道:“什麽?”
“沒什麽。”
沉晨搖搖頭。
他是建築設計師,是學美術專業出身,當初也是學的文科。
而齒輪應用大抵得理科生才能搞定。
或者說,也沒那麽麻煩,初中物理的力學就能夠利用齒輪把轉向四輪車造出來。
偏偏沉晨都大學畢業不知道多少年了,初中那點知識早還給老師了。
所以他才覺得腦殼痛。
諸葛亮想了想道:“興許我有辦法,你讓工匠先把我要的齒輪造出來試試。”
“我有一些現成的。”
沉晨扭過頭對門外的單彝道:“懿德,派人去一趟媯墟,把所有的齒輪拿來。”
“是。”
單彝就去派人拿。
褒中到媯墟一百多裏,現在已是下午,即便快馬去取,也得明天才能到了,所以轉向四輪車的問題就先擱置一下。
諸葛亮沉聲說道:“我以為,陳倉道可以用大車運糧,轉向四輪車的事情待我之後再想想辦法。褒斜道則可以用小車運載,棧道往往是數十裏平行,上下有階梯,每數十裏紮一營據,用四輪小車上置方囊,把糧草運至營據,往返不斷,曉卿覺得如何?”
數十裏紮營據?
沉晨思索著,按照諸葛亮的理論,就是每多少裏搞一個小據點存放糧食。然後士兵就用超市那種小推車一樣的東西不斷從前後兩個營據往返,將後麵營地裏的糧草送到前麵營地,形成流水式作業,將大幅度縮減運糧時間和成本。
主要也是褒斜道基本以棧道為主,六百裏光棧道就有三四百裏之多,曆史上趙雲為斷後,燒毀棧道一百多裏,後世漢中市修複出來的石門棧道,就能夠一窺當年褒斜道棧道的風采。
所以諸葛亮提出用小推車在棧道上這樣往返運糧食,就不需要再擔心運糧車在棧道上遇到階梯沒辦法爬上去的問題,直接在階梯附近修據點,或者將糧食進行傳遞交換,把後麵的糧食送到前麵的空推車上,繼續往前運糧就行。
如此一來糧食就會源源不斷。
唯一的缺點就是運糧規模比較少,每次估計也就百斤,載重隻有大車的五分之一。但好處也很明顯,一個是運糧速度快,另外一個自然是成本低、效率高。
“嗯。”
沉晨覺得很有道理,點點頭道:“可以試一試。”
“那便如此。”
諸葛亮說道:“我先將圖紙以及物品畫出來,曉卿可去褒斜道先布置據點,待我把實物做出來之後,自可一試。”
“好。”
沉晨應下了這件事情。
當下二人分頭行動,諸葛亮開始製作運糧的用具,沉晨則前往褒斜道選定據點。
這件事情關乎到北伐能否順利展開,馬虎不得,因此沉晨十分用心。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的時間內,他順著褒斜道再一次北上至斜峪關,沿途六百裏,命令士兵選非棧道處,修建營據。
而棧道往往都是幾十裏一個階梯,為防止車輪過不去,他就命令在鑿壁上用鑿子開出石洞,遇到來送糧的士兵已經到了,但前麵來接糧食的空車隊還未到,就可以先把糧食放置在石洞據點,再往返回去。
相比於修築棧道,開石洞可簡單得多。因為棧道就是在懸崖上挖出石洞,然後用木頭並列出道路,下方還要挖出洞口,用卯榫結構將下麵的支撐木與上麵的木頭連接組成。
古先民不僅在智慧上令人歎服,在勞動結果上,亦是令人驚歎。至少像這樣在懸崖上開辟的棧道,即便是機器來都不一定能做好,古人卻能做出數百裏,可見為了這些道路,他們用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修建出來。
等到章武四年六月份,沉晨從斜峪關回箕穀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諸葛亮在箕穀建立起了營地,一輛輛四輪手推車放在了箕穀外的道路,手推車上放著兩個方囊,然後被士兵們推上棧橋,往前線運送。
步行來說,人每小時能走四到五公裏左右,褒斜道全程是六百漢裏,折算成公裏,大概是二百五十公裏的樣子,步行速度以每天十二小時來算,可以走五至六十公裏,最多五天就能走完。
褒斜道的優點是近,缺點也很明顯,太窄了。隻能容納兩個人並行,旁邊就是懸崖,連扶手和頭上的遮雨板都是沉晨去年的時候,吩咐李嚴做的。
李嚴派人重新在棧道的上方開孔,每隔幾米一個孔,用木棍連接著,再用木棍將下麵的棧道連接,上麵鋪木板。
這樣棧道懸崖一側就有垂直的木棍做扶手,然後中間用一根鐵鏈穿起來。如此一來上麵的木板就能夠防雨水,防止木頭受潮腐爛或者運糧時下雨打濕糧草,對於下麵的棧道來說,也會更加穩固。
此刻箕穀營地下方,諸葛亮帶著沉晨等人來到了褒斜道入口處,指著上坡道:“你們看,此推車用四輪運糧,在棧道上又平穩又安全,上置兩個方囊,載重五斛,褒斜道六百裏,以每三十裏一據點,人可以兩個時辰就能夠往返一次據點,每天六至八個時辰,一人可以至少運十五斛糧草。”
沉晨看過去,就看到數百名士兵按照一字長蛇陣,排列成一排,推著像超市手推車一樣的小四輪車沿著道路前進。三十漢裏是十二公裏,往返二十四公裏,人走快點確實可以四個小時走完,以五百人的推車規模來算,每天能運糧食七千五百石。
而褒斜道六百裏,就是二十個據點。每個據點安排五百人,一萬人每天往返運糧七千五百石,一個月下來就是二十三萬石糧食左右。雖然不夠十萬大軍一月消耗,但問題是他們還可以加人呀。
比如每個據點再加五百人,這樣一月運糧就能翻倍達到四十六萬石。整個褒斜道就有兩萬人在來來回回地不斷推送糧食,前線的糧草自然源源不斷。
看到這一幕,沉晨驚訝不已,同時又覺得慚愧。
作為後世人,居然沒有想到這種流水式運糧方法,實在是有點丟穿越者的臉。
但他也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便說道:“兄長此法確實好啊,如此每人每日運送十五石,每個據點一千人,日運糧便是一萬五千石,棧道上隻需要兩萬人每日往返三次,足以十萬大軍每日用糧了。”
諸葛亮笑道:“因其每天都流動於棧道之上,所以我將此運糧法命名為流馬。”
“流馬?”
沉晨一頭霧水。
他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裏麵說木牛流馬是一種長得像牛車自動行走的玩意兒,怎麽就一手推車?何況木牛流馬難道被不是一種東西嗎?咋還分開命名了呢?
是自己改變了曆史,還是電視劇裏騎木牛的司馬懿是瞎扯澹,真實曆史上的木牛流馬根本不是電視劇的造型?
另外話又說回來了,流是指每天都流動在棧道上,那為什麽叫馬呢?
“不錯。”
諸葛亮點點頭道:“我還根據曉卿你做的齒輪,研製出了一種可以轉向的木牛,此物能載一歲之糧,日行三十裏,而人不大勞,就在那邊,曉卿你隨我來看看。”
沉晨順著他指的方向,一路來到了箕穀軍隊營地後麵,就看到營地上擺著一種車具,上麵是一個巨大的車廂,下麵一腳四足,就是一個軸架,下麵四個輪子,有點像那種辦公椅,但比辦公椅大得多。
“此物就是木牛。”
諸葛亮指著那個車具說道。
沉晨就更疑惑不解了,問道:“兄長解決了轉向問題嗎?”
“是的。”
諸葛亮點點頭:“我在裏麵安裝了齒條,用齒輪將前麵兩個輪子變成活動輪,轉向的時候車軸會自動根據前麵的道路進行來回轉動,從而實現轉向。”
“別說了。”
沉晨隻覺得頭痛,想起了當年被物理老師折磨的悲慘回憶。
要不說穿越過來儒家經典學得好呢?
還不是他是文科生?
諸葛亮笑道:“曉卿可以去試試,加了齒輪後,速度確實快了不少。若是不加齒輪的話,也能做四輪,卻隻能每側兩個並列的小輪增加承重,不像現在這樣可以用四個大輪,載重更大。”
沉晨就走過去嚐試推動了一下,確實比較省力,拖著板車來回移動,也能做到轉向,於是說道:“這木牛可以轉向,也能推動,走陳倉道倒是不錯。兄長的辦法確實是好辦法,就是有點費人。話說回來,為什麽要叫木牛流馬呢?”
“我懂了。”
說罷不等諸葛亮回答,沉晨恍然大悟道:“推送木牛流馬的人就是牛馬,兄長是這個意思。”
“胡說八道。”
諸葛亮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牛慢而馬快,馬能日行百裏,牛隻能日行三十裏,這不就是木牛流馬嗎?”
“原來如此。”
沉晨大喜道:“若出兵北伐,褒斜道安排兩萬流馬,陳倉道派一萬木牛,僅需三萬民夫徭役,一月運糧就能達到六十餘萬石了,糧草問題,便徹底解決了!哈哈哈哈哈!”
他大笑著。
眾人亦是笑逐顏開。
如今北伐最大的問題徹底解決,那麽之後他們就再也不用擔心糧草不繼了。
諸葛亮揮動著羽扇,同樣保持著微笑。
雖然他在後方一直承擔著大管家的工作,但沒有親自去前線幫忙,還是一種遺憾。
現在幫助沉晨完成了漢中最困難的運糧問題,感受到賢弟發自內心的喜悅,亦何嚐不讓他覺得心中高興不已呢?
“報!”
也就在眾人興高采烈地慶祝著糧道問題終於解決的時候。
後方快馬來報道:“越嶲夷王高定聯合牂柯太守朱褒叛亂,李都督孤軍深入,在滇池縣被敵人包圍!”
諸葛亮頓時皺起眉頭。
沉晨大怒道:“南中叛逆當真是猖狂,我正要驗證一番騎兵厲害,兄長,你帶著鐵騎南下吧。”
“無妨。”
諸葛亮擺擺手:“南中皆是山地,騎兵用處不多,我已令王平在江州等我,諸郡縣雖叛亂,益州的郡兵就足以應付,你積極訓練新兵,準備北伐,我即刻出發,前往南中吧。”
“好。”
沉晨知道這件事拖不得,就說道:“我送兄長。”
當下他一路將諸葛亮送到了南鄭碼頭,丞相衛隊護送著他渡過漢水,向著米倉道的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