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第 246 章 如果皇帝們可以輪流倒……
字數:6964 加入書籤
劉徹本就身在城外,此時再度向北而行,自是一路暢通無阻。
蒙恬等侍從不敢拖延,一邊使人往城中行轅送信,一邊催馬跟上,疾行半夜之後,終於在路途中的驛館中暫且停歇。
劉徹隨時都能有人換號,當然不會覺得疲累,但是同行的人不行,這個時代的馬匹沒有馬蹄鐵的保護,也扛不住長時間的奔跑趕路。
驛館的官員客氣的接待了這一行人,並沒有因為他們人數眾多、品貌不俗而格外寬待。
秦法詳盡的規定了方方麵麵的製度,對於驛館投宿之人身份的核實與檢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劉徹對此諳熟於心,當然不會與之為難。
相反,他是由衷的覺得,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秦王的英明神武誠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而將法度烙印在所有秦人心裏,將秦國帶到一條嶄新道路上的秦孝公和商鞅,同樣有著極大的功勳。
漢承秦製,而漢朝在某種意味上,的確也是秦朝的傳續……
驛館的官員初見一眾來人的容貌氣度,就料定他們必然來頭不小。
因為燕國行刺,王上決議親征,先前大批部隊經過此地,此後再有貴人途徑,也不奇怪。
而先前大股部隊經過這兒的時候,他甚至於有幸見到了名將王翦。
此時此刻,他不禁有些漫不經心的想:管你今晚來的人是誰呢,難道還能比王將軍更加顯赫不成?
直到蒙恬亮出了自己的符驗。
驛館官員仔細核對著上邊標注的官職和籍貫信息,神色不由得恭謹了幾分,雙手遞還給他,又多問一句:“蒙武蒙將軍……”
蒙恬道:“乃是我家中大人。”
驛館官員暗地裏咂咂嘴:還怪顯赫的嘞。
不過還是比不過王老將軍。
又一一驗看登記了其餘侍從們的符驗。
越對越覺得不對勁兒。
怎麽這麽多出身顯貴的鹹陽子弟啊……
王老將軍也沒這個陣仗啊。
事態發展到了這裏,他也算品出點味兒來了,看一眼始終沒有言語的玄衣男子,再三思索之後,臉上不由得顯露出幾分激動之色來。
他悄悄問蒙恬:“那一位不會就是……”
蒙恬一把按住了他的肩:“先給貴人尋一處安靜屋舍歇息吧。”
驛館官員忙不迭點頭:“是!”
吩咐驛館中的侍從們好生照看這群貴人的坐騎,又趕忙前邊帶路,領著他們往最寬敞的那間屋子裏去。
蒙毅行事小心謹慎,周全妥帖,蒙恬看似一身武將的粗獷,實則也是粗中有細。
劉徹知道蒙恬心中大抵早就有所疑惑,今日之事,隻是叫他將那疑惑落實到心底罷了,是以到了屋舍之中後,二話不說,就切號給了嬴政。
嬴政:“……”
捏緊拳頭。
幾秒之後才慢慢鬆開。
我這忠心耿耿的臣子們和我那讓人糟心的牲口朋友們!
劉徹猜測的一點不錯。
蒙恬將馬匹和夜裏衛戍換班的序列安排好,一切安排妥當之後,就到了嬴政門外,低聲道:“大王,蒙恬有要事求見!”
嬴政有種啼笑皆非的感覺:“蒙毅那時候也是這麽說的……”
他歎一口氣,道:“進來吧。”
蒙恬微微躬著身進了門,反手將門戶合上,再一抬眼,便對上了一雙冷靜幽深的眼睛。
他為之怔住,幾瞬之後,方才愕然回神,躑躅不已:“這……”
現在的王上,感覺跟之前不一樣了。
倒好像是從前他麵見的王上了……
這是怎麽回事?
看著麵前不怒自威的王上,原先準備好的那些措辭,好像都無法說出口了。
就在蒙恬語滯之時,門外忽然間有一陣沉重的腳步聲傳來。
此地並非宮廷,隻是一處規模不大的驛館,從進門到來到此間客房,並不需要耗費許多功夫。
蒙恬下意識以為是第二波刺客來襲,告罪一聲之後背過身去,拔刀出鞘,全神戒備著來人。
下一秒麵前的那扇門猝然被推開,蒙毅滿頭大汗的衝了進來,大抵是騎馬一路飛奔趕來的緣故,他向來規整的衣襟都略有些亂了。
瞥一眼持刀戒備的兄長,他沒有貿然言語,再去看端坐席間的王上,蒙毅目光顯而易見的亮了起來。
不是那些奇奇怪怪的人!
是我們王上哎!
再想起今日王上遇刺,乃至於自己一路狂奔趕來的原因,蒙毅不由得投了個關切中帶著幾分聞訊的眼神過去。
嬴政了然道:“他現下還不知道。”
蒙毅:喔,這樣!
蒙恬:?搞什麽啊你們?!
嬴政抬手揉了揉太陽穴,又道:“他既疑心,你便告知於他,也便是了。都出去吧。”
蒙毅猜想王上此時必然疲累,心下憂慮,更加不欲攪擾,隻是心裏難免憤恨於燕國——不就是要去捶你嗎,至於反應這麽激烈嗎,派完荊軻還不夠,竟然又派了別的刺客過來!
安安生生亡國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搞得這麽難看!
真是不識抬舉!
心裏邊惱火的這麽想著,拉著哥哥出了門。
蒙恬有些茫然於當前的局麵,大王……好像是真的大王?
順從的跟著弟弟走了出去,沒忍住小聲問了出來:“怎麽回事啊二郎?”
蒙毅還沒從憤怒的情緒當中走出來:“都說了是吃仙丹吃的!”
再一看哥哥臉上的神情,忙歉然道:“咱們換個地方說話——今夜王上身邊的衛戍都安排好了?”
蒙恬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蒙毅放下心來。
將事情原委講給哥哥聽。
蒙恬露出了一種吃驚又同情的表情來,目光十分複雜的看著弟弟。
“那個仙丹,你是不是也吃了?”
救命,我弟弟的腦袋好像壞掉了!
怎麽能說出這麽離譜的話來!
蒙毅:“……”
蒙毅破罐子破摔:“啊對對對,都是吃仙丹吃的!”
蒙恬:“……”
看弟弟這副模樣,倒是又覺得有些像是真的了呢。
……
蒙恬心裏那些許的懷疑,很快就在現實的衝刷當中被徹底抹除。
第二日清晨,李世民接替上號,下樓去用了早膳,便飛身上馬,揚鞭趕路。
秦國的驛館製度雖然不似唐朝那般普及,但在當下時局之中,也是相當全備的了。
一行人疾馳了一上午,中午往驛館中去用飯換馬,李元達上號接棒下午,再到傍晚時分,便順利的奔赴到前線軍中。
如此接連一日的行軍強度,連蒙恬這個身體健碩的武將都覺得有些疲憊,然而坐在大帳之中聽王翦講述當下軍勢的王上卻是思維敏捷,神色如初。
甚至於還能在王將軍進行講解的時候與之說個旗鼓相當。
王翦乃是當世名將,領兵數十年,經驗豐富,手段老辣,等閑之輩卻沒資格聽他闡述軍理,而此時此刻麵對王上,他不僅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還要盡量詳細易懂的闡述給對方聽。
蒙家兄弟——尤其是蒙恬,把這場講解當成一次極為難得的學習機會。
甚至於不怕人笑話,還偷摸的帶了用於快速書寫的布帛,袖子裏還揣著他自製的簡易毛筆和一小瓶墨水,準備當麵偷師。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起初是很順利的。
王翦顧慮到王上沒有在一線戰場作戰的經曆,闡述的十分淺顯易懂,隻是慢慢的,伴隨著王上一次又一次的發問,話題一次比一次深入,他的問題也是越發的直擊要害。
王翦的臉色變了,眉宇之間更是不受控製的浮現出幾分驚容。
世間……當真有如此英才天授之人嗎?!
王翦收了科普之心,開始以一個將帥的專業素質,簡潔又快速的同王上闡述當前戰局。
朱元璋兩手抄在袖子裏,半垂著眼,不時的說上一句,卻讓王翦深有相見恨晚(?)之意。
燕國不過是土雞瓦狗,王翦根本沒有將其放在心上,隻是想到近來朝局之上過於冒進的風聲,他不由得小心試探了一句:“燕國也便罷了,來日攻楚……”
朱元璋馬上接上:“滅楚與滅燕不可同日而語,絕無短暫時日之內功成之理!”
王翦為之頓住,回神之後,神情顯而易見的激動了起來。
二人一來一往,探討起滅其餘諸國該當如何行軍來。
蒙恬板板正正的坐在一旁,中間有個地方沒能聽懂,短暫愣神的時候手一滑,他心愛的小毛筆掉到了地上。
他見周遭無人注意到自己這邊,趕忙彎腰去撿,再度坐好之後,就發現……
啊這?
就是撿個筆的功夫,我就聽不懂了?!
不隻是他,軍帳中的一幹年輕將領,也都是滿麵茫然,一頭霧水。
雖然說的話掰扯成字他們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怎麽這麽晦澀難懂呢?
而且這話題跳得也太快了點吧,前腳城門樓子,後腳胯骨軸子?
站在他們麵前的兩個人,一個是當世名將,且還是完全成熟期的名將,另一個是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以南統北的皇帝,且同樣是完全成熟期。
以這兩人的閱曆和思維高度,他們所進行的軍事思想的碰撞所迸現出的火花,讓這群還在發育期的年輕人覺得難以企及,無法理解,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蒙恬深陷在剛才彎腰撿筆的懊悔當中。
我要是不撿,就不會分神。
要是不分神,那麽說不定現在就能聽懂了。
不過,現在這個王上是真的有點東西在身上啊……
他捅咕了一邊兒同樣滿頭問號的弟弟一下,悄咪咪的問:“那個仙丹,還有沒有啊?”
蒙毅:“……”
……
王翦很少跟人說這麽久的話,也很少說的這麽酣暢淋漓。
天才都是寂寞的。
他們可能不缺少陪伴,但是一定缺少理解和精神上的共鳴。
天才,本身就是稀少的另一個形容詞啊!
但是今晚,他深有種棋逢對手的興奮感。
他真的懂我!
心情愉悅的回自己的帳子裏歇下。
半夜時分,王翦興奮的坐了起來:“他真的懂我!”
守夜的士卒:“……”
王翦又躺下睡了。
守夜的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