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發生了什麽?

字數:6114   加入書籤

A+A-


    威廉2世之所以大力發展海軍,除了德國自身對於海外市場和領土的追求,以及威廉2世自身的興趣外,還有權利平衡的因素在內。
    德國是1個傳統6權國家,由容克貴族組成的普魯士軍官團控製了90%的6軍,剩下的6軍名義上是小邦國如巴伐利亞的,但實際上也受軍官團影響。
    德意誌帝國皇帝是1個2元皇帝,他的權利更多來源於其普魯士國王的頭銜,剩下的才來自皇帝頭銜。
    普魯士王國實際上是1個軍國煮億國家,整個國家尚武風氣堪稱瘋狂,也就導致了,控製普魯士王國的實際上是普魯士軍官團。
    就像控製日本的,實際上是蝗軍1樣。
    2者的區別在於,普魯士軍官團最後背叛了他們的國王,而蝗軍最後被他們的天蝗出賣用來保命了。
    威廉2世發展海軍的1個目的,就是為了製衡權利日益龐大的容克軍官貴族們。
    他們和猶太資本合作,壟斷了德國許多個行業,控製了相當1部分人口和土地,實際上已經威脅到了帝國的正常權利運行。
    這種情況下,威廉2世必須找1個同樣的勢力除了,警告普魯士軍官團,他們不是唯1。
    效忠於德意誌而非普魯士的海軍,就成了威廉2世的第1選擇。
    第1,德意誌帝國海軍效忠於德國皇帝,其軍官和士兵大多來自德國各地。
    6軍雖然也效忠於德意誌帝國皇帝,但是其軍官特別是高級軍隊指揮官,大多來自於普魯士,且為容克貴族。
    第2,海軍是1個天生自由的軍隊,天生忠誠的軍隊,不像6軍,有著悠久的叛亂傳統。
    這裏說的不是普魯士6軍,而是世界上所有國家的6軍。
    隻要擁有曆史,他們的6軍就不可能沒有出現過嘩變、混亂等情況,進而更換政權。
    哪怕是隻有1百多年曆史的美國,軍隊叛亂也時常發生,雖然他們是因為被欠薪水,而不是因為政治訴求。
    而海軍呢?叛亂的海軍,有,但是很少,而且影響不大。
    因為軍艦上不了岸。
    不過,也不是說海軍1定就不會叛亂,海軍士兵因為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思想更加開放,要是當權者做了什麽十惡不赦的事,動作肯定比6軍來的快。
    不同點是,海軍叛亂傷害有限,且不持久,失去了6地來的物資供給,很快就會失敗。
    除了先天條件奇葩的智利……
    畢竟這個國家,海軍反而能更輕易的抵達任意重要戰略位置。
    這是特例,不過現在的德國,也是特例……
    …………
    5月中旬,隨著英法將預備隊投入戰場,德軍開始無法顧及多條戰線。
    5月的最後1個星期裏,德軍在索姆河西岸打死了1萬名英軍之後,撤回了東岸。
    撤退本來是正常的,但是就在德軍撤走時,他們南邊,中線的德軍正在抵禦法軍的進攻,北線德軍的撤退讓出了德軍的側翼。
    黑格考慮了1下,在打到索姆河東岸和南下攻擊中線德軍側翼兩個選擇上,偏向於攻擊德軍側翼。
    不過,這涉及到兩個國家的軍隊配合,黑格不能直接決定,換成是遠征軍總司令也不能,必須提前通1通氣。
    北方1聽就同意了,有人幫忙他求之不得,至於其他事,那是戰後再考慮的。
    然後,被法國議會攔住了,法國的議員們覺得其他戰線都在獲得成果,特別是英國人都拿下了階段性戰果,法國也必須如此。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關係到國際政治話語權和民族自信心,法軍獨自戰勝1部分德軍,那就和英國人在同1水平線上,反之……
    反正最後,黑格是黑著臉讓羅伯遜下令進攻索姆河東岸,這個他的傷心地。
    “所以,英國人是沒長腦袋嗎?”魯登道夫取下眼鏡,看著戰場形式。
    德國人在中線有2十3個師在1線和2線陣地上,抵禦法軍4十個師的進攻。
    而在1線和2線後麵,還有德軍4十個師整裝待發著。
    沒錯,北線德軍的撤退是魯登道夫和興登堡有意識的。
    興登堡決定先消滅英軍,同時還能截斷法軍從北方獲得補給的路徑。
    所以魯登道夫製定了這個計劃,德軍在北線的十幾個師在英軍開始進攻後就開始節節撤退。
    撤退途中,還依靠有利地形,逐步阻擊英國人,消耗英國人的士氣和物資。
    在撤到索姆河東岸後,德軍會做勢填補中線露出來的重大破綻,魯登道夫猜測協約國不會放棄這個機會。
    因為英軍1旦選擇南下,就有可能結束中線的戰鬥,進而將德軍分割成兩半,甚至攻入德國。
    這麽大的餌在哪兒擺著,就像美國人把珍珠港擺在日本人眼皮子下麵1樣,誰能忍得住?
    “不論怎麽樣,你的作戰計劃失敗了,我們要麽主動向北出擊,咱們主動向西進攻。”
    “戰鬥1旦開始了就不能停下來,魯登道夫,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現在就要做出決定。”
    興登堡也拿不定主意,但是知道,不能停下來,如果停下來,相當於德軍將戰場控製權全部讓了出去,將陷入全麵被動。
    那樣的話,德軍就沒有機會了。
    “英軍。英軍的作戰意誌並不是很強烈,擊退他們後,和他們進行和談的可能性高1些。”
    這是魯登道夫的真實想法,在前麵很長1段時間內,這也是對的。
    “距離還沒拉開,如果法軍在我們發起進攻的時候,向我們發起總攻,我們將失去1切。”興登堡看著魯登道夫。
    “雖然我不知道英法發生了什麽,但是進攻法軍,即便我們得到了初期的勝利,英國人也會從側翼攻擊我們。”
    “已經經過消耗的英國人,和沒有被消耗的法國人,誰是更好的目標,我想您應該明白。”
    魯登道夫神色不變。
    “南線十個師會在明天開拔北上,支援中線的守軍,這次必須幹掉英國人。”興登堡收回了目光,走到陰暗處的椅子旁,背對著魯登道夫說道。
    “當然,總司令官閣下,我們會幹掉英國人的。”魯登道夫點點頭,轉身離開。
    德軍還維持著近2百個師,3百大幾十萬人的部隊,不過能夠用於機動的,連1半都沒有。
    德軍需要兼顧的地方太多了,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的退出,讓德軍不得不直接麵對多個國家的壓力。
    不然,保加利亞和奧斯曼至少還能拖住意大利、華夏,以及保證塞爾維亞不出問題。
    同時還能分擔東線的壓力。
    米哈伊爾2世已經梳理清楚了俄國上下,俄國雖然戰敗且丟掉了遠東,但是其剩下的部分實力依舊不可小覷。
    不說別的,光說米哈伊爾2世維持的上百萬6軍,就讓德國不得不小心米哈伊爾2世突然反水。
    畢竟,跳反協約國的利益,比繼續這樣呆著大的多,德國不得不布置1個集團軍在東線。
    ……
    5月2十日,1個在此時在平常不過的日子裏,德軍集中2十個師,分兩路,從英軍側翼向北進攻。
    同時,索姆河東岸的德軍也發起了牽製性進攻,讓英軍無法從容撤退。
    進攻1開始,黑格就知道這是德國人的全套,緊急拚湊了十個傷亡慘重下來休整的師頂了上去,並且快速呼叫法國的幫助。
    5月2十2日,德軍連破英軍兩道防線,德軍插入英軍咽喉,英軍有約十5個師被分割。
    同日,法軍緊急發起了進攻,卻遭到德國人的頑強抵抗。
    並且,為了牽製法軍給進攻的德軍爭取時間,中線德軍發起了大規模反擊,法軍不得不先防禦,再調動軍隊進攻。
    這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5月2十6日,德軍的運動最終完成,英軍十8個師被分割在索姆河西岸,遭受來自3個方向上的攻擊。
    5月2十8日,法軍強製突破了德軍的防禦,向北突擊,中線卻突然冒出1股德軍生力軍,接連突破法軍陣地,法軍不得不暫緩前進。
    6月初,雙方圍繞著包圍圈進行了1係列作戰,整體上德軍占據絕對主動權。
    到6月中旬,德軍的大致底細已經被摸清了,黑格組織著部隊,同法軍1起,準備將包圍圈中英軍接應出來。
    包圍圈內的英軍已經堅持了半個多月,已經是彈未盡糧已絕的狀態,連馬肉都要吃完了,士兵相當浮躁。
    因為缺乏食物,英軍士兵已經喪失了遠距離行動能力,就是跑都跑不掉了的那種。
    6月十7日,包圍圈內的英軍向德軍投降,德軍近3十個師的部隊刹那間被解放出來。
    英法攏共也才組織了3十個師的機動部隊前去救援,正常情況下是夠的,因為德軍必須保持包圍圈的完整,要耗費大量兵力。
    但是英軍投降了,這下情況就尷尬了。
    就在黑格絕望時,德軍卻突然停止了進攻。
    “發生了什麽?德軍為什麽停了下來?”羅伯遜得知這個消息時,第1時間思考德軍的陰謀。
    “不管發生了什麽,讓後麵的部隊十個小時內頂到前線去,告訴他們,我不想在軍事法庭見到他們!”
    【作者題外話】:沒想到都1千章了,真是不知不覺,其實在6百章甚至更早左右就崩了,因為最開始沒有回華夏的設置,再後來都是瞎寫。
    當局麵太大,又沒有大綱,導致最後我把控不住,前段時間到處遊蕩,這本書徹底崩了。
    崩了就崩了,我對這本書已經很滿足了,我會將他寫下去,寫到我預定的那個結局,不過大概也就1兩個月內完結。
    下1本書已經在構思,我開了兩次頭,又都寫到十來章的時候刪掉了。
    還在看這本書的兄弟,下1次是想看國內的,還是國外建國的?純外國曆史,我寫著有點難。
    如果有想法,可以在評論區我發出的帖子下回複,我已經不敢看書評了。
    最後,向大家道歉,這本書崩了,但是不會太監,這是我最後的素養。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