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貨幣體係

字數:3225   加入書籤

A+A-




    “四爺高義,晚輩慚愧!”
    聽著楊憲的話,李泰倒是還真沒瞎想,畢竟朱元璋在李泰這裏表現出來的一貫人設,便是一個憂國憂民的老憤青。
    而朱元璋也是笑嗬嗬的說道:“聖上有意改革稅製,增長官員俸祿,二者皆是戶部份內之事,汪大人便是在戶部任職,遲遲沒有定下章程,我便唐突著給汪大人介紹了泰兒你,想聽聽你有什麽意見,泰兒你想必不會怪罪我吧?”
    李泰急忙擺手說道:“四爺說的哪裏話,四爺信得過我,那自然是做晚輩的榮幸,隻是意見倒是談不上,隻是有一些思路而已。”
    汪廣林沉默不語,隻是覺得李泰的口氣還真是大,他還是有些不願意相信李泰這年紀輕輕的毛頭小子能有什麽高見。
    “不知道陛下原本是打算怎麽做的呢?”
    汪廣林盡量用這平穩的語氣說道:“恢複元製,予官員職田及俸鈔。”
    俸鈔,沒錯便是紙幣,朱元璋的大明寶鈔並不算是創新,元朝時就已經玩過了,隻可惜,無論是俸鈔還是大明寶鈔,都是一坨屎一樣的存在,指望古人能夠玩明白貨幣金融根本不現實。
    而李泰自然是知道這一點的,在聽見‘俸鈔’二字後便急忙說道:“不可,此乃禍國之計也!”
    汪廣林聞言頓時臉色一黑,畢竟恢複元製是他的主張,可李泰竟然直接將這個想法稱之為禍國之計。
    而朱元璋卻是笑著問道:“此言何解?”
    “四爺,你先說元時為何發放俸鈔而非現銀?”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便答道:“自然是國庫空虛,入不敷出,隻得以鈔抵銀。”
    而朱元璋之所以這麽清楚,完全是因為大明現在的境況和元朝時十分相似,甚至於可能還不如元朝。
    “那敢問四爺,這以鈔抵銀,官員們拿到了俸鈔隻能在民間花出去,這豈不是相當於本應該將朝廷承擔的財政壓力轉交到了百姓的頭上?”
    汪廣林聞言卻是忍不住開口說道:“危言聳聽,這俸鈔流入民間,又不會憑空消失,手持俸鈔的百姓大可以同樣將其當成銅錢銀子消費。”
    李泰看向汪廣林,十分鄭重的開口說道:“汪大人,看你年紀,想必見過元時發放的俸鈔吧?”
    汪廣林突然一陣尷尬,甚至有些心虛的偷瞄了一眼朱元璋,他是元時進士,何止是見過元俸鈔,他甚至還被元廷發過元俸鈔,可這件事在朱元璋麵前說出未免有些尷尬。
    “見過。”汪廣林隻得含糊的敷衍著。
    “俸鈔自元成宗開始發放,再到聖上英明神武,驅除韃虜,恢複我漢人江山這之間所過時間不過五十幾年,汪大人可知這俸鈔被貶值了多少?”
    不等汪廣林回答,李泰便已然說出來答案。
    “三倍,足足跌了三倍,這還是因為民間早已經不再流通這東西,否則俸鈔的價值可能還比不上一張宣紙,元時的官員,其俸祿全靠職田支撐,若是清廉些還好,可若是個不知足的,官俸喂不飽自己,自然會開始壓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那是因為元廷管理不善,不可一概而論!”汪廣林依舊嘴硬的說道。
    李泰卻是突然笑了一聲,而後又問道:“汪大人,不知道戶部打算製作俸鈔發放,可曾研究過防偽技術?”
    “防偽技術?”汪廣林皺眉不解。
    李泰則笑著說道:“不管是元俸鈔,還是戶部打算發放的俸鈔,說到底不過是就是一張紙,又不是金銀銅鐵,仿製起來那可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汪大人你覺得若是不做好防偽手段,會發生什麽事?”
    “汪大人總不會寄希望於那些見利忘義之人,會放棄掉這一口大肥肉吧?”
    汪廣林不說話了,而李泰卻是依舊沒有放過他,又說道:“戶部既然打算製造俸鈔,可選好了準備金?”
    金本位,作為貨幣製度的一種形式,也是最為穩定的一種形式。
    為了穩定紙幣的價格已經流通性,將紙幣的價值與一些貴重的金屬掛鉤,隻有這樣,才能讓紙幣在市場上流通,畢竟封建時期的政府公信力遠達不到讓百姓們信服的程度,可若是紙幣真的能兌出等價的金銀,那就兩說了。
    元朝一開始發放俸鈔時,便想到了這一點,施行的是“絲銀本位”製,規定俸鈔每千兩,可以兌換五十兩銀,而元廷主要以銀及少數的金,還有其它具有價值的物品作為準備金,以供持鈔者兌換。
    隻不過即便如此,元廷的俸鈔也因為民間流傳的打量假鈔走向了名存實亡的地步。
    而未來的大明寶鈔可謂是更加離譜,直接違背了最基礎的金融規律,甚至到了違背人性的地步,發行的紙幣不但沒有與貴金屬掛鉤,而是異想天開的隻是依據政府信用來維持寶鈔的價值。
    而當發現百姓們不吃這一套的時候,直接試圖禁止民間使用金、銀及銅作為貨幣以鞏固寶鈔的價值,使寶鈔成為單一本位。
    其結果那就不言而喻了,大明那本就脆弱的金融體係,直接崩塌,知道明朝滅亡都沒緩過來。
    因此,發行紙幣並不是不行,但是最起初需要有兩點,其一是搞清楚金融運行的基礎本質,其二便是防偽技術。
    而現在的大明,似乎無論那一點都沒有達到。
    麵對李泰的問詢,汪廣林的眼神中明顯閃過一絲迷茫之色,下意識的重複了一遍李泰的問題:“準備金?”
    一旁的楊憲看的心中冷笑,朱元璋的臉上也有些怒色,畢竟汪廣林身為戶部尚書,不求他能有什麽高明的見解,畢竟朱元璋已經將他帶到李泰麵前,便是想著李泰能點撥他,將李泰的想法成功實施。
    可誰知道,堂堂戶部尚書竟然如此不堪,隨便兩個問題就被難住了。
    準備金的概念自元時便有,不然俸鈔也不會與銀子掛鉤,而汪廣林卻是連這個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