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楊憲上奏

字數:3127   加入書籤

A+A-


    請托,沒錯,這個在後世已經快要爛大街了,隻要正常人看一眼就能拆穿的行為,但在如今,淳樸的人民還是沒有看穿李泰的險惡用心。
    在看見真的有人用五文錢賺到了五兩銀子後,瞬間又一次沸騰了。
    隻可惜,此時的比賽已經結束了,當眾頒獎是最後一個環節,李泰在擴音器中大聲說著讓觀眾們有序的離場。
    百姓們自然是有些意猶未盡的,隻是在抱怨了兩句之後,卻也隻得在士卒們的組織下,有序離場。
    即便是離去時,所有人的臉上依然掛著興奮之色,這一夜,無論是那神奇的電燈和擴音器,還是那精彩的比賽,都讓這群缺少精神娛樂的古代群眾感到新奇和興奮。
    大家現在都想著,回到家中,和那些沒有親自來這裏觀賽的人吹噓一下今晚發生之事。
    隻是等到眾人來到球場外,突然發現,這裏竟然也被李泰安排了一根電燈,而電燈下,則整整齊齊擺放了一大堆款式相同的衣服。
    衣服上的胸口處印著一顆足球的樣式,背後還寫著“援助淮南”四個大字。
    沒錯,就是紀念衫。
    後世的一切商業運動體係,其收入大頭從來都不是什麽門票,而是周邊產品以及廣告收入。
    前世那瘋狂的炒鞋文化,一雙球星聯名的球鞋能賣出天價,李泰雖然不理解,但不代表他不會效仿。
    如今比賽的影響力還沒有擴大,李泰便將找讚助商拉來資金幫其打廣告的事情先放到了一邊,先將比較好做的周邊產品帶了出來。
    衣服是最便宜的亞麻布做的,圖案和字都是染印上去的,洗兩次估計就掉顏色了,這一件衣服的整體造價不過三十文。
    隻不過這隻是李泰的權宜之計,等有時間,紡紗機的技術含量可比電燈什麽的低多了,根本不用費工夫就能做出來。
    而且李泰還準備效仿前世,也弄一些絲綢做的高端款式,隻不過現在倒是用不上這些東西。
    看完比賽的百姓們,正是意猶未盡的時候,此時出來看見了這些與比賽有關的衣服,頓時為湊了過來,隨後便驚訝的發現,這一件做工簡陋,材質也是亞麻的衣服,隻是印了個圖案和幾個字,竟然賣到了百文一件!
    有人不滿,隻是看守這些衣服的都是李泰訓練出來的士卒,根本無人有反應,別說是講價了,連看都不看這群人一眼。
    又是糾纏了好一會,這才有許多人開始掏錢買一件這明顯不值這個價錢的衣服。
    沒辦法,絕大多數人都是想著今夜不虛此行,想要將今夜之事當成閑餘飯後的談資。
    但是隻是幹說,總感覺差了些什麽,但若是穿上這麽一件衣服再說起今晚的事時,想必會更加精彩一些。
    在沒有影響力,破天荒的第一次比賽,而且還要門票也依然來觀看這足球比賽的百姓,大多都是不差錢的,不就是一百文買了一件亞麻布的衣服麽,他們出得起。
    一旁的朱元璋看著百姓們紛紛掏錢的盛況,整個人又是驚喜,又是有些疑惑。
    喜的自然是這又是一筆不菲的收入,而疑惑的卻是,他大明的百姓真就這麽有錢麽?
    事實上還真的是,或者說,至少應天府的百姓們都身家頗豐,至少是吃喝不愁,還能有些餘錢來支撐他們的精神娛樂生活。
    這也是為何秦淮河能成為大明的一個符號,畢竟若是沒有眾多百姓們消費,這秦淮河的這麽多銷金窟又是怎麽支撐下去的呢。
    ……
    朱元璋回宮了,這一夜他沒有想往常一樣,直接在奉先殿或是暖閣工作一夜,而後便睡在了那裏,而是破天荒的去了坤寧宮,在馬皇後的寢宮逗留了一夜。
    昨日那一場比賽,不但是觀眾們看的熱血沸騰,已經四十多歲的朱元璋,雖然因年幼時的貧苦生活,和少年時期的沙場征戰,讓其外表年齡看起來蒼老許多,但是依然也被昨夜那現場的氛圍感染了。
    有心想要下場,和這群正直年輕的士卒們也比一場球,但也知道這不太現實,但內心的興奮和激動,卻也讓其找回了幾分年輕時的感覺,留宿坤寧宮也是因此……
    待得第二天,朱元璋依舊是神清氣爽,尤其是朝會上,有戶部通告昨日比賽籌集銀錢和糧款,還有呂本成功從幾位江南地區想要成為經銷商的鹽商手中要來大筆的抵押款也便是糧食也從鹽務公司劃到了國庫的賬麵上。
    可以說有這些糧食,已經足以支撐淮南地區的前期賑災,李泰所建議的以工代賑以及修路計劃同樣可以開始實施。
    至於後續的需要的物資,也不用朱元璋操心,這個足球比賽就是一個巨大的不停運轉的賺錢機器,每天源源不斷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撐淮南地區渡過災情。
    隻可惜,朱元璋的好心情還未到午時便已經消失不見,朝會散去後,朱元璋照慣例將幾位首輔大臣叫到暖閣中商議政事。
    隻是不同於以往先由李善長匯報工作,楊憲剛一進暖閣,直接跪了下去,畢恭畢敬的呈上一本奏折。
    看著楊憲這正式到有些出奇的樣子,暖閣中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汪廣林,莫名的有了一絲不安的感覺。
    這幾日,楊憲依舊為了他司法改製的提議做著努力,而汪廣林則也是照舊的和他作對,連續多天的唇槍舌戰,說實話,汪廣林都有些煩了,可他就是不願看見楊憲能靠著司法改製將權利和功勞撈到手。
    如今他手中的任務正在有條不絮的進行著,丈量土地需要的基層人手太多,因此隻在很小的一部分開始慢慢施行,但是商稅的改製已經有了一陣了,再過一個月,稅收繳上來,看到數額後,毫無疑問他汪廣林便是天降大功一件。
    在這個節骨眼上,汪廣林自然不願意看見楊憲有機會搶走他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