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巡按禦史

字數:3214   加入書籤

A+A-


    藍玉案,作為明初四大案中,影響力最為深遠,涉及人數最多的案子。
    早前曾為永昌侯,拜征虜大將軍,洪武十二年又拜大將軍、涼國公,甚至還是太子妃舅父的藍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
    整個藍玉案曆經十餘年,屠戮上萬人,其中涉及族誅一公、十三位侯爵、兩個伯爵。
    至於為何如此,史書上也早有公論,無非便是朱元認定的最佳繼承人朱標無故早亡,朱元璋害怕朱允炆無法壓服以藍雲為首的一群淮西武將集團,所以不得不自己背負上了罵名,趁著自己還在位,直接剪除後患。
    隻不過如今的大明,有了李泰這隻蝴蝶攪動,誰也不知道朱標還會不會正值壯年時死去,而藍玉案會不會爆發。
    如今的藍玉,尚且還不是未來的那位戰功赫赫的涼國公,此時的他不過剛剛在常遇春手下展露出頭角,被任命為管軍鎮撫,此時被調回京中,任了一名千戶指揮使。
    曆史上真正讓藍玉發家的,還要等到洪武四年時,朱元璋攻打蜀地,藍玉隨征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一舉攻克錦裏,方才成名。
    隻不過人才無論在何時都不會被埋沒,現在的藍玉即便無這等功績,可卻已經走入了朱元璋的視野,因此便將其視為給李泰保駕護航的不二人選。
    說實在的,李泰也沒想到他和藍玉的相見,竟然是要一起領兵去打仗。
    但同樣,也因為得知是自己此次領兵有藍玉輔佐,李泰內心倒是安定了不少。
    畢竟是能在史書上留名的名將,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繳一個群土匪山賊,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反正不管怎麽說,眼看著丹書鐵券就要到手了,朱元璋莫名又給他加了一個條件是朱元璋不地道,但是李泰卻是絕對不可能眼看著煮熟了到嘴的鴨子就這麽飛了。
    說起來,這似乎還是李泰穿越以來,第一次出遠門,根據‘四爺’所說,剿匪地點在太原府,以如今的路途情況,即便是全速行軍,一來一回也要個十多天。
    因此李泰家裏這一攤子事,還需要安排一下。
    最為省心的大概便是依舊全權交給呂本的鹽務公司,呂本是個天生的商人,江南地區的經銷商體係已經成功的實施了下去,並且擴建了製鹽廠,增加了產量,如今李泰的雪花鹽,成功取代了曾經充滿雜質,口味苦澀的粗鹽。
    而最重要的是,隨著經銷商體係的成功鋪設下去,李泰酒廠的產品,同樣也可以流入市場。
    原本李泰還想著自己親自來操辦,但是現在看來,卻是需要一並交給呂本了。
    報紙這裏同樣不用擔心,柳清薇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已經不再需要李泰指點,清楚的知道百姓們想要在報紙上看到什麽內容,另有羅貫中和宋濂,也對報紙一事非常上心。
    李泰需要做的,大概是提前寫出幾期有關物理和格物致知的哲理以及具體的科學知識,以供李泰不再的時候,這個板塊就此斷更。
    因此,李泰接下來需要交代的,便是關於球賽的後續運營,以及軍營中的事物。
    這次剿匪,朱元璋讓李泰可調任自己練出來的一千兵卒,還另外給了他二百騎兵供他支配。
    所以李泰在原本分出來的三個營中優中選優的挑了一千兵卒,李泰任命的三位總旗,如今肖大牛已經成了球賽中受人追捧的大球星要是帶走了很有可能導致好不容易走上正軌的球賽橫生波瀾,而劉虎性格沉穩,便被李泰留在軍營坐鎮,免得他走了一趟,這群兵卒無人看管,又變回了曾經那中兵油子。
    至於最後一名總旗王二,便被李泰一同帶上,還是那句話,人才無論何時都不會被埋沒,李泰看出王二絕非池中之物,至少絕對是一名合格的軍人。
    至於球賽的運營事宜,李泰實在是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人選,索性隻能讓趙武幫忙看著。
    好在現在球賽已經走上了正軌,應該不會出了什麽岔子,而且這球賽的一切收益,全都是朝廷的,即便是真有什麽風波,想必也不用李泰來操心,自有人會解決。
    等李泰忙完這些事情,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而朱元璋此時的任命也已經下來了。
    畢竟李泰原本並無官職,所謂的千戶身份,也不過是掛了個虛職,沒有任何程序,頂多就是在五軍都督府留了個名字,既不領俸,也無實權,說白了和李景隆在軍營玩假扮將軍的行為並未二樣。
    但這一次,李泰是要真的領兵的,自然不能在掛虛職,而是要走正常的程序的。
    朱元璋將李泰命為巡按禦史,巡撫山西一地。
    而送來任命書的,正是已經許久未見的親老爹,李善長。
    李善長臉色鐵黑的將任命狀扔給李泰,言道:“你小子長能耐了,還能帶兵打仗了!”語氣十分嚴厲卻又能從其中聽見擔心的情緒。
    李泰隻得無奈的說道:“我也不想啊,是聖上的任命,爹你要是能讓聖上收回成命,我還懶得去呢!”
    李善長臉色更黑了,他確實沒有能耐勸動朱元璋已經定下的主意,或者說,除了李泰以外,暫時還沒有人有過曾讓朱元璋更改命令的例子。
    “今天朝會上的奏折,聽說十本裏麵,至少有八本反對你當巡按禦史。” 李善長換了一個話題,緩緩說道。
    這件事並未出乎李泰預料,畢竟李善長已經是位極人臣,而李泰的任命又可以稱之為是橫空出世,自然是成了這群文官們的靶子。
    而且巡按禦史在明朝官製中,十分特殊,論品級,隻有七品,但是權利卻是十分大。
    山西巡按禦史,那便意味著李泰擁有直接插手山西軍政的權利,隻要有關剿匪平叛的事宜,一切由李泰決定。
    七品以下文武官職,若被李泰發現作奸犯科,耽誤了平叛事宜,李泰完全可以直接先砍了再說。
    因此李泰又是擺出一幅無所謂的樣子,聳聳肩言道:“聖上的命令,我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