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蠶絲案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臨陣換將。
這在古時的前線可是一件大事。
李泰還是換的自己的副將,藍玉那可是朱元璋的人,這個整個嘉峪關無人不知。
畢竟淮西的頭領,代表了什麽,就是一個喂馬的小兵也知道。
李泰這一次動了念頭,其實他也知道,必須給藍玉找一個大的罪名。
足可以讓朱元璋不猜忌他,還能同意撤換。
而此時戶部的蠶絲也運到了甘肅衛,前往甘肅衛所接這批原料,可是一個重要的任務。
李泰想了想,還是交給了藍玉,雖然這個人不可信,但這個任務給了他,藍玉應該不會拿自己開玩笑。
要是蠶絲出了事,這個也關係他自己的利害。
藍玉領命,他知道李泰這幾天對自己出奇的客氣,而且,蠶絲這種事,他是可以安排張氏兄弟。
可擺明著把這個立功的事給他,要知道,這個任務完成,也足夠向朝廷請功的。
畢竟這蠶絲的事關係朝廷的大業。
藍玉雖然心裏懷疑李泰,但這個機會,他也不想放棄。
加上他行伍出身,身子骨放的久了,他渾身就難受,就這麽,藍玉帶了三千人,直奔甘肅衛而去。
但沒人想到,楊憲在這蠶絲中動了手腳,搞了一匹劣質的蠶絲,同時,他還派人秘密和馬哈木聯係。
給對方傳遞了消息。
馬哈木早就記恨李泰,得知了這蠶絲的事,前後的事情放在一起,他直接派了五千人,準備半路截殺這運送蠶絲的部隊。
其實楊憲這是一劍雙雕的計策,若是真的馬哈木失手,那麽到時候蠶絲的問題,也可以賴在李泰身上。
畢竟,運送不利,加上蠶絲保管不善,這兩個罪名,給朝廷帶來的影響巨大。
蠶絲因為李泰搞的這個商隊,現在可是貴重物品,江浙一帶,蠶絲成了緊俏貨。
而這個時候,李泰的工廠也已經試著運行,如果他製作的紡織機器,要是真的可以,其產量將是江浙的那些織廠三四個加起來的產量。
也是天不作美。
這藍玉的人馬到了甘肅衛,一場春雨就把他們攔在了這裏,幾日的逗留,讓藍玉也有些著急。
要知道,蠶絲耽擱的是朝廷的事,他沒辦法,隻能見雨小了些,就帶著人馬護送車隊出發了。
甘肅衛和嘉峪關隻見路途說近不近,前後需要兩天半的時間,這頭一天,藍玉還算是順利。
可第二天,天空下起了暴雨,藍玉隻能催促人馬頂著雨前行,而在半路等著他們的馬哈木的人馬。
卻突然殺出,這一場大雨中的惡戰,讓雙方死傷不少,好在藍玉善戰,將這些馬哈木的人馬打跑。
保護車隊回到嘉峪關,李泰得知,半路遇襲,他也直接親自來城外迎接。
要說該這個藍玉倒黴,李泰將藍玉好好的慰問了一番,便將蠶絲拉到了工廠之中。
等那些工匠打開了包裹,卻發現,這裏麵的蠶絲竟然有大半是已經變了質,不能在進行製作原料的。
李泰眉頭一皺,藍玉頂雨運送,這個本來是有功,可現在看來,似乎又是有意如此。
也不是李泰非要猜測藍玉,實在是,之前的種種,讓他不得不這麽想。
而這邊藍玉,也是得知了蠶絲出問題了,得知此時,藍玉知道自己很可能要來背這個鍋了。
他心中不想,覺得委屈,自己這一路上拚死保護,到頭來這蠶絲竟然出了問題。
藍玉想了想,再留在這裏,也沒必要了。
連夜。
他竟然帶著數十騎兵離開,回南京城了,這個倒是讓李泰沒想到。
副將臨陣離開,這個罪名雖然不小,但遠比保護蠶絲不善要小,李泰知道,這個藍玉是怕他將這個事扣在他頭上。
李泰想了想,隻能寫了折子,派人也連夜送去了南京。
這一來一往。
半月有餘。
南京城那邊,藍玉剛剛回到城中,就連夜去找了沐英等人,他將此事一說。
沐英覺得這個時候,隻能先出手,不能等李泰的折子到了朱元璋他幹爹的禦案前才行。
幾人商量,藍玉連夜入宮,直接來一個認罪伏法,不過,他卻說成李泰設計謀害。
朱元璋得知這朝廷花了大價格收的蠶絲,竟然成了殘次品,這位大明的皇帝當然生氣。
但這件事牽扯的人不少,蠶絲到底是藍玉運送問題,還是李泰的問題,或是戶部的蠶絲有問題。
這一蠶絲案竟然成了朱元璋洪武初年的第一大案。
既然驚動了天子,朱元璋直接把李善長和劉基給找來了,這個事,關係了李善長的兒子。
還有劉基的戶部。
這二人一聽,這事情可不小,那就查吧。
大明這個時候,可還沒有錦衣衛,調查案件,無非是禦史等衙門的事情。
可這個牽扯的人實在不少,蠶絲案這麽一查,竟然牽扯出了不少問題,比如戶部和地方的官員,還有藍玉和沐英等人的書信。
但偏偏李泰幹淨。
他連和家裏的書信都沒有,隻有和朱元璋的信件來往,這個自然就不能查了。
總不能查皇帝吧。
楊憲這時可就緊張起來了,他沒想到,自己這一次算計李泰,竟然牽扯出了如此多的問題。
為了自保。
他直接把地方官員當成了替罪羔羊。
而貪腐這個問題,朱元璋是最不能接受,得知了戶部和地方的事情,他直接就命人徹查。
還有藍玉和沐英等人,朱元璋雖然網開一麵,畢竟,這眼看北伐就要開始,這些人他還要用到。
可也是給與了敲山震虎的方法,告誡了他們,搞得藍玉在家閉門思過整整數月。
而沐英這邊也是帶著人,每天都去軍營操練,賣力的很。
巧的是,擴廓帖木兒這邊對北平動兵,沐英等人就隨之出征。
藍玉也跟著去了,朱元璋也看出,李泰和他的關係沒法調和,隻能再給李泰選派副將。
眼看夏天過去,蠶絲案也查出了數千名京城的官員和地方的官吏,朱元璋下令,全部哢嚓。
其中有人自然是有些冤枉,便將這個仇記在了李泰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