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 命運的抉擇

字數:4338   加入書籤

A+A-


    歪打正著。
    沒人會知道命運的走向。
    王洪亮也沒想到,自己竟然在這裏遇到了徐達的主力。
    三萬人圍困三千人。
    這十倍的懸殊差距,讓這個高麗將領,似乎看到了元昭宗親手給他賞賜的場景。
    王氏高麗似乎真的需要一場勝利,讓那些想要幹什麽的家族,明白,王氏還是高麗的統治者。
    撼動王氏。
    結果就像是徐達,大明第一將領,一樣死在了他王氏的手上。
    人,有時候有了奢求,就會幹出一些,其實和他自身實力有些懸殊的事情。
    說白了,就是不配。
    王洪亮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說,高估了他們高麗軍隊的戰力吧。
    第二天的攻擊,依舊,可結果也依舊。
    雖然徐達的軍寨已經是千瘡百孔,可就是讓高麗人的士兵,望洋興歎,十米的距離。
    他們卻再難前進一步。
    徐達似乎天生的守城之將,他掌握著這個世界上,最最先進的守城之術。
    整個軍寨似乎和他合體了一樣。
    高麗人不管用什麽辦法,卻根本無法進入軍寨。
    王洪亮有些憤怒,也有些絕望,他呢喃道:“難道我們止步於此了嗎?”
    對於他而言,徐達似乎成了一座無法逾越的山,而對於此刻的擴廓帖木兒來說。
    真定附近這個山穀,竟然成了他無法逾越的地方。
    這已經是第三次進攻了,但大明火器,卻發揮了極致的作用,將擴廓帖木兒的大軍,生生地阻攔在了這山穀之外。
    弗朗機的聲響,總是能奪走成片元兵的生命,火銃的白煙,每一次的升起,都預示著一個元人的鮮活生命的結束。
    看著自己的士兵一個個倒下,就算是沉穩如擴廓帖木兒,也不淡定了。
    “是誰?這個人是誰?”
    他不斷地詢問著自己的人。
    可探子的回報是,對方並未見到大纛旗,也就是說,這隻是一小撮明軍,而且沒有將領的指揮。
    這怎麽可能!
    擴廓帖木兒打了這麽多年的仗,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要是連對方的將領都不知道,自己就被阻攔在了這裏。
    那這可以說是他最最恥辱的一次。
    擴廓帖木兒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這樣有板有眼的防禦,怎麽可能是明軍的一次偶然的遭遇戰呢?
    李泰?
    不知為何,他的腦子裏,還是出現了這個名字。
    畢竟,太原附近,可是曾有李泰的消息出現,隻是這裏距離太原還有四百裏。
    這個距離,就算是李泰真的發現,那也該是去大同才對,他是怎麽準確的掌握了自己的行動的呢?
    擴廓帖木兒越想越氣,越想越害怕。
    這樣的敵人,換了誰,其實也都會如此。
    預料了你的預料。
    擴廓帖木兒這樣的名將,也不得不承認,無計可施。
    而此時的李泰,卻遠沒有這位元名將的苦惱,他此時正坐在一棵山鬆之下。
    熱茶,三兩個點心,李泰躺在手下為他搞來的一個藤椅之上,眯著眼,那樹梢處投下的兩三光線,直接投在了他的臉上。
    暖暖的。
    愜意的讓樹上的鳥兒都羨慕的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擴廓帖木兒怎麽樣了?”
    李泰眯著眼問道。
    “將軍,他們還在山穀外,未進一步。”
    “哈哈哈……”
    這一切似乎都在李泰的預料之中,火器這東西,現在被他玩的很溜。
    嘉峪關的基地內,他可是搞出了火槍,隻是這一次,他並未使用,不過,改裝了的弗朗機,也夠這位大元朝的名將吃一壺了。
    戰爭說到底,還是拚的科技,這個,也許元人這輩子都不會明白了,而他的另一些遠方的親戚。
    卻明白了這個,同時發展出了讓世人都未知震驚的火器,但卻在中歐的一些地方,開花結果。
    當然這也是在數百年後,才會發生的事,現在的李泰,可是掌握著主動。
    對於火器呢,大明朝廷其實看的也不是很重,隻是此時有一位,日後會成為帝王的人。
    他卻頭一次意識到,火器的重要,也意識到,這東西還有必要改進。
    朱棣看著身旁火器無法再次打響,他將長劍抽出:“盾牌兵!”
    “在!”
    “長矛兵!”
    “在!”
    朱棣將長劍高舉:“給我衝!”
    既然火器不能用,那好,就讓他和對麵的阿魯台,來一次真正男人之間的戰鬥吧。
    而此時阿魯台,同樣揮舞著彎刀,大叫:“上蒼眷顧,漢人的火器不能用了,現在是我們證明我們的時候了。”
    身為將領,你就是要有不懼死,同時還要懂得鼓動人心的話語,阿魯台第一個衝出。
    他身先士卒,沒人可以給你勇氣,隻有你自己。
    而元人看到阿魯台衝出,他們在這一刻,似乎找到了勇氣。
    朱棣同樣,身為皇子,不懼箭矢,那些明軍也深受鼓舞,大雨中,兩方兵力懸殊,但卻殺意高漲的人馬,衝殺在了一處。
    慘烈,真的隻能用慘烈兩字來形容,這個戰役,也同時被記錄在冊。
    因為朱棣的緣故,當然,也是因為,元人阿魯台的緣故。
    還有一個就是三千元人,竟然無一生還,他們每一個人都戰鬥到了最後,阿魯台要不是兩個親兵拉著他,他也會死在這場戰役中。
    直到阿魯台跑出了數十裏後,他回頭望了眼,那遠處的狼煙,此時已經在天空彌漫成了一團漆黑的雲。
    這是明軍在焚燒他們的大營。
    “朱棣,我會回來的,我一定會打敗你!”
    命運就是如此的有意思,他與朱棣,就像是擴廓帖木兒與李泰,這就是命運的兩極。
    水火不容。
    有些人也是如此。
    他們的命運隻要遇到的那一刻開始,就預示了未來,擴廓帖木兒咬了咬牙:“繞道!”
    “可丞相,這是我們進攻路線最快的一條,如果繞道……我們可能會和明軍主力相遇啊!”
    “這樣的地勢,不適合我們了,如果在這麽耽誤下去,我們可能真定城的樣子都未必能看到,就被他們給圍困!”
    擴廓帖木兒不是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人,兵貴神速,更要根據實際情況用兵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