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一律斬殺
字數:4429 加入書籤
平章政事此話一出,另外二人皆沉默了下來。
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在眾人猜不出陸塵的目的時,又一個消息傳入。
秦國並肩王陸塵與李承鄞,率兵攻下通州,正一路朝元國大都攻來!
陛下急召諸位大臣進宮!
元國剛剛穩定下來的朝堂,頓時又是一片焦灼。
在陸塵領兵進攻元國後,便命人傳信回秦國皇宮中。
趙雪涵仔細看完陸塵的親筆書信後,唇邊浮現出一抹笑意,鳳眸內滿是自豪。
沈瀾清隻是瞥了一眼,便知來信是陸塵。
趙雪涵小心地將宣紙折好,然後放進懷裏。
很快,趙雪涵目中的柔情散去,聲音清冷地道:“瀾清。”
“陛下。”沈瀾清收斂起心底的嘀咕。
“九州各國如今應該已經知曉了秦國攻打元國一事。”
趙雪涵鳳眸內冷意閃現,“下詔聲討元國,與成漢國勾結,暗中給並肩王下蠱蟲。”
“之後,又欲借解除蠱蟲之名,殺害並肩王。”
“讓元國必須給一個說法!否則,休怪秦國鐵騎無情!”
當初陸塵提議,先不必大肆聲討元國,便是為了現在做準備。
沈瀾清目光微亮,“是!”
九州各國知曉秦國攻打元國的消息時,趙雪涵的聲討詔書,亦傳至各國。
一時間,九州各國的視線皆聚集在秦國與元國上。
若是以往,兩國此戰,尚且不好說。
陸塵既然在蠱蟲上栽了根本,便表明,他手下的人,並不擅長蠱蟲。
元國有巫醫作為倚仗,未必不能與秦國抗衡。
可元國內亂,消耗頗大。
拓跋弘突然身死,留下一大堆亂攤子,五位皇子又為爭奪皇位,大鬧了一番。
現在元國的國力,隻怕十已去半,再想與秦國抗衡,太難。
另一邊,陸塵領著秦軍一路勢如破竹。
元國的城池在大炮的轟擊下不堪一擊,幾乎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李承鄞不是第一回在配置了大炮的軍隊中攻城,卻每每都覺得暢快不已。
廝殺呐喊響徹雲霄的戰場上,陸塵騎在戰馬上,手中的薄劍飲滿了鮮血。
陸塵的耳邊,利器割裂血肉的聲音不絕於耳,敵軍的鮮血順著薄劍倒流至劍柄中,將陸塵的右手亦染上鮮血。
一名又一名元國將士在陸塵劍下倒下,他抬起頭時,眉梢上被鮮血濺染。
元國的守將看著幾乎一麵倒的戰局,絕望地握著劍,抱著必死的決心悍然迎上陸塵。
而他根本不是陸塵的對手,不過十招,元國守將敗在陸塵手下。
主將死亡,本就士氣低沉的元軍,士氣潰散,基本無心抵抗。
沒有人願意白白送死,越來越多的士兵選擇投降。
秦軍入城時,百姓們盡皆在屋內張望外麵走過的秦軍,很少有百姓害怕秦軍。
因為陸塵一如既往,在攻城之時,明確告訴元國各城池的百姓,投降者,非負隅頑抗者,不殺。
故而之後,陸塵每每攻破一座城門,守城的將士中,屢屢有人直接逃亡或者投降。
願意死守死戰的人,越來越少。
拓跋軍在大都知道這個消息後,驚懼不安,又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憤怒。
“豈有此理!”拓跋軍將戰報猛地砸在龍案上!
“朕何曾虧待過他們?!”
拓跋軍從龍椅上站起,雙目怒瞪,“不戰而降,好一個不戰而降!”
下方的群臣,無一人出聲。
他們一麵能夠理解這些人不戰而降,沒有人願意白白送命。
在秦國的大炮麵前,他們根本沒有抵抗能力。
一麵卻又忍不住怨恨這些人,否則,至少能夠多抵擋秦軍一些時間。
丞相短短時日內,仿佛已經衰老了近十年,“陛下,”他頗有些疲憊地道:“依照秦軍如今的速度,最多五日,便會兵臨大都城下。”
拓跋軍被這個時間嚇得手微抖,驚懼之下情緒轟然宣泄而出。
“難道朕不知道?!”
“可你們這一群廢物!連半點法子都想不出來!”
朝臣們的臉色不大好看,歸根結底,是元國皇室給了陸塵攻打元國的理由。
倘若沒有纏絲蠱一事,哪怕元國始終會與秦國敵對,卻不一定是現在。
若非內亂,元國怎會像如今一般,近乎沒有抵擋能力。
拓跋軍的呼吸略微粗重,他咬了咬牙,問道:“如果用蠱蟲,可有辦法對付秦軍?”
聞言,朝臣們一愣。
一名武將略有些失望地道:“陛下,戰報已經提及,曾經用過蠱蟲。”
“但是興許是陸塵曾在纏絲蠱上遭殃,故而有了擅長蠱蟲的能人異士。”
“所下的蠱蟲,無一例外,皆被解除。”
幾個知道內情的官員,臉上露出懊悔的神色。
當初陸塵與先帝和拓跋澄所做交易中,皆有要求將元國所有蠱蟲皆送一份給他。
金銀財帛與戰馬,並未兌現,而蠱蟲,陸塵早已以情報要求兌現。
所以,現下蠱蟲無法對付秦軍,皆是因為此前先帝和拓跋澄與陸塵的交易。
拓跋軍麵色頹然,腳下甚至踉蹌了一下。
他嚅動了一下嘴唇,卻半個字都吐不出來。
詢問有什麽辦法抵禦秦軍?
從通州城破至今,他們每日朝會上皆在討論此事,然而,直至現在,依然沒有任何解決的法子。
拓跋軍用手撐著龍案才能勉強站穩,現在該怎麽辦?
逃嗎?
這個念頭一出,立刻在拓跋軍腦海中紮根。
“陛下,”一位官員愁眉苦臉地道:“無論如何,必須要限製士兵的逃亡。”
否則,彼時連將士都不夠,更妄論抵禦秦軍。
提起逃亡與投降的將士,拓跋軍的滿腔懼意皆被點燃成怒火。
“朕養著他們,結果盡皆是貪生怕死之徒!”
拓跋軍仿佛忘記了,方才自己也生出了逃跑的念頭。
他厲聲道:“傳朕詔令,所有逃亡的士兵,一律斬殺!”
“知情不報者,與之同罪!”
丞相聞言,麵上的憂色更重。
如此酷刑,各地的將士恐怕會更加不滿。
可如果不限製這些人逃亡,彼時沒有將士可用,元國更是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