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不費一兵一卒
字數:4652 加入書籤
他有些踉蹌地朝前走了幾步,站在帝階的邊緣。
龍袍下的雙腿有些發抖,目光渙散,“朕,朕同意舉國投降。”
這句話一出,君臣皆是一片沉默,南康安更是直接呆愣地站在帝階邊緣。
“陛下聖明!”
半響後,朝臣們紛紛伏下身高呼道。
南康安閉了閉眼,一瞬間似乎蒼老了十多歲。
李承鄞率領秦軍,正鬥誌昂揚地抵達陳國邊境,卻看見一小隊人正立在城樓外。
在看見秦軍後,非但沒有躲閃,反而直接迎了過來。
這一幕過於相似,以至於李承鄞右手放在刀柄上時,心中不由想到:陳國,不會也是不戰而降吧?
事實證明,李承鄞的猜想沒有出錯。
“陳國投降!還請李將軍手下留情!”
一瞬間,所有聽到這句話的秦軍,麵色皆有些怪異。
做足準備而來,卻不用動手一次。
宋國與陳國舉國投降,秦國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兩國的消息,瞬間在九州中傳開。
九州各國對此議論紛紛。
“這宋國與陳國,未免也太過窩囊了吧?”
一位陳國的書生聽見此話,漲紅了臉反駁道:“你知道什麽?!”
“陛下是因為不想要殃及百姓!”
對方被懟了一下,有些生氣地道:“我看,就是害怕秦軍!”
陳國書生正欲再與對方爭論時,卻被自己的友人拉住了。
“不必與此等人計較。”
友人“唰”的一下展開折扇,不緊不慢地搖著扇子,“一旦戰事起,不論成敗,受苦受難的都是百姓。”
他盯著眼前的青年,“而且,各國有何人不害怕秦軍?”
“宋國與陳國的做法,雖然看似窩囊。”
“然而結果卻是好的。”
類似陳國書生的友人的想法,其實並不多。
更多的是與青年一般,認為陳國與宋國,太過窩囊軟弱。
但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兩國君臣做下的決定,於兩國百姓而言,卻是一樁好事。
秦軍並非劫掠百姓,殘害百姓的匪軍,故而此回秦國入侵,百姓們秋毫無損。
隻是,南邊其餘各國卻尤為震動。
朱穆晉在聽到消息時,當即拍案而起!
他在龍案後,來回踱步,“如此說來,李承鄞此回率軍,豈非至今秋毫無傷?”
下方的幾個重臣麵麵相覷。
其中一人出列道:“回稟陛下,的確如此。”
朱穆晉的腳步更快了幾分,麵色焦灼,不耐地舔了一下唇,“秦軍至今養精蓄銳,極有可能會繼續南下。”
且明國,與秦國臨近,難保秦軍會不會對明國下手。
“陛下,雖然此前的聯盟並未成功擊潰秦軍。”
一位重臣快步走至中間,步伐邁得不大,但是很快。
“可諸國聯合,秦軍哪怕入侵南邊,也會投鼠忌器。”
“且彼時我們還可以前後夾擊。”
此位重臣深深彎下腰,“不求將秦國擊敗,至少擊退。”
“否則,任由秦國將我等一個個瓦解,等到最後,才是無力回天。”
朱穆晉聽到最後四個字時,左手一下子撐住桌案,目光沉沉,“愛卿所言有理。”
“縱使聯盟不歡而散。”
“現在各國存亡危在旦夕,想必他們也不會再高高掛起。”
朱穆晉站直身,沉聲道:“立刻傳信各國!希望重新結盟。”
“秦國無論進攻哪一國,其餘各國支援!”
吳國。
孫卓謀急召了諸位朝臣,硬是在深夜開了一次朝會。
“諸位愛卿,宋國與陳國之事,可有聽聞了?”
周瑾瑜抬手,略略拱了拱,“回稟陛下,已經聽聞。”
孫卓謀右手搭在龍椅扶手上,深吸一口氣,嗓音低沉,“秦軍已經將刀鋒對向南邊。”
“不知道何時,就會兵鋒直指吳國,我們須得盡早準備。”
有一位武將撓了撓頭道:“陛下,我們吳國四麵環水。”
“秦軍想要攻打過來,隻怕是不易。”
周瑾瑜嗤笑了一聲,“楚將軍,難道是近來流連溫柔鄉,連腦子都沒了?”
楚將軍早知道周瑾瑜的毒舌,也不是第一回被懟了。
也不生氣,而是笑嗬嗬地道:“周都督可是有什麽高見。”
“哼!”一拳打在棉花上,周瑾瑜冷哼了一聲,提醒一眾朝臣,“諸位不要忘了。”
“秦國還有一艘巨型戰船!”
孫卓謀的眉頭皺起,他也想起來了。
裝了神器的巨型戰船,於秦國而言,吳國四麵環水,許是對付起來不太方便,可也沒有束手無策。
“都督所言有理,所以我們須得想好如何應對。”
孫卓謀的聲音頓了頓,歎道:“還有,找好退路。”
他無法像宋國與陳國一般,直接將江山拱手讓與秦國。
偏偏,他又沒有多大的把握與秦國對上。
孫卓謀有些焦躁地抓了抓衣袍。
眾臣沉默片刻,周瑾瑜沉聲道:“現在九州南邊各國,唇亡齒寒。”
“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聯手各國。”
“暫且先抵擋住秦國,然後加緊研究秦國的神器。”
他們早已經根據秦國近年從北國交易的礦產,找出了其中突然需求量大增的近十種礦石。
讓專門的人研究,嚐試能不能製作出神器。
可惜,至今仍然沒有著落。
如今,研製出秦國的神器,幾乎是他們最後的希望,也是最為急切之事。
“陛下,周都督所言有理。”
“我們不妨與各國聯手,至少,也能抵擋秦軍一段時日。”
如果之前,他們還奢望諸國聯手,可以對付秦國,對付陸塵。
南北聯盟與秦國的一戰後,再也沒有人有把握,聯手就能抵禦秦軍了。
可正如那位朝臣所言,至少能夠抵擋一陣時日,爭取更多的時間。
孫卓謀垂下眼瞼,“傳信給各國吧。”
“如果秦國攻打上來,依舊無法研製出秦國的神器。”
“那就直接退離大陸,出海!”
朝臣們有些驚愕地看著站起身的帝王。
對方雙目灼灼,“吳國的百年基業。”
“不能毀於朕手中,隻要留得青山在。”
“我們就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群臣紛紛跪下,伏地高呼,“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