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新軍靖南

字數:24583   加入書籤

A+A-




    宣嘉十八年八月初,河北道行軍副元帥武康伯程錦堂率七萬步騎,擊破賊眾四萬餘。
    斬首兩萬,俘敵一萬七千人餘,有數千人遁入靈壽城中。
    第二日,程錦堂率軍攻城,半日告破,擒獲“大乘法尊”惠慶、“十住菩薩”劉伯歸,以及一幹頭目。
    而叛軍當中的所謂“劉軍師”和一個白衣和尚卻不見了蹤影。
    恒州之亂基本平定。
    傅懋修在大戰三日後,與安遠侯仇銘一起趕到靈壽,與大軍匯合。
    大元帥回營,慶功宴也要有一席。
    “沒有讓恒州,變成貝州,都是諸位之功,本帥自然會給諸位向朝廷請功,而現在河北亂平,江南亂起,各位還要隨時做好準備馳援江淮。”
    同樣是在河北,二三十年前的貝州之亂,足足持續了數年之久。而這次恒州之亂,淪落州縣全部收複還不到四個月。
    因此傅懋修的聲望也極具高漲。雖然最後的靈壽之戰不是他親自指揮,首功落在了程錦堂身上。但這並不影響傅懋修在軍中聲望日益高漲,甚至直追定國公馮神績。
    單騎退燕軍,更是一時佳話。
    傅懋修首先提議一碗酒,敬副帥程錦堂以下全軍將士。
    第二碗,敬戰歿將士,敬死節官吏。
    第三碗,祭此亂亡故的生靈。
    三碗酒敬完,程錦堂又提議,全軍敬大帥。軍中士卒山呼海嘯。
    酒喝完了,傅懋修與眾人道:“本帥不勝酒力,且先去外麵吹吹風,諸君且盡興暢飲。”
    一眾將士恭送大元帥,而後又喝了起來。
    傅懋修這邊與幾個幕僚還有親衛,一道出了大營。
    大營紮在靈壽城下,不遠處就是前幾日的決戰的戰場。
    雖然已經打掃過戰場,但超過十萬人的廝殺,數萬人殞命,讓那邊平原的土地都散發著血腥的煞氣。
    傅懋修望著空曠的戰場,卻是一言不發,卻是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半晌之後歎息道。
    “生靈塗炭,大概就是如此了吧?”
    劉仙客道:“明公可是為那一萬餘名俘虜而憂心?”
    傅懋修聽後,沒有說話,但是輕輕的點了下頭。
    大戰俘虜了一萬七千餘人,這些人中有老弱,有壯丁,原本都是恒州之民,因為信了惠慶的蠱惑,或被脅迫裹挾從亂...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怎麽處理這些俘虜。
    全都殺了倒是省事,可這都是人命,有傷天和。
    放又不能放,畢竟其中還有不少是惠慶的信徒,這幫人蠱惑人心的本事可是很厲害的。
    “不如上表朝廷,將這些人流放安南、西域、巴蜀等地,分開安置?”
    “也隻有如此了...河北才定,江南又生亂,也不知三郎在揚州如何了,吳逆籌謀多年,江淮武備廢弛,怕是要被打過大江啊...”
    父子兩人一在淮南,一在河北,原本給傅津川謀的揚州大都督一職,隻是先讓他積攢一下資曆,做一任富貴太平官,畢竟揚州的富庶天下聞名。
    誰曾想江南亂起,眼看這江南東部諸州就要全部落於敵手,江北如今正是首當其衝...
    八月初,恒州之亂以平,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留副帥安遠侯仇銘,率一軍留鎮恒州,以防再起波瀾。
    自領餘部還朝。
    而江南方麵,八月初二,南軍大都督薛巨鱗率軍攻破采石,守將王邈戰死。
    八月初五,句容城破,縣令、縣尉等具死節。
    八月初十,潤州城破...
    自此,建鄴城外圍的三大門戶都以陷落,隻剩下這坐孤城了。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
    大晉朝自定鼎以來,五京還從來經曆過戰事,而這一次,東京建鄴城下,叛軍東西兩路合兵一處,十萬大軍圍城。
    另一邊洪州都督張既在擊敗了叛軍奪取饒州的偏師之後,率軍水陸軍三萬軍趕至江州,襄州都督趙懷江也率水陸軍三萬五千人,自漢水入大江趕到鄂州。
    但這這兩部大軍目前都畏懼與叛軍勢大,不敢與之交戰。
    同時作為大元帥的李世忠被困在建鄴城中,也無法對襄州、洪州、安州的形成有效統轄和指揮,而揚州方麵在給潤州派出三千援軍,給采石拍出兩千援軍之後,就以江北兵力不足為由,拒絕在向江南派出援軍,甚至從搖搖欲墜的潤州往揚州運了一匹軍械和糧草,甚至包括府庫的錢...
    對此東京留守、江淮行軍大元帥、衛國公李世忠是非常火大。
    但又不得不承認傅津川做的沒錯,而潤州城破,守軍一部也被揚州水軍接應到了江北。
    其中就包括他的心腹愛將袁亨、還有他的次子李昭信,還有潤州刺史魏宗卿。
    甚至傅津川還勸寫信勸他到江北組建元帥行轅,統率全局,等待朝廷援軍到了從江州渡江,沿江南下平叛。
    從戰略上來說,這倒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李世忠卻始終下不了決心,他隻要一渡江北上,建鄴定然陷落。而五京之一落入敵手,影響極大。
    但若是守建鄴,就依靠城內這些吳王舊部?
    況且城內還有諸多江南大族,這些世家目前的態度很隱晦,但李世忠能隱約感到這些人最少目前是希望吳王獲勝的...
    看著江淮的輿圖李世忠頗有些舉棋不定,是命江州的張既、鄂州的楚王趙懷江合兵南下救援建鄴,還是領他們自守以待援軍?問題是,就算大軍來援,這城池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達。
    最終幕僚孫烈臣的話說動了李世忠,“國家五京不可輕棄,元帥當令諸部沿江南下,以解建鄴之圍...如此就算這諸部因故不能來,建鄴由此失守,元帥到時候要麵對的詰難也會少很多。”
    李世忠聽後覺得甚是有理,於是遣信使帶著軍令乘小船渡江趕到對岸,通知洪州都督張既、楚王趙懷江率下、安州都督郭侃、揚州都督傅津川合兵一處,沿江南下。
    傅津川見到軍令之後,什麽都沒說,隻是讓信使下去休息,隨後又派人轉達送去安州都督府以及江州、鄂州等處。
    都督府節堂內,針落可聞,長史崔方翼以下等幕僚,包括都督同知陸勳、兩位軍使呂虔勖、檀琿都是一言不發。
    傅津川身穿一身圓領菊紋團袍,帶著金冠,負手而立站在一副巨大的輿圖麵前,良久不語。
    幕僚和屬下都明白傅津川的擔憂,揚州都督府節製江北七州之地,但現在手上隻有三萬多兵馬。
    其中要防守江北沿江的要隘甚至已經有些吃力了,若是在派出軍馬參與救援建鄴,勝固然好,敗則江北危矣。
    “新軍征召的如何了?”
    朝廷準許安、楊、洪、襄四都督府的詔命還沒下,但傅津川卻可以征召新軍以補充之前缺少的軍額。
    負責此事的正是長史崔方翼,“回都督,已經在壽州、和州、濠州、廬州、除州五地募兵萬人,正在整訓,若是將這些新兵分派入各軍,江防兵力倒是夠用。”
    淮南曆來就是中原與江南對峙的最前沿,所以多有流民習武,聚族而居,民風敢鬥。而傅津川這次征兵還特意避開了最為富庶的楚州和揚州,用意也很明顯。
    而新軍征召而來,傅津川卻又有了一些別的打算。
    “我意將清正軍,打散充入安國軍與廣銳軍,然後以新軍獨為一軍,各位意下如何?”
    傅津川轉身掃視,眾人欲言又止,很明顯,這新軍大都督是要自己掌控。
    長史崔方翼道:“可新軍若無老卒,如何成軍?”
    以老帶新,這是晉軍中多年的傳統了。
    “正是為了不要這些老卒。”傅津川直接說道,說的包括陸勳、檀琿、呂虔勖三人頗有些麵紅耳赤。
    但也無話可說,畢竟現在揚州軍中這些老卒是個什麽狀況,他們最清楚不過。
    一個個早就養成了兵油子,真打起仗來很難靠得住。
    “我要親自練一支精銳新軍來!清正軍各部分流劃入安國軍和廣銳軍,這事就有陸同知主持,各部在補充人數之後,還要揀選,老弱投入輔兵,戰兵都要青壯。安國軍這次支援江南,損失不小,這個要考慮進去...”
    其實安國軍在派出五千援軍到江南之後,隻回來了不過千餘人,說起人數還沒有清正軍人多,但清正軍軍使畢思立畢竟因為通敵被殺,清正軍上下也都帶著些嫌疑,如今把老清正軍分流出去,算是騰籠換鳥。
    清正軍這個軍號,傅津川也自然會上奏撤換。
    而至於新軍的軍號,也想好了,靖南軍。
    意為,靖安江南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