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誣告
字數:3573 加入書籤
察言觀色,是楊國忠的強項。
對他來說,鮮於仲通是否被冤枉,那群百姓是否是誣告,已經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想怎麽樣。
來的路上,楊國忠已大概將事情了解了一遍,問了高力士許多。
有了高力士的旁敲惻引,他也大概猜到了,皇帝大赦天下,顯然是想體現其愛民如子之心,這樣一來,事情自然就好辦多了。
“臣以為此事,需調查明白。”楊國忠先是打了個哈哈。
他既不直說,皇帝便追問道:“高將軍和李少尹認為,當傳那群百姓前來與鮮於卿當堂對峙,你以為如何?”
楊國忠微微轉頭,用餘光掃了一眼鮮於仲通和李九州麵上的表情。
讓人意外的是,不等他開口,鮮於仲通站出來搶先說道:“自古以來,未有草民和朝臣對峙之理,還請聖人三思。”
他說的很有道理,古往今來,讓一眾平頭百姓和朝廷三品大員禦前廷辯之事,從未有過。
隻是他憂心甚重,語氣中透露著不安,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卻更顯得他心虛。
“是啊,自古以來,確實從未有過這等事,隻是……”
李九州見皇帝將話說到一半便停下了,順著他的話補充道:“隻是聖人乃一代明君,便開先例,日後亦是美談。”
皇帝狠狠瞪了他一眼,表情卻甚是輕鬆,“你也不用拍我的馬屁。”
嘴上這麽說,心情卻很是受用,李九州這馬屁拍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剛剛好。
鮮於仲通卻沒有看出他表情間的變化,還想將事情撇到李九州身上:“說起來,李少尹急著將告狀之人抓起來,臣卻並未授意,不知其居心何在。”
皇帝用眼尾瞥了他一眼,麵色轉為嚴肅,看著楊國忠再次問道:“楊右相意見到底如何?”
見他的神色中已有些不耐煩,楊國忠也不兜圈子了,雙眸微微變深了一些:“臣覺得,此事若是當堂對峙,或是不妙。”
他猜中了皇帝的心思。
終於聽到了一句自己想聽的話,皇帝欣慰一笑。
讓百姓和朝廷大員禦前對峙,確實可以體現皇帝愛民如子之情,但這樣一來,無論是雙方誰對峙贏了,都不是好事。
若是那群百姓真是誣告鮮於仲通,其罪不小,一兩人還好說,一下要處理數百人,不免落個暴君的名聲。
若是鮮於仲通屠村冒功之事為真,那更是不好。
鮮於仲通本事奉命征討南詔,況且大勝而歸,沒必要屠村冒功,若其真是這般行為,這可大大有損大唐的軍威。
但皇帝卻不相信,京城之中,數百個手無寸鐵的百姓聚眾鬧事,隻是為了誣告鮮於仲通。
這下,他也開始對鮮於仲通大勝南詔之事有所懷疑。
“那楊右相覺得,此事當如何處置?”皇帝接上了剛才的話題,繼續詢問。
他素來稱呼楊國忠為“楊卿”,這時卻改為了“楊右相”,便是將他的稱呼正式一些,提醒他身居高位,當出謀劃策。
楊國忠是個聰明人,從一進殿,便明白了皇帝這心思,隻是此事左右為難,鮮於仲通畢竟是自己的親信,即便有些間隙,也終究對自己有援助薦舉之情,得保他。
但事情已鬧至這般,來的路上高力士也側麵提醒過他,現在在看皇帝的樣子,似乎不想輕易放過鮮於仲通。
鮮於仲通很是著急,欲再次插話,又怕做的過於明顯適得其反,便隻是焦慮的看著楊國忠。
他知道,此時楊國忠的一句話,便能決定自己的命運,但他又猜不透楊國忠在想些什麽。
猶豫了許久,楊國忠終於開口了:“公開對峙,必會有損朝廷聲譽,但若不如此,又無法得知真相。”
說到這,他頓了很久,接著緩緩說道:“現在民聲鼎沸,此事,必須查明,臣隻是擔心,事情一旦查明,恐怕對雙方都不利。”
“嗯,說的很好,繼續說下去。”皇帝見他停了下來,點頭認可。
“不管雙方誰對誰錯,都必須有人負這個責任,但若是懲處百姓,隻怕更會引起民怨。”他看了一眼鮮於仲通,“不如,先將鮮於公停職,以平民憤,待到日後民意稍漸,再官複其職。”
他這個辦法算是折中之術,既能平息民憤,也能保住鮮於仲通性命。
皇帝頗為讚賞,便問道:“鮮於卿,李卿,你們兩位有何看法。”
李九州知道沒有證據,想要鮮於仲通的命是不可能,能讓他下台,已經是最滿意的結果了,便高聲說道:“楊公所言甚為合理,想必這也是聖人心中所想。”
“大膽。”皇帝輕輕嗔了一句,又問鮮於仲通,“鮮於卿覺得呢?”
鮮於仲通不甘這樣輕易的丟掉烏紗帽,麵色如土,身子顫抖,微微搖晃了幾下,還想力爭:“此事無憑無據,皆因李少尹無故逮捕告狀之人而起,當對其加以處罰。”
這個時候,他越是想攀咬李九州,效果越是適得其反。
皇帝眉頭顫動,極是惱怒,用力抿緊了唇角,最終還是沒說什麽。
鮮於仲通這個京兆尹,太讓他失望了。
關鍵時刻貪生怕死,也讓楊國忠很失望。
本來經楊國忠一番話,皇帝是有意先讓鮮於仲通停官,日後風波平息後再給他安排。
現在他看透了鮮於仲通的為人,既惱怒又失望,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高力士瞧見這般模樣,便躬身,輕聲問道:“聖人可要回去歇息。”
皇帝沉吟了半晌,起身說道:“我也乏了,你們都退下吧。”
當場並未做任何處理。
第二日,旨意傳到了京兆府:京兆尹鮮於仲通無視民情,在聖人大赦天下之時卻並未受理百姓冤案,違抗聖意,玩忽職守,即日削去其京兆尹之職,赴其故居漁陽任縣令,京兆府少尹李九州,升為京兆尹。
這道旨意雖然很是勉強,將鮮於仲通被貶和李九州升任的原因說得含糊其辭,但足以稍稍平息民憤,也算是皇帝給了老百姓一個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