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邊關番書

字數:3487   加入書籤

A+A-




    幾人正興致勃勃,有說有笑,忽然一內侍疾走而入,跪地奏道:“楊右相求見。”
    皇帝眉頭一皺:“此時天色已晚,這個時候他來幹嘛,莫非有急事?”
    便忙命傳來楊國忠。
    楊國忠腳步匆忙,一進來便奏道:“啟奏聖人,西域邊關傳來信息,據安西節度使高仙芝所奏,黑衣大食勾結吐蕃,欲圖進犯於我疆土。”
    吐蕃一直是大唐的心腹大患,這下又與黑衣大食勾結,恐難對付,皇帝大驚:“黑衣大食屢次挑釁,本以天恩,不與其計較,不料其反倒咄咄逼人。”
    楊國忠呈上一書:“黑衣大食修書給吐蕃,被高節度使所截獲,此乃其所修之書。”
    高力士將書接過,遞與皇帝,拆開一看,更是將眉頭皺得如一潭死水般。
    原來那書上之字,非草非隸非篆,跡異形奇體變,皇帝看了半天,卻是一個不識,便問楊國忠:“書上所言為何?”
    楊國忠也是皺起了眉頭,“恕臣孤陋,不識得所書,犬子鴻臚卿亦是不識。”
    鴻臚卿楊昢是出了名的博學,懂得多門外國語言,竟然連他都不認識,皇帝將書遞給高力士,“你們何人能看懂其中所言為何?”
    高力士隻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將書遞與李九州。
    李九州接過一看,歪歪扭扭的甚是難看,不古不今,哪裏看得懂。
    於是將書還與高力士,輕聲說道:“臣亦不識。”
    “連李卿如此博學之人都不識得。”皇帝想了想,便命人傳來前在宮中值守的侍郎蕭炅。
    蕭炅很快便到,把那封番書拆看了,也是一字不識,隻得叩頭奏道:“此書字跡皆如蝌蚪之形,臣愚不能辨識,伏候聖裁。”
    皇帝苦笑道:“聽聞蕭卿曾經把伏臘誤讀為伏獵,為同僚所笑,漢字尚且沒有認全,何況這等番字?”
    這蕭炅不學無術,乃是靠著依恃權貴上位,皇帝似乎是有意挖苦他,既然知道他無才,何必又召他來看。
    “堂堂天朝,人才濟濟,竟然連這一紙番書都無人能識得!”皇帝的話中很是惱怒,讓在場幾人都羞愧難當。
    蕭炅汗流浹背,惶惶不安,隻道皇帝是要趁機處置於他。
    皇帝看不得他這般惶恐模樣,便說道:“你退下吧,傳專掌翻譯外國文字的官員來看,我便在此多等一會。”
    說完又轉頭柔聲對楊貴妃說道:“天色不早,貴妃且早些回去歇息。”
    楊貴妃知道他們有大事要商議,便行了個禮緩緩退下,走了幾步,不忘回頭看了一眼李九州。
    沉默了半晌的羅公遠突然開口了,微微笑道:“番字亦何難識?”
    皇帝驚喜問道:“莫非羅真人能辨識此番字?”
    羅公遠笑而不答。
    高力士便將書遞給羅公遠,羅公遠接來看了一遍,緩緩道:“番字各不相同,此乃大食之字也,隻是書中之語言狂悖之極,殊為可笑。”
    皇帝忙說道:“這書中何言,羅真人可念來一聽。”
    羅公遠便將書展開,高聲朗誦道:
    “我大食國疆土遼闊,擁兵百萬,吾哈裏發阿拔斯仁慈普愛天下眾生,如今探得唐朝百姓水深火熱,便不能坐視不管,如今不可耐者,素聞吐蕃被唐朝侵擾,讚普向善,便聯合出兵,以仁義之師伐之,且看誰勝誰敗。”
    李九州聽他念完,心中暗笑,似這般寫,定是高仙芝想報先前恒羅斯戰敗之仇,偽造了這封書信,想征得朝中意見,名正言順出兵討伐大食。
    皇帝龍顏不悅,向眾人說道:“這黑衣大食也太是無禮,竟然這般羞辱。”
    楊國忠奏道:“黑衣大食雖頗為放肆,然度其兵力,百萬之眾,隻怕是唬人,豈能抗敵天朝,今宣諭邊將,嚴加防守,倘有侵犯,興師誅討可也。”
    “我本不想討伐,現在他們都想勾結吐蕃一起,竟想主動進犯,此恨難忍。”
    楊國忠聽出了他的心思,卻不想再戰,又說道:“西域遼遠,原在幅員之外,與其兵連禍結,爭鞭長不及之地,不如將極邊的數城棄置,專力固守內邊的地方為便。”
    這話讓李九州聽得大怒,他這跟割地求和有什麽區別。
    越想越是憤怒,卻還是忍住了怒火,上前奏道:“臣以為黑衣大食欺人太甚,又與吐蕃勾結,日後必為大患,當伐之。”
    楊國忠繼續反對道:“昔太宗皇帝三征高麗,財力俱耗,至高宗皇帝時,大將薛仁貴以數十萬雄兵,大小數十戰,方才奠定,況且先前征討南詔,國力尚待恢複,今日豈能輕易言戰,倘或複動幹戈,亦不可忽視小邦而輕敵也。”
    他這話說的也有幾分道理,皇帝於是沉吟未決。
    李九州明白楊國忠在想什麽。
    先前兩次征伐南詔,本是敗績,都被他顛倒是非說成了大勝。
    第二次征討南詔時,所率之眾已經是從民間四處強製征募來的兵士,如今再要大舉征討黑衣大食,卻哪再來那麽多兵力。
    但李九州明白,黑衣大食始終對西域虎視眈眈,而且即便皇帝不允討伐,高仙芝也必定會想發設法與其一戰。
    這場戰爭,是一定要打的。
    見皇帝還在猶豫,李九州凜然上前,說道:“此事無煩聖慮,高節度使驍勇善戰,隻因邊境兵力吃緊,若能加以援助,定能大勝。”
    皇帝聽了他這話,心中稍稍安定了些,才開口說道:“不錯,我堂堂天朝,豈會怕一幫蠻夷不成,不過先前楊卿所言亦有道理,我方剛征討完南詔不久,元氣尚未恢複,此戰不宜大動幹戈,隻調撥一隊人馬援助高仙芝便可。”
    見他心意已決,楊國忠、李九州都不再爭辯,便附和道:“聖人所言極是。”
    “隻是,京城之中,該遣何人為將?”皇帝又猶豫了起來。
    楊國忠又順勢奏道:“若用文人為邊帥,恐其怯於矢石,無以禦侮,不如盡用番人,番人勇而習戰,可為國家捍衛。”
    皇帝點頭道:“楊卿所說,甚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