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君王之道
字數:24157 加入書籤
廟堂之高,皇帝端坐在龍椅上,看著台下的三人:楊國忠、李九州,以及李九州身後的劉長卿。
劉長卿因為是戴罪之身,又沒什麽官爵,自比不如楊國忠和李九州這兩位大權臣,站位自然就縮後了許多。
李九州心神搖曳,抬頭看了看皇帝,剛好四目相對,見他麵色有些嚴厲,於是收起了目光。
“楊相,對於受賄一事,你可有何解釋?”皇帝忽然開口。
楊國忠看了一眼李九州,又看了一眼劉長卿,知道證據已確鑿,容不得自己狡辯,便緩緩開口說出了一句話來:“臣……認罪。”
李九州和劉長卿對視了一眼,有些意外,沒想到楊國忠這麽快就認罪了。
此時楊國忠的權勢在朝中已經達到了頂點,整個京城的廟堂之中,公卿同殿,沒人能與其相抗衡。
除了邊關的安祿山,能跟楊國忠板板手腕的,恐怕也隻有李九州了。
但能讓國之重臣如此輕易的認了受賄罪,顯然並不是因為他怕了李九州。
那麽,這便是楊國忠有恃無恐。
或者是他知道,自己貪汙了這麽點錢,皇帝不會怪罪。
李九州一時想不出是什麽原因,楞在原地,低頭細想著。
皇帝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李九州,說道:“既然如此,你欲如何處理?”
他看向的是李九州,但問的卻是楊國忠。
兩人於是爭相答話。
楊國忠說道:“臣已知道觸犯了律法,本不應該,願意將所收受的賄賂拿出來衝抵國庫,日後定當為官清廉,保證不再犯此錯誤。”
他這話是說給皇帝聽了,換了別人,誰會相信。
與此同時,李九州也急忙說道:“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大唐律法不可褻瀆,臣認為當按律辦事。”
這意思,是希望皇帝能按照律法處置楊國忠。
皇帝沒有第一時間開口,想到了為了楊國忠為功勞,又想到了這二人都曾為國家鞠躬盡瘁,一時也難下主意。
朝中那麽多官員,要說真正做到清正廉潔的還沒幾個,況且這也不是什麽大罪,若是真將楊國忠治罪,恐怕寒了大臣的心。
關鍵是李九州這人也算個正直之臣,這次大老遠從邊關跑回來,就是為了懲治朝中的歪風邪氣,他所做的這些,也是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
皇帝感慨道:“你們兩都是朕的肱股之臣,為何偏要針鋒相對,一同和睦為朕分憂,豈不是更好。”
皇帝想的太樂觀了,想讓這兩人和睦相處,哪有說的那麽輕巧。
針鋒相對、爾虞我詐、爭權奪利,隻要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
即便是看起來一條心的兩個大臣,私底下恐怕也做不到和睦相處。
李九州對此沒有什麽不好說的,此時的他已經不屑於跟楊國忠為伍,便說道:“臣隻是為社稷除害。”
這個世上,總有那麽幾個異類,得罪了一批人,卻更能贏得另一批人的由衷敬重,李九州便是其中之一。
皇帝也欣賞他的膽氣,並沒有怪罪他,隻是楊國忠在一旁頗為惱怒。
皇帝輕輕歎了口氣,“楊相既然已經願意將所收受的賄賂都交出來,此事就到此為止吧,葉正已死,也算是得到了懲罰。”
楊國忠先前還有些蒼白的臉色逐漸轉為平淡,語帶更咽,但眼神中已經沒有擔心,謝恩道:“聖人體諒,臣日後定會改了自身的那些小毛病,若是李節度使對此還不滿意,臣願意拿出雙倍的錢財充國庫。”
說著,還轉頭看了一眼李九州。
李九州氣得吹胡子瞪眼,猶豫了一下,冷笑道:“隻怕楊相府中的家產,足以跟國庫相比擬。”
給他這麽一擠兌,楊國忠臉色陰沉了下來。
他堂堂一國宰相,誰見了他都是十分敬重,偏偏這李九州,明明是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這時卻吃飽了反咬一口,翅膀硬了不說,還要與自己為敵。
自己的那些事情被他在皇帝麵前揭穿點破,楊國忠心裏雖是驚嚇得不輕,但嘴上卻依舊柔聲道:“李節度使莫非想抄了我的家不成,這也不是你的職責啊。”
他絲毫沒給李九州任何台階可下,他這一說,倒也提醒了皇帝,李九州這個朔方節度使,管得未免也太寬了些。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
李九州一臉錯愕,也想起了自己管的太多,楊國忠受賄,的確也不在自己權限範圍內,迷迷糊糊說道:“那不如將案子轉交給都察院。”
說完,自己都後悔了,都察院、大理寺、京兆府都在楊國忠的權力範圍內,他們敢拿這個當朝宰相怎麽樣。
皇帝也不想讓兩人繼續爭吵下去,沒好氣白眼道:“行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不用再提了。”
一聽他這樣說,李九州雖然心中不滿,但也知道再爭執下去對自己沒什麽好處,也就不在說什麽了。
屋內的氣氛仍舊有些緊張,皇帝又看了一眼劉長卿,說道:“你既然是金科進士,先前所犯之事也有些冤枉,如今葉正死了,便也為你平反了,你便留在京中做監察禦史吧。”
這便是李隆基這個皇帝的君王之道,他這招,一下讓楊國忠、李九州、劉長卿心裏都舒服了許多。
劉長卿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站在李九州身後,也不知該不該拒絕。
直到李九州回頭看了他一眼,他才反應過來,朝著皇帝謝了恩。
一般尋常官員,對上了一個臭名遠揚的宰相,都會如履薄冰,擔心被報複,像李九州這般不畏權貴,仗義執言的大臣已是少之又少,皇帝也不想寒了李九州的心,對他說道:“如今天下繁榮昌盛,我明天打算去泰山封禪,你也隨我一同去吧,你就回去準備準備。”
他說繁榮昌盛,這話,隻說對了一半。
大唐是世界上的人都需要膜拜的天朝上國,國家繁榮富強,國力日漸強盛,這話不假。
但這時的大唐,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隻是表現的還沒那麽明顯,沒有一下爆發出來,所以大家都認為國家還是像以前那般強大。
隻有底層的百姓知道,日子過得一日不如一日,到底該說國家繁榮了,還是衰敗了呢?
坐在高位上的李隆基,已經厭倦了改革之類的事情,覺得自己的功績已遠超曆代君王,可以流芳千古了,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李隆基開始日漸膨脹。
在古代,去泰山封禪是一個極其神聖的舉動,隻有君王覺得自己的功績足夠過人,而且國家也足夠富強時,才會考慮這項活動。
就連打造了貞觀盛世的李世民都沒有去泰山封禪過,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謙虛一些,不能過分張揚。
此時李隆基說出了這個想法,把李九州都驚住了。
看來眼前的這個皇帝已經不光是盲目,簡直愚昧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個阿諛奉承的奸臣提出來的這個建議,李九州心想,若是讓自己知道是誰主張的,定然饒不了他。
封禪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小了,是勞民傷財,說大了,便是蒙蔽皇帝。
李九州愣了愣,還是答道:“臣……遵旨。”
李隆基是個好皇帝,那是以前。
現在的他已經徹底不知道自己處在一個什麽環境中了,對即將來臨的危機,沒有絲毫的感知。
出了大殿,劉長卿還頗有些激動,對著李九州作了個輯謝道:“如今我能在朝中做事了,還多虧了李節度使,先前聽聖人所言,能陪伴在其左右前往泰山封禪,這可是天大的喜事,節度使也不用沮喪。”
“我看起來很沮喪嗎?”對於他的奉承,李九州反問到。
“看起來麵色不太好。”劉長卿回答他。
李九州於是整理了下表情,還了劉長卿一個輯,“劉君既然已經洗清嫌疑,又得入仕為官,真是可喜可賀,李冶還在城中等你的消息,這便前去相會吧。”
劉長卿再次行禮謝道:“節度使大恩,真是沒齒難忘。”
李九州擺了擺手,已經走出了幾步,忽的停了下來,轉頭認真的看著他:“還望劉君日後能做個好官。”
劉長卿不敢怠慢,躬身答道:“謹遵節度使教誨。”
他得以洗脫冤屈,還得到了一個監察禦史的職位,更有李冶美人等待,自是高興。
李九州轉身便匆匆出了宮。
這次又沒對楊國忠造成什麽威脅,反而讓楊國忠跟自己的矛盾愈發突出。
李隆基這個皇帝,心胸也太寬闊了些,貪汙受賄,在他眼裏都不算什麽大事。
原本天下沒有不偷腥的貓,這道理李九州自己是知道的,但是楊國忠受賄的數目已經遠超他人,皇帝竟然絲毫沒有怪罪的意思,看來隻要皇帝在位一日,想扳倒楊國忠,便甚是困難。
安祿山造反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自己還要花心思對付楊國忠,一下要對付大唐兩個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是那麽簡單的。
李九州無奈,想到這裏,心中暗自嘀咕:“李隆基,你已這般昏庸,日後可不能怪我無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