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開辦學校
字數:4398 加入書籤
張耀被關進了大牢,問斬隻是時間問題,看李九州什麽時候心情好,便拿這位勝州刺史的人頭來開啟朔方境內的反腐之路。
本身貪汙對於這個年代的官員來說,並不是什麽大事兒,權力在手,誰還沒從中撈過點好處。
隻是張耀這手段太弱智了,又算得上是李九州就任朔方節度使以來最大的一次貪汙案,所以自然拿他開刀。
這也掀起了一股反貪的浪潮。
起碼暫時,朔方境內的官員們都老實了許多,不管是做給李九州這個節度使看,還是做給老百姓看,總之是沒人敢再頂風作案了。
有了權力,自可快意恩仇,李九州也不過換個心安無悔二字。
反貪的動作安安穩穩的進行了一個多月,順利得讓李九州頗為得意,也在這個冬天難得偷空閑了下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不過他始終不是個愛靜的人,各方麵事情張羅完了,又想起開辦學校來了。
因為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又或許是因為冬季太過無聊的原因,李九州從溫柔鄉裏掙了起來,張羅起了創辦學校的事情。
其實,說起學校,京城中早已有國子監。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
漢武帝時,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一直傳承到唐代,國子監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學校的差別,與學生資蔭身份有關。
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分別麵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律學、書學、算學則麵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
此外,國子生、太學生、四門生學習儒家經典,律學、書學、算學學生則學習專門技術。
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入學年齡為十四歲至十九歲,律學則為十八歲至二十五歲。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站
高宗龍朔二年,又在東都洛陽設立了一個國子監,與長安國子監合稱兩監。
李九州想了好幾天,才將學校名稱想好了。
他想創辦一所從小學到大學一體的學校。
既然不能叫國子監,不能叫太學,更不能叫大學,那索性就叫學校了。
朔方學府。
起初這個名字也是讓所有人都疑惑了半天。
後來經過李九州一番解釋後,大家都明白了他的用意,也開始佩服起他來,真是一個為民辦事的好官。
學校的地址選在了一處風水寶地。
雖然李九州不懂風水,也不太相信風水,總覺得這東西太玄乎,但是創辦學校是大事,選個好的地點,總對學子們沒壞處。
於是請了當地著名的風水大師一番勘查後,選好了地址,派人加快修建,沒多久,一所嶄新的學府就聳立了起來。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牌匾是李九州親筆題上去的。
創辦學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許多人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往往會說師資力量、教學水平等等,這些因素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師資力量上,以目前李九州的財力,就算再建幾所學校也足夠。
教學水平是個大問題。
古人讀書,無不是為了科考,出人頭地,並沒有現代人這般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
說錯了,其實古人也有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隻不過他們改變命運的方式,便是寒窗十年,等待金榜題名,然而許多人終其一生,卻連榜尾都摸不到。
也想讓學校辦得有點質量,李九州搜羅來了各地著名的先生文人授課,還有軍中各得力之人來培養體能素質。
依照國子監的習俗,學子們主要是學習儒家經典,分為大中小三種,《禮記》、《左傳》為大經,《詩經》、《周禮》、《儀禮》為中經,《易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
通三經者,大、中、小經各一;通五經者,大經皆通,餘經各一;《孝經》、《論語》則都要掌握。
這與進士、明經科的考試要求,基本一致。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站
學校每歲向禮部薦送參加科舉考試者。
如學業不佳而多年不堪薦送,或薦送後屢年落第,則往往要被學校解退除名。
這些都是國子監的規矩,李九州要辦的卻是一所完全不一樣的學校。
首先是學子們的年齡不再受限製。
從六歲開始,便可以入學,年齡上不封頂,一直到七老八十之人,隻要有興趣,都可以入學。
其次,對於學子們的身份也沒有要求,因為學府不收取學費,一切費用皆有官方出,所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窮苦百姓,都可以報名入學。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學習的內容,跟國子監,跟這個時代完全不一樣。
學習的內容不再局限於詩書禮經。
李九州親自規劃了課程,致力於培養德智體全麵發展的人才。
文化方麵,自然不用多說,各種名著典籍是必學的。
本文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另外強身健體的項目也要學。
然後還增加了道德培養。
一切完全是按照現代模式開展,但因為此時的李九州有錢任性,所以想開展得更好一些。
這卻導致了一開始,老百姓紛紛持觀望態度看待這座李九州看來至高無上的學府。
報名那日,隻有寥寥幾人前來。
這倒是李九州意料之外的,本想著不收費還能學習知識,怕是人們要擠破了腦袋前來,原本蓋好的超大宿舍也空空如也。
古樹臨道的學府路上甚是清幽,這些古樹都是李九州派人花了很大功夫移栽過來的,就是為了彰顯出這所學府的高大尚環境。
此時卻成了李九州漫步散心的地方,想想頗為頭疼,於是他駐足在池前的那片空地上,看著尚未放晴的天空。
“老實說,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這些學子們入學學成以後,對他們以後的生活能有什麽幫助呢?”看著三三兩兩經過的學子,張老頭不是以一個提出這種疑問的人。
他的這個問題,代表了大部分人的疑惑。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李九州也想了許久,其實他早想好了,這些學子畢業以後如何安排,但是眼下該怎麽宣傳才能讓人們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