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君將的鬥爭

字數:5679   加入書籤

A+A-




    就在大唐江山已經岌岌可危的時候,朝廷裏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卻絲毫沒有停下。

    安祿山大軍先前攻擊潼關受阻,駐守潼關的是李9州的朔方軍。

    跟之前的情況不同,此次崔乾佑再次帶兵繞道攻打潼關,駐守潼關的是太子和哥舒翰。

    從戰力上來說,唐軍和叛軍差距不小。

    唐軍主帥哥舒翰主帥手中有號稱的2十萬大軍。

    叛軍主帥崔乾佑手中隻有萬多人,有著大批的弩手,拋石器械,精銳騎兵與步兵,雖然也算精銳之師,但叛軍的大部分主力其實還在洛陽這邊跟李9州對峙。

    p<,

    因為某些原因,皇帝對哥舒翰直不是那麽信任,甚至有些猜忌和不滿。

    至於讓他帶兵,也是因為實在無人可用了。

    哥舒翰跟皇帝、楊國忠等人的矛盾,其實早早就存在了。

    安史之亂之前,唐朝的中央軍已經糜爛不堪,大唐有戰鬥力的部隊都在安祿山的邊軍之中,因此當安祿山起兵造反後,大唐的各個關隘輕易就被他拿下了。

    當然,皇帝顯然還沒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因為之前李9州打了勝仗。

    潼關是唐朝重鎮,山河表裏潼關路說的就是這個地方。

    皇帝也知道潼關的重要性,此時的潼關,有著哥舒翰率領的兩萬精銳邊軍和十數萬臨時拚湊過來的新兵駐守。

    借助著高大的城牆,哥舒翰多次打退了叛軍的進攻,逼得崔乾佑隻能故意設下殘兵敗將在周圍遊蕩,嚐試引誘哥舒翰出來交戰。

    但是哥舒翰心裏非常明白,自己手頭雖然號稱有2十萬大軍,但是其實不過隻有兩萬真正的軍隊,剩下的那些不是給軍隊掌勺的夥夫打雜的雜役就是連盔甲都穿不整齊的新兵。

    而前來攻打潼關的叛軍,就算是敗了,就算是全軍覆沒,也不耽誤他們繼續調兵進攻,到時候,恐怕哥舒翰手頭這點人打光了就真的沒了。

    p<,

    所以無論對方如何引誘,哥舒翰就是按兵不動。

    但無論如何任用個病人作為潼關保衛戰的總指揮,總是有點不踏實的感覺,而且更殘酷的政治鬥爭也在前方不遠處等著他。

    當哥舒翰被賦予潼關總指揮,擁兵2十萬後,權力的製衡自然形成,他也就站到了楊國忠的對立麵,曾經的隊友變成了敵人,楊國忠對他的防備也連連升級。

    朝野上下致認為,正是楊國忠的驕縱跋扈才招致了安祿山的叛亂,朝中不少人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駐守潼關的王思禮甚至向哥舒翰提議,以清君側為名率精銳之師回京把楊國忠斬殺了。

    但哥舒翰還沒有老糊塗,如若照此做,那造反的就不是安祿山,而是自己了。

    哥舒翰雖然否決了王思禮的提議,但風聲還是傳到了楊國忠耳朵裏。

    為了防備哥舒翰,他向皇帝提儀,京師空虛,可以招募3千監牧於宮中訓練,並招募萬人屯於灞上,交由他的心腹杜乾運統領。

    這批人雖然在名義上是作為朝廷的後備軍,防禦叛軍,實際上是楊國忠為了防備哥舒翰而準備的。

    身經百戰的哥舒翰,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他也疑心楊國忠要對他不利,於是也上疏皇帝,要求把灞上的軍隊劃歸潼關統指揮。

    :

    皇帝不明就裏,馬上就同意了。

    隨後哥舒翰又以商討軍情為由,將杜乾運召至潼關給殺了,至此,楊國忠與哥舒翰的矛盾已不可調和。

    哥舒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擺平了楊國忠設置的障礙,這讓楊國忠更加恐懼,於是,為了製服哥舒翰,他想到了安祿山,這個主意打定之後,他就頻繁鼓動皇帝,讓哥舒翰出關迎敵,將其往死路上推,讓他和叛軍在潼關之外決死戰。

    在平息叛軍的思想上,哥舒翰與之前高仙芝和封常清2人的想法是致的。

    他們認為,反賊遠道而來,利在速戰,而潼關險要,利在堅守,勿輕出關,計之上也。

    唐軍依靠潼關天險,堅守不出,令叛軍無法前進步,叛軍對此苦惱不迭,進退兩難,雙方形成僵持之局。

    但是皇帝求勝心切,急於收複洛陽,雪失地之恥。

    於是,對於楊國忠的建議也十分認可。

    與此同時,安祿山也不願看到戰爭直處於膠著狀態,因為天下大勢也已經發生了變化。

    安祿山起兵後曾經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但經過半年的征戰,戰場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歡迎下&載app免費閱讀。

    黃河以北,有李9州和他強大的朔方軍,還有郭子儀李光弼這樣的能人,跟史思明形成了對峙。

    而安祿山卻被困在範陽,不敢南下,很明顯形勢的變化對安祿山非常不利,為了扭轉不利局麵,有人給他獻上了調虎離山之計。

    哥舒翰不是死守潼關不出嗎,隻要讓他離了潼關,那就好辦了。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這樣的密報,說駐守在陝郡的燕將崔乾佑兵力不足4千,而且全是老弱病殘,戒備鬆懈,根本不堪擊。

    當這個煙幕彈釋放出來的時候,哥舒翰當然知道這是個騙局,但是皇帝並不這樣認為,下令哥舒翰立即出潼關,進兵陝郡,意圖收複洛陽。

    畢竟已經有了個安祿山的前車之鑒,皇帝再也不敢讓另外個武將帶著幾十萬大軍呆在個地方不走了。

    看著哥舒翰帶著2十萬大軍龜縮在潼關內不肯出戰迎敵,又從自己的小道消息裏得知對方在潼關外的軍隊不足4千人,而且全是殘兵敗將,當然這是假消息,皇帝做了個他之前的帝王經常做,他之後的帝王也沒少做的事情。

    他要開始強行操作戰役了。

    皇帝傳旨到潼關,要求哥舒翰即刻啟程遠征敵軍。

    哥舒翰自然不從,上書勸阻皇帝:“潼關大軍,為應固守以弊之,不可輕出。”

    但是多疑的皇帝完全聽不進去,並且以懷疑哥舒翰意在某己為理由要求哥舒翰立刻出征迎敵不得延誤,倘若避戰以軍法論處。

    其實這些,是李9州早已料到的,所以他才即刻呈書給皇帝,希望能夠勸說。

    然而皇帝看了李9州的書信,絲毫沒有動搖自己的想法。

    孫子兵法曰:將能,而君不禦者,勝。

    這戰,從走出潼關開始,唐軍的勝算就是可悲的0。

    皇帝的聖旨連連發往潼關,哥舒翰無奈,隻好準備率兵出關,場影響大唐帝國命運的潼關大戰即將開始了。

    就算明知道是埋伏圈,也要硬著頭皮往裏紮去送死,隻因為上位者拍腦袋,下位者就要丟命,這便是封建主義的終極形態。

    盡管哥舒翰多次上書給皇帝解釋此中意味,李9州也上奏表勸阻,說哥舒翰老病昏耄,守關有餘,出戰不足,旦哥舒翰離開潼關,剩下的那幫烏合之眾根本不足以與敵軍抗衡,隻要哥舒翰守住潼關,按照他們的計劃,擊破安祿山指日可待,若潼關出師,有戰必敗,到那時京師不守,天下之亂就很難平定了。

    但是這些話皇帝統統聽不進去,再加上楊國忠在他耳旁不斷地煽風點火,心要治哥舒翰於死地,將國家利益置於邊,落個被亂刀砍死的結局還是便宜他了。

    皇帝和楊國忠,君相2人鐵了心把哥舒翰往火坑裏推。

    身

    哥舒翰為了不陷入不忠不義的境地,隻好忍辱負重,凜然赴死。

    為了太子的安危,哥舒翰命人護送太子回京。

    2十萬大軍主將,已經年邁的哥舒翰,嚎啕大哭了場。

    知道這是條必死之路,但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哥舒翰的命,這2十萬大軍的命,從開始就是為了平息皇帝的猜忌而去送死的。

    隻是不知道他是在為自己哭,為士兵哭,還是在為即將風雨飄搖的大唐哭泣。

    數日後,哥舒翰帶領軍隊出潼關迎敵。

    身在河陽的李9州直探聽著潼關那邊的消息,從皇帝發出第道旨意催促哥舒翰開始,李9州便知道了,大事不好了。

    雖然接下來接到的消息都是哥舒翰拒絕執行皇帝的執行,固守潼關,上疏勸說皇帝,但李9州明白,他是拗不過皇帝的,早晚還得主動出擊。

    而最壞的消息是,主動出擊還不夠,皇帝命哥舒翰跟叛軍決戰,務求擊製敵。

    知道靈寶之戰的結局和重要性,李9州坐立不安,這場影響大唐命運的戰爭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真恨不得此時守潼關的是自己。

    隻是自己這邊正跟史思明的主力軍糾纏著,想支援潼關,可謂是鞭長莫及。

    “看來潼關將要不保了。”李9州歎著氣,對郭子儀和李光弼說到。

    兩人也是用兵高手,從種種跡象中已經看明白了,深知皇帝和楊國忠2人將哥舒翰逼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若是帶著守關的主力大軍出去跟叛軍決戰,恐怕是凶多吉少。

    更何況,哥舒翰還是帶病在身,手下的士兵雖號稱2十萬,也都是群烏合之眾而已。

    唯讓諸人慶幸的是,哥舒翰提前命人將太子護送回了長安。

    /92/92242/244244.html(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