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世界中心(一章半合一...)
字數:33925 加入書籤
朱標讓李貞去查探文藝複興的事, 當然不是羨慕文藝複興的先進思想,要去搜羅文藝複興初期的人才。
文藝複興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舊秩序,特別是宗教對人的思想禁錮, 所依托“複興古羅馬藝術和思想”, 所推行的新文化運動。
朱標對文藝複興各個時間點了解不多,但對其中人物和思想略有了解。
有一部分生意人喜歡拿著儒學裝逼,有一部分生意人更崇尚西方的思想。
如果和西方人做生意,那和對方吹噓一下文藝複興, 恭維一下對方的先進思想, 是拉近關係的捷徑之一。
文藝複興對在西方曆史進程中有很高的地位,那麽在世界中, 特別是在華夏, 真的如“公認”的那樣重要嗎?
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被譽為文藝複興的先驅, 他們的思想都是抨擊宗教, 希望政教分離。
除了這個最重要的思想, 他們還提倡創作應該更貼近現實, 描述當時社會現象,將當時普遍以宗教題材的創作, 回歸人的創作。
這些思想在西方很先進, 在東方……政教分離、創作貼近生活、重視百姓“以人為本”,很新鮮嗎?
許多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候,就被反複提起了。
文藝複興對西方最大的貢獻,是將他們的人才從宗教中脫離, 以需求民族和國家的強盛。
而歐洲是一盤散沙,每個王國國土麵積都不大。隻靠內部循環, 他們難以變得比周圍國家更強大,所以就推行了大航海時代。
大航海時代產生的掠奪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的同時,更促進了軍工的發展。而新興的資本主義為了掠奪更多資源和市場,對軍工需求更加強烈。
翻開近現代科學史,數學、物理、化學等發展,最初都是為了軍工和航海服務。
文藝複興促成了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大航海時代讓軍工迅速發展,催生了近現代科學研究的大爆發。所以對西方來說,文藝複興確實是一個值得驕傲的重要曆史事件。
以後世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曆史來說,文藝複興的重要性也自然毋庸置疑。
文藝複興造成了一係列連鎖反應後促成了科學大發展,確實引人羨慕。但西方文藝複興運動本身,對華夏而言,“不過如此”,可以研究,沒必要將其看得多神聖,更不能去模仿。
從思想上來說,文藝複興的思想甚至可以說是西方人補上了宗教統治時期漏掉的課。而這些課,華夏一直是高分。
別人的思想是別人的,別人的路也是別人的。華夏有自己的思想,隻能走自己的路。
現在西方還沒有完成文藝複興的思想積累,科學人才也還沒有湧現。朱標派大明的人前往西方,除了開拓海外市場之外,就隻是學習一些先進“技藝”,而不是科學。
大明雖然很強大,華夏文明雖然很輝煌,但外麵的文明總有璀璨的地方,可以讓大明取長補短。
朱標派出商隊的時候,一直有意識地搜集海外的消息,搜羅海外的匠人。
但他還沒有在海外駐派常駐人員。因為西方的黑死病瘟疫一直快到朱標出生時才結束。他派去的商隊回來道,疫情已經停止蔓延,西方的社會的恢複還未結束。各地不僅經濟未恢複,還有零散黑死病出現。
沒有抗生素的時候,朱標不會讓手下人冒險。所以他的商隊隻在岸邊停留,在港口搜集信息,交易貨物,沒有深入西方大陸。
如今快二十年過去,西方黑死病中遺留的病人已經全死光了,社會“更新換代”,朱標也知道了自己和親爹的真實身份,這才著手準備派大明的官方人員與西方建交,以開辟更多的市場。
朱標知道與西方增進交流後,大明這些先進的東西一定會流入西方,就像是古老的四大發明一樣。
就如同西方科技大爆發,會間接性促進當時已經陳腐的大清國接受一些新東西,這個時空,大明先進的科技和思想也會流入西方,促進西方發展。
然後,全球近現代化,肯定會提前到來。
但他的理智告訴他,文化和科技的傳播雖然可以卡住關鍵的地方,但不可能完全禁止。哪怕閉關鎖國也不行。
曆史的車輪總會滾滾向前,碾碎一切螳臂當車的不自量力者。
朱標和朱元璋,以及朱元璋的老哥們、大先生們商量之後,大家一致決定,大明既然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為何要懼怕後來者?
隻要我奔跑永不停歇,後來者永遠會被大明甩在身後!
我華夏從古至今都具有萬國來朝,萬國來學的氣度,從來不敝帚自珍。因為古老的先賢們不僅相信,我華夏中國乃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文明和民族,還有著教化全天下的宏願。
我華夏居中,其他東西南北蠻夷,皆可接受教化,褪去蠻夷獸皮,成為文明。
所以,他們在得知西方因黑死病蔓延,和穆||斯||林國家西進吞並歐洲,西方將要開啟文藝複興之後,就十分興奮。
這文藝複興,總該需要一個“思想核心”吧?
他們聽了另一個世界未來的事後,對西方掌握話語權耿耿於懷。
我大明、我華夏中國要掌握世界話語權,西方的文藝複興,豈不是一個絕好的契機?
周邊小國湊的萬國來朝算什麽?整個地球所有國家的萬國來朝,才是真正的萬國來朝!
就像是古時中原佛教徒要去天竺取真經一樣,全世界想要向前邁進的國度和民族,都應該來大明取真經!
大明要真正的遠邁盛唐,就自此刻起!
李貞這次搜集資料,就是為了大明的影響力真正走向全世界而奠基。
首先,他要搜集現在西方各個王國政治勢力構成,讓大明好與其締結友好關係,進行官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其次,他要查探文藝複興運動的現狀,尋找較有影響力的藝術家,好讓大明邀請他們來大明進行交流學習;
第三點,也是朱標個人最在乎的一點。
西方曾經有璀璨的古羅馬、古希臘文明。但古羅馬和古希臘文明曾經存在的土地上,已經被蠻族掠奪。
無論是曾經的十字軍東征,還是後來的突厥化的遊牧民族西進,他們都隻對財富和土地感興趣,對古羅馬和古希臘的文明遺產不屑一顧。
這時候的意大利,其實是一個鬆散的城邦聯合體,擁有不少獨立的小王國。
依托於對東方的貿易,以及狹長半島的獨特地理優勢。這時候的意大利是西方難得的“淨土”。東羅馬帝國的貴族和學者不斷逃往意大利,帶來了蠻族們不屑一顧的古羅馬文化遺產,與當地的古希臘文化遺產相融合。
這才產生了文藝複興運動所需要的土壤。
朱標看中的,就是這些古羅馬的遺產。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
比起鬆散的意大利,顯然強大的大明更適合替古老的鄰居保留這些遺物。
就像是曾經的大漢和“大秦”隔著一大塊大陸相望,靠著自己的想象在各自的史書中瘋狂吹噓對方一樣。隻有同樣古老的文明,才懂得如何保存另一個古老文明的遺澤。
朱標想要建立一座大大的世界博物館,用最先進的技術替那些即將消失的古老文明,留下一些在這個世界來過的痕跡。
大明的博物館,絕對不會把別人的文物無保護的釘在牆上當壁畫,而是真的很用心地保護它們。
如果有朝一日,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建立了新的國家,以我華夏中國的氣度,肯定很樂意在他國開辦展覽,或者與對方手中華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做交換。
現在西方蠻族並不明白曆史的重要性。大明替他們保留曆史,這是一個古老文明對後來者的憐惜和照顧。
至於在曆史研究領域的話語權……朱標是那麽小氣的人嗎?他不在乎這個,一點都不在乎。
李貞寫了一箱子的報告,讓朱標和朱元璋慢慢看。
他也撿了一些重要的說,比如現在意大利半島上確實出現了複興古羅馬文明藝術的思潮,他已經接觸了一些從東羅馬帝國逃來的學者。
這些學者都知道東方有個強大而古老的文明的,馬可波羅的那篇充滿著哈喇子的遊記也讓他們對東方心生向往。
但大明的官方人員還未正式在西方亮相,他們不敢輕易相信東方商人的話,帶著全部身家來東方朝拜。
不過他們都與李貞建立了私下的良好關係,贈送給了李貞許多古羅馬帶有文字和繪畫的古董。
朱標沉思了許久,失笑道:“千金買馬骨,要讓中國成為真正的中國,不能一點錢都不給。曆代帝王都喜歡建奇觀來彰顯自己統治的偉大,大明隻提前造一個博物館,已經算省錢了。”
李貞問道:“標兒,博物館建到南京還是北京?”
朱標想了許久,緩緩吐出兩個字:“長安。”
……
因宋朝未能完成統一,北宋時,長安變成了邊陲,北宋朝廷不可能投入許多資源,所以長安人口逐漸凋零。
南宋時,長安被金國所得。
自元朝起,長安改名叫“奉元”,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元朝對長安的態度。長安經濟一直沒有恢複,還因為元朝連年內亂更加荒廢,最慘時人口隻餘不到十萬。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將奉元改名為西安,曾想重建西安都城,甚至有遷都的想法。
但因為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海運的發展、南方的開發,長安已經承擔不起政治中心的重任。
現在大明以南京控製長江以南,以北京控製北方大塊原本屬於遊牧民族的土地。靠著皇帝和太子兩邊鎮守,以及海運、大運河的交通便利,在這個通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勉強控製住了全國經濟和政治最核心的地區。
南北兩京製,對如今的大明而言,可能是最好的辦法。
但漢唐是這個時代的人心中一個難解的情結。朱標聽多了自家爹的絮絮叨叨,也想著怎麽增加一下長安的地位。
經濟和政治都不行,那文化呢?
既然長安如今難以承擔大明經濟和政治中心的重任,也代表著它的城池更新會滯怠。
那麽,將長安打造成一座仿漢唐的城池,把世界第一座博物館放在長安,以後讓長安成為世界曆史研究中心,不僅能保持長安的特殊地位,也能為後世的長安增加一條重要的經濟收入——旅遊收入。
朱標這一決定,得到了有漢唐長安情節的所有人的同意。
隻是朱標自己提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
“長安處於地震活躍帶上,如果遭遇大地震,博物館的藏品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朱標道,“所以在建造博物館的時候,抗震的需求一定要大於美觀。我建議展覽櫃和儲藏櫃都用鋼鐵製造,焊死在地麵上。房屋都用木質結構,就算砸下來,也不會砸壞鐵櫃子。”
朱元璋拍著胸脯道:“讓工匠去想!大明現在有錢!”
朱標嘴角微抽。大明也不是很有錢……罷了,修建一座博物館的錢還是有。
“北京和南京之間有大運河,不急需鐵路。第二條鐵路就往長安修吧,再把西安的名字改回長安。正哥就駐紮在長安,他就能每年回家了。”朱標道。
眾人都很無奈。他們懷疑,朱標這麽積極得開發長安,和漢唐情結無關,就是想念朱文正了。
朱標當然不會承認這件事。
他肯定也是有漢唐情結,才會不顧經濟得失,先給予長安好處啊。正哥是順帶的。
朱文正得到朱標的信後,齜牙咧嘴笑了大半日。
他沒想到,標兒居然會如此想念他。這就是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嗎?
朱文正樂完之後,就召集城中士紳,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雖然長安恢複不到漢唐的時候,至少也比宋元時期的邊陲小鎮好。咱們長安曾經輝煌過,總不能一直荒廢下去。”朱文正現在已經很會說話了,“我想你們也不希望自己曾經那麽輝煌的家鄉繼續當一個邊陲小鎮。本王和太子會向朝廷爭取,能不能成功,就要看長安的人心有多齊了。”
朱文正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畢竟你們也知道,長安現在對大明就是雞肋。大明已經開辟了向西方的海上商路,如果隻從利益出發,大明沒必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支持長安城的建設。”
朱文正這一席話,讓在場士紳全都失眠了。
人皆自私,不肯輕易出錢出力,替朝廷修建基礎設施。
但這個時代的人又安土重遷,對家鄉特別看重。
誰不希望自己的家鄉繁榮?何況長安曾經是整個華夏文明近千年的中心,這樣厚重的榮耀,讓如今的邊陲小鎮西安顯得更加落寞。
長安許多人都對宋朝抱有恨意。如果不是宋朝沒用,他們怎麽會成為邊陲?又怎麽會有“奉元”這個恥辱的名字?
奉元,雖然原義是“遵奉天道”。但元朝給長安改這個名字,鬼都不信這是用“遵奉天道”的原義,而不是字麵意思!
長安變成了西安,老長安人們心裏舒坦了不少。
重回不了整個華夏的政治經濟中心,能成為國家西方的重要城池,他們也算心安,能和祖先道一聲有好消息了。
現在燕王告訴他們,西安還能成為長安。
即使不是都城,也不是經濟最繁榮的城池,但長安可以憑借其厚重的曆史,依托大明強大的世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