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22[一更]
字數:8520 加入書籤
王時景微笑補充道:“對了, 你還特別夠義氣,承諾將來你有一口飯吃,就有我一個碗刷呢。”
陳皎瞳孔地震, 用一種前所未有的目光盯著王時景許久。
天哪!她認識王時景這麽久,今天才第一次真正認清對方!!虧她還以為對方是個好忽悠的傻白甜, 沒想到在這等著她呢.
王時景被她看得毛毛的,摸了下鼻子:“陳兄你看我做什麽?”
陳皎深吸一口氣, 拉著他的手, 誠懇道:“景哥, 我錯了。冤冤相報何時了, 看在我們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份上,放過我也放過你吧。我答應下次雞腿留給你!”
王時景露出笑, 說:“好啊。”
他忽然湊過頭, 用隻有兩人才能聽見的聲音道:“不過說真的,我很好奇你和誰牽手了?”
陳皎瞳孔微張,下意識否認道:“沒有, 我隨便問問而已。”
國子監人多口雜,尤其是此刻大家都關注著她的情況下, 她活膩了才會把太子殿下牽扯進來。
王時景哼笑一聲。他目光似是洞悉了一切,神神秘秘道:“不管是誰, 那人必定對你心有企圖。”
陳皎沒將這句話放心底。太子殿下坐擁天下,要什麽沒有,怎麽可能對自己有企圖, 反過來說她對對方有企圖才對。
於是她隨意道:“你想多了,我們是純潔的兄弟情。”
王時景笑而不語, 不再追問這件事, 心中卻萬分篤定——雖不知那人是誰, 但陳兄以後必定會在此人身上吃大虧。
一個是勢在必得,一個是懵懂無知。陳兄為人聰慧機敏,卻在感情一事上未開竅,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
……
解決了自己和王時景岌岌可危的兄弟情,陳皎疑似是斷袖的傳聞一躍成為國子監最勁爆的話題。
國子監她所到之處,周圍其他同學紛紛退避三舍。
下堂後眾人交頭接耳,討論得十分激烈。等陳皎路過時大家又左顧右盼,假裝若無其事的樣子。
陳皎無語凝噎。表現得這麽明顯,這群人是不是覺得她是傻子才不會發現啊!
不過她也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若換做在意風骨節氣的文人,恐怕會感到難以忍受,認為此事是奇恥大辱。但陳皎不一樣,她本來名聲就沒好到哪去,多一個疑似斷袖的傳聞,對她這種不學無術的紈絝簡直無關痛癢。
更何況當朝風氣還算開放,部分子弟年少不知事時也曾和家中小廝清倌廝混過,日後成家立業了歎一句年少荒唐事情便輕飄飄的揭過了。
有的事情是當事人越在意,看熱鬧的人便越起勁,借此故意捉弄調笑、若是當事人輕飄飄的無所謂,那些起哄的人漸漸也會失了興致,覺得無趣。
陳皎堅持貫徹自己不要臉的原則,對其他學生的目光視而不見,偶爾聽到有人故意在她背後嘀咕斷袖二字,她還會順嘴笑道:“別做夢了,本世子要搞斷袖,也不會跟你這種黏黏糊糊的蠢貨搞啊。”
她說的那人是隔壁乙班的學生,皮膚白淨細皮嫩肉,說話都帶尾音。
這幾日傳出陳皎疑似的斷袖的流言後,他便疑神疑鬼地認為陳皎對他這種青年才俊有企圖。
每次他在國子監見到陳皎,便會用手護著胳膊撅著嘴,對陳皎流露出“你死了這副心吧”的表情。以至於心態極好的陳皎都有些煩了。
陳皎煩不是因為別的,而是覺得這人總是這副作態,萬一真讓外人誤以為她對他有什麽非分之想,傳出去豈不是拉低了她的品味和格調?
她堂堂侯府世子,就算傳些風月緋聞,也要跟有配得上自己的人啊!
陳皎煩了,這次這人又撞到她麵前,她便準備說清楚一點:“你別誤會我的意思,我沒有看不起你的意思。隻是我這人你知道的,非常正直,從不撒謊。”
陳皎這話委實不留情麵,被羞辱那人登時眼中便有了淚水,眼都漲紅了。其他人也麵麵相覷,麵色尷尬。
要是換了平時,大家肯定是要出聲責怪陳皎刻薄,然而現在背後說壞話被正主抓個正著,一時間也沒有立場去教訓陳皎維護同學。
眾人麵麵相覷,猶豫要不要替身旁的同學出頭時,陳皎掃了眼眾人。她沒再多說什麽,輕輕笑了一聲,便懶洋洋地走了。
恰好王時景路過,走了過來,喊道:“陳兄下堂了,誒誒,她怎麽走了,我都忘記跟她說那家烤鴨人很多,明日要早點出門……”
他走近了,遠遠蹙眉道:“這是做什麽呢?怎的還哭了?”
聽完熱心群眾說完前因後果,他嘖了一聲,無奈道:“我當時開句玩笑罷了,你們怎麽討論幾天還沒忘。”
有人問道:“玩笑?”
王時景神情無辜,攤開手:“不然呢?陳兄乃侯府三代單傳,你們不會信她真是斷袖吧?這話傳出去,怡和郡主和永安侯第一個饒不了你們。”
怡和郡主和永安侯的名聲可是很大的,在國子監也是響當當的傳奇。別的不說,前兩月永安侯為了維護自己兒子,在朝堂外睜眼說瞎話地誇陳皎文章寫得好,把夫子氣得胡子都吹起來了。
甚至說傳聞說陳世子舅母嫌棄陳皎不學無術,氣得怡和郡主回娘家把她親哥哥吃飯的桌子都給掀了!
護孩子的家長不少見,可護成永安侯和怡和郡主這樣風度都不要了的,那真的是很稀少。
所以國子監的學生都印象深刻,此時王時景一提起,他們都醒悟了。
是啊,陳家三代單傳,陳皎肯定是要接過傳宗接代的責任。若是讓永安侯夫婦得知有人在外敗壞陳皎名聲……
眾人打了個寒戰,紛紛對王時景道謝:“多謝小公子提醒。”
王時景是右相家的小公子,太子的親表弟,在國子監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就算他成績倒數,大家也都上趕著結交。
廢話,從國子監出來的學生但凡有點夢想的都是要做官,做官就得在人家爹和祖父手下混,此刻討好總比日後巴結有門路。
加上王時景一向沒什麽心眼,相比於陳皎那種睜眼說瞎話阿諛奉承之輩,大家都很信任他。
“我們都是同學嘛。”王時景摸摸下巴,好奇道,“也不知道是誰傳出陳兄是斷袖的消息,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大家紛紛點頭,隻有極少數人忍不住看了這個罪魁禍首一眼,欲言又止。
王時景感歎一番後,又見陳皎諷刺的那名學生麵色憤憤,看起來依舊不服氣。
他笑了笑,沒有說話。
人最怕對比。別說他知道陳皎不是斷袖,假若對方真有意向,堂堂世子又天天跟在他表哥身邊,有了對比,又怎麽會看上這種無能之輩。
這場小小的風波就此揭過。陳皎態度坦蕩,王時景承認是玩笑話。後續又沒什麽證據,大家討論兩句也就過了,漸漸的也就不提這個話題了。
——
國子監不再討論陳皎,太子黨中對陳皎卻是熱議紛紛,問題卻是出在了一杯茶上。
陳皎和太子黨一同在書房報道,商議事情,時間長了內侍們也會上茶和點心。
太子府中規矩井然,從前上茶都是幾位內侍一同上茶,或是從入門座位開始依次上。誰想到今天忽然冒出來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太監,直接越過眾人,分外殷勤地跑去將第一杯茶送到坐在中間的陳皎麵前。
今日太子不在,陳皎正偷偷眯眼睡覺呢,半睡半醒間察覺看到麵前殷勤的小太監,頂著一眾大臣殺人的目光,登時就清醒了!
她冤枉啊!!
滿打滿算今天屋內除她之外坐著六個人,其中還有一位是門下省的侍中!侍中負責審核群臣奏章、天子詔令,若是臣子奏章不合規矩,人家直接原地給你駁回去那種!
陳皎雖然有時候沾沾自喜揚言要做太子身邊第一小弟,但她也沒有囂張到能跟這些人打擂台的地步啊!
陳皎冤不冤枉沒人知道,她和這六位大人的梁子算是就此結下了。幾人對她是分外不滿。
明麵今天是一杯茶,實際上這是他們幾人在旁人眼中的地位!
前不久陳皎遭到訓斥,所有人都以為她被太子冷落,誰知陳皎去了趟太子府,居然峰回路轉重新挽回殿下的心意。現如今太子走到哪裏都會帶上陳皎,甚至親自教她科舉股文!
這像話嗎?這不像話!
太監最會看眼色,就連以前和陳皎鬧過矛盾的張公公的小太監徒弟,如今都扭轉風向,見到陳皎親近得不得了。他們一同到太子府報道議事,府上內侍們居然先給陳皎這個馬屁精上茶!!
氣得其他幾位老臣吹胡子瞪眼,當晚覺都沒睡好。
他們是自持身份和資曆,不屑於跟陳皎這種溜須拍馬之輩爭搶。畢竟太子殿下英明,絕不會被這個馬屁精蒙蔽。
沒想到一時不查,居然讓陳皎這個小子騎到他們頭上去了!!
他們可都是朝中大臣,才能卓絕勞苦功高,陳皎一個半大小子,居然就敢跟他們比資曆!!
於是最近大家都憋著一口氣,暗戳戳使勁,想給陳皎找點麻煩。
先是有人在太子麵前上眼藥,不動聲色地說陳皎壞話。沒想到卻被殿下當場識破,厲聲訓斥此人不修自身,搬弄口舌挑撥是非。
其他臣子欲哭無淚,他們的殿下還是這麽心明眼亮,但怎麽麵對陳世子那個馬屁精就不開眼呢!
不能挑撥,那說真話總可以了吧?
老臣們暗戳戳聚集在一起,試圖找到陳皎的汙點告狀。
這時他們才發現,陳皎除了在國子監學習差了點,其他方麵似乎都無可指摘。她家世出眾、不惹事生非、不沉溺酒色、也沒有惡習、而且還很孝順!
這就很讓人頭大了。
不爭饅頭爭口氣,大家糾結一番,最終決定從陳皎身邊的人入手。在這樣的情況,恰好來太子府找陳皎的王時景被眾人拉住了。
“做臣子當有臣子的本分,她整天溜須拍馬怎麽行?沒有半點實事,這樣下去,其他人會如何看待她,”
“大家都是為殿下做事。憑什麽我們為殿下分憂解難,她什麽都不做,輕飄飄拍兩句馬屁,功勞就蓋過我們?”
“我們陪殿下多久,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現在居然連杯茶都得喝她剩下的,你說這像話嗎?凡事得有個先來後到吧!”
說來說去,還是那杯茶引出的禍端。
其實在內侍區別待遇之前,大家心情都還算平和,大家在朝堂上混了多年,一瞧便知道自己和陳皎走的路線不同。
他們是一心做實事要名垂青史的能臣。陳皎那小子油嘴滑舌,愛偷懶還不喜讀書,吃喝享樂一流,一瞧就是個要走寵臣路線。
本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沒想到陳皎欺人太甚,從沒聽說幹實事的讓拍馬屁的給欺負了!
所以陳皎在大家眼中就變成了奸臣!大奸臣!
大家都怨氣頗大,對王時景抱怨起來也是連綿不絕。隻期望他能聽進這些話,回頭多加勸導,最好罵兩句陳皎。
眾人義憤填膺,致力於嚇到王時景,極力誇張渲染:“她整天不幹正事,隻知道討好殿下,長此以往,大家都會說她是奸臣。”
“對對,你看自古以來的奸臣,有哪個不是背負罵名,遺臭萬年……你叫她改改性子吧!我們也是為她著想啊。”
王時景像個最老實的老實人,被大家拉著吐槽了半天都沒說話。聽了這句話後,他卻摸了摸下巴,忽然道:“不用擔心,陳兄她臉皮厚,不怕被罵。”
這句話簡直神來之筆,一時間大家都被鎮住了。
出人意料的是,沉默半響,門下侍中抹了把臉,點頭說:“這倒是。不知她跟誰學來,臉皮忒厚。”
陳皎剛趕到太子府,便聽見有人正在談論自己。她偷偷摸摸聽了一會兒,心中歎氣。她以前覺得自己心黑,現在發現這些混朝堂的心更黑,稍有不慎就記你一輩子。
事情發展似乎越演越烈,她再不出來也不是個事,還是得想個辦法把這件事早早揭過。
陳皎慢悠悠走了上出,抱拳說:“時景弟說得對,本世子不才,別的本事沒有,挨罵背鍋卻是一流!你瞧,明明茶不是我上的,也不是我喝的,最後挨罵的人卻是我。”
眾人回頭,隻見少年手拿折扇,發係綢帶,端是風度翩翩。
她搖頭悔恨道:“一杯茶的事,勞諸位大人惦記到今日。我要早知道,我這輩子都不喝茶了!”
說實話那杯茶當時她接到手便覺不好。她私下還問了老熟人張公公是不是有人故意整她,得到的答案卻是意外。
前段時間太子府清理了幾名內應,又調進了一批新人。新人規矩學了一半,聽到陳皎如今是殿下最寵愛的臣子,便自作主張地先給她送了茶。
這才有了後麵這麽多事。
陳皎此話一出,那幾名義憤填膺的老臣頓時麵色訕訕。他們最初不過是想要給陳皎找點麻煩,沒想到後來屢屢受挫,越想越氣,這才折騰到現在。
現在被陳皎點出來,不過是一杯茶的事,她也全然不知情,還被他們背後損了半天。現在想想,倒也是個風度好的。
大家相處有一段時間,雖然陳皎性格奇葩,卻不是那種小人得誌的嘴臉。
氣性散了,幾人對視一眼,門下侍中歎了聲氣,率先道:“陳世子不必自嘲,今日事我們也多有不對。唉,說來也是茶惹的禍,過幾日世子來我府上喝茶。”
“我可沒有自嘲。若是換個人被諸位大人誤會,恐怕會傷心欲絕,隻有我能夠淡然處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乃名士風範啊!”
那幾名老臣本來對她還有些感激和愧疚,聞言頓時無語了。
臉皮厚就臉皮厚,別給自己臉上瞎貼金,名士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就在這時,王時景也發表見解:“身為謀士不就是替殿下分憂嗎?陳世子說些好聽的話讓表哥開心,也是一件好事嘛。”
陳皎刷的打開折扇,微笑道:“是啊。幸好我臉皮厚,不像各位大人好麵子,所以這種背負罵名的奸臣名聲,就讓我來背負吧!”
有了她之前的名士風範鋪墊,現在所有人都麻木了。
陳皎義正言辭,眼神堅定:“我知道,大家一定都很為我不平,沒關係,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大家不用太感謝我,也不用太敬佩我的偉大付出!”
無論是國子監的流言,還是同事的嫉妒誹謗,她都能輕鬆化解!
沒錯,她就是那麽優秀!
陳皎最近是春風得意,走到哪裏都不缺人奉承,導致她自己現在也很膨脹。她三言兩語將一幹臣子斬於馬下,懟得眾人是無話可說。
等眾人散去後,她自信回頭,便發現太子正站在她身後,神情似笑非笑,也不知道看了多久的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