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6[增加了一千字建議重看]
字數:7421 加入書籤
一行人到了宮門前, 宮中內侍們紛紛行動起來,謝仙卿監國不在皇帝主持朝事的大明宮,而是按照慣例啟用他的大本營東宮。
雖然太子早已出宮建府, 但並不代表他在宮中的影響力被削弱, 他在宮內有一套完整的東宮製度體係。監國期間東宮官署甚至能代替三書省,直接下達發放文件。
當初陳皎被陛下貶斥懲戒, 便是東宮的人出力救了她。太子現下如此安排, 便相當於將陳皎安排進了東宮體係中。
五更至宮門開,群臣排隊有序緩緩踏進大殿。太子獨坐東宮上首, 麵前擺放著案桌和奏章。
陳皎端站在他側身旁, 心情激動。這可是太子啊!換做現代就是未來的最高領導人。她站在對方身邊,地位可想而知。
臣子們依次進入大殿, 然後按自己的位置順序站定。昨日陳皎已經被她爹科普一通規矩。
當朝不似前朝嚴苛,但朝堂之上也是肅靜之地, 尋常事情自然會被嚴厲禁止。比如在朝堂上咳嗽、跑步、私下交頭接耳這種都是不被允許的, 一旦被發現會被拎出來處理。
上朝時甚至有專門的糾察禦史,站在一旁看管群臣, 檢查記錄大家的禮儀。
內侍負責點名, 如果有倒黴蛋遲到那就完蛋了, 遲到一天要挨二十板子,往後還會疊加,次數多了直接貶官。
不過這也分人, 如果是普通官員肯定照罰不誤,但要是如右相等人, 大約便會通融一二。
陳皎暗暗堅定要當寵臣的信念, 居高臨下時看見了很多麵孔。有同是太子黨的熟悉同事, 也有陌生的朝臣。意外的是, 她在隊列前方看見了五皇子。
舅父涉嫌謀逆一事令他元氣大傷,自己皇子身份和官職卻沒有被奪去,同樣有上朝的資格。
五皇子失去舅父和兵權的支持,日後恐怕與大位無緣了。大家都認為他會鬱鬱不得誌,閉門不出聊此餘生。沒想到對方消沉數月後,又很快重新振作起來,回到朝堂。
太子也沒有管他。
陳皎沒忘記當初便是五皇子進讒言,在皇帝麵前提起自己,才害她多了後麵的是非。
禮尚往來,陳皎後來也跟祖父密謀,幫助太子在十二衛中安插內應一舉掰倒五皇子。
陳姣居高臨下看著五皇子,便剛好對上對方望來的眼。
不比數月前的意氣風發,此時的五皇子身體瘦削,身著蟒袍都有些空。他跟陳皎這個死對頭短暫對視後,他居然還能勾唇,對對方微笑。
那雙漆黑陰沉的瞳孔中,倒映出陳皎的身影。
陳皎神情不變,淡淡轉過眼,心下卻一沉。她總感覺對方已經知道威武侯謀逆一案有她的手筆了。
這五皇子就像是打不死的小強,經此一事後性格越發陰沉孤僻。陳皎心中警惕,不敢輕視對方。
客觀來講,五皇子雖然手段不比太子,卻依然有自己過人之處,比如忍常人之不能忍。這種人往往睚眥必報,報複心極強。
當初她不過是為了太子跟五皇子頂了幾句,對方便記在心裏伺機報複。若不是太子在宮中的人及時保下陳皎,那日三十板子不摻水地打下去,她必定要去半條命不止。
上次陳皎隻是言語不敬,五皇子便如此狠毒,如果對方得知她在威武侯謀逆案中做的事,手段估計隻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陳皎心思沉沉,神情肅穆,便少了方才因為初初上朝的興奮,看起來十分鎮定。
底下的大臣見此,不由感歎陳世子平日跳脫,關鍵時刻卻心性沉穩,倒是個有成算的。
“啟奏。”隨著張公公上前一道聲音,宣布拉開今日朝事的序幕。
有人上前,道:“啟稟殿下……”
今日朝堂熱鬧得很。
五皇子等人臉色陰沉,太子黨們春風得意。
陛下因為厭惡太子殿下,這幾年做事越發不講究,拿捏太子黨卡著事情不給批準通過已成常態,比如周侍郎治水需要的百萬銀兩,到現在還在為這筆錢牽扯。
太子監國時期,重要事情需另請折子上報行宮的皇帝,但許多事情儲君一人便能做主。每日的奏章也都是上報東宮,由太子決策。太子黨自然底氣十足。
坐於上首的太子倒是麵色淡淡,十分沉穩。他自身優秀母族強勢,十幾歲時便開始監國,隻不過最近幾年皇帝對他不滿打壓,才造成了一種他式微的錯覺。
陳皎站在謝仙卿身旁,相當於大殿最高處,能一覽無餘地看見所有人。底下諸位大臣的眉眼官司,以及他們站久了踮腳這些小動作,陳皎都瞧得清清楚楚。
今日討論最激烈的,卻是前幾日使得謝仙卿大發雷霆的汴州稅款一案。
幾年前陛下大興土木修建皇陵,國庫空缺,節度使為替陛下籌款,對當地數十名豪紳承諾一幹好處,提前收走八年稅款上交朝廷。
一年前他調任進京入職十二衛,在威武侯手下做事,在五皇子一事中被牽扯落馬。
他拍拍屁股走人,新任汴州節度使卻沒地方收稅了,隻能捏著鼻子認了這筆帳。恰逢周侍郎來汴州治理水患,需要數十萬白銀。
這筆錢國庫批了一半,另一半則需要他自己想法。周侍郎想得很好,現任節度使和他同是太子黨,他便準備讓汴州當地出這筆錢,畢竟治水對當地百姓百利而無一害,早建成早好。
結果他來了才發現,上任節度使這孫子把錢都收完了,以至於繁華富饒的汴州當地也沒錢了!
周侍郎這次來汴州身上背了任務,皇帝虎視眈眈,一年內不能治理好水患他必遭殃。
他也是個狠人,一不做二不休幹脆也效仿上任汴州節度使,提前收未來十二年的稅。
周侍郎這麽做,最先急的不是當地豪紳百姓,而是現任汴州節度使。
節度使手握兵權鎮守一方,負責抵禦外敵。他養兵也要錢,現在周侍郎他們這麽一搞,他未來十二年失了一大筆稅款,還搞個屁啊!
汴州節度使直接一紙訴狀告到朝廷,要求懲治周侍郎,否則他就不幹了!
其實要負最大責任的是上任節度使,但人家都死了,總不能拉出來鞭屍吧。
何況大家都清楚,上任節度使是為陛下做事,收的那筆錢大頭都給了陛下,繼續論下去就要查到當朝天子頭上了。
今日朝堂上,大家爭論的依舊是此事。
太子黨中有人覺得節度使膽子太大了,一言不合威脅朝廷辭官,那就別讓他幹了。
五皇子等人以及少數太子黨認為應當懲治周侍郎,不能同意他提前收稅的做法。提前收稅本就不可取,相當於剝削百姓利益,做這種事的就不是好官。
保皇黨則斷言上任汴州節度使和那幾十名被提前收稅的豪紳有勾結,對他們承諾的稅款好處過多,對方已經遭罪伏法,這筆錢朝廷沒必要認。
如果不認那筆八年欠款,周侍郎收走的便隻是未來五年稅款,現任節度使也能夠容忍這筆損失。
群臣各執己見,總共分為四派,翻來覆去爭執。
陳皎站在上麵看戲,可以說是津津有味。她早就知道這件事了,隻不過沒有參與討論。
朝堂上爭執聲高昂,太子殿下忽然道:“陳世子以為此事當如何?”
太子這句話就好像自帶聚光燈,朝堂上正在爭執的所有人同時停下動作,不約而同地看向上方的陳皎。
雖然眾人昨日便得知太子將提攜陳皎入朝的消息,但今日真的看見那名站在太子身後的少年,心中依然為此驚訝。
早朝前半程,陳皎隻是充當著傾聽者的角色,以至於大家都漸漸忽視了她。直到此刻她被殿下點名,眾人都愣住了。
陳皎正在看戲,聞言愣了下,下意識道:“微臣年紀閱曆比不上諸位大臣,說的恐怕會令人失望……”她第一次上朝,對朝堂還未熟悉,但也知道少說少錯,決定先慢慢熟悉。
太子端起案桌上的茶,嗓音溫和:“大膽講便是。”
聽到這句話,大家看向陳皎的目光更加不同了。雖然他們都知道陳皎受太子看重,可也沒想到殿下在這種時刻都不忘提攜她。
帝王心腹,不外如是!
陳姣也忽然靜下心,心中之前的擔憂徹底放下。
她略微思索,徐徐道:“周侍郎治水為國為民,此時罰他,恐怕會寒了人心。不妥。”
偌大的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上首的少年身上。
太子坐於椅上,正在飲茶:“嗯?”
陳皎又道:“百姓信任朝廷才會慷慨解囊,提前繳納稅款,上任節度使許下好處也是與民讓利。事關朝廷信譽,這筆錢不可不認。”
到底有沒有已經沒人可以查了。至於現任節度使威脅辭官的話,她根本提都懶得提。
陳皎鋪墊許久,終於說出了想法:“然上任節度使是否勾結貪汙,還需認真細查。微臣拙見,他被判謀逆,家中私產清點,來路不明的便退還汴州當地,屆時取多少用於周侍郎治水,可由他們自行商量。”
少年氣勢沉穩,聲音徐徐。底下臣子不再漫不經心,臉上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大家以為陳世子隻知機靈善變,對國事一竅不通。卻沒想到她看問題銳利,直指核心,點出了眾人爭論的關鍵。
陳皎言之有理,諸位大臣不由點頭讚同。唯獨保皇黨和五皇子等人麵色不鬱,卻無法直說。
節度使抄家所得財產,按照慣例要充入陛下私庫。陳皎此舉相當於是從陛下庫中撈錢。
然而他們卻無法直接反駁陳皎。總不能直接說這筆錢是陛下的,你不能動吧。
眾人心思紛亂時,謝仙卿淡淡出聲道:“諸位以為如何?”
群臣麵麵相覷,最後是右相率先一步,道:“老臣以為,陳世子言之有理……”
謝仙卿便笑了:“孤亦認為,陳世子此法甚佳。”
他嗓音淡淡,卻沒人敢忽略反駁。於是爭執多日的案件,就這麽定下來了。
其實陳姣提出的建議,諸位大臣未必不知道,也清楚這筆錢給了皇帝,隻能從對方的私庫中拿。
但沒人敢說出來。朝中黨羽派係複雜牽扯不同,即使是太子黨,也會怕得罪天子。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誰會不怕呢?
但陳皎不怕。她一開始不就打算走這條路嗎?
她要做天子近臣,隻忠於帝王,做皇帝的喉舌。太子要做的事情,她替他去做,太子不能宣之於口的想法,她便替他爭辯。
太子身為兒子和儲君,一旦表明想挪用皇帝的私庫,便極容易被扣上有違天理的名聲。所以這個建議不能由他來提。
於是陳皎恰到好處地開口了。
方才太子點名讓她發表建議的那一瞬,陳皎便隱約猜到對方的想法。直到最後她看見太子目光中的欣賞後,她才確定自己猜對了。
陳皎鬆了口氣,眼眸明亮。她知道現在這個位置,她站住了!
陳皎對自己今天的表現很滿意,底下的諸位大臣也對她驚歎不已。
陳世子明明已經看出問題關鍵是陛下,卻避而不談,反從已死的節度使身上下手,從而達到目的。此時她被太子讚揚,神態也未顯驕滿。
進退有度,陳世子大有前程!
陳皎心智過人手段亦有,太子提攜她的意圖無比明顯。眾人都是混官場的老狐狸了,心知陳世子前程廣大不容小覷,日後自己對待陳世子需得更誠懇幾分。
眾人思緒變化之際,當即順著太子殿下的話,讚歎道:“陳世子年少有為!”大家看待陳皎的目光也變得溫和。
底下是眾多臣子的誇讚,其中不乏敬畏和豔羨的目光。陳皎怔愣片刻,她很快明白了眾人變化的由來,隨後緩緩垂下眼。
一人之下,不過如此。
陳皎雖然一直說要做太子手下的第一小弟,將來的天子近臣,可她也不知道當權臣是什麽滋味。她爹永安侯也沒到那個地步,連給她參考都沒有。
所以陳皎一直以來,都隻有一個懵懂的想法。
這是第一次,她清晰地感知到,原來是這種感覺,原來滋味是這麽好。所有人都要仰望自己,自己就站在太子身側,對方批改的奏章她能瞧得見。
這一刻,陳皎心中生出了一種極大的快感和不同的情緒。
她感受了這種情緒,記住了這種權力的滋味,她永遠無法忘記。
而陳皎看不見的地方,她身前坐於椅上太子勾了勾唇,悠然飲茶。
謝仙卿清楚,陳皎已經感受過了。
雖然他一直都知道,陳皎是個聰明人,但他還是決定親自帶對方感受一番。
權力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