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華太醫

字數:4457   加入書籤

A+A-




    疫情結束了。
    當這個消息從北方傳來,整個開封城一片歡呼,無論任何時代,疫情永遠是懸在所有人頭上的一柄利劍。
    垂拱殿內,同樣也是喜氣洋洋,這場疫情已經困擾大宋兩年多,如今終於結束了。
    “太後娘娘洪福齊天,心係萬民,北方疫情終於平息,北方百姓安然無恙。”大殿內,太醫令對著高太後吹捧道。
    高太後笑的合不攏嘴,心情大暢,當下大手一揮道:“本次疫情本宮滿朝文武大臣調度有方,太醫令群醫冒死,方有今日的抗役大捷。”
    “此乃太後娘娘治國有方,臣等不敢居功!”一眾大臣紛紛躬身道。
    高太後大手一揮道:“此次抗役之捷,所有有功之人皆有重賞。”
    “多謝太後娘娘。”
    眾臣大喜,紛紛拜謝。
    高太後想要借機籠絡百官,滿朝大臣趁機瓜分利益,整個朝堂如同成為一場分贓大會,所有人都滿意至極。
    “諸位是不是忘了此次抗役大捷最大的功臣。”
    忽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眾人不由一愣,四下張望,這才發現發聲的赫然是當朝皇帝趙煦。
    眾臣不由一愣,趙煦可是從未再朝堂上發表政見,一直以來都當成提線木偶,如今竟然主動發聲,這讓他們有些愕然。
    左相呂大防出麵打著圓場道:“當然,此次抗役成功,陛下運籌帷幄功不可沒,當為抗役最大功臣。”
    “呂大人所言甚是!”一眾官員紛紛點頭附和道。
    無論高太後實際上的權利如何滔天,然而名義上趙煦才是大宋最高領袖,要是論功,怎麽也要算到趙煦頭上,雖然他隻是一個提線木偶。
    趙煦搖頭道:“朕端坐朝堂並無任何染病風險,又談何功勞,以朕看,最大的功臣當屬那些冒著風險進入疫區抗役的醫者。”
    “陛下教訓的是!”呂大防臉色一變,然而趙煦卻站在了道德製高點,讓他無可辯駁,隻能俯首稱是。
    趙煦乘勝追擊道:“自古以來大役三年,百姓死傷無數,此次大役規模不輸於曆代大役,然而百姓卻大多保全,而且提前半年結束,華醫官的高溫消毒之法,和酒精消毒之法更是居功甚偉,甚至為日後抗擊疫情打下基礎,如此大功,朝廷不可不賞。”
    “華醫官!”
    直到此刻,高太後才想起進獻酒精消毒之法的華誠,她沒有想到趙煦在朝堂上兩次主動發聲,竟然是為同一個人請功。
    當下高太後將目光投向太醫令,她相信太醫令會明白她的意思。
    太醫令臉色一變,此次抗役大捷可不是找到了良方,治好了疫情,而是利用高溫消毒之法和酒精消毒之法,隔離病人,進行全麵消毒,直到最後一名染上疫情之人去世為止,這才結束疫情,他根本不能抹殺華誠的功勞。
    “此次抗役大捷,此二法的確是立下大功,然而華醫官並未深入疫區,所以並不在封賞名單。”太醫令硬著頭皮道。
    趙煦冷笑道:“我們遠在千裏之外,連獻藥之功都沒有,又有何顏麵論功行賞。”
    高太後臉色難堪,趙煦此舉直接將她籠絡朝臣的計劃全盤打亂。當下反駁道:“本宮記得華誠不過是一介少年,封為八品醫官已經是破例了,再封莫非要讓他進宮當太醫不成,拔苗助長隻會害了他,等待日後他醫術大進,太醫院未嚐沒有他一席之位。”
    高太後一直信奉老成治國,其行事極為保守,自然看不慣華誠小小年紀身居高位。
    “糟糕!”
    李恪非心中暗呼,其他人不知道華誠,他卻知道如今華醫堂已經徹底擊敗了神醫堂,華誠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開封醫家第一人,甚至放眼整個大宋,也是屈指可數。
    果然,趙煦哈哈一笑道:“皇祖母有所不知,你口中的一介少年,已經接連攻克了腸癰,難產之疾,掌控華佗外科神術,更是擊敗成名已久的薛神醫,成為當之無愧的開封醫屆魁首。”
    如果是平時趙煦定然不會公然對抗高太後,然而如今華誠的事跡給了他勇氣,讓他不吐不快。
    滿朝文武不由一震,不可思議的看著趙煦,要知道無論任何一個行業做到第一的位置都不容易,這一點呂大防可謂是深有體會,他做到大宋宰相的位置足足用了四十年之久,而華誠一介少年竟然做到了醫屆魁首之位,莫非大宋醫家無人?
    一眾大臣不由將目光投向太醫令,隻見太醫令滿臉苦澀的點了點頭。
    百官一片嘩然,然而聽到華誠的事跡卻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再現華佗神術,開膛破肚治療腸癰,這種傳說中的絕技竟然出現在大宋實現,簡直是令人咂舌。
    “以利相誘,有違醫者仁心,絕非君子之道,此乃利欲熏心之人,絕不可以重用,還請太後明察。”太醫令怒斥道。
    “利欲熏心,可是為何朕聽說華醫堂收費公平,問診費僅僅是傳統醫者的十分之一,而且無論貧富一律平等,而且推行以工代藥,讓無錢看病的患者家屬打掃街道,以達到醫城之壯舉。”趙煦反駁道。
    “醫城!”
    文武百官不由沉默,開封城肉眼可見的變得整潔,隻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來,尤其是北方疫情蔓延,醫城的創意可以說是雪中送炭,早有不少官員上奏垂拱殿,讓醫城之舉再大唐各地推廣。
    “沽名釣譽之輩,妄圖效仿董杏林之舉,東施效顰。”太醫令不可置否道。
    趙煦冷笑道:“東施效顰?華佗神術還是東施效顰?根治腸癰也是東施效顰?朕倒希望天下出現越來越多的東施效顰之人,如此一來,天下之人病有所醫。”
    然而太醫令一咬牙道:“華誠的確是醫術不凡,然而他走的卻是醫道歧路,妄圖想要變法醫家。”
    “變法!”
    滿朝頓時一片死寂,這兩個詞可謂是朝堂的禁忌,曾經大宋朝堂因為變法已經弄得四分五裂,到現在依舊餘痛不斷。
    趙煦臉色一變,立即反駁道:“醫道歧路,我倒認為華誠走的是正道,太宗皇帝曾言: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華誠承諾和天下醫者共醫家,推行三醫政策,依我看,此人頗有太宗遺風。”
    “醫坊、醫保,醫老!”
    當一眾朝堂聽到華誠對醫者的改革,不由臉色古怪,按照華誠的計劃,醫者的待遇簡直是比官員還要豐厚。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刹那間,一眾官員的心中浮現出範仲淹的名言,原本這句話僅僅是老生常談罷了,而如今他們這句話即將成為現實,畢竟就連大宋官員也沒有這個三個待遇。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華誠卻觸及了高太後的底線,因為高太後生平最討厭的就是變法,當初宋神宗變法,高太後就極力反對,等到宋神宗死了之後,高太後垂簾聽政,直接重用守舊派,徹底廢除新法,這一次,華誠在醫家的變法無論多麽成功,都會引起高太後的反感。
    “傳旨,華醫堂華誠抗役有功,升七品太醫,在太醫署聽宣。”
    然而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高太後竟然重賞了華誠,還將其調任太醫署。
    “太後莫非是老糊塗了。”太醫令不由一愣,心中暗道。
    然而最為了解的高太後的呂大防卻明白,高太後絕非是老糊塗了,但也的確是老了。
    要說皇家之悵,最讓人心痛的就要數宋神宗喪子之痛,趙煦並非是宋神宗長子,而是第六個兒子,在其前麵五個哥哥全部夭折,在其後又夭折了三個弟弟。
    宋朝曆朝曆代皆有後宮子女夭折之痛,又豈能不需要神醫,華誠重現華佗神術,已經有了神醫之相,高太後放下成見,重用華誠,可謂是明智之舉。
    然而高太後此舉未嚐沒有私心,她曆經三朝,早已經垂垂老矣,身體大不如以前,然而世人無不貪生惡死,高太後此舉未嚐沒有為自己考慮的打算。
    畢竟她也老了,重病纏身,一個少年神醫在側,也是有備無患,曆代多少帝王都逃不過生死之間的大恐怖,倒行逆施,而高太後想來也不例外,為此竟然不惜違背心中對變法的厭惡,封賞華誠,將其留在太醫署,可見其真的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