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第 108 章
字數:63578 加入書籤
等樊長玉回去, 她被封為驍騎都尉的事已經在營地裏傳開了。
人人見了她,都道一句:“恭喜樊都尉!”
樊長玉對著那些或相識或不相識的麵孔, 都隻微微點頭示意。
雖然早已有了心理準備, 但這一天真正來臨時,她還是很不習慣。
升了官,她的軍帳自然也是搬的,前來道喜的人遠比之前來的那些百戶多, 大多數都還是將軍、校尉之內有官職的。
樊長玉不敢怠慢, 可人情世故裏的這份圓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 她實在是做不到遊刃有餘, 好在這場仗還沒打完,軍中私下也不宜宴飲, 這才不用擺酒宴招待這些人。
麵對一片道喜聲,她學著從前從說書先生那裏聽來的那些武將們升官後的樣子, 抱拳挨個同道喜的人說聲“同喜”。
她也是此時才知道, 軍營裏也不乏會拍馬屁的人。
幾個麵生的武官就差把她吹捧成將星在世了。
“早在薊州修大壩那會兒, 我就聽說了樊都尉的名號, 一介白身時便心懷天下, 於雨夜截殺三名斥侯, 這才讓引反賊走河穀, 水淹反賊的大計得以實施!”
“一線峽斬殺石虎那一仗打得也屬實精彩, 拿著兩把殺豬刀, 愣是砍了石虎的腦袋!此番更是立下奇功,救了賀大人, 斬殺長信王!”
眾人驚歎連連, 讚道:“英雄不論出處, 老話果真不假!”
樊長玉隻謙遜道:“諸位謬讚了, 我殺得了長信王,不過隻是運氣好。”
當即就有武官打斷她的話:“樊都尉莫要自謙了,便是運氣,也不是誰人都有這份運氣的!”
眾人附和之餘,一名嘴角下顎各留了一撇小胡子的五官替她惋惜起來:“按理說,斬長信王當乃首功,前鋒軍被打散後,帶著右翼軍殺進反賊軍陣腹地的,也是都尉,朝中怎地隻封了都尉一個五品官職,賞金也才三百兩?”
樊長玉微微一愣,暗道原來驍騎都尉是五品官職。
想起之前謝征扮成謝五時,同自己說的,斬殺了長信王,賞金當有千兩。
可實際撥給她的隻有三百兩。
這等寫在了聖旨上的賞金,還是沒哪個官員吃了熊心豹子膽幹貪,那就隻能是皇帝在決定給她封賞時,就隻給了這麽多。
一時間樊長玉也想不清其中緣由。
但這人的話,大有說唐培義貪了她軍功的意思。
這麽多人在這裏,好些甚至還是生麵孔,那人的話傳出去無疑會讓她落人口舌。
賀敬元提醒她的話猶在耳邊,樊長玉心中警惕,當即就道:“攻打崇州的戰術和排兵布陣都是賀大人和唐將軍的心血,他們才是居功甚偉,我一個小小隊率,一下子連升五級,本就是陛下皇恩浩蕩了。況且我在軍中資曆尚淺,擔這都尉一職,都心中惶惶,往後還得請諸位多多擔待。”
軍營裏管著五十人的無品武官,準確來說應該稱呼其為隊率,但因為隊率有正副之分,所以底下人習慣性叫正隊率為隊正,副隊率為隊副。
樊長玉這番話說得滴水不留,其餘武官在那人說出那句意義不明的話時,心中就已暗自捏了一把冷汗。
他們隻是從今往後要在樊長玉手底下做事,這才跟著前來道喜。
若是那話傳到唐培義耳朵裏,叫唐培義不滿樊長玉了,頂頭上司都不得主將器重,那他們底下這些人還能有什麽盼頭?
所以在聽到樊長玉這番自謙又抬舉賀、唐二人的話時,一屋子人都跟著鬆了一口氣,趕緊附和道:“都尉說得是,兩位將軍居功甚偉,但都尉在這個位置,也是德配其位!”
此事算是就此揭過。
樊長玉都準備送客時,帳外卻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都尉這裏好生熱鬧。”
這道溫潤如三月清風的嗓音,實在是有辨識度。
樊長玉一轉頭,便見書童撩起帳簾,一身天青色儒袍的人笑吟吟走了進來,正是李懷安。
帳內的武官們一下子拘謹起來,樊長玉暗道他這時候過來難不成也是來恭喜自己升官的?麵上卻還是做足了禮數,抱拳道:“李大人。”
李懷安俊秀的眉尾輕挑,他眉色偏淡,眉尾帶著幾分微彎的弧度,讓他整個人看起來更溫和無害,因此這個在旁人做來大抵顯得輕佻的動作,放在他身上依舊是賞心悅目的。
他淺笑著道:“樊都尉同懷安還是這般見外啊。”
抬手從身後的書童手中接過一方錦盒,說:“得知樊都尉得了聖上封賞,懷安替都尉備了一份薄禮。”
門神一樣守在門邊的謝五瞧見這一幕,瞪得眼都圓了,目光若是能轉為實質,他都能直接在李懷安後腦勺灼出兩個洞來。
雖然侯爺眼下和都尉分開了,但公孫先生都派了謝十三來崇州跟他打探消息了,侯爺回去後直接拿康城反賊開涮,明顯也是放不下都尉的。
都尉就更不用說了,他好幾次都撞見都尉一個人看著那柄烏鐵陌刀發呆。
李懷安這時候來獻勞什子殷勤?
趁火打劫?
謝五一顆心七上八下地盯著樊長玉,盼著她可千萬別收那賀禮。
樊長玉眉頭攏起,對李懷安道:“李大人的心意,在下心領了,但軍中不得私相授受,這份禮,我是萬萬不能收的。”
之前來看她的百戶們,打的是探病的旗號,所帶的東西也都是些不貴重的糕餅酒水,談不上私相授受。
今日來道喜的武官們,也沒蠢到直接在軍中給她送禮,所以大家都是空手過來的,因此樊長玉拒絕起來倒不是難事。
李懷安聞言笑了笑,說:“都尉誤會了,這盒子裏的,不過是幾本懷安得閑時做了批注的兵書罷了。”
他說著打開了錦盒,裏邊當真隻有幾冊半舊的兵書,再無旁物。
他指尖不動聲色叩了叩錦盒下方,麵上笑意不減:“懷安的這份薄禮,當真是薄,讓都尉笑話了,還請都尉不要嫌棄才是。”
他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裏邊又是幾冊書而已,樊長玉當真是再難找推拒的由頭。
而且李懷安那不動聲色的動作,似乎是在暗示她先收下這錦盒。
樊長玉想了想,覺著若隻是單純送禮,他大可不必挑著一堆武官來給自己道喜時過來送禮。
她視線淡淡地從之前挑唆她和唐培義的那小胡子武官臉上掠過,回想著賀敬元同自己說的,李太傅一黨眼下不會害自己,遲疑片刻,還是收下了李懷安遞過來的錦盒,道:“那長玉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懷安麵上神色似乎輕鬆了不少,他笑道:“懷安在兵法上造詣疏淺,隻盼這注解的兵書能幫到都尉才是。”
樊長玉隻得再跟著客套一句:“大人太過自謙了。”
好不容易把前來道喜的人都送走了,樊長玉癱在椅子上,隻覺腦仁兒一陣陣燒疼。
誰說軍中都是些五大三粗的糙漢的,這些從馬前卒一路摸爬打滾做到將官位置的人,沒一個是蠢的。
那故意給她挖坑,意圖離間她和唐培義的武官,今後肯定是得提防著的,不過這類擺在明麵上的釘子好拔,就怕還有暗釘。
李懷安的舉動,也說不出地怪異。
樊長玉在所有人走後,仔細看過那個盒子,並沒有暗閣什麽的,幾冊兵書裏也沒夾什麽紙條,注解在上邊的小字也當真隻是注解而已。
她一點頭緒也沒有,歎了口氣問謝五:“小五,你說李懷安暗示我收下這些兵書究竟是何意?”
樊長玉問的是正事,謝五隻得按捺下心底那點偏見,幫忙分析道:“眼下薊州兵權易主,底下的武將們雖信服於賀老將軍,但賀老將軍不管事了,他們也得在新的上峰那裏謀個出路。就跟之前那些百戶們前來向都尉示好一樣,都尉接受了他們的示好,便是一場站隊和拉攏。”
他說到此處頓了頓,看了樊長玉一眼後,才繼續道:“李懷安……大抵也是在拉攏都尉。”
樊長玉聽明白了:“我收下了他送來的這些兵書,我現在就是跟李家站在一條陣線的?”
謝五點頭,又說:“但他故意在人前送禮,顯然就是特地想讓什麽人知曉。”
樊長玉仔細琢磨了一通,想殺自己的隻有魏嚴,但不管自己有沒有接受李太傅一黨的庇護,魏嚴都不可能收手。
那麽讓能讓李懷安多此一舉做這事的,在這軍營裏,似乎也隻有今日剛到的那宣旨太監了。
可宣旨太監是皇帝的人。
莫非皇帝意圖對自己不利?
可皇帝為什麽要對自己不利?眼下賀敬元還沒被問審,也就說,她的真正身世還沒大白於朝野,就算皇帝是因外祖父遷怒自己,那他還封自己官做什麽?
雖然這官職貌似是被壓了一壓的。
樊長玉越琢磨越理不出個頭緒,煩躁得抓了一把頭發。
從前尚且還有陶太傅教她分析局勢,如今陶太傅音訊全無,賀敬元馬上又要被調回薊州,今後不管再遇到什麽事,都隻能她自己瞎琢磨拿主意了。
思及此處,樊長玉的目光不由落到桌上那擺在紅綢布托盤裏的三百兩黃金上。
這金元寶一錠是十兩的分量,托盤裏一共有三十錠,金燦燦的,瞧著很是惹眼。
她想了想,吩咐謝五:“你拿出十三錠元寶,和撥下來的撫恤金一起寄給陣亡的那十三名將士家眷。另拿出兩錠給重傷的將士們買些補品,再替我找幾個有真才實學的幕僚來,銀子你看著給就是了。”
謝五點頭道:“都尉如今也是正五品的官階,身邊理當養幾個幕僚了。不過……撥給陣亡將士的,會不會太多了?”
十兩黃金,換算成白銀得有一百兩了,再加上朝廷統一撥下的五兩撫恤金,就是一百零五兩。
樊長玉說:“這是我承諾了將士們的。”
以郭百戶為首的那批百戶,將來能為他所用,卻沒法成為她的親兵。
她身邊可用又對她足夠忠誠的人,還是太少了。
她想從自己帶的那些小卒裏,挑兩個出來當親兵。
謝五聽到她那個答案怔了下,終是沒再說什麽。
他要出門時,樊長玉卻又叫住他:“把這些兵書也拿去給底下將士們看吧。”
謝五呆住。
樊長玉說:“讓他們多讀些兵法,有益無害。”
確定樊長玉是讓自己處理了那些書後,謝五幾乎是狂喜了,他笑容都快裂到耳根去,怕讓樊長瞧出端倪,才趕緊收斂了些,抱起那錦盒道:“好,我這就拿下去!”
等謝五離開後,樊長玉望著放在兵器架上的那把陌刀出了一會兒神,才拿出從前謝征幫她注解的書,慢慢翻看起來。
讀書能使人變聰明,她要多讀書。
李懷安送她做了注解的書一舉,不管是巧合還是有意,但他從當初在山道上遇見自己,再到後來幫著自己查爹娘遇害的卷宗,剛好就查出自己身世有問題,再順藤摸瓜地查出了賀敬元幫她爹娘偽造了各種文書的事,委實是太“巧合”了些。
皇宮。
玉宇瓊樓間,一身海棠紅宮裝的明豔女子疾步走過,十六名梳著雙髻的宮娥垂著頭小步快走跟在她身後。
守在上書房前的老太監遠遠瞧見那女子,滿是褶子的老臉上便已堆起了牽強的笑來,迎上前道:“這是什麽風把長公主殿下給吹來了……”
女子豔若芙蕖的臉上全是冷意,甩袖一把撥開擋路的老太監,橫眉斥道:“滾開!”
老太監“哎喲”一聲摔在地上,眼見攔不住這位祖宗,又怕回頭叫裏邊那位遷怒,隻能抱住了女子一條腿,扯著尖細的嗓子道:“長公主殿下,您不能進去啊,陛下乏了,剛才歇下……”
說話間,女子已推開了上書房的大門。
滿室濃鬱的龍涎香飄出,讓她繪著精致妝麵的一張臉不禁露出幾分嫌惡之色。
老太監已嚇得伏跪在門口:“陛下息怒,老奴該死,老奴沒能攔住長公主殿下……”
“罷了,退下吧。”裏邊傳來一道年輕的男子嗓音。
老太監如蒙大赦,躬身退出去時,還帶上了書房大門。
長公主毫無懼色地看著龍案後那一身明黃龍袍,單手捏著眉心、滿麵疲乏的人,冷聲質問:“你給我和武安侯賜了婚?”
皇帝看向玉階之下明豔的美人,嘴角彎起時,笑得像個毫無心機的少年,眼神卻像一條在暗處吐信的毒蛇:“朕替皇姐尋了個蓋世英雄當夫婿,皇姐不樂意?”
長公主怒道:“武安侯落難之際遇一民女,已同那民女定了終身,陛下這是要本宮去當那棒打鴛鴦的惡人?”
皇帝說:“皇姐多慮了,一介粗鄙民女罷了,哪能同我大胤朝的明珠皇姐你比?武安侯已同那民女一刀兩斷了。”
長公主秀眉蹙起,篤定道:“不可能,武安侯為娶那女子為正妻,甚至求了歸隱多年的陶太傅收那她做義女,怎會一刀兩斷?”
皇帝笑了笑:“那皇姐當真是不了解男人了,滔天的權勢和天下第一美人,還能撼動不了一個粗鄙民女在他心中的分量?”
長公主麵色愈冷:“本宮眼裏揉不得沙子。”
皇帝輕描淡寫說了句:“皇姐放心,皇姐嫁過去了,永遠也見不到那民女的。”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
長公主臉色驟然一變:“你殺了她?你就不怕武安侯對你心懷怨懟?”
皇帝彎了彎唇角:“當將軍的死在戰場上,有什麽好奇怪的?武安侯該怨該恨的,也得是反賊,不是嗎?”
他早年被魏嚴架空,怕暴露了野心叫魏嚴忌憚,一直都裝笨扮怯。後來為了拉攏李太傅,又在李太傅跟前裝作乖巧好控製的樣子,這兩年一點點露出了獠牙。
聽到他那句話,長公主眼底流露出驚駭,久久失語,似被他的喪心病狂嚇到。
皇帝望著眼前的女子,臉上的笑容敦厚乖巧,一如從前那個裝乖裝笨的少年帝王,眼底卻滿滿都是已經壓不住的野心和欲.望。
他摸著龍椅扶手上的鎏金龍頭,漫不經心的語氣裏透著無盡的期許:“魏嚴一倒,皇權就能回到朕手中了,有武安侯在,李家那老匹夫有何懼之?”
他歪了歪頭,心情極好地笑著道:“憑李家這些年的貪墨,滿門抄斬也夠了。”
長公主從未覺著那個懦弱敦厚的皇弟這般陌生過,挽著輕紗的手臂間起了一片雞皮疙瘩,她問:“武安侯呢?他重兵在握,你就放心?”
皇帝似想說什麽,看著站在下方的長公主時,臉上笑意深了些,突然又打住了話頭,道:“朕自然是放心的,畢竟有皇姐幫朕看著他呢。”
“這世上,朕最放心的人,就是皇姐了。”
手腳上的那股冷意,慢慢竄上了脊背。
長公主強自鎮定挽起唇角:“陛下如此信任本宮,是本宮之幸。”
對於她態度的轉變,皇帝似乎高興極了,他說:“朕就知道,皇姐一定是站在朕這一邊的,皇姐回去等著風光大嫁就是。”
長公主應“好”,欠身一禮後,拖曳著那華麗的宮裝裙擺轉身,走出了上書房,一如來時那般,高傲挺著背脊,神色裏滿滿的目中無人,十六名宮娥緊隨其後。
沒有人知道,她後背的薄紗都已叫冷汗濕透,隻是被烏發擋了去。
回到自己的宮殿後,長公主關起門來,氣得直接砸了一地的碎瓷。
砸累了,才單手撐額坐到了一旁的軟榻上歇著,雪膩的眉心一直攏著,顯然還在煩心中。
大宮女小心翼翼捧上一盞花茶,勸道:“公主,您莫要氣壞了身子……”
長公主接過杯盞,本想喝,想到皇帝的那些話,仍是控製不住怒氣,直接將杯盞摔了出去,碎瓷飛迸,將邊上伺候的宮女都嚇了一跳。
“他算個什麽東西?一低賤宮女所生,沒個外戚,便想拉本宮來趟這趟渾水!”
長公主妍麗的臉上全是怒色。
她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但並不是先帝第一個女兒,隻是前邊的公主們都夭折了,她這才成了長公主。
她生母身份尊貴,她同皇帝可不是同胞姐弟。
皇帝這些年大抵也是想仰仗她外祖家,這才同她親近。
大宮女當時在殿外,並不知曉裏邊談論了什麽,隻當自家公主還是為賜婚的事發怒,她斟酌再三,終是勸道:
“公主,那公孫三郎為了避您,至今不肯入仕,連京城都不踏足,您又何必再念著他?武安侯戰功赫赫,弱冠之年便封侯,說起來是一等一的良婿……”
“閉嘴!”長公主臉色驟寒,扣在軟榻木質扶手上的指甲都險些因用力過猛而折斷。
大宮女整個人都被嚇得愣住了。
長公主似也察覺自己反應過激,垂下扇子似的睫羽掩住眼底這一瞬失控泄露出的情緒,冷笑蓋過話頭道:“你當武安侯能有什麽善終?”
大宮女麵上一驚,知道其中隻怕牽扯到朝中局勢,她急道:“聖旨已下,宣旨官也離京了,這可如何是好?”
長公主獨自閉目沉思了片刻,忽而道:“替我研墨。”
康城。
一隊兵馬停在河邊,被粗繩綁了的匪寇們粽子似的蹲擠在一起,十幾名持刀的鐵甲衛看守著這群落網之魚。
河岸邊上的青草蔥鬱,隻是入了夏,草莖已有些老了,戰馬用鼻尖拱著找嫩芽吃。
公孫鄞收到派去崇州的親兵帶回來的信件時,整個眉頭都皺了起來。
他問:“樊姑娘殺了長信王,朝廷當真隻封了她個驍騎都尉?”
謝十三點頭:“千真萬確,司禮監的太監親自去宣的旨。”
公孫鄞納悶道:“長信王的人頭這麽不值錢?”
他揮揮手示意謝十三先退下,看了一眼赤著上身立在河邊,正任親兵打水從他整個後背澆下、清洗傷口的人,走過去故意拉高了聲調道:“樊姑娘果真是女中豪傑,斬殺長信王後被封了五品驍騎都尉。”
謝征後背淋下來的水泅著淡淡的胭脂色。
聽到公孫鄞的話,他原本半垂的眼皮隻稍抬了抬,卻仍是一句話沒說,冷淡又了無興致的模樣。
這半月裏,他四處剿匪,搗毀了康城周邊所有匪窩,後背的傷口總是快愈合了又裂開。
卻沒見他上過一次藥。
在親兵又一次用水壺裝了水,從他後背不斷滲血的傷口處澆下後,他似覺著差不多了,揚手示意親兵退下,取了外袍直接穿上。
公孫鄞看得直皺眉,說:“你這身傷再這麽下去,遲早要了你的命。”
謝征似連話都懶得回,攏好衣襟往回走:“康城附近匪患已除,我有事回徽州一趟,這裏交給你了。”
公孫鄞看著他在太陽底下帶著幾分病態蒼白的臉色,想直接罵他又忍住了,隻道:“聽說李懷安注解了好幾冊兵書給樊姑娘當賀禮,我同樊姑娘的交情,再怎麽比他同樊姑娘好些,正好得押解隨元青去崇州,我就不留在康城了,順道還能給樊姑娘也帶份禮物去。”
謝征腳步微頓,說了句“隨你”,就頭也不回地繼續走了。
公孫鄞看著他翻身上馬的背影,終於氣得大罵道:“謝九衡!你有種!你真要放得下,回去後就把你房裏那醜不拉幾的人偶扔火盆裏燒了!”
戰馬揚塵而去,馬背上的人壓根沒再給他任何回應。
留在原地的鐵甲衛們愣了愣,隨即也帶著俘虜的一眾匪寇跟了上去。
隻剩公孫鄞一人還在原地罵罵咧咧。
謝征隻帶了兩名親衛,一路披星戴月,回了徽州謝家。
他爹當年駐守西北,就是定居在徽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徽州謝家才是老宅。
京城的謝宅,是他爹成親時才置辦的,那宅子裏的一草一木,也都是根據那個女人的喜好布置的。
留守在徽州謝宅的家將見謝征半夜回府,很是驚詫。
說是家將,其實也是家仆,都是當年跟著他爹征戰斷了胳膊或折了腿,這輩子也沒法再上戰場的人。
謝家會養這些人一輩子。
謝征沒驚擾太多人,直接去了祠堂,對著上方那些牌位,跪了一整夜。
直到第二日破曉,祠堂的門才再次被人從外邊打開。
一名瘸腿斷臂,但麵貌十分孔武的中年男子一瘸一拐進了祠堂,望著挺直背脊如一株蒼柏跪在蒲團上的人,平和道:“聽說侯爺昨天夜裏回來的,怎也不差人知會一聲?”
謝征說:“忠伯,我是回來請罰的。”
那瘸腿斷臂的中年男子眼底劃過幾許異色,隨即又平複了下去,問:“請多少罰?”
謝氏有族規祖訓,凡謝氏男兒犯了大過,都要來宗祠請罰。
這十七年裏,謝征唯一請過的一次罰,便是他奪回錦州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當年北厥人屠大胤百姓那般,也下令屠了錦州城內的所有北厥人。
謝氏自古出仁將,屠城之事後,世人隻記得他殺將之名,再不記得謝氏仁將之風。
掌兵之人,卻收不住自己的戾氣,此乃大忌。
謝征那唯一一次請罰,便請了謝氏祖訓裏最重的家罰,一百零八鞭。
今日,他跪在謝氏先祖靈位前,亦答:“一百零八鞭。”
這個數字讓中年男人眼底異色重新浮了起來,問:“侯爺犯了何事?”
謝征望著祠堂最中間,謝臨山的牌位,說:“忠伯日後會知曉的。”
謝忠曾也是出入沙場的人,對血腥味本就敏感,謝征後背因傷口裂開,衣袍被鮮血濡濕的印記也格外明顯。
他遲疑道:“侯爺身上似乎有不輕的傷。”
謝征隻答:“無妨。”
謝忠便取了掛在一旁牆壁上的蟒皮鞭,靜默看了謝征兩息後,才道:“開始了?”
謝征沉寂“嗯”了一聲。
“明明我祖,胤史流芳,訓子及孫,悉本義方。”1
伴著渾厚的祖訓念出,是重重一鞭子甩到了謝征後背。
謝征身形一顫,後背繃得似一塊鋼鐵,垂在身側的兩隻手也緊握成了拳,才沒有向前跌去。
但後背的衣物直接被那一鞭打破一道口子,皮肉上浮起一道紅腫得幾乎快充血破皮的鞭痕。
謝家的規矩,行罰時,誦念祖訓下鞭,以便讓受罰人知道為什麽受罰,也把祖訓記進骨子裏。
“仰繹斯旨,更加推祥,曰諸裔孫,聽我訓章。”1
“啪!”
又是重重一鞭子甩出,鞭痕和後背那道崩裂過不知多少次的傷口.交疊,血肉飛濺,謝征痛得雙唇發白,冷汗如珠從鬢角滾落,握拳的手青筋凸起,但他依舊沒坑一聲。
謝氏祖訓伴著鞭子一道一道地落下,謝征整個後背鞭痕交錯,已被血泅得不能看了,眼皮上都掛著汗珠,卻依舊睜著眼,一瞬不瞬地盯著祠堂上方謝臨山的牌位。
打到第九十八鞭的時候,從後背湧出的血已浸透了他的衣袍,連地磚上都匯聚了一小灘。
他跪不住了,整個人都朝前栽倒,眼前暗影重重,幾乎已看不清祠堂上的牌位。
謝忠胳膊已經酸痛,手上的蟒皮鞭上全是血。
他是謝氏這一代的掌刑人,不管心中有多不忍,在行罰時,都不能從輕。
隻這一次,他說:“侯爺,就到這裏吧。”
謝征倒伏在地,塞在懷裏的那個木偶掉落了出來,他掌心因為忍痛已被抓得鮮血淋漓,撿回木偶時,巴掌大的木偶上也沾到了血,他緩緩動了動眼皮,問:“還差多少鞭?”
謝忠答:“十鞭。”
謝征便一隻手撐著地,一手抓著那木偶,慢慢跪了起來,將血痕遍布的後背重新挺直,說:“繼續。”
謝忠眼底閃過幾許不忍,卻還是高聲念著祖訓,用力揮鞭打了下去。
血沫子濺在身下的地磚上,妖嬈得像是迸開了一朵朵血花。
十鞭,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打完時,謝征整個人都血淋淋的,指尖都因抓得太過用力,幾乎嵌入了那木偶裏,他低垂著頭,眼皮都有些睜不開了。
謝忠怕他傷勢太重出什麽意外,忙走出祠堂喚人去請大夫。
謝征跪在地上喘.息,後背已痛到幾乎喪失知覺。
好一陣,他緩過勁兒來了,才強撐著睜開恍若千斤重的眼皮,望著謝臨山的牌位,磕了一個頭,啞聲道:“孩兒不孝。”
他心上長了一個人,他把整顆心都剜出來了,卻還是舍不得,放不下。
一開始用不斷的征戰和殺戮還能暫且麻痹神經,但後來傷口一次次崩裂的痛也壓不下想見她的念頭。
明明痛得渾身都痙.攣,可就是清醒不了。
或者,他本就是清醒的。
他就是想見她。
想得渾身的骨頭都疼。
受完這一百零八鞭的刑罰,他可以去找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