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晉·江唯一正·版-番外

字數:43752   加入書籤

A+A-


    【2、三哥登基啦】
    哥哥回京後, 我的生活沒有發生什麽變化。
    除了功課有點多之外,別的都和從前差不多。
    不過三哥和哥哥經常帶我去京郊玩兒,偶爾還會帶我打獵。
    我從前一直以為哥哥不會騎射,後來才知道他騎馬很厲害, 射箭也很準。
    當然, 和三哥肯定還是沒法比的。
    三哥不僅騎射好,槍也耍得好, 我和哥哥都喜歡看他耍槍。
    有時候三哥會故意換上一身帥氣的武服, 在哥哥麵前耍槍。每到了這個時候,我都會覺得哥哥的眼睛裏像是有星星。
    不久之後, 禮部便籌備好了三哥的登基大典。
    大典之前,哥哥原是說了不會去看, 因為三哥說儀式太繁瑣,怕他會累。
    但是到了那一日,他忽然又改了主意。
    我問他為什麽, 他說三哥難得穿那麽漂亮的禮服, 他想去看看。
    大典那日,三哥特意讓禮部的人安排我與哥哥站在了一起。
    因為哥哥當初在父皇病重時,幫了三哥的大忙, 所以朝臣們也沒有對此提出異議。
    後來我聽先生說, 哥哥當初做的事情, 叫“從龍之功”, 反正就是三哥再怎麽寵信他, 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當初若是沒有哥哥的幫忙,京城說不定要出大亂子。
    再加上哥哥的商隊當初對戍北軍也有大功, 所以他理應被三哥重用。
    我聽雙喜說, 還有朝臣提議要三哥給哥哥封個爵位。
    三哥猶豫許久, 並沒有答應給他封爵,而是給了他一個虛銜,叫太子少傅。
    這個職位在我朝原是輔佐太子,教導太子德行的人。
    可本朝如今沒有太子,隻有我這個“皇太弟”,所以哥哥這個太子少傅,就成了我的先生。不過他和別的先生不大一樣,不會每日去宮塾裏教我,而是會在平日裏對我言傳身教。
    後來我才知道,三哥封了他這個虛銜,也是為了讓他以教導我的由頭住在宮裏。
    不過哥哥並沒有將這個職分當成幌子,他是真的盡到了少傅的本分,我後來學會的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他教我的。
    登基大典那日,我與哥哥穿著禮服站在隊伍的最前頭。
    我們身邊有二哥、五哥,還有七哥。但大哥、四哥和六哥因為之前犯了錯誤,所以沒能回京參加三哥的登基大典。
    那天的儀式,確實像三哥說的那樣,很繁瑣,時間也很長。
    我站在哥哥旁邊,累得夠嗆,還好哥哥口袋裏裝了糖球,中途偷偷往我嘴裏塞了一顆。
    我記得那天的三哥特別英俊,穿著禮服立在祭天的台子上,接受百官的朝拜。我覺察到身邊的哥哥看著三哥時,眼睛格外明亮,唇角也帶著溫柔的笑意。
    三哥在接受完朝拜之後,遠遠朝著我們的方向看過來。
    雖然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我知道,他此刻一定也用同樣的神情看著哥哥。
    那一刻,我忽然覺得,三哥一定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
    哥哥肯定也是這麽想的,所以他才會來看大典,他要親眼見證三哥人生中的這個重要時刻。
    那天三哥從祭天的台子上下來之後,便走到了我們身邊。
    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朝哥哥伸出了一隻手。
    哥哥明顯愣了一下,眼睛裏滿是震驚。
    但他並沒有去握三哥的那隻手,而是俯身抱起了我。
    我看到他們短暫地對視了一眼,雖然誰都沒有說話,卻好像彼此都明白對方的心意。
    就這樣,哥哥抱著我一起,在百官的注目下,陪著三哥走過了那條長長的玉階。
    三哥登基後,並沒有挪宮,依舊住在福安宮裏。
    他也沒讓人重修過那裏,一切的規製都還是和從前一樣。
    他仿佛不怎麽享受當皇帝帶來的尊崇和殊榮,除了稱呼有所改變之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和從前沒有太大的差別。
    先前眾人為他準備的地方,最後倒是便宜了我。
    不過念著我如今年紀還小,哥哥說不應該把我和娘親分開,可以等我大一些的時候再挪宮。
    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都是在娘親的住處以及福安宮互相躥著住。
    不過三哥嫌我打擾他,經常等我被哥哥哄睡後,就把我抱到偏殿去。
    時間長了,我倒是習慣了。
    每次晚上睡著的時候還在三哥和哥哥的榻上,醒來就到了偏殿。
    哥哥剛搬進宮裏住的那段時間,總是有點不自在,生怕旁人會說三道四。
    但出乎意料的是,朝臣們並沒有對他住在宮裏一事發表太多的看法。
    據來喜說,這是因為三哥將哥哥保護得很好。
    後來我還聽說,有個別朝臣私下說過什麽,後來被三哥單獨叫去禦書房談了話。
    那些被談話的朝臣沒有受到任何的責難,但誰也不知道三哥和他們說了什麽,從那以後,朝中就沒人敢再議論哥哥了。
    在三哥登基後的第二年,發生過一個小插曲。
    當時不知是誰,在宮宴上喝了酒,朝三哥提起了子嗣一事。
    三哥那日發了很大的火,將酒杯都摔了。
    後來我聽雙喜說,三哥在第二天的早朝上,當庭又怒斥了那個人,還罰了他的俸祿。
    理由是,三哥已經立了我做儲君,那人催著三哥延續子嗣,是對我的大不敬。
    若非念在對方酒後失言,三哥定要重重罰他。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朝中再也沒人敢朝三哥提過子嗣一事,因為不管誰開口,都得先頂著個不敬儲君的帽子。這樣得罪三哥又得罪我的事情,傻子才會去做呢!
    隨著時間的流逝,朝臣們也漸漸確信,三哥和本朝的任何一個皇帝都不一樣。
    他沒有立後,也沒有子嗣,後宮裏空空如也。
    很多人慢慢猜到了三哥和哥哥的關係。
    或許是因為三哥對哥哥太在意,又或許是因為三哥一直不願立後,總之日子久了,紙就漸漸包不住火了。
    但是這個秘密慢慢被眾人知道,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這時,朝臣們早已接受了我這個儲君,也接受了三哥不立後、不納任何妃嬪的決定。再加上哥哥這些年將我教導得很好,所以他在朝中很受人尊重,幾乎沒有什麽人討厭他。
    有了這些前提之後,朝臣們接受起這件事就容易多了。
    除了個別朝臣會抱怨幾句之外,幾乎沒有人說什麽不好聽的話。
    三哥說,這叫“滲透”。
    當初他不敢驟然公開和哥哥的關係,是怕消息來得突然,引起輿論對哥哥的口誅筆伐。
    但這些年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讓旁人習慣並認可了哥哥的存在。
    等到朝臣們發現真相的時候,內心早已不知不覺接受了這個事實。
    這樣一來,大部分人得知此事後的反應就不會是難以置信,而是“原來如此!”
    那一年的除夕宮宴,三哥要哥哥和他坐在一起。
    但哥哥不想陪他坐在主位,因為宮宴的坐席是主位居中,賓客各列左右兩側。
    換句話說,坐在主位上,全程都會成為焦點。
    哥哥說那樣連吃東西都不自在,很尷尬。
    後來三哥幹脆讓人撤了主位,陪著哥哥坐在了賓客席中。
    次日朝臣們還議論,說三哥是大孝之人,主位應該是留給了太上皇,也就是我父皇。
    我覺得朝臣們有時候也挺有意思的,他們雖然接受了哥哥和三哥的關係,但是好像總不願正麵承認。所以三哥每次做什麽和哥哥有關的事情,他們就會替三哥找別的借口。
    例如三哥宮宴不坐主位,不是為了和哥哥坐在一起,而是為了給父皇留個位子;
    年後三哥多歇了幾日的朝,不是為了陪哥哥去別苑多住幾日,而是為了體恤朝臣們的辛苦,讓他們多陪陪家人;
    正月十五三哥特意讓人在城樓上放了大當家楚東製的煙花,不是為了哄哥哥高興,而是為了讓百姓大飽眼福……
    反正他們總是能替三哥找到借口,三哥也懶得解釋。
    順便說一句,放煙花是從三哥私庫裏出的銀子,他哄哥哥高興從來不用朝廷的錢。
    他說花自己的銀子哄自己的人,這樣比較酷!
    【3、原來你們隻想過兩人世界】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
    日子一晃而過。
    在我十一歲的那年,病重多年的父皇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父皇臨走前的這幾年,病情其實已經漸漸好轉了不少,有時候他一口氣甚至能寫出來一句完整的話,隻是依舊不大能言語。
    有時候我會去看他,和他說一會兒話。
    當然是我說,他聽。
    我會朝他說一些京城的新鮮事,也會說起哥哥,雖然我沒告訴過他什麽,但我想他是知道真相的。不知道是不是病久了的緣故,他好像也慢慢接受了三哥和哥哥的事情。
    不接受又能怎麽樣呢?
    反正他也管不了三哥!
    父皇去世的那天,三哥沒有哭,但是那晚我看到他在廊下站了很久。
    直到哥哥走過去抱了他一會兒,他緊繃的肩膀才放鬆了下來。
    父皇的喪儀都是依著規矩辦的,三哥沒有插手什麽。
    唯獨一條,他沒有允許任何人替父皇殉葬。
    他說活人不該替死人殉葬。
    而且他還主張廢除了本朝的殉葬製度。
    據說有個朝臣覺得這樣不妥,怕父皇在下頭孤單。
    三哥則說,有先皇後陪著陛下,陛下怎會孤單?
    還說那個朝臣若是不放心,大可以自己去陪父皇。
    後來,那個朝臣就啞巴了,沒敢再多說什麽。
    我也覺得三哥的決定很好,活人不該為死人殉葬。
    若是父皇喜歡的妃嬪,生前早已陪伴夠了,該當沒有遺憾。若是他不喜歡的妃嬪,硬讓人家陪葬,豈不惹父皇不快?
    所以這個製度廢得很好。
    後來,三哥有一次朝哥哥開玩笑,說等自己駕崩了以後,讓哥哥去給他守皇陵,這樣他夜裏就能變成鬼去找哥哥團聚。
    哥哥不知為何,忽然動了怒,氣得大半日沒理三哥。
    後來三哥才知道,哥哥是氣他說這種晦氣話。
    那日之後,哥哥忽然開始在意起了三哥的身體,不僅逼著他修身養性,還吩咐了太醫替他調理身體。因為三哥從前生過很重的病,哥哥擔心他落下什麽病根。
    那段時間,哥哥甚至搬回府裏住了幾日,說是為了讓三哥節製一些,這導致三哥日日都火氣很大,身邊幾乎沒人敢惹他。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大概也猜到了三哥火氣大的原因。
    哥哥作為我的少傅,會適當地告訴我一些知識,免得我因為好奇而犯下什麽錯誤。
    所以那個時候,我已經隱約知道一點兩個相愛的人之間,大概會發生一些什麽事情了。依著宮裏從前的規矩,皇子到了十三四歲以後,就會被安排宮女做一些啟蒙。
    但哥哥不大讚成這種行為,所以采用了比較正麵的方法教導我。
    實際上,我內心也憧憬著將來長大後,能像三哥一樣,找到一個像哥哥這麽好的人陪伴。
    當然,這個人未必是個男子,但一定要是我喜歡的。
    到了這個年紀之後,我也明白了三哥為什麽會走上和父皇截然不同的道路。
    因為哥哥的存在,讓他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那是一種與他過去厭惡的宮廷生活完全不同的人生……
    是哥哥讓他有勇氣不重蹈父皇的覆撤,也讓他有底氣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而他們兩個人讓我相信,將來的我或許也可以!
    說回三哥“修身養性”的問題……
    最後吳太醫再三保證,說三哥的身體底子好,此前的舊疾並沒有落下什麽隱患,還說三哥這身子骨,活到九十九不成問題。
    有了這番話,哥哥才算放下心來。
    他又搬回宮裏住之後,三哥的火氣就慢慢消了,宮裏又恢複了一派祥和。
    這兩年,三哥便有意識地帶著我去聽政。
    一開始我隻當他是想讓我多學學東西,但後來我漸漸就覺出不對味了。
    直到他開始讓我參與議政,甚至教我批折子……
    隨後的這幾年裏,三哥讓我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而他,則開始隔三差五帶著哥哥去別苑或者京郊遊玩。
    後來有一次,他甚至直接帶著哥哥去了趟豫州。
    雖然他在朝中提前都做足了布置,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我還是沒什麽底氣。
    兩個多月後,他們回京,朝中一切安然。
    我忍不住鬆了口氣的同時,抱怨了三哥一句,嫌他走得太久。
    結果三哥心血來潮,突然說要禪位給我。
    理由是,我做了皇帝,這些事情就是分內的了,就不會抱怨他了。
    在我的堅持和哥哥的勸說下,三哥總算暫時打消了禪位的念頭,說等我滿了十六之後再禪位給我。
    我十六歲那年,哥哥帶著我出了一趟遠門。
    我們去了祁州,豫州,甚至還去了一趟北江。
    他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作為一個君王,既要有學識,也要知道民間疾苦。
    隻有讓我親眼看看我朝的江山和百姓,我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
    那一趟,我看到了很多東西,認識了很多人,見過了從前不曾見過的世界。
    那一趟我們回京之後,三哥就寫好了禪位詔書。
    他承諾說,不會丟下我不管,一定會做我堅實的後盾。
    他倒也沒騙我。
    此後的兩年,他確實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京城。
    但兩年後,我十八歲那年,他就帶著哥哥雲遊去了。
    臨走前,我很舍不得他們,問他們什麽時候回來。
    三哥說這得看心情,他說過去困在京城的時間,他都要想辦法補給哥哥。
    我有點傷感,問他那我怎麽辦呢?
    我豈不是也要一直被困在京城?
    三哥朝我一笑,帶著點揶揄,說我若是今年成婚有了子嗣,說不定二十年後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
    我還是個孩子,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但是看著他們兩個人,我心裏除了不舍,更多的其實是替他們高興。
    過去的十多年,漂亮哥哥一直在京城陪著三哥。
    接下來的日子,該換三哥陪著他去四處看看了。
    我看著眼前的兩人,恍惚又想起了十幾年前的那個除夕。
    三哥抱著我,目光遠遠落在哥哥的身上,像是在看著他的全世界。
    如今,我從一個小娃娃長成了少年。
    歲月卻沒在他們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漂亮哥哥依舊漂亮,我三哥則依舊英武挺拔。
    那日將三哥和哥哥送出城時,我站在城樓上看著他們遠去的馬車,心中感慨萬千。
    我想,我一定要和三哥一樣,做一個好皇帝,守住我朝的江山穩固。那樣,即便他們不在京城,也會知道我沒有讓他們失望。
    而我相信,我的三哥和漂亮哥哥,一定會平安順遂。
    就像哥哥從前給我講的話本裏寫的一樣,他們會攜手走遍我朝的大江南北,去看春天最美的花,也去看冬天最冷的雪,會在夏蟬的鳴叫中躲在樹蔭下乘涼,也會在秋葉落下時相擁在藤椅上睡個午覺。
    轟轟烈烈,也平平淡淡。
    相濡以沫,且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