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若是將三藏法師換成準提聖人;蟠桃存貨也並無多少了
字數:6773 加入書籤
對於曾子的出現,絕多數神仙是沒有預料到的即便是子輿先生是提前到了的,並且還在長安城中遊覽了一圈,已經同許多同在長安閑逛的神仙們擦肩而過,甚至是打過照麵可他們依舊是不知道子輿現身的身份。
畢竟子輿先生一向低調,能認出他的也就是二郎真君與觀音菩薩寥寥數位。
不說二郎真君有心讓自家孩兒拜在曾子門下,大唐的那些個文官學士,甚至都想要自己拜在曾子門下為徒,重新學習儒門大道。
而楊戩之所以稍有些猶豫,也不是因為別的原因是他其實已然知道了大聖國師王菩薩就是自己的父親楊天佑,一直沒有去主動相見,或者也可以說是父子兩個頗有些默契.雙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見麵。
不論是楊戩,還是楊天佑,其實都想要將一家人重聚的這個重要時刻,留到瑤姬徹底複蘇歸來。
不見歸不見,但楊戩對自己父親的事情,還是會主動探查的甚至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他是會去尋六耳獼猴求證的。
六耳獼猴自然不會在這方麵對二郎真君有所隱瞞,否則若是引起什麽不必要的誤會,那可不是什麽小事兒。況且對於六耳獼猴本身來說,他也挺想要看到二郎真君一家能夠順利團聚的。
既然查過父親的事情,楊戩自然就知道自家父親身兼儒佛兩家之長,在自證成為大聖國師王菩薩菩薩果位之前,是學治《公羊》的。
原本楊戩對《公羊》之中所講的內容並不太了解,也是知道了此事之後,才特意去向儒家的先生請教了《公羊》中的學問。
不得不說楊戩看後認為《公羊》很符合自己的脾性,甚至對於“天條”的完善工作,都多出了許多新的靈感。
原本以楊戩的設想,自家孩兒往後的修行已經都是有了著落的,玄門的本領由自己師父玉鼎真人傳授;武藝自然是自己這個當父親的親自教導;這儒家的學問自然就落在了自己的父親的頭上,況且這也是諸位祖父對楊家長孫的關愛。
至於佛法,楊戩是接受了三藏法師的建議的,在自家孩兒成年之前,並不會讓他過多的接觸佛法一切等成年之後再說。
“小孩子學佛,雖然不是壞事.但在一定程度是會扼殺他的本性的。”當時三藏法師這樣對楊戩說的,“而且真君讓令郎拜我為師.難道就不怕他跟小白龍一樣,整日裏盤算著讓貧僧給他剃度出家?真到那時,貧僧可沒辦法給真君一個交待了。”
如果是別人說這話,楊戩一定是嗤之以鼻的。
但這話是從三藏法師口中說出來的,便有一股莫名的信服力.別說是一個小兒,便是那些修行了多年的修士,恐怕在跟著三藏法師修行一段兒時日之後,都要被三藏法師的佛法折服,從此遁入空門為僧。
且看那些已經剃度了僧人們,在得到三藏法師三兩句點撥之後,都是這般狂熱追隨之態.二郎真君自然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說實話,即便是三藏法師本身沒有這個打算.楊戩都不覺著一個自家兒子能夠受得住三藏法師的佛法感召。
但三藏法師也做出了承諾,“等令郎學成本領之後,如果對貧僧的佛法還感興趣,可隨時來貧僧處學經。”
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家小楊公子可以做自己的主的時候,貧僧這裏的佛法自然是不會藏私的.至於那個時候小楊公子對佛法究竟是何等態度,就全憑他自己把握了。
哪怕是他當真要剃度出家,也是他自己的選擇。
此事楊戩也無異議若當真有這一天,他也認了。
就不信他們一家子從小教到大的兒子,還能被三藏法師拐帶走.至於為了以防他出家,而不讓他來慈恩寺學習唯識宗,而是去學別家的佛法.那這佛法還不如不學。
要學就學最好的,如今的唯識教法,顯然就是佛門在三界的顯學。
當楊戩將此事向玉帝提起的時候,玉帝都是十分感慨,“不愧三藏法師啊,這才是真正聖佛風範”
同時心中也難免鄙夷起當年的西方二聖來:你們兩個究竟懂不懂佛?
佛門渡化眾生不假,可強渡來的眾生,當真也算是遵循佛法麽?
“你不妨想想,若是將三藏法師換成是準提聖人時,又會是怎樣一副景象.”
楊戩不假思索的回答到:“恐怕不隻是我孩兒,連我都要被準提聖人渡去佛門吧。”
雖然準提聖人不一定成功,但對方是一定不會錯過這個機會的。
祭台之上,與之前的曾子相比,二郎真君的威名自然是在整個三界都廣為傳揚的,況且他這一千多年都在人間四處狩獵妖魔.可謂是各地都有他的傳說。
這才上了祭台,寺中的百姓便已經是“二郎菩薩”“二郎真君”之聲高呼不斷,此起彼伏了。
二郎真君自然是出手不凡,也是他一直惦記著三藏法師當年向他們請教過“變化之道”,故而這一次特意向師父討了一套元神變化之法,作為賀禮。
雖然不是“天罡變化”,可既然是"玉泉山出品",其神妙程度自然也是毋庸置疑的。
“真君有心了!”
便是法海也沒想到,當年隻是隨口提過的事情,二郎真君竟然還放在心上。
不過以他們二人之間的交情,太過客套的話也不必多說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若有需求時,自也是不遠萬裏來相助。
而對於法海來說,二郎真君其實才是他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遇見的第一個真正用心相交之人。
同悟空之間的師徒情誼自然更是一片赤誠,但不得不說.按照時間循序來說的話,遇見悟空也確實是在二郎真君之後的。
當然了,若說法海同誰更加親近,那自然是悟空無疑,這是無可辯駁的。
二郎真君是誌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好友,悟空則是弟子,是徒兒,是“家人”。
或許在別處,出家人從此孑然一身,了斷紅塵但在法海這裏,似乎並非如此。
三藏法師與二郎真君相談甚歡,二人有太多的話可以說,但今日是唯識宗的開宗大典,顯然不是讓他們二人敘舊的,最後以二郎真君邀請三藏法師務必出席他長子大郎的周歲宴,三藏法師表示自己一定會到場,而暫告一段落。
再往後.是八妹與杏仙代表瑤池王母娘娘,祝賀三藏法師開宗,並且送上了九顆九千年一熟的紫紋蟠桃作為賀禮。
雖然王母娘娘確實是委派了杏仙為代表的,但適才那些“大佬們”輪番上陣之後,她還是有些心虛的便尋到了天庭的八公主,講明了緣由八公主急公好義,當即便同杏仙一同上了祭台。
這九隻九千年蟠桃一亮相,不說是這慈恩寺中,便是整個長安之中,都透著這一股清香——
一些年老體衰的,隻是嗅到了這蟠桃的散發出來的一縷香氣,便頓覺身體康健了不少
“知道麽,那可是蟠桃!吃一個就能長生不老!”
凡人們自然不知道蟠桃之中的具體劃分,他們隻知道吃一個蟠桃,就能長生不老.但這絲毫不會影響到他們對蟠桃的渴望。
蟠桃!
別說是凡人了,即便是在場的修士與神仙們,見了都是十分眼熱!
尤其是這九千年一熟的蟠桃,即便是對於那些有資格參加蟠桃會的神仙們,那也可是近萬年才能吃上一顆的天地靈果。
上次因為大聖把蟠桃園裏的蟠桃幾乎禍禍了個空,即便是王母娘娘處有些存貨,也有好些個仙神沒能享到這個口福。
念及此處,一眾神仙們便把目光鎖定在了大聖的身上,其中難免帶著幾分“幽怨”之意,讓大聖好不自在。
原本已經快被人遺忘的糗事,隨著這九顆蟠桃,此刻重新被喚醒了記憶。
八妹還說了一句:“聖佛且勿怪我母後吝嗇,實是這蟠桃存貨也並無多少了”
隻是這話才出口,她便覺著有些不妥,趕忙向一旁的大聖吐了一下舌頭,似乎想要以此表達歉意,企圖蒙混過關。
大聖自然不會因為此事同八妹計較,況且這事兒原本也是他自己做的有問題.畢竟不論人家請沒請自己,又是究竟為什麽沒有請自己自己總也不該因為此事而亂了心境,何況自己早就把蟠桃園裏的桃,都吃了個幹淨
甚至現在大聖偶爾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分析自己當心究竟是怎樣的心境,才做出那等事來.而後得出了一個令他自己都哭笑不得的結論——
或許是自己害怕偷桃吃的事情暴露出去,幹脆就先以天庭舉辦蟠桃會沒請自己為由,大鬧一場。
不得不說,跟著師父時間久了,大聖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愈發刁鑽了.而實際上當年他大鬧天宮,就是單純的因為天庭沒有請他,所行之事,也根本沒有那麽多的算計.完全都是隨性而為。
當弼馬溫時,他能不顧條例,把天馬從馬廄之中放出來,在天河處放養.但那些天馬,卻被他養得是肉膘肥滿,十分健碩,隻說“養馬”這一項,也算是盡職盡責。
而後因為弼馬溫乃是不入流的的小官兒,心中不忿,當即便也不伺候了,把公案推倒,使動一杆定海神珍鐵直打出禦馬監,反下天庭去。
當時是玉帝派兵下凡捉拿,領頭的是托塔李天王與三太子哪吒。
為什麽說哪吒在鬥大聖的時候說他放水了,也是這一戰的時候,哪吒隻是施展出了三頭六臂,那手中雖然也有六樣兵器法寶,但卻都不是他的成名之物。
是什麽“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這六樣.連火尖槍,乾坤圈、混天綾這老三樣都沒掏出來,那九龍神火罩就藏得更死了。
隻是,當時即便是哪吒當真將這些法寶祭出,其實也不一定就能勝過大聖。
不過此戰之後,天庭也認了他的“齊天大聖”之名號,還下了聖旨敕封神位這可就跟他幾個結義自封的“大聖”名號,完全不同了。
而大聖當時得知這“齊天大聖”官至極品,更不計較俸祿高低,再加上天庭還建造了一座齊天府,便心滿意足的留在天庭任職。
就這般其實也好,他不也沒惹出什麽亂子來?
今日東遊,明日西蕩,雲去雲來的.隻是結交三五好友,時常飲宴聚會而已。
也是許旌陽許真人“多嘴”,向玉帝進言,說:“今有齊天大聖,無事閑遊,結交天上眾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閑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庶免別生事端。”
玉帝顯然等這話等了不少時日,許真人才有提議,玉帝便直接將大聖宣來,給了他一個看管蟠桃園的差事。
這事兒吧當時眾仙是有些摸不著頭腦的,畢竟讓大聖一個本就不安分的猴兒去管蟠桃園,這事兒聽起來就不靠譜,但這是玉帝的決定,就連王母娘娘都沒有什麽意見,眾神仙自然也就不好說什麽。
甚至有些神仙在蟠桃園被大聖“禍害”了之後,心中還說是玉帝引賊入室,自作自受。
但聰明一些的神仙,如今再來回味當年的事情,也就隻能是看破不說破了。
那時候的大聖一顆赤子之心,雖然學了一身的本領,但為人處世的“學問”,顯然還是大聖的短板所在.故而玉帝讓他看守蟠桃園,又沒說不讓他吃蟠桃園裏的桃這桃怎麽可能留的下?
至於說聽了七仙女之言,說蟠桃會沒請自己的時候.大聖根本就沒把這兩件事情聯係在一起,就還隻是單純的破了防
最後騙走了各路仙家,自己先去了會場將侍從們放倒,而後大吃大喝了一通,十分盡興
其實到此,大聖也還並不擔心,即便是鬧了會場,他也隻是想著回府睡覺直到迷迷瞪瞪,因醉酒迷路,沒有回到齊天府,卻去了兜率宮.又正巧老君不在家,因為是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台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故而兜率宮中是空無一人。
那丹房丹灶之旁,還有五隻金丹葫蘆大聖也一股腦吃了個幹淨。
可正是這丹藥下肚之後,一時間丹滿酒醒,才恍知自己闖下了大禍.直說: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
在取經路上,大聖也向師父提起過其中的疑點:比如這件事情之中的一係列巧合,以及自己因為醉酒走錯路的事情。
(本章完)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