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九章,巡視和敲打
字數:10162 加入書籤
靠近城南這邊的第三食堂。
來這裏吃飯的老外最多,反倒是冉秋葉等內陸地區來的,很少來這裏吃飯。
所以,周濟民他們這群人來到飯堂的時候,多少還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小城內有好幾個食堂,原本的炊事班已經完全負責部隊的飲食了,何雨柱負責的中餐廳相對更複雜一些。
也就是第三食堂這邊,更偏向於西式、清澹飲食。
還有就是,更多的內地人,他們更偏向於自己做飯,而不是來食堂吃飯。
徐磊他們幾個研究所管理層,就坐在一塊兒聊著天。
看到周濟民的時候,全都站了起來,異常激動和興奮。
“熊貓同誌,您可算是來了,我們等您很久了呢,有好幾個問題……”
周濟民笑著招手,讓眾人坐下來。
“不急不急,我今天來,是因為有非常重要的客人,等我忙完,我會跟你們溝通的……你們先吃飯吧。”
“好!”
眾人情緒平複下來,這時才注意到王平安他們過簇擁著的老人家。
菲利普他們這些老外都不認識,周濟民還以為徐磊、陸雲和曾慶豐他們會認出來。
沒想到,老人家被他們華麗麗地忽視掉了。
真不知道是時代的悲哀,還是他們真的不關注時事。
這個年代的信息傳播靠報紙,又不是後世,各種信息轟炸。
所以,徐磊他們這樣的反應,也實屬正常。
不過,這樣也好,免得周濟民又需要解釋一番,還需要安撫他們。
“不用了,我就跟他們坐一桌吧。”
突然,老人家攔住了周濟民,他想跟徐磊他們坐一桌吃飯。
“可以啊,沒問題,小楚,麻煩你幫我們打飯了。”
對此,周濟民倒是沒有什麽芥蒂,反正也沒有什麽需要隱瞞的地方。
楚歡他們頓時高興壞了,屁顛屁顛兒地跑去幫忙打飯了。
老人家已經一屁股坐了下來,就在徐磊他們中間,開始親切地交談起來。
一群科研工作者,麵對如沐春風的和藹老人,交談起來,多少還是有些戒備的。
但沒過多久,戒備心就放下了不少。
首先是老人家的語言藝術和個人魅力,確實非常一般。
其次就是周濟民也在旁邊,他都主動提及四大研究所裏麵的各類技術了,徐磊他們便沒什麽好隱瞞的了。
再者,老人家還是周濟民的直屬領導,所以有什麽放不開的呢?
特別是周濟民跟徐磊他們談到專業的技術問題,盡管老人家插不上嘴,而且聽不懂,卻也聽得津津有味。
連續那麽長的時間沒來六四小城,徐磊他們確實累積了不少問題,特別是新一代戰鬥機方麵。
發動機的材料問題,整體設計方案等等。
拿著技術圖紙看的時候,不會有什麽問題,隻有親自動手實驗的時候,才知道哪哪都是問題。
“這應該是參數或者計算問題,你們可能沒有看清楚配比數據,必須要取小數點後麵五位數的數據才是最優解…”
“想要實現躲避別人的雷達追擊,那麽必須在外形設計、塗層等方麵下功夫,特別是這裏、這裏和這裏,容易形成多重反射弧,這個設計就很不合理,必須要更改,不符合空氣動力學規律……”
“駕駛艙內部的座椅可以進行定製,盡量節省空間,但一定一定要設計好彈出艙和保險卡槽……”
戰鬥機的整體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到了各方麵的技術更新,所以必須要謹慎。
特別是駕駛艙的設計,不僅要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還要有人性化設計,以及最為重要的座椅緊急彈射。
就是要在緊急時刻,可以讓飛行員彈出座椅進行逃生。
要知道,在每個國家,飛行員都是非常寶貴的人才。
後世有句話是這麽說的,培養一名合格的戰鬥機飛行員,需要花費跟飛行員體重相當的黃金。
雖說飛行員的工資比民航客機的機長,普遍要低一些,但在各項補貼和福利上麵,飛行員更有優勢。
彈射座椅的設計,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不過,這個設計需要考慮的地方有很多,所以並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的清楚。
餐桌上,吃頓飯的時間,正常應該是十幾分鍾就解決了,但愣是被周濟民他們拖了半個多小時。
他們這一桌的異常情況,在其他人看來卻是司空見慣了,特別是徐磊他們這些熟麵孔,吃飯的時候討論學術問題,這是基本操作。
或者說,這就是他們的日常。
小城內的學術氛圍,是非常濃鬱的。
比一般的大學還要濃厚,主要是這裏有四大研究所,沒有很濃的商業環境,更沒有政治等其他方麵的影響。
就算是王平安他們這群大頭兵,大家更多是把他們當做健身狂魔,僅此而已。
因為他們這些大頭兵,平時基本上不會攜帶槍支彈藥,就算進行實彈訓練,也會到很遠的地方進行,而不會在小城內部進行。
他們部隊的範圍,外人是不允許進入的,一般也沒人會進去,何況門口還有站崗的士兵呢。
酒足飯飽之後,老人家站了起來,把周濟民拉到一旁,輕聲道:
“你小子是很不錯的,幹得漂亮,他們幾個都是研究所的管理層?”
“領導您真是火眼金睛,沒錯,他們都是從艾瑞斯實驗室裏出來的人才,一個個都是非常厲害的……”
“不錯,非常好,我們內地就是缺這樣的人才,多多益善啊。”
隨即,老人家又提出,能不能再多來一些這樣的人才,差點沒把周濟民給嗆著了。
講真的,六四小城能吸引到這麽多人才,大部分都是靠周濟民拐帶來的。
至於說吸引更多的人才,這是周濟民做夢都在想的事情,可還是那句話,人才難覓啊。
“領導,目前我們小城內的四大研究所,研究員十分緊缺,我也很想招收更多的人才,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訴苦一番,老人家沒有表態,隻是歎了一口氣,轉移了話題。
接下來的行程,自然是去逛一逛四大研究所了。
醫學研究所就不用說了,分為中醫和西醫兩大部分,後者母庸置疑了,需要的研究員更多一些,效果也更加顯著。
不過,中醫看長久,畢竟中醫有兩位大老,一是張飛這個百歲的老外,二是陳宇戈這位七十五歲老中醫。
從年齡來看,張飛明顯更厲害一些,畢竟中醫講究養生之道,他已經是百歲老人了。
何況,來到六四小城一年多的時間,這家夥是越活越年輕了,連他的鄰居和周濟民都嘖嘖稱奇呢。
陳宇戈這位中醫也是非常厲害的,目前看起來也是非常年輕,半點也看不出是七十五歲老人的樣子。
中央廣場處,陳宇戈的兩位徒弟,還經常帶著一群人在練習太極、五禽戲等。
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養生,但從陳宇戈和他徒弟的精神麵貌來看,確實很厲害的樣子。
有這兩位神醫坐鎮,中醫的勢頭,並不比西醫差多少。
反正在小城內,目前來看,那是旗鼓相當。
“他們的醫術是真棒,你從哪裏挖來的人才?”
老人家在參觀完醫學研究所之後,又跟張飛和陳宇戈兩人聊了一會兒,把周濟民拉一旁,兩眼放光地問道。
他畢竟接觸慣了保健局的那批醫生,自然可以更快地辨認張飛和陳宇戈兩人的情況。
“你知道的,領導,他們都是小城內的居民介紹,我去請來的。”
周濟民兩手一攤,“我也機緣巧合,要不然,請不來這樣的醫生。”
有道是落葉歸根,張飛和陳宇戈的家鄉都不是六四小城,或者說小城內的居民,大家的故鄉都不是小城。
但,經過這一年多的生活,他們已經落地生根,幾乎習慣了這邊的生活。
隨後,他又領著老人家去了通訊設備研究所。
在這裏,老人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因為福克斯和陸雲他們目前正在研究的是蜂窩通訊技術,一旦研發出來,那將是開創性的發明。
盡管小靈通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劃時代產品了,但其局限性也非常大。
隻有五百米範圍的信號發射基站,這個限製可是非常大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功能甚至是跟固定電話機重合,且不如固定電話座機的。
畢竟電話座機可以連通全國,但小靈通不可以,它隻局限在那個城市範圍內使用。
怎麽說呢,有點雞肋的感覺。
不過,蜂窩通訊技術的發明,那麽可以極大地改變這一現狀。
所以,老人家了解得非常認真且仔細。
這種可以極大改變人們出行生活方式的發明,怎麽重視都不為過。
“對了,濟民,小靈通賣得怎麽樣了?”
突然,老人家想起了什麽,連忙對旁邊的周濟民追問道。
關於小靈通的銷售數據,從六月份上架以來,其實一直都是非常暢銷火爆的狀況,而且一直都是供不應求。
京城等地區的小靈通供應情況,都是排隊等候,因為人員不足。
不僅僅是技術人員不足,技術工人緊缺等也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小靈通賣得最好的地方,是小島。
因為這是首發地,並且基站也是最早建設完成的,加上這個城市的居民基本上都在小島內生活,圈子基本上都在島內,所以客戶體驗感極佳。
其次就是霧都,然後才是京城等地方。
至於其他地方,目前還沒有開發,畢竟還是那句話,人才緊缺。
整個市場,小靈通壓根沒有競爭對手,所以完全就是殺瘋的狀態。
由於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都在六四小城這個地方,外人想要獲取到小靈通技術,也無處下手。
至於暴力拆除小靈通設備和基站等,完全也是無用功。
要知道,針對這一點,周濟民早就做了自毀裝置的設計。
小靈通內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主板嘛,特別是裏麵的芯片,更是重中之重。
隻要有人去撬開主板那部分,內部就會啟動自毀程序,所有的線路板都會被毀掉。
雖說這樣子可以延遲競爭對手發現小靈通的技術,但這也是一個辦法。
除此之外,專利申請方麵也隻是在外觀設計等方麵,其他方麵的技術,隻是一個名字和理論,壓根沒有詳細敘述,更不可能有技術參數之類的數據了。
“所以,這就是你想要招收那麽多初高中學生的原因嗎?”
幾乎是一瞬間,老人家就想明白了什麽。
之前,周濟民可是經常提要招更多的初高中畢業生,因為這些都是可塑性非常高的人才。
隻需要簡單培養,篩選一番,就是銷售人才、技術人才和研發人才了。
當然了,技術人才和研發人員,就需要更多時間來培養了,而且對資質、學習能力等有一定的要求。
“對,這裏缺人,缺人才,也缺可以培養的學生……”
周濟民毫不掩飾自己對人才的渴望。
“其實,從別的地方挖掘人才,這條路不長久,而且也很惹眼,遠不如自己培養……”
自己培養的人才,雖然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更大。
但是,這樣的人才,更忠誠可靠,用得更放心。
從六四小城的外部居住環境和內在的人文建設來看,其實是蠻吸引人的。
四季分明的氣候,嗯,準確來說,應該是四季分明到極致的氣候特點。
夏天熱到沒人敢在大白天長時間待在太陽底下,冬天冷到晚上不敢出門。
雖是如此,但風景秀麗呀,四季的景色都非常讚。
反正優點很多,要不然,徐磊他們這些人也不會一直待在這裏了。
“行,我知道了!”
老人家點點頭,一副思索狀。
顯然,他也是看到六四小城蓬勃向上的發展潛力和無限生機。
接下來,又去了飛行器研究所。
這裏差不多是走馬觀花了,更多的還是去查看殲六五戰鬥機的生產情況。
“這不是生產出來了嗎?怎麽還停在這裏?”
總裝車間附近,老人家看到了五架停在一旁的戰鬥機,目光熾熱,好奇地詢問。
“領導,這五架飛機是組裝好了沒錯,但還沒有完成風洞測試啊……”
不同於其他交通工具,飛機的生產管理總是有很大不同。
雖然在此前的試驗機、原型機等方麵,已經拿到了充足的實驗數據,也有了相應的生產經驗。
但是,飛機是要上天的,所有的程序都要被嚴格要求。
並且在正式出廠首飛之前,都需要經過很多輪的測試和檢查,要不然出了事情,誰負責?
“哦,那還需要多久啊?有什麽測試項目嗎?”
涉及到這些,老人家都很有耐心和興致,認真地聽著。
總共十架戰鬥機,總裝車間裏麵還有五架已經接近尾聲的飛機,一旦完成組裝,便可以進行風洞試驗了。
就目前來說,十架殲六五戰鬥機是可以按時交貨的。
隻不過,京城方麵還需要準備好資金才行啊。
從總裝車間離開,這才到最後一站,衛星研究所。
曾慶豐他們已經等候多時了。
衛星火箭已經製作出來,但發射塔還在建造當中。
“為什麽會有兩個火箭?”
剛進門,寒暄過後沒多久,老人家就提出了他的疑問。
這個很簡單,其實就是固體燃料火箭和液體燃料火箭的區別。
其次,則是為了以防萬一。
如果第一個液體火箭發射失敗,那麽也可以馬上進行第二次火箭發射。
有備選方案,才能有恃無恐,才能穩步發展。
除此之外,未來肯定還會持續發射火箭。
所以,多造一個火箭,實屬正常。
“什麽時候可以發射火箭升空?”
老人家再次詢問,這一次,他的語氣,多少有些不同。
不過,其他人都沒發現,隻有離老人家最近的周濟民,才發現了這異樣。
或許,老人家的期待,就是這個吧。
核彈造出來了,還要造出火箭,才能把子彈打到別人的家門口。
這就是這個年代,內地最迫切的願望。
兩彈合一!
導彈發射,其實跟衛星發射有很大不同,但又緊密結合。
衛星的火箭發射技術,完全可以應用到導彈發射上麵。
甚至說,這兩種發射裝置,完全可以一體。
當然,現在的火箭頂部,上麵裝的不是導彈或者核彈頭,而是衛星!
“初步定在這個月最後一天或者下個月的第一天。”
“不行,就最後一天。”
老人家的堅持,讓周濟民等人有些錯愕,但大家都沒有反對。
畢竟對於他們而言,早一天和晚一天,並沒有什麽區別。
“到了那天,我親自來現場觀看,熊貓同誌,你不會不歡迎我吧?”
眾人麵前,老人家也隨大流,喊周濟民為熊貓同誌。
在文津街出發之前,他就已經更換了行頭。
隻不過,老人家當時並沒有說什麽。
“領導,您這是在說笑了,我什麽時候沒有執行您的命令了?”
周濟民不太明白老人家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敲打他,但他並沒有放在心上。
顯然,他低估了衛星發射這件事在老人家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