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兩大天才的心曆路程

字數:7984   加入書籤

A+A-




    給地震研究所的眾人上完課之後,周濟民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辦法。

    首先招人是肯定的,並且還得是各類尖端技術人才,要不然支撐不起這個研發工作。

    比如電離層探測器,比如衛星圖像等等,這些東西,一般人估計都看不懂,更別說要分析出其中的變化了。

    除此之外,同時也需要跟跟很多部門打交道,搞好關係。

    更要收集更多的實際數據,比如一些地震多發地帶,必定要去這些地方躲走訪、詢問。

    隻是,現如今的綠洲新城,恐怕沒那麽容易出去。

    想要申請外出,那麽需要在部隊的陪同下才可以。

    因為綠洲新城的科研工作者,全都是寶貝疙瘩,少一個都不行。

    新城內的劉文典、楊士魁跟何傑幾人,在經曆了大半年的沮喪之後,終於重新振作起來,找尋其他方向。

    就像是劉文典,他之前為了加入研究所,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現如今,他想要從之前的物理學理論研究室轉入新城大學地震研究所,難度係數就很大了。

    一個是搞理論研究的,一個是搞前沿科技研發工作的,二者之間的實力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在整個綠洲新城,理論研究所,沒有一千,八百多所是絕對有的。

    相反,前沿科技研發的研究所,就少了很多。

    更何況二者之間的實力差距和人才待遇等各方麵,也是天差地別。

    劉文典曆經千辛萬苦,總算是在進入綠洲新城滿一周年的時候,進入了地震研究所。

    因此,這會兒,正在跟眾多教授他們聊天的周濟民,自然也是注意到了劉文典此人。

    介於地震研究所可以申請離開綠洲新城這一點,劉文典肯定是不知道從哪裏打聽到這個消息,所以才會申請來到這個研究所吧?

    要不然,一個物理學天才,沒事兒跑這個研究所來幹嘛?

    不過,周濟民也不怕對方離開綠洲新城之後,會使出什麽幺蛾子。

    反正現如今綠洲新城的極軌衛星係統已經完全建立起來了,全球都在此係統的監控之下,根本不怕劉文典會掀起什麽風浪。

    當然了,即便是對方成功拿到衛星通訊設備,想要通過白頭鷹那邊的衛星係統來聯係外界,那也是做不到的。

    離開地震研究所之後,周濟民找到了顧海山。

    “顧同誌,這個叫劉文典,過段時間,他可能會離開綠洲新城,此人肯定會通過自製的衛星通訊設備聯係外界,你安排好人員,給我盯住他。”

    “啊?熊貓同誌,要不我們直接把他拿下來?”

    顧海山聞言,直接想要從根源上切斷劉文典對外聯係的可能。

    周濟民卻搖搖頭,道:

    “不要這麽急,我想放長線釣大魚,劉文典本身就是一個天才,其父母家人都是哈佛、耶魯等頂尖學府的教授或者科學家,甚至劉文典的爺爺還是諾貝爾獎的最有力競爭者.....”

    “如此厲害的人才,恰好是我們綠洲新城急缺的,所以我們不要急....”

    劉文典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天才,僅僅隻是綠洲新城本身的相關限製,便讓劉文典付出了好幾篇頗有價值的論文。

    這些論文,放到外界,也足夠讓劉文典成為各大實驗室爭相搶奪的人才。

    此人本身就是麻省、哈佛等物理學、量子物理學等方麵的尖端人才,也是很多尖端前沿科技最為重視的人才。

    比如量子物理這一塊,對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也是有著極大的作用的。

    麵對這樣的人才,周濟民也忍不住多了些耐心,所以才沒有急著出手。

    如可以把劉文典的父母親人全都帶過來綠洲新城,那麽對綠洲新城來說,絕對是非常不錯的事兒。

    在很多尖端領域,特別是數學、物理等方麵,科學家的年齡一旦進入四五十歲開始,科研實力就會大打折扣。

    畢竟他們已經無法像二三十年歲的時候,天天拚命熬夜搞科研了。

    所以,在很多人看來,劉文典的爺爺奶奶這一輩,即便來到綠洲新城,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

    其實不然。

    綠洲新城不僅僅有張飛和陳宇戈這兩大神醫坐鎮,更是有周濟民這個逆天的掛比在。

    因此,隻要劉文典他家人來到綠洲新城,周濟民絕對會出手幫忙調理好這些人的身體。

    不說讓他們返老還童,起碼會讓他們恢複身體機能到三四十歲的樣子,周濟民自信還是能做到這一點的。

    顧海山聽罷周濟民的話,便知道對方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隻好不再勸說。

    綠洲新城的大大小小事務,看似在顧海山的管理之下,實際上,很多決定性方麵的決策,都是周濟民來拍板的。

    定下關於劉文典的處理方案之後,周濟民又去了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究所。

    “同誌們,不能再拖了,現在已經快九月份了,抓緊時間吧!”

    周濟民覺得,如果再搞不出來的話,他就隻能開掛了。

    就是不知道白頭鷹那邊現在到底生產了多少架重型運輸直升機,如果多的話,去借幾架回來應應急,應該沒問題吧?

    當然,這樣的想法,也隻是想法,周濟民可不想去招惹對方。

    接下來一段時間,周濟民並沒有離開運輸直升機的研究所,而是帶領他們全力以赴地搞研發工作。

    時間進入九月中旬,在周濟民開掛之下,直升機出來了,可以開始進行測試了。

    一年多的時間,到最後,還是周濟民拿出眾多技術產品,這才把這件事給解決了。

    比如直升機的螺旋槳和發動機,這倆玩意兒都是周濟民直接提供技術設備的。

    這架重型運輸直升機搭配的是兩台渦輪軸發動機,可爆發一點三萬匹馬力,相當於黑鷹直升機的四倍還要多。

    “各位領導請看這裏,位於前麵的發動機.....”

    綠洲新城的試飛基地,研究所的負責人之一顏福慶在給京城來的幾位領導介紹著直升機的相關技術。

    “前部首先會吸入大量空氣,壓縮機會將空氣逐級壓縮到最小體積,活塞點火並與燃料充分混合後,高能的氣體推動渦輪機。”

    “渦輪機的轉動會帶動傳送軸,再經過一連串的變速器和同步軸,最終將發動機動力傳到螺旋槳。”

    “兩個螺旋槳再通過中間的傳動裝置連接,以確保滾動葉片的旋轉頻率相同,關鍵在於桅杆的傾斜角度,就是螺旋槳的這個部分。”

    幾位領導雖然聽不是很懂,但也可以理解顏福慶說的話。

    簡單來說,這架命名為鯤鵬的重型運輸直升機,技術非常牛逼。

    光是一點三萬匹馬力,就足以吊打很多同類型直升機了。

    可以說技術是領先全球了。

    “即使一個發動機出現故障,另外一台發動機也能為兩個螺旋槳提供足夠的動力。”

    “更厲害的是,就算兩台發動機全部停止工作,鯤鵬直升機也不會墜毀,能通過螺旋槳自轉,保證直升機安全降落,並且可吊起超越自身重量的坦克。”

    嘶!

    幾位領導頓時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是真的?

    “那等下要測試一下這些性能的,對吧?”

    聽到領導的提問,顏福慶微笑著點頭,表示沒有問題。

    “我們今天是邀請了直升機駕駛技術最好的三位飛行員,分別進行測試,絕對不會讓領導們失望的,我們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顏福慶當然有這樣的自信了,沒辦法啊,參與製造鯤鵬直升機的人可是熊貓同誌啊。

    在綠洲新城,你可以不信任別人,但熊貓同誌絕對可以信得過。

    航天工程院的多次衛星、航天飛機、空間站等發射任務,全都是因為有了熊貓同誌,這才保持了零事故的記錄。

    這個記錄,至今仍然是全球領先。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那邊都有事故呢,白頭鷹和北極熊這兩個國家就更不用說了。

    唯獨綠洲新城發射中心,一次記錄都沒有。

    盡管保持這個記錄,全部歸功於熊貓同誌,有些過於誇張了,可這就是事實,母庸置疑的事實。

    所以聽起來誇張,但絕對可以信得過。

    幾位領導聞言,也是露出了笑容,滿臉期待著等下的試飛工作。

    “我們的鯤鵬直升機的機身結構經過了優化和加固,以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和任務需求。”

    “長度為14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為29680千克。”

    “鯤鵬直升機的內部空間寬敞,可以容納43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29名擔架傷員。同時,還可以通過外部吊掛係統攜帶各種物資和裝備,如車輛、火炮、集裝箱等,最大吊掛載荷可達18700千克。”

    各項數據都十分驚人,領導們更加期待了。

    很快,試飛工作便準備開始了。

    人群中,楊士魁也在盯著鯤鵬直升機的起飛過程,內心充滿了極大震撼。

    按理說,他也去過綠洲新城的衛星發射中心參觀過,甚至還見過長江號航天飛機的發射過程。

    但這些都沒有這一次鯤鵬直升機的試飛,給他造成的衝擊力,更大更恐怖。

    跟劉文典、何傑這些人不同,楊士魁在無奈接受了自己無法離開綠洲新城之後,也無法對外傳遞消息。

    所以他直接認命了。

    既然沒有辦法離開綠洲新城,那就想辦法爬到新城的最高位置,成為新城最有用的人,或許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有機會離開了吧?

    因為他有自知之明,去政務部門那邊工作,他連最基本的條件都達不到,根本無法成為綠洲新城政務部門的工作人員。

    其基本條件之一,便是在新城最少工作十年的新城人,或者本地人。

    本地人是很好理解的,就是純正血統龍的傳人。

    楊士魁雖然也是華人,但他其實是白頭鷹人,所以不是龍的傳人。

    走政務部門是行不通的,那麽他隻能走科技這一條路。

    也隻有這一條路,才能讓他更快地爬到高位,盡快找到離開綠洲新城的道路。

    所以,早早醒悟過來的楊士魁,努力爭取之下,加上各項突出的成績,他也成功在七五年三月份加入到了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研究所。

    可以說,他也是鯤鵬直升機從無到有這個過程的見證者之一。

    當時周濟民加入到這個研究所的時候,也隻是八月份罷了。

    八月份到現在九月份,前後也隻是一個多月罷了。

    隻能說熊貓同誌這個人,真的是太強了。

    “我雖然看到了綠洲新城的強大,可我也感覺我自己快淪陷了,無法自拔了。”

    伴隨著鯤

    鵬直升機的緩緩起飛,楊士魁喃喃自語地說道。

    因為綠洲新城實在太過可怕了,他們這裏有一個叫熊貓同誌的人,絕對是綠洲新城的核心人物。

    有這樣一個人在,綠洲新城就不可能被打敗。

    更何況,還有周濟民、曾慶豐、徐磊等等這些高尖端科技人才,整個綠洲新城的人才實力,已經不差白頭鷹或者北極熊多少了。

    甚至說,在高尖端領域,綠洲新城的人才比例,比白頭鷹和北極熊還要更強大。

    隻不過,令楊士魁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麽綠洲新城的其他基礎製造行業,也同樣非常牛逼呢?

    聽說綠洲新城也隻不過是在***年建立的,從無到有,至今也才十一年罷了。

    可僅僅隻是十一年,這座立足於沙漠地帶的城市,卻不僅僅深深紮根在沙漠裏,建立起一個龐大的綠洲,並且還發展了如此多的高科技,簡直太可怕了。

    鯤鵬直升機的試飛工作依然在繼續,京城來的幾位領導,部隊裏的其他人,以及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全都聚精會神地盯著。

    一項項測試工作,都以完美姿態超額完成了任務,收獲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就在鯤鵬直升機的試飛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的時候,根本沒在現場的周濟民正在家裏應付著李雨竹呢。

    “你都離開紐約快兩個月了吧?一直就這樣遠程工作?我還能放心得下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