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全新模式的施政實訓
字數:3901 加入書籤
朱靖垣到了原有的王府大院,就什麽也不幹,癱著恢複身體狀態,到了晚上早早的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起來,搖搖晃晃的感覺終於基本消失了。
朱靖垣吃過早飯,準備召集大食王府主要臣子議事,王府典簿卻首先送來了皇室的電報。
專門給朱靖垣的電報,前幾天就發過來了,不過內容不算特別緊急,所以等朱靖垣休息過了才送上來。
朱靖垣接過來之後發現好長一段,於是耐著性子仔細看了一下。
自己的父親,朱簡炎提醒自己,現在所有談判都已經結束,自己必須開始施政實訓了。
按照他跟自己爺爺,老皇帝朱仲梁討論後的方案,給了自己兩個選擇。
第一,明年春季回京,然後下放本土基層當副鎮長,按照傳統標準模式進行。
第二,可以嚐試開啟新施政實訓模式,在藩屬國內參與實訓,從大食國首都建設開始實訓。
自己已經有了親王爵位,這是皇子實訓完成後才能拿到的身份。
自己同時還是一個藩國國王,這是正常皇子和皇孫們不可能有的地位。
自己天然擁有一個應該由自己管轄的政治實體。
與此同時,大食國麵積雖大,但是人口卻非常稀少。
特別是首都流沙縣,持續從本土移民三個月了,如今人口也還不到兩萬人。
放在大明本土就是個規模比較小的縣,或者富裕地區的比較大的鄉鎮。
再加上是屬於全力移民建設中的地區,所以符合施政實訓的起點標準。
與此同時,考慮到自己的天賦和能力,單純管理和建設流沙縣有點大材小用。
可以另外“總督大食、大秦海、墨洲地區軍政外交事務”。
整頓和改造當地的軍政機構,督促和訓育地方的藩王流官,傳達和解讀朝廷的政策法度,教化和安撫內外的各族百姓。
這樣將基層實訓與高層職務相結合,不會失去基層施政經驗,也能在高層事務中繼續出力。
兩年後,調往殷洲,繼續主持一地建設,同時總管殷洲新天府皇莊,總督殷洲軍政外交事務。
又兩年後,調往南洋地區,繼續主持一地建設,同時總督天南和南洋地區軍政事務。
又兩年後,調往日本地區,繼續主持一地建設,同時總督日本、朝鮮、東鮮卑地區軍政事務。
又兩年後回本土,直接管轄一個布政使司,同時總督江南或西域軍政事務。
又兩年後,更換一次管轄地區,從江南調西域,或者從西域調江南。
又兩年後回京。
看完電報之後朱靖垣陷入了沉思。
這是在擔心我的工作量不飽和嗎?
爺爺您真不愧是個皇權資本皇帝啊!
仁武朝之後,大明嚴格貫徹“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標準”。
要進入中央朝廷,擔任各部尚書級主官,必須要有基層工作經驗。
沒有的,就隻能走幕僚到內閣的路,無法參與決策性事務。
現在的內閣實際上是秘書機構,大學士的地位和權威都不如尚書。
皇儲培訓更加絕對不允許規避基層事務,無論如何都必須去基層走一遭。
但是,老皇帝覺得把自己放基層幾年是浪費,所以讓自己同時兼領所在地區的軍政大權。
在自己在地方施政實訓的十年裏麵,把大明掌控的區域從外到內都跑一遍。
重要的是所謂的整頓、改造、傳達、教化……
這其實就是改革吧。
讓自己監督朝廷的政策切實執行下去,同時因地製宜的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規劃。
理想化的目標,當然是將整個大明真正融為一體,徹底消除各地的隔閡與分離傾向。
如果自己以後能上位,自己在地方上的可用人才,自己未來的朝廷組成,就不是以某個地方為主了。
而是遍布整個大明統治區。
這是真的把自己當繼承人在培養了,絕對不允許自己躺在黑金上麵擺爛。
如果自己接下這個任務的話……
自己年後就不用回京了,甚至未來十二年都不用京師了。
自己那三個向往大明京師的女學生,如果繼續跟著自己,那也十二年內都不用去京師了。
得了,在本地建個學校吧,以後走到什麽地方,就在什麽地方改革學校。
不是要管教化的嗎……
朱靖垣基本接受了現實,然後繼續癱在椅子上不動彈了。
未來十幾年的工作,都已經給自己安排好了,真的是讓人感覺心累啊。
十幾分鍾之後,王府主要官員到齊,朱靖垣再次打起精神來,到外堂主位坐下。
臣子們見禮之後就坐,朱靖垣抬頭打量著這些自己的臣子,絕大部分都是比較憨厚的樣子。
不夠憨厚的都在原有各藩國合並的時候跑路了。
剩下基本都是劉誌新、許明輝的類型,是原來幾個王府的老實人。
不過他們能考取功名,能當到這種級別的官員,基本知識水平和執行能力都是沒問題的。
可能不善於交際和維持人脈關係。
這堆朱靖垣而言說不定是好事。
朱靖垣看了父親的電報之後,心態已經再次發生了變化。
對大食國的事情,本來是準備興之所至的指指點點,現在要變成主動學習和鍛煉式經營了。
稍微醞釀了情緒後,朱靖垣看著自己這些憨厚的臣子們,也就沒有扯閑篇廢話:
“現在大食國最重要的事情,我之後會隨時親自盯著的事情,就隻有一件。
“那就是:水。
“比繼續打井采油、繼續移民擴土、繼續建設王府都重要的多。
“控製和保證水的供應,不隻是保障我們的發展和建設,同時也是掌控這片土地的關鍵。”
朱靖垣的話立刻引起了一片附和與感慨之聲。
流沙城這邊能用的澹水真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