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收麥子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A+A-


    老林看出林言的疑惑,“怎麽和你沒關係了,有很大的關係。”
    “你讓人挖了飲水渠後,幾個水坑裏就有了魚兒,我尋思著是不是可以專門挖個水坑養魚,就試了試,還真做成了。”
    提起這個,老林就很興奮,“就在飲水渠不遠,引水過去,很方便。我把坑挖好後,就把撈的小魚放進去,裏麵的魚越來越多,想吃的時候去撈就行,新鮮方便。”
    林言驚訝地道:“老林,你真厲害。沒人教,就學會了養魚,我都沒想到呢。這些都是你養的魚兒?怎麽一下子撈出來這麽多,吃的完嗎?”
    “這是別人家買的,我現撈出來給送過去。我哪有你說的那麽厲害,城裏家家養著鼠兔,有的人家都養了大鵝,那才是厲害。”
    林言眼睛一下子瞪大,“誰家養大鵝了?”
    “石猛家,他帶人去偷了小鵝和鵝蛋回來,我還去看了眼。那鵝很小,白白的,很好看,就是叫聲不好聽。這才過了不到五個月,小白鵝就長大了。”
    林言來了興趣,“養鵝好啊,家養的隨時都能吃到了。那鵝很凶猛,長大後咬人不?”
    “沒聽說咬人。”老林挑了兩條魚兒出來,“這些給你,帶回家吃。”
    “不,你這是賣的,哪能給我。”林言堅決推辭不要,“你快給人送魚去,我走了。”
    老林道:“我多撈了幾條魚,夠賣的,給你就拿著,別和我客氣。好久不見你了,知道你忙,我也不敢打擾,我家林雲還要靠你好好教呢。”
    “林雲已經學成出師,能獨當一麵,用不著我教。那我就不客氣了啊。”
    見推辭不過,老林那麽熱情,林言隻能收下。好奇地問:“誰家要這麽多魚,一次也吃不完啊。”
    “是木婆子家,她家一胎生了兩個女娃娃,高興地請整條街人吃魚,那麽多人肯定吃的完。”
    “雙胞胎?”
    “是啊,是太陽城裏獨一份,已經養了三個月,兩個娃娃都很好,這才請人吃魚慶賀。”
    “是值得慶賀。”林言讚同,“咱們城裏的娃娃很多,但雙胞胎卻是第一個,木婆子家給娃娃起名了沒,叫啥?”
    老林看著林言笑道:“我聽說,要不是你太忙,兩個娃娃的娘木清本來想請你給起名的。木清的家人把她勸住了,最後去學校找花敏,給取了名字,木美雅和木美妍。不愧是跟著你上課的人,取的名字都不一樣。最近幾個月出生的小娃娃,都紛紛效仿開始取三個字的名字。”
    林言聽的裂嘴笑,新生兒的降生總是讓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應該慶賀。
    和老林聊了十來分鍾,林言催著老林快去送魚,別讓人等急了。
    這一年太陽城的變化挺大,有人養魚,有人養鵝,還有人家開始慶賀請吃飯,這都是自發形成的,是個好兆頭。
    這一切正是林言期盼的,人人都有一顆創造美好生活的心,太陽城才能變得更好。
    想到自己正在做的小船,林言收起去看大白鵝的衝動,回到試驗室繼續努力幹活。
    時間在忙碌中總是過得很快,林言的小船還沒做好,這一年已經進入到了八月下旬,地裏的小麥長勢很好,每家地裏都有人看著,趕走偷吃的鳥兒。
    家家都在期盼著小麥成熟,迫不及待地想嚐一嚐用小麥做的美味。
    雖然林言早就說過,成熟要到九月份,但大家還是忍不住期盼著,數著天等著。
    這兩個月來,經過石智、林雲他們的努力,又做出來了三輛架子車。
    每個組也做好了石碾子和磨盤,隻等著收割小麥。
    林言的船遇到了問題,原本以為很容易的小船,卻在組裝過程中出了難題。
    零部件能組裝到一起,看著也是小船的樣子,隻是肉眼看是成功的。可下水一試,就暴露了。
    小船零部件的接連部位漏水,這樣的船哪敢下水。劃著劃著就要沉了。
    黑土已經訓練好了一批遊泳的人,有三十人,正摩拳擦掌準備等船做好了在太陽河裏劃船,卻沒想到船不能入水。
    這樣的結果,大家紛紛扼腕,實在是太遺憾了,隻能耐著性子等林言攻克難題。
    這個難題難住了林言和試驗室的一眾人,他們都開動腦筋想辦法,怎麽才能不漏水。
    木質零部件,靠卯榫結構組裝在一起,但卻有微小縫隙,不能阻水。
    最好的辦法是用膠粘,可放眼看過去,太陽城裏哪來的膠啊。
    在林言沒有頭緒,脫了一天又一天,地裏的小麥成熟了。
    從街上看過去,一片金黃。
    林言去地裏看過後,可以收割了。和花紅金仔一起收割小麥。
    其他人家也是全員參與,太陽城裏能幹活的人都在地裏,割小麥的,抱著紮成捆的,撿麥穗的,就沒有閑人。
    豐收的喜悅,充斥著每一個人,雖然累,但很高興。隻要想到這一季的小麥收了,就能吃上香噴噴的麵條,還有各種麵食,人人都充滿幹勁。
    林言看著金仔收割小麥,拿著鐮刀的手又快又穩,不大一會兒就能割一大片麥子。心裏感歎,金仔來對了。
    這個家裏就需要一個能幹活的,花紅雖然也能幹,但身體不行,幹活慢,割麥子可是個緊急活,要以最快的速度收割完。
    自從小麥熟了,那些鳥兒像是找到了糧倉,成群結隊的來偷吃,有的膽子大的都不怕人。
    收割晚一天,一畝地的麥子都能被霍霍幹淨。誰也不想辛苦四個多月的成果被鳥兒毀了,都鉚足了勁幹活。
    林言家搶收了五天,把所有小麥收割完拉回家裏放著,排隊等著用石碾子脫粒。
    二組一共有三個石碾子,一個磨盤,但卻有近百戶人,同一時間收割麥子,可不得排隊等著。
    石碾子和磨盤都是各組自己的,組長管理,早在收麥子前,就開始準備,卻隻能做出來這麽多。
    輪不到的人家,就在家裏把麥穗摘下來,曬過後裝在麻袋裏,或者找個圓石頭在自家院子裏碾,雖然慢,但也能脫粒。
    林言家就是,隻要有時間,一家三口就摘麥穗,碾麥穗,忙得很。
    等有了一麻袋,林言就讓金仔扛著去磨麵。
    大家都忙著用碾子,磨盤還空著,趁著這個空檔先把麵粉磨好,也能早點吃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