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宣發撞車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A+A-




    粗排、細排、連排、總排、彩排、錄音合成……
    《夏洛特煩惱》在初冬時節具備了演出條件。
    米星河租好了劇場,先簽了一輪共10天演出合同。
    他們租的是銅錢大街頂頭的銅錢劇場,780個座位。
    這是個大劇場,米星河本不想租這麽大,因為他對話劇市場沒信心,不敢奢望《夏洛特煩惱》能把劇場塞滿。
    是周義一再堅持、反複規勸,米星河才咬牙租下來的。
    相應道具已經進場,裝台也已啟動。《夏洛特煩惱》沒有太過複雜的道具,裝台工作也很簡單。
    眼下最要緊的工作就是宣發推廣,製造聲勢、擴大影響。
    米星河要召開媒體見麵會,向全錢州十幾家媒體發出邀請。
    可是連打幾個電話,米星河發現不對勁,記者都婉拒了他。
    細問才知道,就在同一天,趙山河排演的《古井街坊》也要召開媒體見麵會,宣發撞車了。
    趙山河背靠錢州人民劇院,官方背景,根正苗紅。
    演員也都是話劇圈裏比較資深的演員,其中不乏老戲骨。
    不管是背景、名氣,還是演員的綜合實力,開心米花都比不了人家。
    米星河趕緊把周義、花萍、張少剛、孟夕陽等人召集過來,商量對策。
    多數人提議改時間。他們今天開,我們就明天開,給他們讓路,避開鋒芒。
    周義不同意,傻子才讓路,“撞車是好事。改時間可以,但一定要在同一天。他們上午開,我們就下午開。”
    眾人困惑:為什麽說“撞車”是好事,還必須要集中在同一天?
    周義解釋:在新聞媒體的眼裏,話劇演出就是填版麵“邊角料”,可有可無,很容易被花邊娛樂新聞擠掉。
    如果分兩天召開媒體見麵會,《古井街坊》先開,上了新聞,《夏洛特煩惱》過一天再開,人家就不可能再給你報道了,宣發效果等同為0。
    兩家劇社同一天召開媒體見麵會就不一樣了,至少有個集聚效應。同類新聞、合並報道,內容多一點、版麵大一點,上版的幾率更大。
    大家恍然,有道理。
    其實,周義的胃口遠不止追求新聞上版這麽簡單。
    既然撞車,炒作的空間就大了。
    作為一個娛樂圈重生歸來的人,他的炒作手段太多了,考慮到當下社會公眾的接受能力,隻怕還得收著來,免得刺激到他們,弄巧成拙。
    “米老板,我還有兩個提議”,周義說,“第一,我們要在這波宣發競爭中當主角,壓倒《古井街坊》,吸引媒體關注。
    “第二,大力炒作,把小事炒大,最好炒出話劇圈。名氣越大,越好賣票。”
    米星河和眾人又困惑了:“說得好聽,可是怎麽做呢?”
    “《古井街坊》的導演是知名導演,演員是實力演員,背靠人民劇院,即便沒落,也算是‘沒落貴族’,是個小姐。開心米花算什麽?沒名沒號,最多算個丫鬟,憑什麽讓媒體的鏡頭不拍小姐拍丫鬟呢?”
    “事在人為”,周義說,“沒有命中注定的小姐,也沒有天生的丫鬟。我們隻要做到‘三點’,誰是丫鬟誰是小姐還不一定呢。
    “哪三點?”
    “第一點,車馬費多一‘點’。我對錢州人民劇院太了解,他們請記者很少有車馬費,即便有,也要層層審批、摳摳搜搜,最多一個記者100塊,還不帶駕駛員。
    “我們先給200,有錢能使鬼推磨,不怕他們不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也不怕他們不幫我們說好話;
    “然後再暗示記者,稿件刊發或者播出以後,如果我們對稿件滿意,另給200塊,確保稿件質量,附贈演出票兩張。
    “這樣算下來,前前後後大概需要五六千塊錢。看上去總數不少,實際上把錢花在刀刃上,遠遠強於做廣告。”
    “第二點,態度好一‘點’。人民劇院從導演到演員,甚至工作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太把自己當回事,拿自己當成國家幹部。在他們眼裏,記者就是工具,用到的時候叫過來,不用的時候攆出去,普遍缺乏尊重感。
    “記者也是人,不排除有的記者人品低劣,但大多數記者也隻是幹活吃飯、寫稿扒分的普通人,尊重他們一點,對他們好一點,他們自然會替我們說話。
    “第三點,通稿親民一‘點’。閉著眼睛就能猜到,人民劇院要麽不提供新聞通稿,即便提供通稿,也一定是那種死板、教條的稿件,詞我都能順下來:
    “‘為了什麽什麽,錢州人民劇院正在加緊創作一部新話劇:《古井街坊》,聚焦古井街坊的居民生活,用小人物的食衣住行、家長裏短,來反應大時代的曆史變遷與時代進步。據了解,該劇將於某月某日與大家見麵。
    “我們不要這樣做,至少要提供三個版本的通稿,讓記者選擇。
    “可以‘明貶暗褒’:《話劇老板口出狂言:‘春晚小品式’話劇將開啟話劇新時代》;
    “可以‘探討’:《喜劇話劇或將成為話劇改革新出路?》;
    “還可以‘側記’:《記者現場體驗:讓人從頭笑到尾》。
    “如果還嫌力度不夠的話,報社的記者都有報紙征訂任務,現在又在征訂季節,幫每個記者完成一‘點’報紙征訂任務。我敢保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是媒體眼裏的小姐,人民劇院成了丫鬟。”
    “至於電視台的記者,少剛……”,周義把張少剛叫過來,“用你的時候到了,麻煩你出麵跟電視台的記者兄弟們打個招呼,請他們幫幫忙。”
    張少剛拍著胸脯保證:“沒問題!”
    張少剛對周義相當佩服。
    那麽年輕的一個話劇演員,不光話劇寫得好、演得好,對人民劇院的認識也那麽深刻,對媒體記者畫像那麽準確,尤其“三點”建議,操作性相當強。
    其他在場的眾人也都很佩服周義。
    接下來的事情就由米星河去安排了。他再次約請記者,打電話的時候特意暗示記者,“……請您一定過來,我們給記者朋友們準備了一點小意思。”
    記者兄弟們都不容易,誰會不給麵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