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一陣見血,怒罵同行

字數:3458   加入書籤

A+A-




    周義侃侃而談:“舟記者,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吧,那還是在上大學的時候。
    “有一次我說去看話劇,一個老教授問我,‘你去看什麽?’我說去看人民劇院新排的話劇。老師說,看看也無妨,不過看完之後,十年之內就也不用再看了。
    “話雖刻薄,可確實如此。人民劇院全都在模仿老一輩藝術家演《茶館》時候的樣子,用一種過分的、修飾過的錢州話,一種冷漠的、帶點優越感的民國腔,表演著一些現代人、全國人民刻板印象中老錢州人的樣子。
    “他們說這是繼承傳統,要我說,這是不思進取。他們找到一個模式一直重複,這是投機取巧,或者說是懶惰膽小。
    “他們隻想著怎麽努力維持曾經的輝煌,延續曾經的藝術風格,卻害怕麵對市場,害怕麵對電視、電影和網絡的衝擊,害怕麵對年輕觀眾的檢驗。
    “真正的藝術家到死也要不斷否定自己,到死也要不停探尋,可是他們並沒有,他們還拿一成不變的條條框框來篩選創新求變的人。
    “符合條條框框的,就是他們眼裏的好作品、好演員,不符合的,就不是好作品,不是好演員,豈有此理?
    “事實證明,話劇行業的蕭條,與傳統話劇行業的一成不變有直接的聯係。
    “他們的創作進入了死胡同,不得不麵對‘演一場賠一場、多演多賠、少演少賠、不演不賠’的尷尬局麵。
    “追根溯源,最大的症結就在於與群眾脫節、與生活脫節、與時代脫節。
    “他們說我們的作品沒有做到三貼近,事實上,真正拋棄三貼近的正是他們。
    “還有,他們重複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嗎?錯!他們排演的作品,總會給人一種苦大仇深的感覺。
    “陳平原、錢理群、黃子平三位老師《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裏說,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以‘悲涼’為其核心美學特征,無論是宏大的國族敘事,還是個人的家長裏短,總難以逃脫‘悲情’的整體氛圍。
    “老藝術家們所出演的角色,尤其主角,往往忍辱負重、背負著崇高使命或沉重枷鎖,深沉、憂鬱,抗爭而又抗爭不能。《白鹿原》裏的白嘉軒如此,《茶館》裏的常四爺如此,就連‘翻排’的哈姆雷特、索爾尼斯、萬尼亞舅舅也是如此。
    “舟記者,你就職文藝報,接觸的也都是圈裏的人,你應該有最直接的感觸,時代變了,觀眾變了,審美也已經變了。新觀眾們未必喜歡那樣的題材、角色和沉重的、悲涼的主題。
    “我創作和排演《夏洛特煩惱》就是要打破‘套人’的條條框框,從觀眾的需求、時代的特點出發,為話劇找出路。而且必須要找到出路,為了生存我們別無選擇!
    “人民劇院的導演和演員們想活下去不難,國家養著他們,他們什麽都不用做就可以活下去。
    “我們不行,要不是我創作的《夏洛特煩惱》,開心米花話劇社已經散夥了,活不下去了。
    “正因為我創造出《夏洛特煩惱》,才從一個熱愛話劇的大師姐那裏籌集到20萬經費,《夏洛特煩惱》才得以排演。
    “對了,說句題外話,大師姐看到我的劇本,主動要求出演劇中的一個角色。
    “師姐的老公是煤老板,她是闊太太,養尊處優,本來不需要拋頭露麵,為什麽還主動出演?
    “因為她被這部話劇所吸引,跟那些故紙堆裏的話劇不一樣,跟條條框框束縛下的話劇也完全不同。師姐和我們斷定,這部話劇必定大賣。
    “事實證明了我們的預測,請來的記者交口稱讚,新奇、有意思、好玩、接底氣、洋溢著時代氣息,像看陳佩斯和趙本山的小品。
    “這些記者們此前根本沒看過這樣的話劇,這才是他們濃墨重彩、加力宣傳的原因,而不是為了三四百塊錢的車馬費。
    “給您透露個信息吧,《夏洛特煩惱》首演的門票就快要賣完了,後麵的場次,門票銷售也相當火爆。我可以保證,首演過後,所有場次的門票都將一票難求。
    “對了,趙山河不是執導了一部《古井街坊》嗎?他把《古井街坊》誇成了一朵花,說藝術風格對標《茶館》,我想問的是,門票銷售怎麽樣呢?不說無人問津,總共也沒賣出幾張票吧?
    “文學藝術作品這東西,門票才是口碑,嘴上說好,一分錢不舍得給你花,那才是真正的否定。
    “所以,我想勸勸‘趙山河們’,把自己的腦袋泡在古井裏,好好清醒清醒。然後睜開眼睛去看看這個時代,真真正正感受老百姓的生活和物質文化需求,自我革命,悉心創作。
    “最好胸懷也要廣一些、度量要大一些,眼睛裏多一些欣賞、多一些認同,而不是自我感覺良好、故步自封、打壓同行……”
    周義劈裏啪啦、義正辭嚴、炮火轟鳴,把舟自橫聽得一愣一愣的,錯愕不已。
    舟自橫能做到文藝主筆的位置,是有學識、有見識、有思考、有水平的。周義這番炮轟,舟自橫內心深處也隱隱共鳴。
    原以為周義是個八麵玲瓏的話劇騙子,不了解話劇就胡改亂改,美其名曰創新求變,直到聽了周義這番話才恍然發現,周義對話劇的理解相當深刻,對人民劇院的點評一針見血。
    可以想見,《夏洛特煩惱》的創新也一定是建立在對傳統話劇的深刻研究上的。周義和《夏洛特煩惱》都值得一次萬眾矚目的成功。
    唉,好在前來當麵求證,要不然真的冤枉了好人。
    舟自橫拿起桌子上的錄音筆,按下停止鍵。站起身來,主動握手:
    “周導,聽君一席話,有收獲、有感觸、有共鳴。我很慚愧,起先聽了趙山河的話,先入為主,淺薄了。
    “我雖然沒看過《夏洛特煩惱》的劇本,也沒看過你們的排練,但是就衝你,我對這部話劇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夏洛特煩惱》一定大賣。總之,今天能認識你真的太好了,希望能和你交個朋友。”
    周義也笑了。舟自橫能說出這番話來,說明這次會麵是成功的。
    “舟記者過獎了,那麽您這篇深度文章……”
    “不寫了。”舟自橫擺著說慚愧地說。
    “別不寫啊”,周義連忙說道,“舟記者,其實我有個建議……”
    周義最需要的就是持續的炒作,送上門的記者,他豈能“放”過,他要“炒作出圈”,繼續擴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