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封王,自薦

字數:5524   加入書籤

A+A-


    隨著六部主官各自出班奏對結束,趙恒溫和的目光,逡巡過眾臣,問道:
    “眾卿可還有本奏?”
    殿中眾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腦袋上浮現出一個大大的問號來。
    陛下這是什麽意思?
    然而,趙恒卻沒有給他們細細思索的時間,直接道:
    “既然眾卿都沒有上奏之意,那都來議一議皇三子趙旭的封王事宜吧?”
    三殿下,什麽時候回到了神京?
    他們這些做臣子怎麽不知道?
    眾臣心中猛然一凜,隨即反應了過來,陛下這是要給三殿下封王?
    依照大楚禮法,皇子年滿十五歲方可封王。
    不過,三殿下趙旭十四歲時便被派到了齊國為質,一晃便是三年,這封王之事自然便拖延到了現在。
    如今三殿下已經十七歲了,回到神京,這封王一事自然要提上日程。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陛下竟然會這麽急不可耐……
    “陛下,”丞相齊津出列奏道,“三殿下已有十七歲,如今回京,這封王一事,自是不可耽擱。”
    趙旭點點頭,滿意道:
    “齊相所言,甚合朕意。既如此,便封皇三子趙旭為寧王。薛卿,王府一眾事務,就全部交給你工部去辦了,力爭在朕大壽之前,盡數辦好。”
    “臣,遵旨!”
    工部尚書薛懷躬身領命。
    趙恒又望向侍立在身旁的張楚,道:
    “張楚,下朝之後,你領著寧王去內務府,挑選幾位機靈得力的內侍。”
    “奴婢領旨。”
    張楚躬身道。
    “很好。擬招,封嫡皇子趙旭為寧王,著工部敕建寧王府,並賜白銀五千兩,錦緞百匹,珍珠二斟,夜明珠一對!”
    趙恒朗聲道。
    “兒臣,謝父皇恩典!”
    趙旭出列,跪拜在殿上,高聲謝恩。
    【叮,正式封王,個人屬性欄激活,獲得靈簽1。】
    於此同時,趙旭耳邊響起一道常人完全無法聽到的脆響,幾行隸書小字在他的眼前緩緩浮現。
    又能抽簽了!
    看著眼前的係統提示,趙旭眼中浮現出喜色來。
    “封王之事就這麽定了,今天朝議的最後,朕倒是要和諸位愛卿討一個說法。”
    見趙旭退回到方才站立的地方,趙恒眸光掃過禦階之下烏壓壓的一眾文武大臣,語氣漸漸變得冷厲起來。
    皇帝向臣子討說法?
    還是一向以寬厚仁德示人的陛下?
    趙旭此言一出,百官頓時一片大嘩,竊竊私語聲不絕於耳。
    “天子麵前,不得失儀!”
    張楚一甩手中淨鞭,尖聲提醒道。
    百官聞言,這才反應過來,慌忙各個閉上了嘴巴。
    太極殿中,陡然一靜。
    不待丞相齊津等人出言詢問,趙恒那隱含著怒意的聲音便已在太極殿中響起。
    “就在寧王回京途中,於荊山附近遭到盜匪襲擊,幸虧有幾位義士出手相助,方才幸免於難。朕,倒是有一事想問問兵部和京營諸位愛卿,這京郊附近盜匪猖獗,你們就這麽眼睜睜的看著?是不是等到這些盜匪衝進神京城,殺入皇宮,你們才能反應過來?”
    趙恒越說越激動,到最後,竟然從龍椅上站了起來,來到禦階旁,指著百官罵了起來。
    “朕現在非常懷疑,你們京營和兵部,是不是在養寇自重,是不是哪一天就準備給朕來個兵諫?”
    無論趙恒有多麽寬厚,但身為帝王,對於自身的安全是極為看重的。
    而趙旭的遭遇,顯然觸動了他的逆鱗。
    皇子在京城郊外遇刺,那是不是自己這個當皇帝的,哪一天就要被這些盜匪殺死在皇宮裏了?
    作為帝王,趙恒不得不多想。
    “臣等有罪,還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
    察覺到趙恒那幾乎要噬人的目光,兵部尚書杜明和京營總督張延玉慌忙出列,跪伏在冰冷的地板上請罪。
    “張督,若是老夫沒有記錯的話,這荊山的盜匪,不是半年前便剿過一次了麽?”
    太尉左世昌淡淡問道。
    此言一出,京營總督張廷玉的額頭、後背上頓時滲出一層密密麻麻的冷汗來,澀聲道:
    “老太尉有所不知,那群賊寇盜匪狡猾異常,盤踞在荊山深處,老巢更是難以尋覓。京營幾次出動,這群賊寇俱都聞風而逃,遠遁深山。京營將士進山剿寇,卻因山深林密,難尋老巢,最終不得不退了出來。”
    說到最後,張廷玉隻覺得一口氣憋在胸中,難受得緊。
    不是京營將士不行,實在是那群盜匪太滑溜了,簡直和泥鰍一般,抓都抓不著!
    “京營五萬人馬,是太祖專門設立,用來護衛京師的,但張卿卻告訴朕,這京營連一隻小小的賊寇都剿滅不了。那朕問你,戶部每年給京營的俸祿遠超邊軍,工部新出的各式兵甲,都是京營先挑選,然後才供給邊軍。結果,卻連肆虐在京師附近的賊寇都無可奈何?”
    趙恒越說越氣,最後直接走下禦階,來到張廷玉身旁,冷聲道;
    “那麽,張卿你來告訴朕,連賊寇都無可奈何的京營,能否護衛這京師近百萬人口周全?你告訴朕,這京營,還有何存在的必要?”
    說到最後,已是聲色俱厲。
    “臣無能,請陛下降罪!”
    麵對著趙恒罕見的震怒,哪怕張廷玉心中有再多不甘,也隻能將頭埋的更低。
    “降罪?剿匪不力,朕是該降你的罪!”
    趙恒一甩袖袍,冷聲道:
    “兵部尚書杜明,京營總督張延玉,各自官降半級,罰俸一年!”
    “臣,謝陛下隆恩!”
    兩人急忙道。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更何況,趙恒隻是降了他們兩人的官,卻沒有撤了他們的職,已經算是給足他們兩人麵子了。
    “誰願領兵前去荊山,剿滅盜匪,替朕分憂?”
    趙恒背著雙手走到龍椅旁,轉身問道。
    “陛下,臣願領兵前去剿匪,以雪京營眾將士之恥!”
    京營總督張廷玉出列,朗聲道。
    他不得不出列表態。
    陛下方才將話已經說到那種份上,若是京營再不展露出應有的實力來,被盛怒之中的陛下全員裁撤也不無可能。
    真要到了那個時候,京營五萬餘將士的唾沫星子就能將自己給淹了!
    見張廷玉知恥而後勇,趙恒心中的怒氣減了三分,正欲開口,忽然群臣之中又有一人出列。
    “父皇,殺雞焉用牛刀?更何況,刺殺之仇,兒臣想要親手報之,還請父皇恩準!”
    看著出列而奏的趙旭,趙恒眼睛微眯,淡淡道: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寧王,你真的要親自領兵剿匪?”
    “還請父皇恩準!”
    趙旭一鞠到地,用態度告訴趙恒自己的答案。
    “寧王有此誌氣,朕心甚慰。”趙恒點點頭,“張卿,從京營中選出兩千精兵強將,交予寧王,以作剿匪之用。”
    張廷玉正欲開口應下,但趙旭的聲音再度響起。
    “父皇,不須兩千,一千足矣!”
    趙恒眼中神光暴閃,凝聲問道:
    “京營大軍出動,幾次圍剿都未能功成。寧王你確定,隻需一千兵將?”
    “回父皇,依兒臣之見,京營幾次圍剿失敗,就是在於大軍出動四個字上。大軍出動,行跡難藏,賊寇探知後,自然會隱匿行蹤。荊山山高林密,賊寇隱匿不動,京營將士想要找到他們,自然是難上加難。在兒臣看來,想要將這些賊寇一網打盡,最重要的,就是盡量不要驚動他們。”
    趙旭自信滿滿的說道。
    而他的這番說辭,在趙恒眼中,顯然是早就有了腹稿。
    “好!”
    趙恒點頭讚許道:
    “既然寧王如此說,那朕就依你便是。你若功成,朕與眾卿給你擺酒設宴慶功;但若是丟了朕和朝廷的臉麵,那你這寧王府也就要縮水大半了。”
    自家兒子有這種心思,他這個君父自然是要支持的。
    但也不能全部由著他的性子來,提前講清楚獎勵與懲罰,對他也是一個警醒。
    “那兒臣,就等著喝父皇的慶功酒了!”
    趙旭俯身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