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醫館現狀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A+A-




    而程荔月這個小姑娘,去京城上大學了,去了他們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幾位老人想及此,心中還頗有些感慨呢!
    雖然他們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去,但是小姑娘可以去京城讀書,替他們看看京城怎麽樣也是一件幸事了。
    但拋開這些就先不談了,此刻他們最關心的還是孟大夫的近況的,孟大夫實在是幫助他們良多,不然他們哪有現在的舒坦日子過?隻不過此刻他們皆身處“囹圄”,暫時是無法償還這份恩情了,隻能盼著已經平反回京的孟大夫日子順暢,生活過得好了。
    而程荔月來過這邊好多次了,以前孟大夫在的時候,是過來請孟大夫調養身體,孟大夫不在了,大多時候都是陪著爸爸過來給幾位老人送物資,順便替孟大夫看看幾位老爺子的近況,所以說她對這邊幾位老人都已經挺熟悉的了。
    這會兒已經快大半年沒有見過幾位老人了,甚至都還有些懷念呢!
    念及幾位老人跟孟大夫的深厚交情,這會兒又對孟大夫的近況很是關心,她便開始將關於孟大夫的事一一道來,緩緩講述了出來。
    閨女和幾位老爺子說話的時候,程金華就坐在一邊的小凳子上一起聽著,他知道這會兒幾位老爺子估計最關心的就是孟大夫的事情了,所以有什麽話這時候也都不著急說,準備等幾位老爺子聽完孟大夫的事情平複了心情以後再說。
    再加上他想說的也都不是什麽重要的話,大多也是老生常談,問幾句幾位老爺子的近況,同時叮囑幾位老爺子好好照顧身體。
    在聽閨女和幾位老爺子說話的時候,程金華順道還觀察了幾位老爺子一番。
    總的來說,幾位老爺子的狀態比他上個月的來的時候要好多了,臉上看著也養出了一些肉了,一看就知道這段時間門日子比以前過得要好多了。
    而程金華自然也知道這是誰的功勞,他打算一會兒從老爺子們這邊走之後,就再去齊隊長家裏一趟,感謝一下順道再送些東西,齊隊長的確是出大力了,甚至他改變幾位老爺子處境的做法還擔了一些風險的,他很是該好好感謝一番的。
    就在程金華思索的時候,那邊的魏老爺子正對程荔月道:“老孟他幹脆重建一個醫館吧,我幫忙出錢,以後這醫館全憑他做主。”
    魏同回老爺子之所以說這話,也是因為剛剛聽了程荔月說孟大夫原本的家傳醫館現在已經變了形式了,雖說孟大夫可以把醫館拿回來,可是現在所有的醫館啊診所啊還有醫院,名義上全都是公家所有了,不能再有個體的醫生大夫了。
    孟大夫拿回醫館,拿回的是醫館這個地產的產權,房產底賬的產權人是孟大夫,但是醫館卻是要納入國有固定資產管理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現在孟大夫平反,重新回到了醫館,但是他的醫館也是要接受上麵管理的,醫館裏的員工也是由上麵調配安排,孟大夫頂多可以幹涉一下員工的去留,比如把他那個白眼狼兒子從醫館辭了,但是要是想象以前一樣完全支配醫館是不行了。
    除此之外,因為上麵的有關部門的統籌安排,原本的醫館裏還設置了西醫櫃台,醫館原本的構局都改變了許多,名字也改了,叫聯合大藥房。
    孟大夫一家祖祖輩輩都是中醫,如何能看得自家傳承了這麽多年的醫館突然改了一半開西醫診室,原本放各種藥材的藥櫃改放西藥膠囊?無關什麽歧視西醫之類的話,隻是理念不同而已。
    可是對此孟大夫卻沒有辦法改變,畢竟這樣的改製是大勢所趨,是上麵領導為了百姓就醫方便,這也是好事。
    理是這個理,可是孟大夫作為醫館的主人,見此情景還是忍不住的難受,到底是家傳醫館啊!
    所以說,現在對於孟大夫來說,雖然醫館還回來了,他也算是醫館的實際管理人,實際使用者,但是這醫館卻不再完全屬於他了,還要接受上麵的管理的,這醫館啊,也可以說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沒拿回來了。
    麵對一個麵目全非的醫館,一個連名字都變了的醫館,孟大夫明明可以回去醫館繼續當他的大夫的,卻一直過不去心裏那關,遲遲沒有回去。
    魏老爺子呢,他對孟大夫是很是感激的,聽到程荔月講到這,當即就提出願意出資給孟大夫重建一個醫館。
    他家產頗豐,被下放之前抄走的那些財產都是明麵上的,剩下的全都藏了起來,之前透露給孟大夫挖“黃魚”的那個地點,也不過是其中一處而已,當時魏老爺子也是覺得隻那一處的“黃魚”就已經夠用了,這才沒有說出其它的地點。
    而那些藏起來的剩下財產,他一個老頭子,孤家寡人的,以後還不知道能活幾年,那些財產估計也花不完了,倒不如拿出給孟大夫建醫館。
    而魏老爺子說完後,韓教授卻歎了一聲道:“醫館就算是可以在新建一個,可是難保建成之後不會被要求接受統一管理,再在裏麵開設西醫櫃台,現在是不能做個體的,除非是不對外開放營業,隻作為私人住所才行,所以此事還是得從長計議才行。”
    程荔月在一旁聽到兩個老爺子的談話,心裏想到,隻要再等兩年,等到改革開放就行了,到時候孟大夫就可以自己經營醫館了。
    她自己知道以後的政策如何,可是此時離那個時間門點還遠著呢,她也不能把這些事情說出來,不然也不好解釋她怎麽會知道這些,隻能說著類似於“再等兩年說不定就可以了”之類的安慰之語。
    而這些安慰之語在此刻也顯得有些無力,畢竟從五六年開始到現在都快二十年了,國家花了這麽長時間門對私營工商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行單一公有製,哪裏有那麽容易一下子就放開?這也是當下百分之九也有吧!
    他夫人以前年輕的時候,是留過洋的,很喜歡那西方羅曼蒂克的音樂藝術,當時他作為一個玩古董的,也因此收藏了不少音樂方麵的書籍。後麵他夫人去世了,那些書籍也就被他束之高閣了。
    而後來,在被下放之前,他就覺得事情不妙,不僅把財產藏好了,那些包括音樂書籍在內的一眾書籍,也都連夜轉移了,不然要是繼續留在家中,也難逃被燒毀或者是抄走毀壞的結局。
    隻是他當時連夜轉移的地方是一處房產的地下室,那處房子是危房,以前經過戰火,磚瓦不齊,地段又偏,要是有人想住過去,修繕估計要不小一筆錢,有這個錢,在地段好的地方新建一處房子都夠了,應該不會想不開要修繕這個危房。
    也正是因為這樣,再加上地下室修建的也隱蔽,就算真的住進人了,隻要不深挖地基幾米,也不會發現,魏老爺子當時才放心把那些收藏來的各種書籍藏在那裏。
    當時魏老爺子是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下放的,還一下放就下放這麽多年,書籍轉移得又急,並沒有來得及施展一些古籍的保護時段,地下室也沒改造到適合書籍存放的條件,那時候他以為很快就能把書籍再取出來的。
    可惜事與願違,現在已經過去七八年了,地下室又陰暗環境不好,也不知道這些書怎麽樣了?
    而離他可以回到京城的那一天更是遙遙無期,那些書籍一直待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室,也不知道會損壞多少?還能有多少幸存?
    與其讓那些書一直待在地下室發黴發爛,倒是不如給這小姑娘了,裏麵音樂書籍不少呢,外文的的都有,小姑娘指不定感興趣,這樣一來,那些書籍也算是有了一個好主人了。
    想到這裏,魏老爺子便道:“我以前是個古董玩家,勉強也算是個古董商吧,各種東西都收,也收了不少書,因為一些私人原因,書籍裏麵還包括了不少音樂書籍,小提琴的應該也有不少。
    不過那些書都被我放到京城那邊一處地下室了,我把那地方告訴你,你要是想看書,可以到那邊隨便挑,看上的拿去就好了,這也算是我老頭子的一番心意了。
    奧對了,裏麵應該也有一些醫書,都是古籍,裏麵內容具體如何我也忘記了,當時收來的時候隻大略地看了看,現在已經忘了那些醫書的名字了,不過應該都有些價值吧。
    反正那些醫書我估摸著至少也有個二三十本吧,老孟應該感興趣,到時候也可以都拿給他。”
    (